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讀后感(通用24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蜻蜓眼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蜻蜓眼讀后感 1
《蜻蜓眼》是我國江蘇著名小說家曹文軒寫的。這本書主要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絲綢之路經商者的家從繁華變清貧的故事。
小女孩阿梅小時候過著十分繁華的生活,從小繼承奶奶四分之一法國血統的她,一直被別人夸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人心變壞了,世道亂了!原來富有的`一家人,開始變得不堪。一些混混還四處傳謠言,說阿梅的奶奶是間諜。正因為這個事,彈鋼琴彈得十分好的阿梅,在學校的一次演出中,節目被迫取消了,她悲傷不已!
可是,最艱難的日子還是來了。奶奶生了場大病,家人無奈,只好把阿梅的鋼琴賣了換錢給奶奶治病。天無絕人之路,奶奶的病終于好了,可那些混混要讓奶奶在大街上游行,奶奶中途逃走了,日后她一直裹著藍絲巾。
爺爺先走了,但過了不久,奶奶也要走了,沒人知道她是如何走的,大家都默默無語。在送奶奶上路時,那些混混又來了,見到奶奶走了,還有點覺得沒勁似的散開了。大伯說:“送媽媽上路。”阿梅站在一旁呆呆的看著,她把奶奶送給她的小皮箱以及紅油紙傘放在奶奶的身旁,送奶奶上路......
最終惡人有惡報,那些小混混被打了下來。又過了幾年,上海終于平靜下來。
這本書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人性。雖然看不見,但卻是隱秘相通的。
蜻蜓眼讀后感 2
《蜻蜓眼》是一部純真的小說,包含了世上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感情;這也是一部凄美的小說,泣訴了人間的滄桑,它是出自曹文軒之手。
這本書主要以一個孩子的成長歷程為主,并以她的視角勾勒了上世紀30年代一家人相扶相幫,在戰火中艱難卻溫馨生活的動人場景。當我合上書本,仿佛看見了擁有雪白皮膚、金色頭發的小阿妹向我揮手;看到了慈祥溫和、高貴美麗的法國奶奶奧妮莎向我微笑;看到了高大威嚴、眼神明朗的爺爺親切地望著我;還看到了胡媽和宋媽坐在一起細細碎碎地聊著天……我不僅看到了他們向世界展示樂觀的一面,而且也看到了他們不能言說的痛苦。在曹文軒爺爺的筆下,他們每個人都像活了過來,都在為生存和尊嚴努力奮斗著。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一張是《月光下》,講的是奶奶生病了,做手術需要很多錢。但家中只剩下一架鋼琴——阿梅最寶貴的鋼琴。迫不得已阿梅的爸爸媽媽瞞著阿梅把這架鋼琴當了,治好了奶奶的病。阿梅知道后很傷心,但因為是給奶奶治病,所以她表現出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還說自己不喜歡彈鋼琴了。最后奶奶得知了藥費的由來后,便咬咬牙用她最寶貴的東西——一枚價值連城的戒指(當年結婚時的嫁妝)把琴換了回來。這似乎只是一架鋼琴的旅行,卻處處閃現著這家人最寶貴的財富——愛。因為這份愛,懂事的.阿梅愿意失去自己的鋼琴;因為這份愛,奶奶愿意用自己最寶貴的戒指換回鋼琴。有了困難,一家人一起面對;有了快樂,一家人一起分享;有愛才有幸福。
圣人說,人生下來,本性是善良的。但不論在現實中還是書中,人也有自私的一面,其實人本無善惡之分,但面臨做選擇的時候,選善則善,選惡則惡。曹文軒爺爺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人世間,永不變的是愛與美!”
蜻蜓眼讀后感 3
《蜻蜓眼》是一部長篇小說,有大仲馬的感覺,有卡爾維諾的味道,是讓編輯盼了7年之久的作品,是曹先生珍藏了30多年的心底情結,是一個凄美感人厚重的故事,是一段中法跨國之戀的傳奇,是一部對那個特殊時代災難浩劫的抨擊,是一種對當今幸福美好生活的珍惜,更是對生命的意義信念執著追求的堅持!
