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扶貧開發調查報告
2016扶貧開發調查報告(1)
**水庫是新中國最早興建的大型水庫之一,1958年動工,1961年關閘蓄水,庫容達34億立方米,在我縣境內水面達70平方公里,裝機總容量達102萬千瓦。目前,我縣**庫區轄9個鄉鎮1個林場、258個村,總人口近20萬。一直以來,受人多地少、老庫區遺留問題多等因素的影響,“庫區病”十分嚴重。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嚴重制約著庫區群眾的脫貧致富。
針對**庫區的貧困現狀,我們因地制宜實施了一系列的扶貧開發工程。2009年來,共投入扶貧資金1.2億元,實施了整村推進、產業扶貧、扶貧培訓等一系列扶貧項目,爭取市委市政府的對口幫扶項目和市級片區扶貧項目均在**庫區落地,庫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五年共減少庫區貧困人口近5萬人。
一、主要作法
(一)整村推進攻克基礎難題。2009年至2013年,我們在**庫區實施了三輪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共投入扶貧資金6000多萬元,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31萬元,整合部門資金2914萬元,群眾自籌1358萬元,先后在46個貧困村實施了以基礎設施、產業開發、扶貧培訓為主的扶貧開發項目。新修村組公路248.8千米,硬化130千米,緩解近5萬人的出行難問題;實施農網改造88千米,解決2.5萬人用電難問題;新修水渠25千米,新修水池80個,解決1.73萬人的飲水難問題;扶持51戶貧困戶實施了危房改造或新建住房,解決了200余人的住房難問題。
(二)重點項目緩解交通難題。為了進一步緩解庫區交通不暢的問題,我們啟動實施了縣級重點項目古平公路(**至**)的建設,項目總里程45千米,跨越**、**兩個鄉鎮,覆蓋10個村,受益人口達6000余人。先后投入資金102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專項資金266萬元,整合部門資金510萬元,群眾自籌244萬元。到目前為止,該項目的**段(**鄉**村至**鎮**村)已全線拉通。2010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50萬元,啟動實施了**漁運碼頭建設項目,庫區魚產品有了相對便利的運輸通道。2013年,爭取了市委市政府在我縣的首輪片區扶貧,確定了4個片區,涉及6個鄉鎮共24個村,其中,庫區鄉鎮3個,覆蓋9個村,項目實施一年來,我們協助工作組在庫區啟動了旅游公路、**十八渡橋、年魚二橋等一大批交通建設項目,庫區人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三)產業扶貧突破增收難題。按照“扶貧攻堅帶動產業開發,產業開發促進農民增收”的基本思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則,重點支持庫區發展了茶產業,柑桔業、中藥材種植和漁業養殖,著力解決庫區貧困群眾的增收難問題。五年來,共投入扶貧資金近2300萬元,扶持發展了5500多畝茶園基地,1900多畝柑桔基地,1100多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扶持發展網箱養魚基地4個。在發展庫區特色產業過程中,我們注重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先后投入財政科技扶貧資金400萬元,實施了兩個科技扶貧項目,建成茶葉良種繁育基地200畝,支持安化縣阿香茶果有限責任公司新建10000畝標準茶園基地,受益貧困人口達9000余人。2009年,我縣被列為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縣,3年撥付財政幫扶資金717萬多元,幫助庫區9364個扶貧對象發展產業,拓寬了增收渠道。
(四)智力扶貧化解發展難題。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庫區由于交通閉塞,信息滯后,群眾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五年來,我們致力于扶貧“造血”功能,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0多萬元,在**庫區實施了一系列扶貧培訓項目。扶持230人參加了學歷教育培訓,培訓科技骨干、村官115人,組織85人參加了技能培訓,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21期次,培訓貧困農戶2400余人,轉移輸出勞動力5400多人,真正實現了“培訓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五)對口幫扶解決吃住難題。對口幫扶工程于2009年6月啟動,到2012年6月結束。市委市政府安排**市、赫**區、**區、南縣、高新區分別對口幫扶我縣五個特困鄉鎮,其中庫區鄉鎮4個,分別是**鄉、**鄉、**鎮和**鎮。