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自查報告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自查報告(1)
**縣農業局:
按照《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實施意見》(青委發〔2015〕8號)文件要求,現將我鄉2015年促進農民增收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
2015年,縣委、縣府下達我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目標為8455元,增長15.5%,增速任務排在全縣前十位,這是縣委、縣府根據近幾年來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體偏低的實際情況下達的,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明確由鄉黨委政府一把手親自抓,確定了分管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并迅速組織召開了專題研究會、工作落實會,將增收任務、工作責任層層細化,分解落實了到村,確保目標任務全面完成。鄉政府也按時將任務分解情況和實施方案上報縣委督查室。
二、突出工作重點,增加農民收入
我鄉把農民增收工作與主要業務、幫扶任務、發展要務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起來,突出農民增收薄弱環節、突破了農村常規發展模式、創新舉措強力推進了農民增收工作。一是突出助農增收工作的精準性。針對炭河村、光輝村貧困村、上游村整村推進村農戶重點幫扶,對照考核要點,著重在培育產業上花力氣,把就地創業和外地務工有機結合,落實救助幫扶政策,增強了工作的實效性。二是大力整合各類項目資金促進農民增收,今年,鄉政府投入20萬元資金;實施了炭河村300畝核桃示范片建設;整合扶貧資金20萬元;投入到全鄉種養業產業發展,兌現民族鄉村產業發展獎補到戶資金40萬元;整合項目資金200余萬元對農業增收條件和環境進行了改善。三是積極宣傳惠農政策,全面完成了退耕還林、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機補貼等工作任務,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四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今年各駐村干部嚴格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切實深入到了千家萬戶,千方百計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拓寬增收渠道,強化對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服務,增強其示范帶動作用,大力培育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五是做好統計基礎工作,鄉農業和統計部門加強了對各村的增收進度統計工作,分階段對農民增收項目進行了如實統計,以此作為增收考核依據,做到了應統盡統,并如實上報相關表冊。鄉政府按要求定期(每月10日前)向縣農業局農經站提交上月的統計報表,經統計核實,截止7月份,我鄉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已實現5056元,
完成全年任務的60%。其中:農業收入800萬元,林業收入400萬元,牧業收入780萬元,建筑業收入65萬元,運輸業收入75萬元,商飲業收入45萬元,服務業收入20萬元,其他收入500萬元,總費用1340萬元,務工收入630萬元,農民從集體再分配收入20萬元,農民所得總額1988萬元。
三、加強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
鄉黨委、政府把農民增收工作納入全鄉綜合目標考核內容,建立農民增收工作定期研究制度,實行按季度分析研判,對各村農民增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確定整改方向和措施,結合精準扶貧工坐對重點增收項目實行了倒排工期制,確保按期完成全年增收仼務。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自查報告(2)
根據中共**縣委辦公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分解落實2015年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目標任務的通知》(青委辦[2015]27號)文件要求,我鄉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出發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制定的2015年我鄉人均純收入8100元的奮斗目標,結合我鄉的實際情況,抓好特色產業,不斷提高農民科學生產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水平,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現將半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鄉下轄1個社區,5個村,共1762戶,5213人,現有勞動力3313多人,其中富余勞動力1334多人。**鄉2015年農民增收計劃目標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51元,比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050元增加1050元,增長15%。通過全鄉干部群眾齊心協力,艱苦奮斗,到2015年6月止我鄉實際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010元,比**年增收681元,距年底目標差4090元,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1985人,勞務收入761萬元,貧困人口減少400余人,較好地實現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農民增收任務。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我鄉通過召開促農增收動員會等形式,進一步提高全鄉干部職工促進農民增收工作重大意義的認識,把思想統一到縣委、政府的決策上來,把推進該項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鄉促進農民增收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完善工作落實機制,著力研究并督促落實好相關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目標責任制度,把促進農民增收工作分解落實到班子成員和相關責任人,注重實效,建立促農增收工作隊考勤機制和每周一例會匯報制度,并建立年終考核激勵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積極培育龍頭企業,采取“政府+企業+農民”的形式加強產業化經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年我鄉人均純收入7150元,在全縣居中上水平。面對傳統農業產值比重大、產品單一、附加值低等問題,鄉黨委政府決定調整思路,改變被動局面。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鄉黨委政府先后組織人員到青溪鎮、**鄉、**鄉、白家鄉等發展好的地區考察取經,借鑒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經驗。通過考察取經,鄉黨委政府深受啟發,結合我鄉當地資源優勢,決定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民)”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鄉2015年在肉牛養殖、生態豬養殖、山羊養殖、藥材種植、茶葉種植加工銷售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養殖、種植、生產、銷售的特色產業格局,解決長期產銷不暢通,無特色產品的產業發展難題。特別是這些企業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市場,輻射帶動了當地群眾發展。例如:解放百草源山羊養殖合作社養殖山羊1200余頭,發展周圍群眾養殖山羊400余頭,帶動農民增收50萬元;牟家坪獼猴桃種植小區種植獼猴桃200畝,農戶到園區參與務工,戶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新生村果樹協會種植果樹300余畝,可使當地農戶戶均增收300余元 ;新生村食用菌種植小區種植食用菌13.8萬棒,當地農戶通過務工,可實現增收600余元。群豐村現有投產茶園2000余畝,以明鏡山茶場為龍頭,農戶通過采茶戶均、加工、銷售可使當地農戶增收1000余元。
