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有感1
很有幸讀了這本書,讓人受益匪淺。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今天我簡單介紹上冊。一位山東小學語文教師獨辟蹊徑開創了大量閱讀課在課堂上專注上的先河。結合小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學習目標及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撰寫了好幾本通俗易懂、生動形象、趣味十足地所謂的工具書。通過在課堂上大量閱讀或精心設置、準備從而獲取不菲的知識技能,贏得了家長、同事、社會、學生的一致好評,并把她這種教學思想的方法推廣了出去。這位受人尊重、崇敬、非凡的老師名叫韓興娥,讓我們記住榜樣的力量——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上的新型人才韓興娥。
讀完這本書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工作者本著愛學生就該讓他收獲更多這一熱切期望,所付出了巨大努力、心血。她打破傳統思想、教學走上快捷便利的康莊大道——踏上閱讀快車道。由于韓老師多年的文化積淀,對工作的嚴要求和一切為了孩子等因素,出謀劃策、精心設計地教學環節讓人記憶猶新、拍手叫絕。讓人驚嘆不已的是她編寫好幾本工具書不僅體現了她飽讀詩書后的文字功底,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用心敬業的工作精神,還體現了孩子們不容小覷地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和一絲不茍地學習態度,師生合作,讓“教材”更接近生活,接近載體——學生。讓人驚羨不已的是孩子們的樂學,大量地閱讀并沒有打消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老師獎勵制度的刺激下,有序高效地學習,反而助長它日益滋生——閱讀的樂趣,想必這就是教育改革的目的。最難能可貴的是韓老師道出了教學的真諦——重視閱讀,培養能力。忽視課本,重點在于課外閱讀,全面系統地對知識做到學以致用。不揠苗助長,不以學習成績為己任,鼓勵支持,遵循隨著年齡增長、學歷增長、閱歷增長,難題終會迎刃而解的原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朝前奔跑,不斷進步。“眾人拾柴火焰高”,集體力量是無窮的,整個班所散發出來的能量巨大。韓老師身上的亮點、可取的地方不勝枚舉。
相比韓老師所作所為,我差距不小。沒有創新變革意識,沒有一心本著為了孩子這個最初、最根本的出發點,沒有課前的精心設計和嚴謹治學的工作作風……令人汗顏,羞愧難當。這次閱讀、學習是對我思想、行為上的洗禮。我將痛定思痛,認真對待,邁向堅實穩健的步伐行進在荊棘又開滿鮮花的路上。
讀《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有感2
放暑假前,學校教科室下發給每位教師兩本新書,其中一本是韓興娥老師撰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由于自己是一名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懷有較深的感情,因此,一看書名便迫不及待地捧讀起來。大約花了五天左右的時間,我終于將這本專著全部讀完。韓興娥老師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學語文教師,她不囿于傳統的語文教學,數年來一直銳意改革,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進行“課內海量閱讀”的實驗。她把教女兒認字、讀書的做法遷移到了課堂教學中,從而使學生沒有家庭作業,而個個考試成績優秀,全班沒有一個差生。她的專著《我的語文實驗故事》不到半年就全部脫銷。如今,她正帶領著學生遠離苦不堪言的作業,自由自在地暢游書海,為孩子們的書香人生奠定基礎。
新課程實施至今已近十年,然而,從總體上來看,并沒有教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將應試教育搞得如火如荼在不少地方仍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為了確保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領導給學生征訂了大量的教輔材料。教師呢,為了使自己所任教的班級的平均分能在幾個平行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拼命地擠占學生有限的休息時間。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久而久之,教師的職業倦怠情緒日益突出。不少學校曾作過調查,能體驗到職業幸福感的教師可以說寥寥無幾,絕大部分的教師一提到上班便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只有個別小三門的教師聲稱自己沒有這種不良情緒)。而學生當中有厭學情緒的自然也不在少數。在這種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是“死教書、教死書、教書死”,學生則是“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
在我們班,每天早晨的早讀課,學生都要在我的“監督”之下才能進行。否則,他們就不肯好好地讀書,早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學校圖書館每星期都會向學生開放一次,可一小部分學生雖然手中持有借書卡,但就是不愿去借閱。問及原因,回答是對圖書館的書不感興趣。毫無疑問,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有不少孩子根本不喜歡讀書,對閱讀懷有較大的抵觸情緒。
當然,出現這種狀況,我們語文教師是難辭其咎的。在實驗小學掛職時,時任校語文教導的薛麗芬老師曾在一次行政會議上向校長提過這樣一個建議:閱讀教學的時間可以適當進行壓縮,多出來的時間語文教師可以每周帶學生到圖書館進行閱讀。雖然這是個金點子,但在當時因為有爭議,所以最終未能實施。然而,韓興娥老師卻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了自己的實驗之旅。她是我們語文教育界中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她創造了語文教學的奇跡——“課內海量閱讀”的實驗把“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落到了師生身上:沒有家庭作業,考試成績優秀,沒有一個學困生,孩子有了一個美好甘甜的童年,老師擁有了愉快輕松的心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知識越來越豐富,而且能融匯百科,貫通古今,漸漸地進入了讀書——獲取知識——讀書的良性循環。
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學記》里說:“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又說:“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說的是教育得抓住時機,適時施教,錯過時機以后再去學習,就會事倍功半。因此,把握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讓孩子們在這時都得到教師的誘導、引導和輔導,既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走向成功的機遇。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些千紅春滿園。”真心希望韓興娥老師的“課內海量閱讀”的成功教學經驗能早一天得到全面的推廣,那將惠及我們全中國的每一個孩子和他們的語文教師。當然,如果主管部門的領導缺乏開拓進取的意識,不盡快改變一下手中“指揮棒”的方向的話,那只能說是一句空話而已。
【讀《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有感】相關文章:
讀《告訴孩子,你真棒》有感04-05
讀《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有感04-03
讀《告訴孩子,你真棒》有感5篇04-05
讀《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有感(5篇)04-03
讀《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有感5篇04-03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匯編15篇04-14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匯編15篇)04-14
讀《自立》有感04-16
讀犧牲有感04-15
讀《自信》有感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