幫扶期間,共為4個鄉鎮落實幫扶資金869.07萬元,大米366噸。支持幫助762戶無房戶、危房戶新建和維修了住房,資助78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舉辦培訓班18期,發放各種知識手冊1000余冊,培訓4600多人次,累計輸送勞動力13000多人次,庫區4個鄉鎮貧困人口的吃飯和住房難題得以緩解。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群眾自我脫貧能力差。在庫區,群眾就讀就醫環境差,整體素質偏低。群眾思想長期禁錮在“靠**吃**”的傳統生產方式上,觀念落后。農閑之時,有三分之一的富余勞力主要是在家消遣,不積極謀劃新的致富門路。在公益事業建設方面,不少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比較突出,缺乏整體和長遠發展意識,加上貧困家庭中常年患病、重度殘疾人口比重大,貧困群眾自我脫貧能力相對較差。
(二)庫區扶貧開發任務重。近年來,雖然市縣兩級都把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放在**庫區,但受資源饋乏、交通不暢、信息滯后等條件的制約,**庫區仍然是我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到目前為止,**庫區還有80個村沒有實施整村推進,近5萬庫區人民處在貧困線之下,有2萬多移民人均耕地在0.1畝以下,常年人均產糧僅80公斤,脫貧致富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三)庫區扶貧成果鞏固難。庫區回水淤積現象嚴重,沙礫積量在11萬立方米以上,塌岸滑坡現象普遍。因河床抬高,水流不暢庫水位頂托上翹,每年逢汛即災,危及42個行政村77個村民小組共3.3萬人的生產生活安全。近年來,庫區地質災害更趨嚴重,因災致貧、貧現象嚴重,扶貧成果鞏固艱難。
三、幾點建議
(一)盡快建成環庫公路。**庫區9鄉(鎮)1場受水面板塊限制,交通運輸主要靠沒有改造的鄉村公路、機耕道和資江航運維系,近20萬人口出行難。“南北兩岸不相通,東西兩頭不相連”成為了當地交通的真實寫照,如遇枯水季節,客運、貨運裝卸十分困難,群眾所需生產生活資料成本成倍增長。建議加大對庫區交通建設的投入,盡快讓S225平煙公路和古平公路投入使用,同時拉通東坪至**干線公路,全面建成環庫公路。
(二)加大教育衛生投入。**庫區教育和醫療條件相對較差。一方面,庫區艱苦的條件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滯后,觀念陳舊,庫區移民受教育意識相對淡薄。據不完全統計,在庫區移民中,高中以上文化僅占6.1%,初中以上為36.2%,小學和文盲占57.7%,每1000人擁有醫生不足1名,移民求醫看病十分困難。建議加大對庫區的教育衛生投入,不斷提高庫區人民的人口素質,助推**庫區早日整體脫貧。
(三)實施庫區一體化扶貧。不斷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將扶貧開發、農業科技、土地整理、道路建設、以工代賑、農村能源、國債資金、幫扶資金、財政投入及群眾自籌資金捆綁使用,形成各方連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扶貧開發新格局,實現資源、資金、項目和人力的高度整合,切實緩解庫區貧困問題。
2016扶貧開發調查報告(2)
國務院扶貧標準為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以下的農村戶籍人口為農村貧困人口。省農村貧困監測的調查對象為農民人均純收入2530元以下的所有農戶。為了解我區農村貧困戶的現狀,結合調查隊貧困檢測情況,對全區農村貧困人口進行了調查。
一、農村貧困農戶現狀
作為省級貧困縣(區),區農村貧困人口數量較多,貧困人口涉及全區25個鄉鎮,3個涉農街道辦事處,合計318個行政村。
從調查情況看,農村貧困農戶現狀較為復雜,造成貧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現從以下方面進行剖析:
㈠、農村貧困現象依然存在。從貧困農戶、人口總量及分類情況看,全區貧困農戶總戶數60972戶,占全區鄉村總戶數的17.0%;貧困總人數162127人,占全區鄉村人口的11.95%。其中:扶貧人口98371人,占貧困農戶總人口的60.674%;低保人口為49403人,占貧困農戶總人口的30.47%;扶貧低保人口7661人,占貧困總人口的4.74%;五保戶人口6692人,占貧困總人口的4.12%。從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占全區的比重看,貧困現象依然存在。
㈡、文化素質低的貧困人口所占比重比較大。從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程度看,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程度低的貧困戶中的勞動力占貧困人口的42.1%。其中文盲半文盲占勞動力的8.4%,小學文化程度占勞動力的23.3%,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勞動力的59%,中專以上的占勞動力總數的8.2%。說明文化素質低也是造成貧困的因素之一。
