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市位于吉林省東部,地處長白山東麓,東部接圖們市,北部相鄰延吉市,西部接和龍市,南部隔圖們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會寧市、穩城郡相望。龍井市總人口為18.8萬人,其中,朝鮮族總人口為12.5萬人,占總人口的66.4%。龍井市在延邊地區開發歷史較早,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純樸的民俗風情、深厚的文化底蘊、珍貴的紅色遺存(址)和廣布的人緣優勢,為旅游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龍井旅游業發展現狀
龍井市位于東北亞大“金三角”的支撐點,有三合、開山屯兩個國家一級陸路口岸,中朝邊境線長達142.5km。市區距吉林省會長春485KM,距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19KM,距俄羅斯波謝特港162KM,距朝鮮北部最大商港清津港128KM,是吉林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進入日本海的最近通道。1991年8月正式成立了龍井市旅游局,同年11月成立了龍井市旅行社。1997年,龍井市旅行社晉升為延邊海蘭江國際旅行社。近年來,我市旅游資源開發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需要為導向,在發揮旅游資源優勢上,我市堅持國家、集體、個人、內資、外資一起上的方針,為我市旅游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國內旅游市場建設方面,僅2005-2008四年間,我市累計完成投資10100萬元,其中2005年投資2810萬元(體育場),2006年投資5140萬元(萬畝果園精品園、龍城大廈、東方熊樂園、三合望江亭、朝陽川楓林村別墅、梨花賓館洗浴中心及貴賓樓等),2007年投資350萬元(華龍集團飯店、三合鎮文化廣場),2008年完成投資1800萬元(琵巖山景區道路、海蘭江滑雪場等)。重點開發建設了4個具有不同風格和特色的旅游區,即邊疆自然風光區、歷史人文景觀區、民俗文化風情區和運動休閑娛樂區.
我市現有文物古跡50余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間島日本總領事館遺址、龍巖墓群、船口古山城、金谷晚期遺址。州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朝東山城、農林墓群、富巖抗日游擊根據地、大成中學遺址、尹東柱故居、朱德海故居、老頭溝萬人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朝鮮族民族博物館、龍井地名起源之井泉、東北解放塔、勇城古墓群、城子溝山城、《3.13》反日義士陵、明東基督教會址、明東學校舊址、尹東柱墓、金躍淵墓、一松亭、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紀念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目前我市已具備基本接待條件、對外開放的景區景點有大成中學遺址、朝鮮族民俗博物館、龍山朝鮮族民俗村、尹東柱故居、琵巖山一松亭、馬蹄山滑雪場、延邊東方熊樂園、三合望江亭、日本間島總領事館遺址等80多處。
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面,先后開辟了赴朝鮮會寧、清津、平壤、七寶山等方向的旅游路線,拓展了對韓國、俄羅斯和朝鮮羅津、先鋒以及東南亞的旅游,加強了鏡泊湖、琿春防川、長白山和省外等主要旅游線路運營。
二、存在的問題
1、經濟基礎薄弱,政府投入不足, 扶持力度不夠,嚴重制約了我市旅游業的發展。最近幾年除了大成中學、望江亭之外,其他景區、景點建設幾乎沒有任何投入。旅游產品 “老點變化少、新點開發少、特色產品少”, 旅游運行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都不健全,每年幾十萬到龍井的旅游消費者,真正吃住在龍井的微乎其微,更無從談起娛樂與購物。
2、民俗旅游缺乏文化內涵。民俗旅游缺乏廣度和深度,景區(點)的民族風情特色及內涵豐富的民族文化沒有充分被挖掘出來,沒有突出民族風格、民族文化特色,人文景觀、朝鮮族歷史、風俗有機結合不夠。民俗旅游缺乏配套設施,旅游商品、娛樂開發落后。旅游購物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娛樂方面產品單一,品味不高,很難與旅游者融為一體,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
3、旅游產品開發投入嚴重不足。龍井旅游資源存在“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旅游景區、景點的全面規劃和項目建設計劃不健全,難以就旅游項目進行招商引資;資源開發緩慢,項目單一,旅游產品開發不足,沒有一條明確的旅游線路。目前雖然正在逐步形成大成中學--琵巖山--尹東柱故居--望江亭的旅游線路,但還未明確。加上龍井市區域內旅游產品季節性強,景點分散,影響了整體旅游質量。從市內景點利用情況看,除大成中學、琵巖山、望江亭的情況較好外,其他景點的利用情況較差,基本上處于有景點沒設施、有游客沒服務、游客不少沒收入的局面。
4、資源開發緩慢、項目單一。目前龍井市旅游項目主要依賴于對朝鮮旅游,旅游經營波動較大,難以保持逐年穩步發展。市內旅游未能充分發揮巨大的潛在優勢,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優勢,特別是民俗旅游開發不夠,沒有充分體現出中國朝鮮族民俗特色。從客源情況看,到龍井市的國外游客95%以上是韓國人,到長白山游客的95%以上是國內游客,經由龍井到俄羅斯、朝鮮的游客則100%都是國內游客。
5、旅游產品“包裝”、推介手段不足。旅游產品的品牌意識不強,文化底蘊挖掘不夠,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銜接不到位,宣傳途徑較窄,國內游客對龍井幾乎沒有印象,在全州八個縣市中唯有我市沒有公路行政區域界限標志物;旅游業缺乏人才,從業人員文化層次較低,對旅游產品所包含的文化底蘊知之甚少,接待、服務和軟環境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優化;旅游中介組織發育不良,競爭機制不完善,全民合力興旅游的理念和氛圍不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