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真實了解貧困村現狀,通過實地觀察、走訪談話、調查問卷等方式,對開縣臨江鎮毛雅村進行了扶貧工作調研,分析了貧困戶致貧原因,提出了對策建議。
黨校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一、調查村基本情況
(一)地理位置
毛埡村地處臨江鎮的中南部,距離鎮政府15公里。東鄰河口和黃山村、西接石泉和新壩村,南鄰南門鎮龍頭和雙白村,南靠河口和復楊村。境內基本上是高山區,地勢南高北低,最低海拔480米,最高海拔1208米。毛埡村國土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91畝,其中水田799畝,旱地1092畝。地下水和礦產資源蘊藏較為豐富,水質好、無污染,有可開發潛力泉眼3處。林地面積10086畝,森林覆蓋率81%,生物多樣性突出,植物種類豐富。
(二)社會現狀
截至2014年,毛埡村現有建檔立卡戶82戶339人,其中:因學35戶148人;因病有21戶75人;因災2戶8人;因殘2戶8人;缺技術16戶73人;缺勞力3戶13人;缺資金3戶14人。為了鎖定精準目標進行了精準入戶調查,通過調查2900.00元以上59戶254人;2900.00元以下有23戶85人:其中,因學9戶35人;因病有9戶27人;因災1戶4人;缺技術4戶19人。
(三)經濟基礎
毛埡村是典型的農業村,主要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4年全村糧食總產量683噸,人均有糧269公斤;年出欄肉豬1000頭,家禽1.1萬羽,牛69頭,羊1600只。支柱產業西瓜、林竹木為主。2014年全村西瓜面積325畝,年產西瓜量45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5800元。由于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承受市場波動能力較低,群眾小農思想意識較濃,全村農業產業結構雖然經過多年的調整,農業規模、效益有了較大的提高,但目前產業結構仍然單一,不盡合理,總體效益低等現狀依然客觀存在。
二、貧困戶致貧原因分析
從走訪貧困戶掌握到的具體情況來看,主要致貧原因分析如下:
(一)缺技術、缺資金,勞動收入低
大多貧困家庭家中雖然有1-2個勞動力,但是由于缺技術、缺資金,只能從事一些簡單低收入的體力勞動,即使外出務工,也屬弱勢群體,在脫貧的道路上舉步維艱。由于教育發展落后,現在處于家庭中的支柱勞動力,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科技含量低,導致產出少;打工只能下苦力,務工收入少。人才流失,有文化的都出去打工,不愿留在當地。
(二)長期患病、突患疾病或殘疾,醫療費用支出高
對貧困家庭來說,家中若有病患,既喪失了勞動力增收,還須支出高額的醫療費用,此類貧困戶很難通過自身的努力脫貧,想要脫貧難上加難。
對于一些已經脫了貧的,如果突患疾病或殘疾,也很容易返貧。例如,毛雅村今年的3戶返貧戶皆是因突患疾病或殘疾而導致的返貧,他們的生活現狀令人堪憂。
(三)供養子女讀書,就學費用支出高
現在供養子女讀書,尤其是上大學,一年花費高達2.5萬元,這筆高費用支出對于低收入的貧困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難以為繼。
(四)、社會發展相對滯后
1、信息不暢。由于該村地勢偏僻,通訊網絡落后,電視覆蓋率較低,收視面狹窄,群眾獲取農業科技知識和市場信息少,對自身定位不夠準確通訊不便,網絡不通。雖然大部分地區,都能進行正常通訊,但在稍微偏遠的地方,出現移動手機信號盲區,信息溝通存在問題。
2、思想落后。由于現在國家政策好,有部分群眾產生“等、靠、要”的落后消極思想,不想靠自己艱苦奮斗,來改變現狀。
3,無特色產業。該村種植靠傳統農作物玉米、洋芋、紅苕、西瓜為主,養殖靠養零星的豬、雞為主,靠天吃飯,只能解決溫飽問題。
4,無規模產業。有部分群眾種植西瓜,獼猴桃等,未形成規模效應,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特色但沒有打開局面。
5,無穩定增收渠道。除了務農以外,主要靠打散工來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
綜上,務工缺技術收入低、患大病費用高、子女就學支出高、發展落后成為了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這種“一低兩高”現象甚至在一個家庭中同時存在,從而導致一些家庭逐漸走向深度貧困。
三、對策建議
(一)對癥下藥解決貧困戶眼前困難
1,要解決貧困戶發展動力能力不足問題。積極開展宣傳引導,增強貧困戶脫貧愿望和動力;積極培育致富項目和帶頭人,引導貧困戶積極生產生活,破解增收難題。提高人口基本素質,要大力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實用技術培訓,提高科技素質,大力推廣應用農業新良種、新技術,依靠科技手段和措施,提高群眾的科技致富能力;積極開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崗技能培訓,提高其外出務工技能,并幫助協調組織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
2,要加強患病建卡貧困戶的幫扶措施。由貧困村摸清患病建卡貧困戶所患具體疾病,近年來醫療支出等信息,向民政、衛生等部門申請對患大病、重病的扶貧戶進行醫療、資金等方面的救助,建好村衛生室,增添村衛生室醫療設備,并切實加強對村醫務人員的培訓管理,有效緩解農民就醫難。。
3,要強化鼓勵貧困戶子女就讀政策。應在現行政策基礎上,提高補助標準,加強社會輿論,鼓勵個人、集體對扶貧對象進行捐資助學,在鼓勵其子女繼續接受教育的同時,減輕貧困戶在教育方面支出成本。
(二)扶持產業促進貧困村長遠發展
按照“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產業”產業發展思路,從毛雅村高海拔地理優勢、交通條件、基層設施等考慮,建議積極引進業主,將發展蔬菜、獼猴桃、西瓜、高山高價值花卉、養殖業等作為整村脫貧主導產業,貧困戶可通過土地流轉和在當地打零工,開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等拓寬增收渠道,在毛雅村山頂發展成集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議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村。打牢長遠發展基礎,確保實現穩定脫貧。
1、統一思想。加大本次精準扶貧政策宣傳,正確引導,消除部分群眾“等、靠、要”的思想,加強村民的信心,使之投入本次脫貧攻堅的行動中來,借國家這次東風,走出自己脫貧致富路。
2、改善基礎設施。要把改善毛雅村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作為重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重點實施村級公路、生態家園富民工程、聯網的建設,解決群眾行路難、生存環境等問題,利用項目啟動資金,廣泛動員和組織干部群眾積極投工投勞,激發群眾建設熱情,捆綁各類資金,整合一切有效資源,大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并有效研討工程管護措施,從根本上夯實扶貧致富的基礎,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
3、發揮主導產業。借助發展蔬菜、獼猴桃、西瓜、高山高價值花卉、養殖業等產業,在結構調整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地方優勢,優化骨干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獼猴桃、西瓜、高山高價值花卉、養殖業等主導產業,實施產業化扶貧戰略,積極培育產業生產基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此帶動貧困人口增產增收、增值增效。
(三)強化機制,落實責任
成立機構,落實責任人,明確職責。一是明確開發扶貧“整村推進”各級責任單位協作配合的責任。各責任單位密切協作,各負其責,各盡其職,狠抓落實。二是明確項目實施單位責任。政府是項目實施的組織者、管理者,是搞好開發扶貧工作的關鍵,充分發揮協調組織作用,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建設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明確村級參與實施項目的責任。村級是開發扶貧項目建設直接參與者,又是項目建設直接受益者,通過組織發動群眾參與項目建設,使廣大群眾從項目建設中受益。通過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推動毛埡村開發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