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的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民營實體經濟企業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近年來,國家、自治區和鄂爾多斯市出臺政策和措施扶持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幫助他們降低經營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為了掌握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現狀,杭錦旗工商聯在我旗規模以上企業范圍內對此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調研。調研結果表明:企業生產經營總成本增加了。其中,人工成本增加最多,其次,銷售費用增加較多;所有成本中,只有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了,物流成本和創新成本都幾乎沒有增加。
關鍵詞:民營企業;實體經濟;成本
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經濟發展一支主力軍。民營企業成為經濟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民營實體經濟企業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促進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民營經濟作為重要的經濟主體,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整體經濟的發展,為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民營實體經濟企業普遍面臨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健康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妨礙著穩增長、調結構任務的實現,也對推進供給側改革、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黨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這一問題,明確提出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
當前,民營實體經濟企業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生存問題,其次才是發展問題。初步調查資料顯示: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的產值雖然有所上升,但利潤卻有所下降。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由于成本高而導致生存狀況面臨著嚴峻考驗。近年來,國家出臺政策和措施扶持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的發展,幫助他們降低經營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然而,政府的扶持政策實施是否產生效果?如何繼續降低民營實體經濟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其生存能力?這些問題仍有待探索。
在企業經營成本中,當前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其中以社保體系中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五險一金”問題最為突出。
為準確掌握民營實體經濟經營成本的變化情況,本次調研在依托鄂爾多斯市工商聯指導,以《關于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調研的通知》為依據,深入企業考察為主,同時進行案例分析和問卷調查,充分顯示民營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變化情況。
(1)個別訪談。訪談主要鼓勵企業說實情、講真話、提建議。
(2)實地走訪。本次調研走訪考察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了解經營成本情況。
(3)個案研究。
(4)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的發放兼顧不同行業和不同規模企業,調查問卷均由年輕一代民營實體經濟企業人士本人填寫。
降低民營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建議根據上述調查的結果,提出如下建議:
1、合理降低企業用工成本。
民營實體經濟企業人工成本的增加除了有物價上漲導致最低工資水平持續調整這一客觀因素,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民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人工成本管控不嚴,勞動生產率低。因此民營實體經濟企業要充分發揮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的最優比,建立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人工成本管理戰略,確定科學的管理目標,提高管理成本,降低企業人工和管理等成本。建議合理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困難企業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提供有效繳費擔保后,經批準可緩繳除基本醫療保險費之外的社會保險費。支持企業通過轉型轉產、多種經營、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培訓轉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員,鼓勵企業少裁員、不裁員。
2、持續降低民營企業的稅費負擔。
政府應該繼續擴大營業稅改增值稅范圍,落實國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負政策,消除重復征稅和多頭征稅,增強稅收政策的適應性。應取消一些行政事業性收費。要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對建設成效良好的眾創空間的用房、用水、用能、寬帶接入費用和用于創業服務的公共軟件、開發工具等給予適當獎補支持。引導企業落實好購置固定資產抵扣增值稅、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落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新政策。簡化認定流程,放寬認定條件,擴充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鼓勵和支持更多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及其產品稅收優惠政策,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根據國家、自治區部署,把“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展至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實現增值稅全面替代營業稅。制定相應標準,對符合產業政策、有較好發展前景、一時遇到較大困難的企業,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在一定期限內實行稅費緩收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3、降低銷售費用。
民營實體經濟企業應該不斷探索新的生產經營和銷售方式,不斷創新,比如,在銷售渠道上,應該加大直銷渠道的比重;市場推廣上,不要過度依賴廣告來提高銷售量,而應該主要通過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通過引入新技術降低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銷售成本,保持企業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
4、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要營造適宜貨幣金融環境;應充分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要著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優化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應大力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進一步提升我市產權交易市場功能。政府還可以采用一系列市場化的手段,促進金融企業的兼并與重組,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對民營企業的融資,鼓勵金融機構進行金融產品、還款方式創新,減輕企業還款壓力,降低融資成本等。
5、進一步降低用能、用地成本。
要繼續降低企業用氣成本;對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類別價格要進一步下調;要開展大用戶優化用電服務,免費為企業提供優化用電建議書,合理配置變壓器容量,充分利用谷時段低電價,降低用電成本支出。應實行有保有控的產業用地政策,重點保障年度重大項目中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項目用地,調整工業用地出讓方式,試行工業用地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供地方式,降低工業企業用地成本;要盤活存量用地;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定條件的前提下,利用自有土地重建、改建、擴建廠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民營經濟企業調研報告11-07
經濟調研報告02-18
循環經濟調研報告04-20
樓宇經濟調研報告03-22
經濟調研報告通用09-19
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2-25
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02-22
發展特色經濟調研報告08-25
農村經濟調研報告11-03
企業調研報告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