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750字
書本中的這么一段文字:“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只手,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還有一百種聆聽問題的方式,驚訝和愛慕的方式。一百種歡樂,去探索,去發現;一百個世界,去發明;一百個世界,去夢想。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學校和文明,將孩子和身心分離。他們告訴孩子,不需用手操作,無須用腦行事,只要聽,不必說,理想世界不必伴隨快樂,他們要求孩子,去發現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個世界中,他們偷去了九十九。”說的真好,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去尋找孩子喜歡的語言,只做引路人,不做指路者。
翻閱了朱永通《教育的細節》一書,共五輯——“活在觀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為常”“過有思考的較教書生活”,文字雖很樸實,卻正如網絡評論的那樣“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一臉漠然或最多居高臨下地點點頭,是不是小事?卻可能給問好的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因為這是讓學生忘不掉的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的細節則首先是體現在課堂上。我們面對的小學生,對于他們講大道理不能說沒有作用,只是要從根本上觸動孩子思想的神經,還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小細節抓起。在課堂教學中也注意細節,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課堂互動往往是通過教學細節來實現的。教學細節推動師生課堂有效互動。當我把問題呈現給學生時,我的語調、眼神都很重要,面對我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判……這些細節的注重,都會使我的課堂變的有生命力。
教育真美,孩子更美,希望我能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找回孩子心中的好老師。通過看《教育的細節》這本書,我看到“一厘米之變”,對這些事例真的很震驚,句句說到了我們的生活中,難道我們不是這樣做得嗎?這讓我深思,不是不知道,而是我們沒有注意細節。最大的收獲也許并不是我要去注意細節什么的,而是讓我知道換位思考是多么的重要,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贏得信任的最好方法,好好去做好換位思考,就可以注意到每個教育上的細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