走近《蜻蜓眼》,仰視曹文軒經典文學,傾聽故事中的人物對話,便是這個靜靜的夜晚唯一可做的事情。是的,我洗凈了手,緩步坐于窗前。開了窗,打開紗幔,輕攏長發,做一個深呼吸。開啟扉頁,閉一閉眼,努力打破對故事的`預先猜測。而后,開始閱讀。故事是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到以后的三四十年間發生在馬賽、上海、宜賓三座城市的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和遭遇。在忠實記述各種大大小小變故的同時,藝術地吐露對初心和童真的珍愛、痛失和修復、重整之愿。堅守心中不滅的愛與美,構建起人性光輝的僻護所,這也是曹先生作品永恒的旋律。其基調保持曹先生創作風格一貫的優美,落語精確,情感收放自然,節奏時而舒緩,時而緊張。情節跌宕起伏,欲罷不能。
這心剛放了下來,又突然被懸吊起來,變幻莫測。故事仿佛有一股魔力吸引著你非一氣讀完不可。要知道,這可是曹先生作品突出的特點!我不得不擦擦緊張的眼睛,活動活動一直抻著的脖頸,重新追隨故事的軌跡。就這樣,幾經循環,幾度調節。讀著讀著,人物便動了起來,場景便動了起來,一切便活了起來。于是,一股暖融融的愛意和美的韻味就隨著醉人的音符一般的文字流淌開去,一部動感迷人的電影立即傾瀉于我的眼前。
蜻蜓眼讀后感 4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蜻蜓眼》的小說,作者是我非常崇拜的著名兒童作家曹文軒。讀完后,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書中的主角是一名小女孩——阿梅。全書以小孫女阿梅的成長為主要故事線索,以阿梅的視角勾勒了在特殊的年代中一家人相扶相幫,相濡以沫的動人情景。阿梅的.爺爺杜梅溪與奶奶奧莎妮在法國馬賽相遇相知相愛,并生下了四個兒女。在二戰期間,爺爺不得不帶著一家人回到上海定居。
在故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小阿梅,但我更多的是對她的佩服。在二戰期間,不得已回到上海的爺爺一家,原本富裕的生活卻越來越艱難,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阿梅的懂事。在阿梅只有五六歲的時,奶奶經常帶她去蛋糕店吃蛋糕,后來日子艱難了,吃不起蛋糕了,奶奶總覺得對不起阿梅。后來她們又一次走到了蛋糕店的門口,小小的阿梅看出奶奶的為難和窘迫,懂事地拉著奶奶的手,微笑著對奧莎妮說:“我不想再吃蛋糕了。”聽到阿梅的話,奶奶非常難過,為阿梅的懂事而難過……每當我看到這一段是,心理也感到一絲的痛,并有著深深的慚愧。
我媽生了我和弟弟兩個,可有時候我總是和弟弟吵架,媽媽為此很是傷心。我們倆個都是媽媽的心頭肉,沒有第一和第二。阿梅比我小得多,卻比我懂事,善解人意。雖然她還小,但卻處處幫助別人,不給他人添麻煩,和阿梅比起來,我簡直是太小心眼,一點也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感覺,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弟弟吵架。我以后要以阿梅為榜樣,學習她的懂事和善解人意。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想我得到的這些道理將陪伴我一生,阿梅也會在我心中永存。
蜻蜓眼讀后感 5
最近,我讀了一本讓人感觸頗深的小說——《蜻蜓眼》。
這本書使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書中的杜梅溪爺爺因為不愿繼承家業而當了一名海員,在一次靠岸停歇時,在咖啡店偶遇了讓人著迷的法國女子-——奧莎妮,他們一見鐘情,他們心心相印,他們生下了四個愛情的結晶。二戰期間,他們一家六口人回到了上海的藍屋定居。歲月飛速地流逝,奶奶從活力四射的少女變成了依舊害羞的.老婦,也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她給藍屋帶來了歡樂和溫情,同時也因為她那與眾不同的外貌和血統給大家帶來了災難。