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人大組織南賓鎮部分人大代表、群眾代表和公交車、出租車經營者以及駕駛員進行了座談。隨后,組織代表個人乘坐公交車、出租車,暗訪體驗。5月10日,又組織市、縣人大代表集中視察了石柱互邦公司、渝運集團石柱分公司兩家公共交通運營企業,并召開了座談會。代表們肯定了近年來我縣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取得的成績,特別是今年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以來發生的積極變化,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意見。
一、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縣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堅持公益為民的改革方向,以有序競爭、方便群眾為原則,成功取締人力三輪車,規范客運摩托車,初步形成以公交車為主、出租車為輔的常規公共交通體系。現有公共交通運營企業2家,即渝運集團石柱分公司和石柱互邦公司。開通公交線路8條,擁有公交車55臺(其中23臺按公交車許可、32臺按班車許可),萬人擁有量達到5臺;出租車100臺(其中公司自營32臺、掛靠承包經營68臺),萬人擁有量達到9輛。擁有公共交通座位數2332座,其中公交車1832座,出租車500座。公交車日均行駛里程5981公里,日均實載率43.7%,日均載客量2.7萬人次,覆蓋城區及周邊三河、下路場鎮。出租車日均行駛里程370公里,日均實載里程210公里,平均里程利用率56%,日均載客量達2.1萬人次。
(一)各級高度重視,公交意識明顯增強。一是縣政府將城鄉客運一體化列入議事日程,提出“公交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城市公交,公交車輛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差到好。二是縣交委制定了《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農村客運發展規劃(20xx—20xx年)》,對公交線路、運力、站場等城市公共交通進行了合理規劃。三是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老百姓出行難、“打的難”等民生問題,今年以來,先后安排縣發改委、縣政府辦兩次對縣城出租車營運現狀進行調研,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四是縣財政在相對拮據的情況下,對公交車進行了一定補貼。
(二)規范市場秩序,城市形象有效提升。一是成功取締人力三輪車,改上車一元的環城車為打表計價的出租車,新增公交線路和車輛,有效改變傳統、落后的出行方式。二是規范投放渠道。適時開展城市交通實載率調查,掌握市場供需和出行需求,并采取聽證會、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為新增投放城市交通經營指標提供依據。三是嚴格市場準入。按照《重慶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辦法》、《重慶市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嚴把企業資質關、車輛技術關和從業資格關。隨著公交車和出租車的逐步投放,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群眾出行方式更加多樣化,安全得到保障,城市現代化程度明顯提高,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
(三)加快設施建設,基礎條件明顯改善。一是大力推進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公交站臺、停靠點112處,其中港灣式站臺3處,每個站點都完善了公交線路指示牌,方便群眾乘車。二是新增縣城至三河、縣城至下路兩條公交線路,有效緩解城區交通壓力,帶動城周鄉鎮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三是制定公交站場布局規劃,擬建城東、下路和三河公交客運站場,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網絡。
(四)加強行業管理,服務水平有所提高。一是采取特許經營制度,與企業簽定合同,明確企業責任、權利與義務,明確政府監管責任,防止無序競爭,維護廣大市民的利益。二是督促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學習培訓等相關制度,搞好從業人員培訓,建立車輛管理檔案、臺賬,采用GPS對車輛和駕駛員實行動態管理。截至目前,未發生出租汽車、公交車盜搶等治安刑事案件,連續七年未發生死亡交通事故。公交車、出租車文明服務、誠信經營已逐步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業人員素質逐步提升,服務水平有所提高。
(五)加大執法力度,部門監管不斷強化。一是加強日常監管。建立有獎舉報制度,設立專門舉報投訴電話,健全安全服務質量考核、從業人員誠信考核和年度目標承諾考核機制,利用GPS監管平臺,加強日常監督檢查。二是開展出租車專項整治。從今年4月16日起,聯合交通、物價、公安等部門和經營企業,在玉音廣場、三妹酒樓、橋頭場等設立固定或流動稽查點,開展“懲違規、除陋習、樹文明”專項整治行動,現已取得初步成效,亂打組合、亂收費等不規范行為明顯減少,乘客投訴率較去年同期下降43%。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城市公共交通起點低、起步晚,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進、與群眾的要求都還有一定差距,基礎設施建設、經營管理、部門監管等各個環節還存在一定問題,制約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進一步發展。
(一)規劃建設滯后,缺乏科學指導。一是沒有制訂專門的城市公交發展規劃,僅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農村客運發展規劃(20xx—20xx年)》中有所提及。二是由于歷史原因,城區道路缺乏系統專業規劃,路網結構、布局不合理,功能不清,城區許多道路狹窄,難以形成合理暢通的道路網絡,造成巨大行車壓力。三是縣城停車場建設滯后,現有停車位與城區日益增加的車輛矛盾突出,市政部門在部分路段設置臨時停車位,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停車難,但對這些路段的通行、通暢造成壓力。四是公交停靠點設置簡陋、落后,且損毀嚴重,市民候車環境差。缺乏專門的公交換乘樞紐站,公交車、出租車難以到邊停靠,有時只能在公路上調頭,嚴重阻礙交通,存在安全隱患。
(二)管理方式落后,結構不盡合理。一是經營主體相對分散,影響行業良性發展。以出租車為例,目前擁有的100臺出租車中有68臺為掛靠承包經營,不利于開展管理和培訓,管理水平低,服務質量差。二是公交車、出租車數量配置和公交路線、站點設置不盡合理,公交資源配置、運力調配、線網布局等方面存在結構性矛盾。公交車和出租車數量偏少,發車密度低,群眾候車時間長,反映強烈;到殯儀館、高中城等地的班車數量少、收車時間早,無法滿足群眾出行需求。三是管理落后,沒有完全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公交公司內部運行調度不合理,乘客、車輛、道路和站場設施之間不能信息共享。同時,由于紅綠燈位置、轉換時限等設置不盡合理,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突出,牛石嵌、街心花園等堵點較多,導致公共交通運行不暢,準點率低,市民換乘不方便,滿意度低。
(三)企業經營困難,財政投入不足。一是公交車線路里程長,經營成本高,經營壓力大。目前,運行線路最長達12公里,除公交206線路外,其余線路票價均為1元。公交201、202、203、205、206線均為城鄉線,上午7-10點、下午5-6點高峰時段車輛實載率高,其他時段實載率均不足,有的班次甚至只乘坐幾個人,幾條線路均以起點到終點運輸為主,中途上下乘客較少,經營收益偏低。二是燃油價格、人員工資、維修成本等不斷上漲,僅燃油就占整個公交車營收的42%,導致企業利潤微薄,甚至出現虧損。三是政府未建立長效補貼機制。公交企業所承擔的社會公益性服務、執行低票價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所增加的支出及政策性虧損,主要由企業自身消化,經營壓力大。到目前,縣城免費乘坐公交的人群7000多人,政府每人每月只補貼了1.7元,其余由企業承擔,難以消化。
(四)人員素質偏低,服務水平不高。一是從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以出租車駕駛員為例,我縣目前經培訓考試具備出租車從業資格的有504人,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的318人,占63%,具有高中文化的186人,占37%,專科及以上文化的為零。二是專業技能不高。所有公交車、出租車駕駛員,除進行入門式的專業培訓和三年一次的再教育培訓外,后續培訓以安全例會代訓為主,企業組織的專業培訓較少,且實效性不強,培訓效果不夠明顯。三是由于企業效益不高,員工待遇較低,隊伍不穩定,從業人員流動性強,導致培訓不及時、不到位,從業人員服務水平不高,乘客滿意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