通過龍頭企業把千家萬戶、零零散散的小生產組織起來,形成產業規模生產,引導和帶動農民走農業化經營路子,增加就業崗位,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三)大力扶持種養專業合作社組織,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異軍突起,在帶動農民增產增收、提高農戶市場競爭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鄉共有正式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同時,積極引導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共同開展“基地化”建設,先后建設了獼猴桃種植示范基地、有機茶葉種植基地、山羊養殖基地,新生村果樹園區等,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為我鄉農業的產業化、生態化、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以山羊養殖為例,一年來我鄉積極配合百草源養殖合作社工作,共發展山羊1000余只頭,同時積極利用培訓平臺做好養牛技術培訓,半年來共組織養牛培訓3期,100人次受訓,重點培育山羊示范戶6戶,帶動農民增收60多萬元,使我鄉的山羊產業逐漸走上規模化、專業化的道路。
(四)加強農業技術培訓,鞏固好傳統產業產業。我鄉堅持“鞏固面積,加強管理,提高單產”的方針,強化技術培訓、并通過品種更新、推進測土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和加強管理等措施來提高傳統產業單產。以茶葉、魔芋、核桃種植為例,一是與縣農業局積極聯系,采取在**實地上課,給農民朋友帶動各種實用種養技術。二是利用我鄉在群豐村建設的核桃基地1000畝。現種植的核桃,抗病強、長勢好、產量高、收獲期長,為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我鄉爭取到縣農業茶葉培訓名額28個,普及5村1社區的茶葉管護,給農民群眾吃了增收的定心丸。通過以上措施,為增加我鄉傳統產業收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鄉茶葉面積6800畝,按市場價每畝0.1萬元計算可增收300萬元;魔芋種植500畝,收獲625噸,按市場價每噸0.36萬元計算可增收225萬元。
(五)加大外出打工經濟推動力度,增加農民收入。2015年我鄉加大對富余勞動力的培訓力度,按照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輸出工作步伐, 共培訓酒店技能、電焊工技能、廚師技能等100余人。通過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使農民掌握了1—2門實用農業技術知識,提高了科學致富能力。目前到外地打工的人員有1000余人,大大緩解了我鄉的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壯大了我鄉的打工經濟。2015年上半年我鄉外出務工1985人,比去年同期增長200人,人均增收570元。
(六)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充分調動群眾爭當致富能手的積極性。通過深入各村小組對我鄉的種植大戶、經濟型小老板、外出務工之星、養殖能手等致富能手進行調查摸底,我鄉共有250戶農民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我鄉通過培養致富帶頭人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引導廣大黨員和致富帶頭人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對農民黨員、致富能人的培訓,半年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期,培訓黨員86名,致富能人212名,有效地調動了農民致富的積極性。
(七)充分發揮精準扶貧縣幫扶單位扶貧幫扶作用。**鄉精準扶貧戶291戶,871人。2015年脫貧目標605人,我鄉對每戶精準貧困戶都有相應的幫扶計劃、方案引導農民增收。各個駐村工作隊根據各掛鉤點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促增收工作。
(八)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農民收入。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等政策,確保各項強農惠農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群眾手中,讓廣大農民充分享受發展成果。
(九)著力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增收條件。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今年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為發展好產業等做好硬件的保障,半年來硬化道路15公里,完善水利工程6處。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鄉在促進農民增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1.經濟基礎薄弱,產業化、城鄉化水平還很低; 地處山區,長期受自然因素制約,農民增收渠道窄。
2.農民市場意識不強、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是造成農民增收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任重而道遠;
3.我鄉的農民增收的渠道窄,主要是依靠經濟產品和家庭飼養業,沒有農副產品加工包裝附加值增值收入,產業結構調整還有待加強。
四、今后的工作方向
一是以各企業、合作社等平臺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大力打造**無公害、有機、綠色農產品品牌,扶持山羊、生態豬、烏藥、茶葉,獼猴桃等專業合作社組織,提高生產專業化和組織化程度;
二是加大培訓力度,轉變農民觀念。充分利用遠程電視教育系統,宣傳黨的富農政策、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轉變“傳統小農思想”,依托縣農業局、配合縣就業局等部門,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培養技能型人才,大力爭取縣農業局、就業局林業局等的支持,選送20名農民外出學習培訓技能。
三是加快引進企業項目,增加就業崗位。積極地引進和配合做好各項目的對接工作,爭取為我鄉當地群眾提供 多個就業崗位。
四是加強設施農業建設力度,大力吸引域內外企業在我鄉投資建設設施農業,在鞏固現有設施農業大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大戶的先導作用、帶頭作用,以見效益、顯成績來增強農民對設施農業投入的積極性。
五是加大打工經濟推進力度,繼續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整合勞務輸出相關部門的資源,推進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加強管理維護打工者的合法權益,為打工者提供就業信息和法律法規咨詢服務,幫助解決勞務、勞資糾紛,使打工經濟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自查報告】相關文章: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自查報告03-27
(集合)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自查報告03-20
農民增收調查報告06-28
農民增收情況調查報告01-22
農民增收調查報告15篇02-13
農民增收調查報告(15篇)02-13
農民工工作自查報告02-11
[優選]農民工工作自查報告12-17
農民工工作自查報告10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