那些只會喊口號的人一次又一次來打劫藍屋,最終爺爺奶奶倒下了……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阿梅對奶奶的那份孝心,只要奶奶讓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并且都做得很棒。而在生活中的我,卻一點兒也比不上阿梅,有時我會對奶奶發發小脾氣,有時我會和媽媽討價還價,有時我還會和爺爺頂嘴……。我要向阿梅學習,學習她那種孝順的高貴品質,和家人相親相愛在一起。雖然書中阿梅的奶奶最后永遠的走了,但我相信阿梅孝順的高貴品質永遠不會改變,也將永遠深深地影響著我。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阿梅孝順的品質就如同那閃閃發光的蜻蜓眼,都是無價的,都閃爍著引人注目的光芒。阿梅的品質會永遠感染著我,讓我受益終身。
蜻蜓眼讀后感 6
這幾天,我一直在反復閱讀《蜻蜓眼》這本書。
每當我閱讀這本書中的每一個精彩的故事時,就會有一個長相神態與眾不同,小小的、嫩白的面孔上有一雙水靈靈大眼睛的小女孩牽著一位眼神慈祥的老太太的手出現在我眼前。你肯定很想知道她是誰吧?對,那就是小女孩阿梅和她的`奶奶奧莎妮。這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們一老一小,一起共度難關,不論日子有多艱難,她們總是一起用微笑來面對。
其中,令我最難忘的故事是《月光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大家都認為阿梅的奶奶奧莎妮是洋鬼子,都疏遠了阿梅。胡媽因此感到惶惶不安。后來,阿梅得到一個好消息學校讓她去彈奏鋼琴,但是之后阿梅的鋼琴節目被取消了。阿梅非常傷心,在學校小竹林里抱著她的好朋友黑貓傷心地哭啊,哭啊,一直哭到放學。她回家之后,隱瞞了學校取消她節目這回事。可奶奶看出了阿梅的心思,便去安慰她,直到她冷靜下來。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阿梅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她知道大人們壓力很大,便沒有把學校取消她節目的事告訴大人,以免他們擔心。而奶奶奧莎妮很善解人意,她和阿梅心意相通,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她有心事,并且安慰她。這個故事讓我回味無窮。如果我就是阿梅的話,受到那么大的挫折心中肯定承受不住,回家后一定會向媽媽傾訴一番。我要向阿梅學習的就是她的那種懂事體貼。不知你看了這個故事會作何感想呢?
這本書可真是令我陶醉,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印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讓我回味良久、難以忘懷。
蜻蜓眼讀后感 7
這個暑假里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讀的就是曹文軒寫的《蜻蜓眼》。
蜻蜓眼是主人公杜梅溪送給奧莎妮的結婚禮物,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寶石。這本書是以奧莎妮孫女阿梅的角度來寫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故事中的人物悲歡離合深深的吸引了我,常常讓我牽腸掛肚。這本書主要講:中國絲綢商之子杜梅溪在法國馬賽遇到了法國女子奧莎妮,兩人一見鐘情,相愛,結合,并生下了四個兒女。二戰期間,杜梅溪攜法國妻子回到上海定居。此后,歲月流逝,奧莎妮從少女到老婦漸漸融入了中國的生活,她給這個家帶來了濕潤和優雅,然而她的異國血統在特殊年月中卻成了這個家庭災難的來源。
這本書我最感興趣的是《打劫》這一節。主要講,二戰期間,在我們中國,許多上海人都變得“沒腦子”,成天喊著“打倒”的口號。打倒那些他們認為是國際間諜的外國人。所以奧莎妮成了他們打到的對象,他們認為奧莎妮是法國派來的間諜,三番五次去她家搗亂。對老年時期的杜梅溪和奧莎妮大吼大叫和毆打。杜梅溪的腿被打骨折了,也搶走了奧莎妮的.寶貝——蜻蜓眼。
