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合作學習的調研報告范文
合作學習其實是一個泛稱,它代表著一個復合性的、多層次的概念。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
關于合作學習的要素構成,有三因素論、四因素論和五因素論,伏虹將其進行了整理。三因素理論:小組目標、個體責任、成功的平等機會(斯萊文);四因素理論:小組形成與管理、任務設計、社會因素、探索性談話(庫埃豪);五因素理論:積極互賴、面對面的促進性活動、個體責任、人際和小組技能、小組自評(約翰遜兄弟)。合作學習的思想最早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我國對合作學習理論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我國學者對前蘇聯和美國相關著作的翻譯與介紹,在發展理論的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行了豐富的實驗研究,創建了很多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點。
我國青年學者王紅宇從合作學習的心理學基礎方面進行了探討,認為合作學習的心理學基礎有兩個方面:集體動力學和認知心理學。盛群力教授將合作教學的理論依據歸納為六個方面的內容:動機激發論、需要滿足論、教學技術論、集體公益論/凝聚論、促進發展論和精細加工論。
基于國外合作學習的幾種主要模式,在實踐的基礎上,劉春玲總結了我國比較有代表性的模式依次有“分層次目標教學、分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和異質合作、同質選學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極力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師生關系更加緊密。更重要的是,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習得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合作學習理論是一個研究歷史悠久、且已獲得大量成果的完備的理論,其中先人開發研究出的`合作學習模式和策略都能對當今合作學習與小學英語教學的結合有很大啟發和借鑒作用。另外,多年來國內外對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更是教師們學習的重要內容。
教師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多是處于一種掌控者、引導者的地位,他們需要掌控整個班級局面,而往往忘了參與其中全程指導學生,要知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可能是要求理解不到位,討論中出現了什么新問題。學生參與度太低,活動很難組織起來,課堂氛圍不活躍,活動效率也不高。而如果學生過于活躍,那討論也很難有序地進行,甚至會造成混亂的局面,勢必也會造成效果的不理想。
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能夠對學生產生許多積極的影響,對師生目前學習和教學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尤其是當學生面臨復雜、知識結構體系構建等重大困難時,就需要教師的全程指導。
【關于合作學習的調研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小組合作學習調研報告12-25
關于調研報告范文01-30
農村合作銀行調研報告02-03
赴蘇州學習考察的調研報告范文01-30
銀政合作發展調研報告10-26
關于企業調研報告范文05-24
關于個人幫扶的調研報告范文11-29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研報告范文04-06
關于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4-12
關于春節回鄉調研報告范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