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還小的時候》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當世界還小的時候》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讀后感1
你知道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嗎?
李老師送給了我們一本特別有趣的書,叫《語文新天地》,我好奇地翻開書,第一映入眼簾的就是《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這篇文章,我有些疑問,難道作者在世界很小的時候就出生了?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原來剛出生的太陽曾試過做別的事情,例如唱歌,但它粗糙的聲音把新世界嚇壞了;風開始很安靜,好像不存在似的,后來不知怎么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吹;貓叫做“貓”,因為它長得像一種叫這個名字的動物,叫做“貓”的動物它寧可叫做“老鼠”,但是老鼠叫這個名字已經很久了,為了避免混亂,貓只好繼續叫“貓”……
如果太陽不發光,照亮人間,去吹風,那明擺著是把人類烤成人肉干嘛;如果月亮不去晚上照亮大地,去學著在白天發光,那人間可就是白茫茫的一片了,而且月光是冷冷的,那世界就永遠是冬天了。
每個人就應該去做自己擅長的事,就像小鳥要飛,老牛要犁地。人也是這樣,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才會做得精彩。比如我,擅長畫畫和舞蹈,而不擅長書法和羽毛球,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只會讓那件事變得更糟。
又對自己未來的想象與思考,生活會充實不少。誰都可以有自己的夢,誰都有權利編寫自己的生活,抱著一份對未來的憧憬,本身就偶是一種美好的生活心態。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讀后感2
有一本書《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書的末頁有這樣一段文字:“洋蔥、蘿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只是空想。南瓜不說話,它只是繼續成長著。”
書頁旁畫著一個巨大的南瓜圖片,與圖畫中的小房子有著巨大的反差,這張圖片讓我明白了這段話的啟示。我們的種植園里也種了許多美麗的南瓜,我看著這些南瓜,心里感到有些意味深長。
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洋蔥,蘿卜和番茄都是較小的蔬菜,而南瓜則較大,所以他們不相信世界上還有南瓜這樣大的蔬菜,他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真正的南瓜不理會他們的無謂爭論,只是默默的生長,使自己長的更大,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反擊。
無論個人成長還是事業發展,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即便身正行端,有時也難免遭致猜疑和誤解。遇此情形,不如收攏心神,不爭論,把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用在“成長”上,待到偌大的“南瓜”擺在眼前,是不是“一種空想”也就不辯自明。這也反映了人們的一種井底之蛙的短淺眼光和真正不被看好的人的默默無聞,厚積薄發的隱忍心態。
南瓜不僅努力生長,而且對自己有信心。信心勝于黃金,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無論干什么事情,想贏得天下所有人的認同和百分百的支持,既不現實又無必要。對那些認準的事、定好的路,即便風涼話再多,也要不動搖地堅持,不懈怠地努力。大智慧往往深藏于最簡單的話語里,語言永遠比思想蒼白。
所以,要行動告訴他人,我的存在。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讀后感3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這本書無比驚奇,它充滿了神秘又美麗的童話色彩,比如:動物是從哪兒得到名字的?怎樣才能獲得幫助和幸福?
我捧著這本書,一邊讀一邊會笑出聲來,太棒了!夏娃擁抱、親吻了亞當,讓亞當知道了愛的滋味,然后世界出現了,萬物雖然簡單的生存著,卻必須懂得簡單的道理。對于火來說簡單的事情,對于風則未必;對于魚來說簡單的事情,對于鳥則未必……
“洋蔥”、“蘿卜”、“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還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這是空想的,而南瓜則默默地成長著。這短短幾句話,初看沒什么,但細細一想,味道出來了:大概“洋蔥”、“蘿卜”、“西紅柿”個頭都差不多吧,相互之間你看我,我看你,看慣了,看久了就認為世上的東西都這般大小,所以不相信還有比自己更大的東西,而“南瓜”則采取不爭論的方法……看到這里我感到作者寫得太絕了。旁邊的配圖也很有意思,一個大大的南瓜正在努力地成長,整篇文章充滿動感,引人入勝。
另一篇,講訴了一只流浪的駱駝,總是希望發現沙丘后面有水和綠洲,可是當它走過千千萬萬個沙丘,后面還是沙、還是土,于是它失去了勇氣,“后面一定啥也沒有”,它自言自語道,在最后一個沙丘前倒了下來,再也沒有起來。可是那最后一個沙丘后卻是清澈甘冽的泉水。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要堅持不懈,那怕你努力了很多、奮斗了很多,但是你不堅持那就只能是最終的失敗。這本書讓我著迷,它讓我在歡笑的時候懂得了很多道理。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讀后感4
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一開始,我根本看不懂,后來在爸爸的指導下我才逐漸看明白,并且感覺這是一本讓人充滿想象的書。
書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文章寫了四個看似完全沒有關系的小故事:第一個小故事是講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第一個女人出現了,她坐在板凳上擠牛奶,但因板凳的來源沒弄清而講不下去了;第二個小故事講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的東西都很小,接著有了云、海浪和風,最后引出了伊甸園。第三個小故事是從伊甸園開始的,斷斷續續講了一些神話故事,還簡單講了亞當和夏娃的故事。而第四個小故事則完整、科學、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世界的起源。我猜想這是一位年輕的而且知識不太豐富的媽媽給孩子講故事的過程:媽媽開始胡亂編故事,但這些不嚴謹的故事滿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媽媽就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最后比較科學、完整地給孩子講了世界起源的故事,孩子也滿意的睡覺了。這是多么慈祥而負責的母愛呀!
書里還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小女孩和死神》,故事的名字挺嚇人,但內容卻很有趣。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死神要把正在寫作業的小女孩帶走,小女孩請求把作業寫完再跟死神走,小女孩寫了“3×6=16”死神幫她糾正了,并教了小女孩“7×6”等于多少,但“8×9”他們倆都不會寫,小女孩讓死神等明天自己向老師學完這道題再來。第二天,小女孩又碰到了自己和死神都不會的題。就這樣,小女孩一直勤奮學習,死神最終也沒把小女孩帶走。我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只要一直努力追求,就能克服所有困難。《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這本書里有許多這樣的小故事,都能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讀后感】相關文章:
《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教學設計03-02
世界各國的國慶節在什么時候02-23
【精】《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4-17
讓我回到小時候讀后感03-31
當自己的伯樂閱讀答案03-02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讀后感4篇04-16
當創業的風停下來07-31
大男當婚經典的臺詞03-05
當窗織閱讀答案05-19
如何提取公積金當首付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