讀完之后,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什么年老的杜梅溪和奧莎妮會受到這種屈辱呢?如果是現代社會,人們絕對不會這樣去對待老人。為什么在那個特殊年代,人們最起碼的道德都沒有了。變得麻木“沒腦子”?所以長大以后,我一定要去研究這段歷史,因為寫小說一般都會有創作背景,我一定要去發現和了解這個背景。
讀書使我越來越聰明,因為它讓我變的越來越愛思考。
蜻蜓眼讀后感 8
以前我曾讀過曹文軒的《薔薇女孩》《三斧頭》等作品,這個假期里,我看了他的《蜻蜓眼》。
看之前我很好奇,蜻蜓眼究竟是什么。原來,它是層層疊疊的如蜻蜓的眼睛一般琉璃制成的寶石。它是阿梅奶奶與爺爺愛情的見證,也傳承了阿梅一家的祖孫情。
蜻蜓眼以主人公阿梅的視角講述了一段特殊年代下中法結合的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及遭遇。阿梅一家人原本過著艱難但溫馨的`生活。可是本來相親相愛的家庭卻出現了各種不幸,奶奶被人說成是間諜,爺爺的腿被打斷了,阿梅雖然非常努力卻在學校里被人無視……
這本書文字優美,情節起伏,我既感受到了悲傷,也覺得故事很感人。我同情阿梅一家人不幸的遭遇,同時也從阿梅身上感受到了滿滿的正能量。不管條件多么艱苦,阿梅總是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鋼琴,堅守本心;雖然在學校里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她依然堅定從容。她還善良體貼,她懂事,她孝敬老人。
其實,生活中的正能量無處不在,可能是社會上那些拒收盲人車費,靠賣烤肉資助貧寒學子,數十年善待殘疾兒童的行為,也可能只是隨手撿起一張廢紙,公車上給老人讓個座的舉止,可能是爸爸媽媽對子女滿滿的關愛,也可能是學校里師長們對我們的鼓勵和奉獻,它們都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反映了愛的傳遞,它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溫暖,讓我們熱淚盈眶,讓我們深刻銘記,因為這是一種強大的能量。
正能量就如同一冽清泉,洗滌著人們的心靈,沖擊著人們的靈魂。不管往后有多少風雨,我都要學會去樂觀面對,并讓自己成為傳遞溫暖善良鏈條上的一份子,讓這個世界充滿正能量。
蜻蜓眼讀后感 9
《蜻蜓眼》是作家曹文軒的作品,這本書中包含著許多情感,比如快樂、憤怒,當然還有驚訝。這個作品中,故事情節很復雜,而且這是一個有3代人、三個地方的故事。本書的主人公名字叫阿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故事吧!
事情的發生地點分別在法國馬賽、中國上海和中國四川宜賓。這個故事是從法國馬賽開始的,阿梅的爺爺和奶奶在一家咖啡店中認識,結了婚后生下四個兒女,并且來到了中國上海,他們建起了溫暖舒適的家——藍屋。阿梅是最小的一個孩子,也是其中唯一的女孩。她是一個混血小女孩,既善良又可愛,還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小鋼琴家”。在阿梅幼小的時候,整個藍屋每天都會回響著鋼琴的旋律。每當阿梅彈鋼琴的.時候,奶奶都會十分專注地聽。有時阿梅會閉著眼睛彈,她的手指好像自己在鋼琴的鍵上來回地跳動,那旋律,好像是鋼琴自己發出的一樣,渾然天成!看著看著,我的耳邊似乎就響起了那行云流水的旋律。
因為阿梅的奶奶是法國人,所以阿梅是混血,自然和別的人不太一樣。可就是因為她們是外國人,才導致一場災難的降臨:有人造謠阿梅的奶奶是間諜,質問阿梅的奶奶發報機和電臺在哪?
但此時,爺爺怎么也沒有力氣對付了,因為他已經老了,過了一段時間,爺爺就死了!緊接著奶奶也去世了!
我想,大家看完這本書,一定會非常的驚訝:以前的世道為什么會那么地不講理、不公平呢?但是現在,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應該守護現在的和平與和諧!
