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調研報告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成為當前統一戰線工作新的著力點。如下是中國人才網給大家整理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調研報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內地山區縣的遂川也涌現一大批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主導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據統計,目前遂川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已超過1000人。對社會新階層人士,遂川縣高度關注、積極支持、依法監管、有效引導。縣委統戰部敏銳地把握其態勢,及時跟蹤研究新情況,堅信“發展才是硬道理”,以“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開拓精神,主動介入新的社會階層,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堅持“團結來自服務、服務增進團結”的指導思想,切實搞好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幫助服務工作;堅持“寓教育于引導之中”的方針,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予以積極引導。通過多措并舉,我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已深深融入經濟發展的大潮中,融入到社會事業的建設中。近幾年來,社會新階層人士積極為社會公益事業捐錢捐物,積極參與扶貧活動,積極投身于“光彩事業”中,在抗洪抗旱救災、助建希望小學、扶助弱勢群體、助推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遂川縣開展社會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優化載體,主動貼近社會新階層人士
一是為社會新階層人士建立檔案。組織人員對全縣范圍的社會新階層人士進行調查摸底,對一些具有代表性人士建立檔案,目前,已為100多名社會新階層人士中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建立了檔案,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二是成立經濟性組織,發揮“橋梁”作用。我縣社會新階層人士主要是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構成,因此,我縣以各類經濟組織為“橋梁”,主動介入社會新階層人士,密切關系,掌握動態,加強溝通。根據我縣社會新階層人士的行業分面特點,重點成立了小水電經濟協會、板鴨生產銷售協會、流通協會、鄉鎮商會等經濟性組織。工作中,充分發揮工商聯在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工作中的優勢,由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兼任工商聯黨組書記,開拓了聯系渠道。三是以社區為依托,拓寬工作網絡。充分發揮社會團體在開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中的作用,開展了“統戰工作進社區”試點工作,以縣城個體戶、私營企業主較多的東路社區為試點,把統戰工作納入了社區黨組織工作范圍,與組織部門協調,把統戰工作列入社區黨組織工作的考核內容,縣委統戰部以社區黨組織為依托,定期組織召開社會新階層人士座談會,有重點地走訪社會新階層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密切相互關系。四是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增進相互了解。先后組織了社會新階層人士中的知識分子開展以“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法律法規、農業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四下鄉”活動,為群眾排憂釋疑;組織社會新階層人士到西部山區等經濟欠發達鄉鎮調研,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扶貧濟困活動;以“十企聯十村”工作為契機,引導社會新階層人士中的非公有制企業主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他們在資金、物資、文化等多方面給予鄉村大力支持。今年以來,全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分別在救災、新農村建設等工作中捐贈物資達30多萬元。
(二)強化機制,全力幫促社會新階層人士發展
1、建立定期座談機制,提高社會新階層人士的主人翁意識。定期組織社會新階層人士召開座談會,組織他們學習法律法規和政策,聽取他們對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主動向他們通報縣委、縣政府近年來的工作成效、工作計劃及當前的一些新政策、新決議,在出臺新的政策決議前,通過電話、問卷、座談等方式征求社會新階層人士意見,并梳理成材料向縣委、縣政府匯報。今年來,我縣召開了5次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加的座談會,在工業園區建設、城市改造、林改等多方面征求他們的意見,其中唐彩中學校長關于上學路段學生安全存在隱患、江南汽運公司老板關于停業期相關規費未能免除、小水電商會關于進一步加強電網改造,解決發電容易上網難的問題等多條建議在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后,立即責令相關單位給予了解決和解釋,切實提高了社會新階層人士的主人翁意識。
2、實施聯系幫扶機制,解決社會新階層人士困難。開展了“1+10”聯系幫扶制度,每名機關干部負責聯系10名社會新階層人士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人物,不定期走訪他們,收集各類意見和信息,幫助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難和問題。今年,在部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幫助解決香港南益集團南豐紡織廠招收工人、金海洋光電公司租用臨時廠房、榮昌五金廠資金短缺等問題。協同工商聯對具有代表性的人士進行宣傳,先后對百姓福大藥房總經理馮秋明、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詩偉、江西順達摩托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康雄等人進行了宣傳,并協同宣傳部對身殘志堅的遂川奔騰電腦培訓中心老板朱堅進行了重點宣傳,目前,朱堅已成為23名的首屆感動吉安十大新聞人物候選人。
