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尼采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尼采讀后感1
你能接受偉大哲人的眼淚嗎?你能想象尼采哭泣時的哀傷與無助嗎?你能容忍自己給偉人臉頰上流淌的淚水進行懦弱的定義嗎?不,請將你的淚水吞咽回去,心中理想的神呀,只向我們展露你的笑容就好了,那是驅逐我們心頭黑暗的火把,是幫助我們在苦難中得以喘延的能量。
可是,尼采終究還是哭了!《當尼采哭泣》躍入眼簾,我急切地要從書中找到"哭泣"的原因。是什么擊潰了他的驕傲?是什么摧毀了他堅強的意志?歐文·亞隆究竟又要在葫蘆里賣什么藥呢?
跟隨書中的兩位主人公——醫學大師布雷爾和存在主義大師尼采的步伐,我小心翼翼地前行。是的,必須小心翼翼,當偽裝被一層層剝離的時候,脆弱隨時能將我們化為灰燼。整個過程究竟誰才是治療師,誰又是病人呢?看看高傲的尼采吧,憑借強大的自我防御,抵過了布雷爾一次又一次的試探、引誘和壓力。偏頭痛只是身體的謊言,讓我們可以躲避靈魂深處的懦弱、無力和膽怯,躲避內心錚錚質問。
"他巨大的頭部往后仰,他深邃的目光合起,尼采看起來被情緒所困擾著。"一切都將由此發生變化,這將是一個轉變的契機。"猶豫著,尼采開口了。"從慚愧、尷尬,到憤慨與憎恨,從哀傷到無力,"尼采沉默不語,他的眼眶里泛濫著淚水,他的頭低垂。"曾經的容忍孤獨,與人隔離竟是苦于被孤單死去的想法所糾纏。而尼采對女人扭曲觀點的根深蒂固,何嘗不是來自他早年生活的烙印呢?"尼采拿掉了他的眼睛,把臉埋在手帕里,爆發出啜泣聲。"尼采終于哭泣了!我的眼眶同樣濕潤了。這一刻他不再是我膜拜的神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哲人,而是一個真實且富有生命氣息的尼采!感謝上帝,"這個吝嗇的無淚男子"終于憑借淚水獲得了自由!淚水并不等同于懦弱,恰恰相反,借著尼采的淚水我感受到的正是一種源于生命的感動和力量。
我知道自己無法逃脫人性所有的一切,我必須承認、接納,才能最終"成為自己的存在",不是嗎?
合卷閉目,心中更感謝不離不棄的布雷爾。他奉獻著自己,袒露著自己,在自揭傷疤的同時感應著對方。他的謹慎、體貼、隱忍,使得兩個隔絕的心最終踏起了和諧的鼓點。復雜、豐富而敏感的.內心呀,堅強的在痛苦、悲憐、無力的泥沼中前行。所幸,不曾失望、不曾被拋棄,最終得以在心力交瘁之后重生。
書中處處呈現詩意而鏗鏘有力的言語,那些需要用生命去實踐、領悟的真理。字字句句何嘗不是在思想者血淋淋的成長磨礪中凝練出來的呢?
尼采讀后感2
“節制,比放縱更接近自由!
幾乎所有人都渴望自由,但坦率地講,渴望自由,恰恰因為不懂自由。當想到自由,我們往往認為不被人管制,希望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自由。恰當這么做時,卻發現,并沒有自由,反而更擔心短暫的放縱后所要面臨的工作與生活。但究竟什么是自由?康德說,自由不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節制比放縱更接近自由,早起,早睡,拒絕在手機上浪費時間,不拖延等等。而放縱,只是被欲望支配,一個被支配的行為,這不是自由。所以,自律的人更接近自由,但如果不去踏出第一步,0就永遠是0,哪怕0后面是簡單的1。正確的事,正確的方向,往往就在痛苦那頭。
“千年不見光的寂靜山谷,不用去做其他,只需一根火把,就能照亮整個幽谷!
有時難免迷茫,迷茫不是因為沒有得到什么,而是迷茫想要得到什么?僧斪x到這句話時,豁然開朗,其實不需要做別的,只需拿好手中的這根火把,照亮前方的路,至于后面的,隨著更深入,也都會慢慢顯現。家庭中,做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工作中,勤奮、認真、努力。生命中,善良、真誠、腳踏實地、不卑不亢。其實我們并不缺少什么,缺的只是一點純粹,忽然想起《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的一句臺詞:“我是長安的兵,長安兵就是守長安的!弊鰝純粹的人不難,無非是拿好手中的火把,一步一步走下去,不東張西望,不胡思亂想,這就足夠;蛟S方向,并不全是一開始就定好的,也有很多是走著走著才出現的,那么,多給自己的火把一點時間,也多給自己腳下的路一點時間。
可能對于讀書我的理解很片面,感覺其中如有一二句可以讓人享受的句子,就很滿足。當然,對于尼采這位被稱為人類靈魂之光的哲人,他的思想與精神,可能我不太能全懂,不過有這么幾句很受用的,就已足夠。
到這,就用一段可讓人深思的話作為結尾吧!叭藗儸F在已經羞于安靜,而且長久的沉思幾乎也使人產生良心責備,人們手里拿著表思想,吃午飯時眼睛盯著商業新聞-----人們像是一個總是可能耽誤了什么事的人那樣生活著。寧可做點什么,勝于一事不做。-----這條原則也是一根繩索,用來縊死一切教養和一切高級趣味。很顯然地,一切形式都會因工作者的這種匆忙而毀滅殆盡,甚至形式的感覺,感受動作旋律的耳朵和眼睛,也毀滅了。......我們現在很少正確而全面地去觀察一棵樹,也很少觀察它的葉子、枝干、顏色和形狀,我們發覺只想象一棵樹要容易得多!薄岵
【尼采讀后感】相關文章:
上甘嶺讀后感04-08
《春雪》讀后感04-08
哲學讀后感04-07
《將才》讀后感04-06
書蟲讀后感04-06
面紗讀后感04-04
燕子讀后感04-19
幸福讀后感04-18
感恩讀后感04-18
《IT治理》讀后感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