蜻蜓眼讀后感 10
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所以這個暑假里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讀的是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蜻蜓眼》。
蜻蜓眼是主人翁杜梅溪送給奧莎妮的結婚禮物,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寶石。這本書是以奧莎妮的孫女阿梅的角度來寫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故事中的人物悲歡離合深深吸引著我,常常讓我牽腸掛肚。
這本書主要講:中國絲綢商之子杜梅溪在法國馬賽遇到了法國女子奧莎妮,兩人一見鐘情、相愛、結合并生下了四個兒女。二戰期間,杜梅溪攜帶法國妻子回到上海定居。此后,歲月流逝,奧莎妮從少女到老婦漸漸融入了中國的生活,她給這個家帶來了濕潤和優雅,然而她的'異國血統在特殊年月中卻成了這個家庭災難的來源。
這本書我最感興趣的是《打劫》這一節。主要講,二戰期間,在我們中國,許多上海人都變得“沒腦子,”成天喊著“打倒”的口號,打倒那些他們認為是國際間諜的外國人,所以奧莎妮成了他們打倒的對象,他們認為奧莎妮是法國派來的間諜,三番五次去她家搗亂,對老年時期的杜梅溪和奧莎妮大吼大叫和毆打,杜梅溪的腿被打骨折了,也搶走了奧妮莎的寶貝——蜻蜓眼。
讀完之后,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什么年老杜梅溪和奧莎妮會受到這種待遇呢?如果是現代社會,人們絕不會這樣去對待老人,為什么在那個特殊年代,人們最起碼的道德都沒有了,變得麻木“沒腦子?”所以長大后,我一定要去研究這段歷史,因為寫小說一般都會有創作背景,我要去發現這個背景。
讀書使我變得越來越愛思考。最后,我推薦大家也來讀讀這本書。
蜻蜓眼讀后感 11
“雨地里,她和奶奶各自舉著一把紅油紙傘,一大一小;雨大起來了,她們開始奔跑,一邊奔跑,一邊咯咯咯地大笑……”這段話出自于曹文軒的《蜻蜓眼》,他在書的前言中說道:“《蜻蜓眼》無疑是我個人創作史上一部很重要的書。”
《蜻蜓眼》這個故事講述了中國男子杜梅溪在法國馬賽遇到了奧莎妮,兩人一見鐘情。二戰期間,他們搬到了中國上海定居,由于異國血統給家庭帶來了災難。以奧莎妮的小孫女阿梅的成長為主要故事線索,在災難中一家人相扶相幫、相濡以沫的動人情景。
讀完這本書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感動,每一個人物都讓我牽腸掛肚。這家人在災難發生之前是多么幸福,奧莎妮和孫女擁有他們各自的幸福,可以快樂地玩耍,可以到街上散步,可是好景不長,他們家遭遇了四次強盜的搶劫。祖傳的蜻蜓眼掛件被搶走了,最后不得不用四幅名家的名畫去換回祖傳的愛情信物,因此他們也變得更加貧困。可是他們對生活并不悲觀,依然在痛苦中尋找快樂。
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總會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比如全力以赴地認真復習,但是還是在考試的時候遭遇了滑鐵盧;比如好不容易買來的新玩具,自己都舍不得玩,卻被其他小朋友弄壞了;比如穿上的漂亮的鞋子,自我感覺很不錯,卻遇到了下雨天弄臟了或者被其他小朋友課間踩臟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是我們要常想一二,像奧莎妮一樣,樂觀地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不如意,時刻保持微笑和愛的能力,因為心中有愛和學會微笑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蜻蜓眼讀后感 12
前幾天,媽媽為我買了曹文軒的純美小說系列,讓我深有感觸的,是這本《蜻蜓眼》。
這本書從有四分之一法國血統的小女孩阿梅開頭,圍繞阿梅寫出了中國跨洋絲綢商之子杜梅溪與法國女子奧莎妮相識、相戀的故事。由于戰爭,杜梅溪帶著奧莎妮回到上海,繼承家產。從此以后,他們在上海結婚生子,有了孫女阿梅。再通過阿梅,從側面寫出了藍屋的艱辛。但在生活最艱苦時,奶奶奧莎妮仍然用微笑撐著藍屋。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從馬賽來到上海,卻再也未能回去的奶奶奧莎妮。她在去世的'時候,左手一直緊緊地握著,當阿梅掰開她的手時,手心里的那四個字震撼人心:我要回家!