3、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提高社會新階層人士政治待遇。認真篩選,建立了社會新階層人士代表人物信息庫,其中對110名具有代表性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建立了個人檔案,從中篩選了14名入選省人才庫,推薦17人入選市人才庫。在工商聯和政協面臨換屆的情況下,對社會新階層人士中的優秀人員認真考察,向上推薦了3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擔任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擬推薦21人擔任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高了社會新階層人士的政治待遇。
(三)加強服務,切實提高部門凝聚力
一方面,以解決社會新階層人士的實際問題為著力點,提高部門形象。和工商聯聯合舉辦了“民營經濟理論與實踐”培訓班,邀請知名專家為參加培訓的企業主和管理人員授課,邀請縣相關部門的領導針對本部門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參訓人員講解,提高了社會新階層人士的'綜合能力;協助新辦企業做好證照辦理、廠房建設、員工招收等工作,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重點是為香港南益集團和由返鄉創業人士楊海創辦的金海洋光電科技公司做好相關幫扶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發揮部門優勢,為社會新階層人士創辦的企業解決資金難的問題,幫助縣恒基碳酸鈣有限公司申請了500萬的扶貧貼息貸款,幫助榮昌五金廠向農村信用合作銀行申請了100萬的貸款。另一方面,以提高社會新階層人士政治待遇為抓手,切實增強部門凝聚力。對于社會新階層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縣委統戰部重點培養,適時推薦,使社會新階層人士的政治待遇得到顯著提高。先后安排了3名優秀人士在工商聯擔任副會長,安排了21名人士在工商聯擔任常委和執委,推薦了5名代表人士擔任了縣人大代表,17名代表人士擔任縣政協委員,在今年的換屆工作中,重點考察了幾名社會新階層人士的代表人士,并向上推薦到市人大、政協擔任代表或委員。
二、我縣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1、解決實際問題難,工作載體作用不顯。雖然為開展社會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我縣新成立了諸多各類社會團體和行業協會、商會,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載體往往只能起到一定的溝通聯絡作用,對一些成員關心的問題無法解決,而且統戰部也主要依靠與其它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幫助解決社會新階層人士所面臨的諸多困難,在解決一些急難問題時成效不顯,從而使得這些工作載體在社會新階層人士心中的地位比較低下,載體應有作用未能發揮。
2、發揮部門作用小,工作對象溝通較難。我縣新社會階層人士主要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他們大都在一個或多個行業取得成功,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在我們主動貼進時,由于部門不是權力部門,對他們事業的影響力和幫助都較小,且實際工作中也確實因部門的特殊性無法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致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統戰部門的看法是“低人一等”,對統戰部組織的各類活動參與熱情不高,特別是一些實力較強的經濟人士,作為一般的統戰干部很難有機會聯系溝通。
3、部門工作經費少,工作開展力度欠缺。統戰部門本身就是一個集溝通與服務一體的部門,其它部門在工作中可以行使一定的權力,而統戰部門則只能在談心交友中開展工作,部門經費本身較少,而隨著新階段新形勢的變化,工作對象越來越廣泛,這樣一來,本身就緊缺的工作經費就更為短缺,在工作中沒有能力組織開展一些相關活動,導致工作力度欠缺,工作成效不明顯。
三、對開展社會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建議
1、整合資源,形成工作合力。社會新階層人士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人員構成,他們大都具有學歷高、經濟頭腦活、有一定經濟實力等特征,因此,應把統戰工作寓于人才工作、社會就業工作、工商聯工作中,通過人才辦、人事局、工商聯這些載體加強與他們的聯系和溝通,掌握情況,把握思想,提高工作針對性和成效。
2、加強培養,提高政治待遇。幫助社會新階層人士加快發展,提高社會新階層人士政治待遇,引導社會新階層人士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是統戰部門在開展社會新階層人士工作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社會新階層人士往往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因此,在工作中就針對社會新階層希望提高政治待遇的迫切愿望,正確加以引導,通過多種形式的培養和考察,把一批政治上擁護黨的領導、經濟上服從大局的優秀人士推薦到人大、政協擔任代表或委員,從而增強他們的參政議政能力和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的自覺性。
3、增加經費,確保工作成效。經費不足一直是制約基層開展工作的“瓶頸”,近年來,統戰部和民宗局合暑辦公,工作量越來越大,但是工作經費一直在原來的水平上停滯不前,沒有根據新形勢的變化加以調整。而統戰部門又不是有行政性收入的部門和能“化到緣”的權力部門,工作經費本身已無法適應工作需要,因此在開展社會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中必然受到經費制約影響成效。上級統戰部門應根據新形勢下統戰工作面臨的實際情況,向財政申請增加統戰部的工作經費預算,確保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做好新時期基層統戰工作調研報告01-01
統戰工作自查報告03-06
支教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5-15
村委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10-22
關于鄉鎮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1-06
成功人士訪談報告01-28
成功人士訪談報告01-21
調研報告05-19
調研的報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