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前景調查報告
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如何呢?小編給大家介紹介紹。
2016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前景調查報告(1)
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出爐 最有前景專業曝光
數讀:哪些專業就業率高
本科院校 92.2%
就業率前三的學科門類是管理學、歷史學、法學
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護理學類,最低的是物理學類
就業率前三位的專業為物流管理、電氣工程、自動化和軟件工程
高職高專 91.2%
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生化與藥品、最低的是資源開發與測繪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城市軌道運輸類、港口運輸類、公共管理類,最低的是法律事務類
就業率前三位的專業是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鐵道工程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與自動化
哪些專業最有“錢”景
本科院校月均3726元
收入最高的專業是計算機與數據處理,月均收入5039元,其次是互聯網開發與應用,月均收入5017元。
2012屆畢業生三年后從事“互聯網開發及應用”職業類的月收入最高,為8527元。
高職高專月均3409元
月均收入前兩位的專業是經營管理和金融,分別為4148元、4141元。
2012屆畢業生三年后從事“經營管理”職業類的月收入最高,為6678元。
哪些專業拿到就業“綠牌”
“綠牌”專業是指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
本科院校“綠牌”專業
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審計學、廣告學、車輛工程
上屆“綠牌”: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車輛工程
高職高專“綠牌”專業
鐵道工程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市場營銷、房地產經營與估價、發電廠及電力系統、視覺傳達
上屆“綠牌”:鐵道工程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
哪些專業被亮就業“紅牌”
“紅牌”專業是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各省區、各高校情況可能會有差別。
本科院校“紅牌”專業
應用心理學、化學、音樂表演、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美術學
上屆“紅牌”:應用心理學、生物科學、美術學、音樂表演
高職高專“紅牌”專業
法律事務、語文教育、工程監理、建筑工程管理、稅務
本科的美術學,高職高專的法律事務、語文教育連續三屆是“紅牌”專業
三年里,大學生從事教育、醫療、信息類行業者增多
本科院校
教育業 增加3.6%
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 增加2.8%
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 增加1.8%
建筑業 降低2.4%
機械五金制造業 降低1.7%
高職高專
金融(銀行/保險/證券)業 增加2.2%
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 增加2.0%
教育業 增加1.9%
機械五金制造業 降低1.6%
不難看出,知識與服務密集型的現代產業發展強勁,而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面臨挑戰。
接受大學教育長期回報明顯
扣除當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的影響后,近三屆大學生實際工資仍保持著穩定上升的趨勢。讀大學比不讀大學在收入的長期提升中有較大優勢。
2012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后月均收入 5696元
與畢業時相比月收入漲幅 87%
超過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資漲幅 15.7%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就業選擇中小微企業
2013屆至2015屆畢業生就業選擇情況
本科院校
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比例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比例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
23%降到21% 51%升到55 %52%升到55%
高職高專
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比例
19%降到17%
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比例
56%升到60%
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
58%升到61%
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提高,創業教育終生受益
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從2013屆的2.3%上升到2015屆的3.0%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3.9%。
2012屆本科畢業生畢業時創業的比例為2%,畢業三年后創業比例增長為5.7%,其中畢業時創業、三年后還存活的約為1%,就業后再創業的約為4.7%。
大學畢業生創業存活比例在上升,2010年畢業時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三年后還在創業的比例為42.2%。大學畢業生創業質量在提高,且大學生創業教育是終生受益的。
2016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前景調查報告(2)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于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20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20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20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說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說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干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干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干什么?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于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于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于80%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了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征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于競爭,善于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學生就業政策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說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后,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著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愿。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愿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說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大學生就業形勢前景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就業形勢調查報告02-27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04-01
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報告03-29
畢業就業形勢調查報告02-23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范文07-26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13篇04-01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9篇04-09
2017就業形勢09-25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