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老師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為更好的老師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為更好的老師讀后感1
“我一直認為,人若沒有打碎自己的精神,生活遲早會走向板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安逸的生活,只要有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就夠了,時間一長,最初的豪言壯志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被淡忘。有些人喜歡安于現(xiàn)狀,也不愿意主動去學習新的東西,缺少一種打碎自己的精神,因此很難獲得發(fā)展。
“其實,人最大的困難就是從常態(tài)中選擇一種不一樣的姿態(tài)。”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從眾,喜歡隨波逐流,只要這件事情干的人多了,人們就會形成一種從眾心理,不管是對還是錯,大家一般都會去做,正因為如此,很少有人能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尋求進一步的發(fā)展。關于教師的成長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yǎng)批判精神。
“作為教師,不拘泥于繁雜的事務性勞作,不自甘于搬運工式的忙碌,不茍且于眼前的利益得失,以坦然、睿智而詩意的心態(tài)面對豐富的教育生活,才是應有的專業(yè)情懷。”作為教師,應該把自己的眼光盡可能放的長遠一些,胸懷更寬闊一些,不顧及當下的利益得失,不要總是計較那么多,把自己該做的做好,每天過得充實一點,你就會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點滴進步。
“如此,學會用麻煩事墊高自己,讓遭遇的一切都成為專業(yè)成長的資源,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心態(tài),也是教育的智慧。”作為教師,面對的學生是各種各樣的,發(fā)生的事情也相對比較多,如果我們總是在抱怨,事情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會越來越糟糕,并且自己也會變得越來越煩躁。如果我們能轉變思維方式,把遇到的事情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學會反思,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從中總結經(jīng)驗,進而不斷地成長。
“我想,任何一種觀點的建立,都必定經(jīng)歷情感的糾結和思維的掙扎。無疑都需要一個連續(xù)的反思期,以此來保證文字的深刻和文本的價值。”其實,每一次的寫作,都需要作者經(jīng)過多次的反思和思考,對自己組織的語言和觀點一次一次的否定、修改、再否定、再修改,從日常的事情中剖析出其中蘊含的教育觀點和理念,就是在這樣糾結的過程中,完成寫作,而我們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成長的。
作為教師,尤其是一名新教師,自身經(jīng)驗和能力都不足,因此學習變得尤為重要,向周圍的老教師請教,和新教師一起交流、溝通,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
成為更好的老師讀后感2
這個月拜讀了王維審老師的《成為更好的老師》,我感覺收益良多,王老師用一個個小故事、一篇篇短文給讀者介紹了許多關于教育上的事情,更好地指導我們在教育路上越走越遠,成為更好的老師。
在這本書中有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于那位貧窮地區(qū)的高中老師,他說:我們貧窮,我們還要養(yǎng)家,可是那又怎樣呢?我擁有學生們的愛,既是這愛會隨著他們的離開而逐漸消淡,記憶逐漸模糊。可是那又怎樣呢?他們的生命中有我陪伴的.三年,這已經(jīng)足夠令人欣慰了。我不會離開他們,不會離開我的這個貧窮的學校。我想,偉大亦如此吧。作為一名老師能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自己喜歡的事業(yè),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這是多么偉大,我想,這樣的老師,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很多平凡卻又不普通的老師,他們兢兢業(yè)業(y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勞作著,他們都在向自己喜歡的擅長的那一方面刻苦鉆研著,有擅長物理的老師,他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為名師。也有很多老師不慕虛名,面對各種的獎勵謙虛的說一句自己還差的很遠,讓更優(yōu)秀的老師去吧,其實他本可以擔此重任,只是他謙虛罷了。
一些淺層次的努力,其實會耽擱真正的成長。就跟王老師講到的課賽,雖然參賽老師和周圍的人都很努力,但是他們的努力卻是一種極為淺顯的努力。任何時候,當我們在某個層次上持續(xù)一段時間后,都需要進一步去尋找更深層次的目標,付出的努力也應該一層比一層更加深刻。
在一件事上,能堅持下來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世界“成功學之父”拿破侖希爾寫過一本書叫《為什么成功路上不擁擠》。因為這本書,“成功路上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一度成為金句,這件事為什么能夠如此流行,因為這句話直擊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吧。
人生的每一段都有它的意義。成功的,帶給人生喜悅和精彩;平淡的,讓人習慣淡泊和溫和;失敗的,誘發(fā)靈魂深處的對視和自省。所以,在簡陋平庸的生活之中懷有必要的愿望,在人生精彩之中看得到被忽略的平淡無奇,都是需要在漫長人生里逐漸習慣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更何況老師,夢想能夠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仰望星空的情懷,還有腳踏實地行走的能力;如此,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不大不小的夢想,來安慰我們的人生,溫暖我們的生命。(聶先生)
成為更好的老師讀后感3
許多人認為教師這個職業(yè)掙錢少,事情雜,除了名聲好點碌碌無為,甚者有人認為誰都能成為教師,教的多了,講的多了誰都會了。外界有這樣的聲音與教師隊伍中有人接受平淡有密切的關系,有的教師只做常規(guī)工作,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
就像王維審老師說的,“教師職業(yè)本就平淡無奇,教育生活中大多是瑣碎無味的忙碌,在這種境遇下,大多數(shù)老師會選擇隨波逐流,抑或是疲于應付,終是一種隱忍的無奈接受。這種壓抑下的勞作,最終會導致教育生活品質粗劣,成為一種與機械操作無異的簡單勞動”
平淡真的可以必須無奇嗎?隨波一定要逐流嗎?并不是這樣的,王維審老師這樣說到“對于教師一定要找到一種能夠代替隱忍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支撐你從碌碌無為到有所追尋,可以讓你的心境從百無聊賴到澄澈清明,也可以幫助你擁有一場心無旁騖、沒有牽絆的行走,我想這應該是一種情懷,一種無須隱忍的坦蕩”
“情懷”在當代社會是流行詞,也被說成矯情詞。但我認為“情懷”真的不矯情,擁有一種“情懷”守住一份清明,未來的道路才能坦蕩,做事兒才能有所堅持。這里又說到了“堅持”人生已經(jīng)過去了很長的時間,什么事情是堅持下來的?一件事兒能堅持多久?從工作到生活真正讓堅持成為習慣的事情少之又少。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要求寫日記,從開始的新鮮興奮,到后來的疲于應付檢查,再到后來的放棄,真的堅持下來的太少太少。
但其實堅持是人生的一種財富,就像王維審老師書中詮釋的那樣“如果一個人能夠心無旁騖地去做一件事,一年兩年或許不會又什么收獲,但是十年八年后肯定會有所成就,倘若堅持二十年三十年,那些吃過的苦,流過的汗,肯定會在某一天以奇跡的形式突然降臨”
王維審老師的《成為更好的老師》第二章中從身邊的實例闡述了情懷,努力,有品質的努力,并且能正視成功與失敗,強調了選擇逆行,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向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是我成為教師讀的第一本有關成為好老師的書,書中洋洋灑灑,很多可以成為我自己的食糧,成為我的榜樣。面對當前的迷茫尋找一個方向,找到自己的“情懷”這是當前我應該做到的。
【成為更好的老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怎樣找到更好的員工05-05
如何更好的投資理財11-18
怎么更好的考取駕照02-11
怎樣跟上司更好的溝通10-31
做更好的自己作文范文01-05
如何成為合格的HR03-26
成為職場達人的技巧03-02
我們如何成為上司的親信09-18
如何成為成熟的職場麗人07-15
教你如何讓員工更好的參與學習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