㈢、相對貧困人口或者說低收入人口比較多。從貧困農戶年人均現金收入情況看:貧困農戶人均現金收入在700元以下的有514人,占貧困總人口0.31%;在700元—1000元的有1886人,占貧困總人口的1.16%;在1000—1200元的有4484人,占貧困人口的2.76%;在1200—2300元的貧困人口有136483人,占貧困人口的84.18%;2300元以上的占貧困人口的11.59%。這組數據反映了絕對貧困人口的比重不大,而相對貧困人口或者說低收入人口較多,他們在貧困的邊緣上生活,如遇到天災人禍他們將隨時進入絕對貧困范圍。
㈣、喪失勞動力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比較多。從貧困農戶勞動力的就業情況看,貧困戶中無勞動能力人數占貧困人口總數的25.5%;貧困戶中喪失勞動能力人數占32.4%,主要是鰥寡孤獨人口及殘疾人。喪失勞動力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占57.9%。
㈤、貧困人口中年齡偏大的人口比較多。從貧困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年齡情況看,在貧困人口中,60歲以上的貧困人口為大多數,年齡大、體弱多病、無勞動能力。
㈥、飲水不夠安全衛生的貧困人口占有一定比重。從貧困農戶飲水情況看,使用自來水的占總人數15.4%;貧困人口飲水使用深井水的占總人數62.2%;使用淺井水的占總人數22.4%。雖然不存在飲用江河湖海水及塘水的情況,但使用自來水的比重較小。由于農村化肥、農藥的使用以及其它方面的污染,使用淺井水作為生活的主要水源給身體健康埋下隱患。
二、枎貧開發的思考
為了加快的扶貧工作,促進農民早日脫貧致富,現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㈠、充分發揮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職能作用,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在扶貧開發中政府應發揮主力作用,可以通過制定有利于貧困鄉鎮、貧困村經濟開發的各項優惠政策,使利益向貧困鄉鎮適當傾斜,從而激發貧困鄉鎮的經濟活力和貧困人口的脫貧愿望,為貧困鄉鎮、貧困村脫貧提供政策保障。要加大扶貧資金的投放力度,并建立相應的監管約束機制,以防止扶貧開發資金的滲漏。要發揮政府的政治引導優勢,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力量能夠出錢出物,幫助和支持貧困鄉鎮、貧困村的開發建設,為區脫貧提供社會保障。
㈡、以發展特色經濟為基點,使區如期實現穩定脫貧。區雖然經濟發展滯后,但區域特色明顯,資源優勢獨特,不但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可開發,而且有豐富的農副產品獨具特色。依托資源發揮優勢,以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為基點,是穩定脫貧的必由之路。
㈢、加快勞動力轉移是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為了進一步扭轉多數農民沉淀在有限耕地上生存的局面,把剩余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轉移出來,轉入二、三產業,通過就業結構的調整帶動農民收入結構的調整,力爭通過勞動力輸出人數的增加,帶動農民收入的增長。
㈣、要采取措施徹底解決貧困戶沒有享受低保的問題。從調查的情況看,有的村存在享受低保的農戶為非貧困戶,也有的戶住著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家里很富裕也享受低保,這些問題需要解決,要讓真正的貧困戶享受低保,要堅決落實《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堅持開發式扶貧、開放式扶貧、開拓式扶貧的方針,著力實施以“整村推進”、“雨露計劃”、產業扶貧、以工代賑、移民扶貧等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扶貧,積極發揮行業扶貧作用,大力推進社會扶貧,實現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立體式的“大扶貧”,爭取實現扶貧對象盡快穩定脫貧。
【扶貧開發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扶貧開發項目報告01-07
縣扶貧開發工作總結07-11
扶貧開發項目報告5篇01-07
扶貧開發工作自查報告02-13
扶貧開發工作自查報告12篇03-06
定點扶貧開發個人工作總結08-05
《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正式實施09-26
高基瑤族鄉扶貧開發精準扶貧工作實施策劃書08-03
調查報告07-30
暑假調查報告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