- 相關推薦
2016年度貝恩公司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
今年的《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全面地回顧了中國美國商會會員企業2015年的業績表現、未來發展計劃及其對中國經濟、商務和監管環境的看法。
2015年業績簡報:增長和利潤均遭遇困難2015年,雖然很多會員企業繼續保持增長,但是近四分之一的企業報告其收入減少、五分之一的企業報告其收入與2014年持平。服務行業的企業發展前景最佳,而工業和資源行業處境最艱難,其中近半數的企業表示收入下降,同時,表示其2015年實現財務盈利的企業比例跌至64%,為五年來最低。
商務環境挑戰:經濟、監管和人力資源問題最突出中國面臨的經濟挑戰顯然會影響到會員企業,例如,產能過剩就位列五大商業挑戰之一。雖然很多受訪者對中國國內市場的增長潛力保持樂觀,但是近一半的受訪者預計中國2016年GDP總體增長將低于6.25%。
除了經濟挑戰,會員企業也將監管環境列為限制其投資和增長能力的關鍵因素。五年來,會員企業首次將“法律法規執行不一致/不清楚”列為首要挑戰。“獲取許可證困難”也重返五大商業挑戰之列。
人力資源挑戰繼續存在,其中勞動力成本和缺乏合格的員工被列在五大商業挑戰之中。不過,還是有進步的跡象:例如,勞動力成本增長或將趨緩,超過80%的企業預計2016年平均勞動力成本的增長將低于10%。
投資前景:中國仍是重點,但增加在華投資的企業數量減少有六成企業仍然將中國作為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不過這與2012年最高峰時的八成相較下降不少。消費和服務行業的企業最有可能將中國列為發展重點,而對于工業和資源企業來說,這種可能性最低。
大約三分之一的會員企業在2016年沒有增加在華投資的計劃。最常提到的導致投資水平降低的原因包括經濟增長放緩和成本增加。六分之一的受訪者(技術和研發密集型及服務行業的企業最多)將市場準入限制列為主要障礙。
受訪者已經或者正在考慮向中國境外轉移產能。2015年底,25%的受訪者已經或者計劃將產能遷出中國。雖然將近一半的受訪者正將產能轉移到亞洲發展中國家,但是,也有近40%的企業表示將美國、加拿大或墨西哥作為目的地。
在中國,會員企業的投資首選為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其次是南部沿海及西南地區。雖然西南地區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增長機會,但是會員企業認為在這一地區不易經商。
增長機會:創新成為焦點大多數會員企業都將創新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超過九成的企業認為,在華開展創新活動對其實現未來增長至關重要。受訪者還表示,與國內競爭者相比,會員企業在品牌、技術和知識產權、開發和創新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創新能夠幫助企業捕捉新消費領域的增長機會,也是發布新產品和新服務的必要條件,而大部分企業都將新產品和新服務作為主要業務目標。越來越多的創新是為中國專門設計的,40%的企業表示其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本地設計、開發或者迎合本地需要的產品或服務,這一數字與去年的32%相比大幅增加。
中國美國商會會員企業也在順應技術環境的變化而開展創新。受訪者將“數字化”作為重中之重,超過70%的企業認為銷售、營銷、分銷和客戶關系管理的數字化對于提高自身競爭力非常重要或極為重要。
與之相符的是,在多數行業,企業都將中國的“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增長視為重要的發展機會。
為了在華開展創新,會員企業正積極招募本地員工并增加員工培訓投入。2016年,人才聘請和開發將是所有企業人力資源工作的兩大重心。在員工人數超過250人的企業中,逾40%已經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支持自身的創新戰略。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已經與中國機構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政策趨勢:部分穩步推進,未來仍亟需雙邊投資協定雖然會員企業認為嚴峻的商業挑戰來自于法律法規執行不一致/不清楚以及獲取許可證困難,但是與往年,相比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數據安全環境和反腐敗方面有所進步。這些領域繼續受到許多受訪者的迫切關注,但其發展已呈積極趨勢。
至于知識產權,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專利、版權和商標法律法規行之有效。只有與商業機密有關的法律法規被大部分企業認為效果甚微。雖然對專利法規的執行有效性評價較低,但是九成受訪者認為過去五年中國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執行方面已取得進步。同樣,52%的受訪者認為在中國遭受的知識產權泄露、信息技術或數據安全威脅的風險比其他地區更大。這一數字低于去年的60%。腐敗問題曾經一直占據“在華五大商業挑戰”之位,但已連續三年未被列入五大商業挑戰。
雖然有進步,但是77%的受訪者感覺外資企業在中國不如以前受歡迎。各個行業的受訪者對此看法一致,呼聲多來自工業和資源以及技術和研發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它們更加關注整體監管環境。技術和研發密集型企業對監管環境表現出強烈關切和悲觀情緒,外資企業還未感受到中國政府承諾的優先支持在華創新的政策。
達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可能是改善會員企業對整體環境觀感的關鍵所在。比如,雙邊投資協定預期產生的最大影響就是提高中國監管環境的透明度、可預測性以及公平性。這將直接解決會員企業面臨的一項關鍵商業挑戰。調查受訪者還表示,簽訂一份高標準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將極大地改善美國企業的投資環境并深化中美關系。
結論對企業而言: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和更多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挑戰,為了確保實現盈利,企業需要調整自身的戰略。外資企業需要繼續增加創新和人才投資,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為新的消費領域提供服務。認真評估和管理成本也是今年的工作重點。對于很多外資企業來說,有了新的戰略,中國依舊是一個有吸引力且可盈利的市場。
對政策制定者而言:會員企業肯定了中國在知識產權和反腐敗方面的進步,并且支持其繼續努力。主要的挑戰在于,監管環境的透明度、可預測性以及公平性和外資企業參與中國改革進程并為中國市場服務的能力日益受到關注。對于中美兩國政策制定部門來說,當務之急是簽訂一份高標準的、能夠滿足企業界高期望值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從而讓美國企業在公平的環境中提高其在華投資和創新能力,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無論對于企業還是政策制定者,2016年都是確定未來高質量增長之路的關鍵一年。
【度貝恩公司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貝恩資本黃晶生的創業故事09-03
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08-08
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調查報告03-28
滿意度調查報告06-16
滿意度調查報告09-06
伊恩·麥克尤恩的語錄36句10-06
伊恩·麥克尤恩的語錄39句09-29
伊恩·麥克尤恩的語錄36條09-29
◆員工滿意度調查報告07-14
食堂滿意度調查報告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