蜻蜓眼是兩顆像蜻蜓眼睛的珠子,那是太爺爺送給奶奶的,而奶奶在臨終前把它們送給了阿梅。蜻蜓眼是爺爺與奶奶愛情的象征。阿梅外公的一句話說得好:你爺爺是個放風箏的老頭,你奶奶是風箏,蜻蜓眼就是風箏線,風箏線斷了,風箏便會掉下來。爺爺因為亂世,多次受傷,最終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爺爺離世,蜻蜓眼被搶走,這些對奶奶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可即使這樣,奶奶依然保持著微笑,坦然面對生活。
這本書從頭到尾有快樂,有悲傷,字里行間,句句透出真情。無論是阿梅還是爺爺奶奶,個個有血有肉,令人感動。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即使在陰云密布的日子里,也要永遠保持微笑。
蜻蜓眼讀后感 13
剛拿到這本書時,我興奮、開心至極,掃了一眼這本書的名字“蜻蜓眼”,我還傻傻地認為這本書講得是蜻蜓的眼睛。但是,讀完之后我才發現這本書與我想得大不相同。
中國絲綢商之子杜梅溪在法國馬賽偶遇到了法國女子奧莎妮。這倆人一見鐘情,相愛、結合,他們到上海定居,并生下四個兒女。而這“蜻蜓眼”是太爺爺送給奧莎妮的禮物。“蜻蜓眼”看上去像眨巴著并閃動著目光的眼睛。把它接近光源時,那珠子似乎是活的一樣,一只只眼睛,都在不住地眨巴著,就像有蜻蜓停在樹枝上,在轉動著腦袋。
歲月流逝,奧莎妮從少女到老婦女,漸漸地融入了中國的生活。但是,奧莎妮畢竟是異國血統,而這異國血統卻給這個中國家庭帶來了兩次暴風雨。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氣憤的。我特別恨那個謠言的主人(謠言最開始出自誰的口中),如果沒有他的話,“杜梅溪是資本家,經常剝削窮人的生活,奧莎妮是外國特務,是間諜”。那么,爺爺和奶奶就會多活幾年了。
書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月光下》這一章。主要講了阿梅,奶奶的孫女要去參加學校的.鋼琴比賽。比賽那天阿梅穿的干凈、漂亮。當她走到化妝老師面前,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化妝老師告訴她自己的節目被取消了,而且新校長又上陣了,因為那句謠言,所以阿梅的節目被取消了。阿梅只是個小孩子,不能因那句謠言就把她的節目取消了呀!阿梅她為比賽做了充分的準備,難道,她所做的一切都白費了嗎?
通過讀這本書,我明白了不要成為謠言的主人,更不要成為謠言的傳遞者;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更要學會做一個堅強勇敢的人。
蜻蜓眼讀后感 14
合上了書本,我深深地嘆了口氣,既是為奧莎妮惋惜,又是為她那悲慘的遭遇感到同情,看到了結局,我更是痛心不已。
已經深夜了,我手中拿著遙控器,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平日里愛看電視的我坐在椅子上發呆,想到:上帝為什么要讓奧莎妮奶奶與她的家人們遭受如此大的罪,只因她是一個外國人嗎?那些惡人就是仗著這一點,而私闖民宅,到處破壞,甚至把阿梅爺爺的腿都打斷了。我為奧莎妮一家憤憤不平。
讀書時,我簡直是身臨其境,跟著主人公哭,跟著笑,甚至有幾次媽媽旁邊輕聲說道:“這孩子,發瘋了吧!”
