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
生態文明建設的宗旨是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本文將介紹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一:
**縣**鎮位于**、**兩省交界的歷史名關——**腳下,地處**腹地,**縣西南邊陲,分別與**省**市、本縣**鄉、**鄉、**鎮、**鄉、**店鎮接壤。全鎮面積148.1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 個街道,101個村民組,6084戶,20908人,其中:農業人口19028人,是一個集老區、山區、紅色地區于一體的山區重鎮。全鎮10個村(街)有9個村處于210省道沿線,**高速公路、鐵路,竹根河穿境而過,毗鄰**風景區,與**省搭界,并且地處山區,群眾整體素質不高,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開展以前,該地生活習慣差,亂搭亂建現象嚴重,路邊、溝邊、河道邊垃圾成片,但**園鎮黨委政府不畏艱難,認真謀劃、強化措施、扎實推進,在較短時間內,“臟、亂、差”現象得到初步改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一、強化措施,奮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一)突出重點,加大拆除力度開好局
1、強力拆除210省道沿線影響村容鎮貌的構筑物。每位班子成員牽頭負責一個村,示范帶頭,親力親為,各責任單位盡職盡責,工作人員頑強拼搏,起早貪黑,真正體現出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充分動員沿線村社干部和廣大群眾,公安、法庭、司法、執法局等單位協同作戰,合力攻堅,掀起了我鎮環境整治工作的熱潮。全鎮前期共拆除豬圈194間,牛欄40間,廁所97個,簡易棚43個,簡易房34間,危舊房屋529處12660平方米。
2、為了扮靚**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沿線,全面清理道路兩側可視范圍內生活垃圾、亂堆亂放和亂搭亂建,拆除有礙觀瞻的破舊危房27處1240平方米、豬圈、牛欄16間,廁所9個,為提升對外形象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謀新篇
堅持將項目和資金向“生態文明”聚集,前期投入資金1218萬元,以“真金白銀、荷槍實彈”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下“硬功夫”,有效整合美好鄉村、扶貧開發等項目與資金,著力推動鄉村環境衛生明顯改觀,人居質量明顯提升的既定目標。
1、投入50萬元在集鎮內推行“市場化運作、職業化管理”的保潔管理模式,向信譽度好的保潔公司公開招標,簽訂保潔合同,聘用保潔員10名,實現全天候保潔,集鎮內整治工作由原來的組織整治變為重點監管,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實現“長效管理、長治久效”的目標。此外,開展征收農村垃圾管理費工作,由村級理事會聘用2-3名村保潔員,保潔員工資從垃圾管理費中支付,不足部分由鎮里補助。
2、投入60萬元興建了7個垃圾中轉站和村級填埋場;投入160萬元興建了垃圾焚燒站、污水處理站、臨時停車場;投入20萬元全鎮范圍內配備了1500個垃圾桶,為在集鎮外的村全面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打下了堅定基礎。同時,投資12萬元購置了專業垃圾清運車一輛,投資4萬元購置了集鎮內巡邏車一輛。
3、考慮到農村部分居民的生活需求,投入70萬元,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的原則,建設規范的合理的公廁35座;投入80萬元,按照“規劃合理、以需為主、統籌兼顧”的要求,建設民用豬圈200間。
(三)持續發力,加大亮化力度提標桿
1、大力實施“公路亮化”工程。投入10余萬元,在高速公路下道口兩側安裝花崗巖側石300米,栽植桂花、香樟120余株,綠化面積近400平方米。投入70萬元,在各中心村莊種植桂花900株,增設綠化800平方米,安裝路燈30盞。特別是在資金非常緊張情況下,擠出16萬元,為“省際周邊”的**村增設綠化、增設路燈、增鋪彩磚,先行打造省際靚麗“橋頭堡”,做亮省際周邊。
2、認真組織開展礦山整治,實施“礦山復綠行動”。 為了確保非煤礦山全面消除事故隱患,安全質量達標率達到100。鎮安委會集中力量抓好專項整治工作,全面對照文件要求,對非煤礦山逐條逐項進行檢查到位,凡是達不到要求的全部整改到位。目前鎮域內的三利礦業處于停產狀態,鎮黨委政府對原金山采石場實施了土地平整,破損山體得到基本修復。
二、著眼長遠,努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
一建立了“網格化管理”機制。把集鎮規劃區劃為10塊網格,建立鎮直單位包區域,責任細化到人,執法分局負總責的環境衛生管理機制。其余各村劃為4塊網格,建立每名村兩委成員各負責一塊,包村鎮干負總責的管理機制。每周五下午全體鎮、村干部走進自己的責任區域內撿垃圾,在強化了鎮、村干部“守土有責”與“我的區域我負責”環境保護意識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贏得了周圍群眾對環境整治工作的支持。
二建立了“督查調度獎懲”機制。逐步建立了“每月兩督查,每周一調度,每月一考評”機制。由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每月督查兩次并發督查通報,每次督查由一名班子成員帶隊,將發現的問題全部分發到村、到人,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在每周例會上調度后進的兩個村,村兩委負責人在會上表態發言。同時,將每月督查結果與考評工資掛鉤,現金獎勵排名前三名的區域負責人與環衛工人。此外,結合月督查結果,定期對環衛工人進行培訓。
三建立了“紅黑榜”助力引導機制。通過在村務公開墻上設立環境綜合整治“紅黑榜”,每周評出衛生優秀家庭進入紅榜,較差家庭進入黑榜,以鼓勵先進,激勵后進。每周由村負責人在廣播上反復播放考評結果,有效調動了群眾在環境整治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前期的努力,**園鎮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效明顯,在從根本上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群眾素質逐步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推進,更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也使鎮、村干部作風進一步扎實,切實提高了群眾的評價。
三、找準問題,在重點環節上下功夫
雖然**園鎮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他們也清醒的認識到,與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幾下幾方面:
(一)少數居民的整體素質仍然不高,環境衛生意識淡薄,傳統陋習根深蒂固,對落后的生產生活習慣不以為然,改變缺乏主動性,支持和參與的熱情不高,少數人治理、多數人污染,前清后倒的現象依然存在,解決鄉村臟亂差問題困難較大。
(二)鎮村聯動合力不強,工作中存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現象,主要是采取行政措施和突擊整頓干工作,整治工作容易陷入“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
(三)治理工作范圍廣,所需工作經費大,運行成本高,資金投入壓力大,整治工作只能分村、分步進行,整治很容易出現反彈現象,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成果難以鞏固。
針對上述問題,該鎮下一步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向縱深推進。
在宣傳引導上下功夫。改變居民長期形成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需要長期的宣傳、教育、引導和管理。一是積極利用村級廣播、宣傳標語等形式反復宣傳,使生態文明相關知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二是結合中小學的健康教育活動,利用“小手拉大手”形式,讓學生帶動家長參與,著力培養全民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整治重點上下功夫。一是拓展延伸,以點帶面,擴大成果。由210省道沿線、高速公路、鐵路沿線周邊延伸,不斷鞏固擴大整治工作成果。二是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快樹形象。堅持把省際結合部**村作為整治重點,大力開展與**省交界周邊地段環境整治行動。三是把**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沿線的**園村按照美好鄉村示范點標準重點整治,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樹立**景區入口良好形象。
在資金投入上下功夫。多渠道籌措整治資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統籌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整治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完善中心村莊的排水、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