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挑戰》讀后感范文1000字
當我靜下心來閱讀這“乏味”的書,因為開頭那幾頁,很多專業術語讓我一頭霧水。誰知,靜下心來細看了幾十頁后,恍如為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關于教學的大門,原來,我們熟悉的“學習”、“合作”、“學習力”竟然是如此解釋的!
我以前只認為學習就是坐在課堂中,聽老師,聽同學講,自己動腦筋,獲得知識,就是學習。看了《學校的挑戰》,我才知道在一個班中,只有中層的同學是在學習。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習是從既知世界出發,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載既有經驗與能力,形成新的經驗與能力的一種挑戰。教科書的內容是按照“上、中、下”三層之中的“上”的中等程度來編寫的,教師設定的教學也是按照這個程度來組織的。
由此我想到我們平時的課堂,尤其是公開課,為了展示一種完美的教學效果,在教參給出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我們的老師還往往會制定更高一層的教學目標,如果真如《學校的挑戰》中所說的教學目標的編排初衷,那么課堂上學習的主角是否會發生移位,從原來的“中層”移位到“上層”,而放棄了“中層”和“下層”呢?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經常看到“合作學習”,最常見的就是小組討論,這在幾年前新課程剛實施時,是衡量課堂是否有開放意識和合作意識,是否將學生當做學習主人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是當課改漸漸趨向冷靜,我們發現,合作學習的效率似乎并不高,流于形式,開小差的學生比比皆是。于是很多老師便又果斷地放棄這種“浪費時間”的課堂教學方法,看了《學校的挑戰》后,我對“合作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合作,并不是簡單地四五個人聚在一起,針對一個問題討論一下,“合作學習”的意義,在于通過與同學的合作,一個學生能挑戰其不能達到的水準。但是我們的困境是:越是不懂的學生越會產生這樣一種傾向:不尋求同學的幫助,試圖憑借自身的能力加以克服,試圖憑借自身的努力擺脫困境。因此,他們總是孤立無助、失敗、遭遇挫折,最終成為差生。然而,最需要合作學習的,恰恰是憑借個人努力卻反復遭到挫折與失敗的學生,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就憑這一點可以看出,必須對差生作出如何向同學請教的引導。引導說來容易,要引導成功,絕非易事。這些學生習慣了聽老師講,聽同學講,偶爾自己動動腦,而合作學習將徹底顛覆他們的`學習態度,要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進攻,這需要教師的引導,同時也要借助于孩子性格和學習觀的轉變。
過去,我們習慣于學習好和差的同學混合編排,并且選擇一個學習成績好的來擔任組長,負責信息整合匯報等工作。看了《學校的挑戰》,我才知道其實學習性的合作,并不需要刻意搭配組員,也不需要像生活班組一樣選負責人,要讓每個成員有“沖刺與挑戰”的動力。但是,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并不適用小學低年級學生使用。那么如何讓學生從一二年級的教學形式轉變到三年級開始嘗試的“合作學習”,也是一個難題。
反思我們的課堂,也許我們在做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學習力的事情。我們有點多管閑事,忙著告訴學生答案,忙著幫助學生糾錯。如果我們能換“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也許我們的20%數量會減少,而學生的學習力會有所提高。我們追求的“教育以正態分布曲線為基軸,稍稍向高位推移,縮小分布曲線的幅度”會實現。時間很倉促,我只看了幾十頁這本書,所以寫不出更深更詳細的讀后感,但是總體感覺這本書會為我打開一個全新的教學局面。但是,現實和理想是有差距的,要實現這種美好的教育理念,首先要轉變一線教師的教學觀,然后再進行專業的培訓,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們可以率先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踐,即使不能將整堂課設計成“合作學習”,也可以抽取部分教學內容,哪怕只花十分鐘,五分鐘,也可以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比較效果。
【《學校的挑戰》讀后感范文1000字】相關文章:
人才測評面臨的挑戰02-08
挑戰你智商的測試題02-26
《科學不怕挑戰》閱讀答案02-01
挑戰不可能:李昌鈺的鑒識人生12-25
關于挑戰應變能力的筆試經驗07-06
卡莉·菲奧莉娜傳記直面挑戰12-18
挑戰你智商的測試題附答案01-21
學校的通知格式及范文01-11
學校內會議通知的范文08-04
挑戰杯論文答辯問題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