這世間最溫暖的.是親情,天下為人母,人父,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安,學得一門本領呢?從這本書的字里行間,我都感受到了這一家人的團結,相扶相幫,濡人以沫,給人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魅力。
同時,我十分佩服主人公奧莎妮那不屈不饒的精神,她經歷了這么多磨難,卻還是整日帶笑,沒有說過一個“怨”字。她善良的品格也十分寶貴。二戰時期,她們家很窮,連買件衣裳,都要糾結許久,但是,她總會給路邊翻垃圾桶的孩子一些食物,給予他們溫暖。她是個好妻子,好母親,好奶奶。
這本書,使我感觸很深。等我長大了,一定要照顧好我的家人,以報答他們對我的養育之恩。
蜻蜓眼讀后感 15
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著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達爾文)——題記
《蜻蜓眼》這個故事描寫了從上世紀30年代那時候開始,之后三四十年間,發生在中國上海、法國馬賽、中國宜賓三座城市之間,中法結合的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及遭遇。
中國男子杜梅溪在法國馬賽遇到了奧莎妮,兩人一見鐘情。二戰期間,他們搬到了中國上海定居,本來他們生活的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長,由于異國血統給家庭帶來了災難。他們家遭遇了四次強盜的搶劫,連祖傳的蜻蜓眼掛件也被搶走了,最后不得不用四幅名家的名畫去換回祖傳的愛情信物,因此他們也變得更加貧困。但是他們一家人卻始終滿懷愛意、相扶相幫、相濡以沫地笑對生活的各種苦難。
曹文軒伯伯是個喜歡珍藏故事的人,他說:“《蜻蜓眼》無疑是我個人創作史上一部很重要的書。”為什么這么說呢?是因為這本書的寫作手法特殊?還是因為故事的創作很曲折?亦或是故事內容蘊含的精神世界很豐富?
從我好奇地打開書,一口氣看完了整個故事,直到書房外夏日西斜,我終于明白了他這句話的含義:因為這個故事作者藏了30年,在作者記憶的原野上生長,他用自己歲月的陽光、經驗的風雨和知識的甘露造就了它。
故事以奧莎妮的小孫女阿梅的成長為主要線索,跌宕起伏,書中的很多生活點滴都讓我印象深刻并為之感動。雖然生活給了這個家庭種種不如意,可是他們心中始終充滿了對家人的愛,并沒有對生活失望,而是樂觀面對,依然在痛苦中學會微笑著去尋找快樂。
我覺得這樣的精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們總會在生活中遇到不好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生活的挫折而氣餒或者心懷仇視,要想始終保持心中有愛,笑對生活,是一件多么難的事情。
我曾在網上看到過媽媽同事,全國道德模范吳梅麗的事跡,后來我還看到她榮登了“中國好人榜”。她面對丈夫的重疾,樂觀有愛,與丈夫患難與共。每一天,都為丈夫準備8次葷素搭配的流食,用針筒一點一點注進胃管;每隔一會兒,她都要去檢查插在丈夫身上的各類管子,及時為他吸痰、換管、消毒;為了給丈夫舒筋活血,她學會了針灸、按摩等護理技能,讓丈夫從未生過一次褥瘡。她還自制拼音板,僅憑眼神交流,她鼓勵丈夫創作從紀實寫起,然后是札記、詩歌。吳梅麗和丈夫把他們在醫院的點點滴滴合寫成一本4萬多字的書,取名《把心捂熱--一個"漸凍人"的生命日記》,書出版后,媽媽還專門買了一本讓吳阿姨簽名,他們還把稿酬的一半捐給“融化漸凍的心”慈善機構。
他們的這份愛,就像小說里的'阿梅體會著爺爺奶奶面對生活困苦和各種不如意,還依然視對方為自己停靠的碼頭一樣,讓人樂觀、堅強、善良。我想阿梅以后也會像她爺爺奶奶一樣,樂觀地好好生活,享受幸福。因為愛會傳遞,它不只發生在小說里,也真實發生在身邊。
暑假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因為前一天加班晚了,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她還在熟睡。我想到她平時工作辛苦,就想給媽媽煮點意面。我從冰箱里取出面條放進鍋里,又加了點水,打著火。沒過一會兒,兩邊的水都差不多燒開了。我用筷子攪拌了一下肉末,翻滾的水珠調皮地“跳”到我手背上。哇!好燙。我“啊”了一聲扔掉了筷子,看著手背上立刻起來的紅點點,心里不禁有些慌亂和不安,怎么辦?要是起水泡了怎么辦?到底該怎么燒啊?……這些問題壓得我有些氣喘。但是我又有些不甘心。“加油!我應該戰勝挫折,我要為媽媽做點事。”我自言自語地為自己打氣。于是我把火關了,小心地用勺子把面條一點點撈到盤子里放好備用,再學著媽媽平時的樣子,用湯勺把浮在水面上的那層如泡沫一樣的肉色絮狀物一點點撈到水槽里。
大概是動靜太大了,我吵醒了媽媽,“我想給你燒點意大利肉醬面,不過好像做的不太好。”媽媽從我手里接過了盤子,拌上番茄醬,嘗了一口,笑著擁過我說:“這是我吃過的獨一無二的意面,因為這是你克服困難后做出來的。”那一刻,我是多么激動啊!我愛媽媽,全力以赴地想去為她做點事,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但結果是我們都在對方眼里看到了微笑的自己。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愛讓我們學會不輕易放棄,樂觀微笑地去努力面對。列夫·托爾斯泰說:“生活,就應當努力使之美好起來。”
很多名人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努力做到了這一點。霍金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癥后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曾有6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地活了下來;布里睿智演奏時斷了一根手指,但他還是從容、樂觀、灑脫,心頭有不肯失落的信念;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成了一個盲聾啞人,但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哈佛大學女子學院。
雖然小孩子的世界沒有大人那么復雜,但是我們也會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認真努力地復習,但是還是在考試的時候遭遇了滑鐵盧;比如好不容易買來的新玩具,自己都舍不得玩,卻被其他小朋友弄壞了;比如穿上的漂亮的鞋子,自我感覺很不錯,卻遇到了下雨天弄臟了或者被其他小朋友課間踩臟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要常想一二,像奧莎妮一樣,心中懷著愛意,對別人善意地微笑,樂觀地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不如意,因為心中有愛,笑對生活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感謝曹文軒伯伯用莊重的語調講述了“蜻蜓眼”這個蘊含高尚感情的故事,讓我在這個炎炎的夏日暢游書海,感受到了人類高尚情感的洶涌澎湃,如海浪般沖擊著,不曾停歇卻讓人沉醉其中。
蜻蜓眼讀后感 16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暑假里,我讀了曹文軒老師的《蜻蜓眼》。在這本《蜻蜓眼》中,曹文軒老師用柔情的筆調講述了一段上世紀初的跨國戀情,阿梅一家人相依相伴,在戰爭、饑荒和貧困中艱難而又溫馨地生活著。
合上書本,我心中無限感慨,書中阿梅外公的一句話,引發我的無限深思:你爺爺這老頭子,是放風箏的人,你奶奶呢,就是那個漂漂亮亮的風箏。那蜻蜓眼呢,就是風箏線。線一旦斷了,風箏就會掉下來,掉到塵土里。
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就是牽風箏的人,對我們教育就如同風箏線,而我們不就是在天空中翱翔的風箏嗎?
如果風箏線和牽風箏的人把風箏拉的緊了,那風箏也會左沖右撞,不聽使喚,最終風箏會掙脫了風箏線,自己越漂越遠,迷失方向。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就是這樣的寫照嗎?父母管得嚴格了,孩子們厭惡、反感、叛逆,想和父母對著干。我也不例外,每當我成績下降,爸爸媽媽就會十分嚴厲地管教我,把我當個犯人一樣看管起來讓我壓抑,在父母的高壓下,呼吸點新鮮空氣都是一種奢望,我心中十分不甘,一心只想“越獄”。
反之,如果風箏線和牽風箏的人把風箏拉的松了,風箏就會飄忽不定,最終離開了風箏線,落在地上。生活中亦是如此,在爸爸媽媽忙于工作,無暇照顧我時,我們在心里暗暗竊喜,終于可以任性了,作業可以隨便寫寫了,上課可以自由發展,各類規則對我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就這樣生活下去,父母抱怨小孩不自覺,小孩覺得自己沒有學習的潛力,無形中一朵花朵在沒開放時就已經凋零,這是多么令人心痛呢?
只有適當拉住風箏,風箏才會在蔚藍的天空快樂地飛翔。只有爸爸媽媽適當的管束我們,讓我沒有任何壓力,勞逸結合地學習時,我們的'身心才會健康地成長起來。
父母的任務就是指引我們找到人生方向,讓我們健康地成長。愛是有度量的,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回想起書中的每一幀畫面,阿梅一家都向我們傳遞了滿滿的情與愛,即使刮風下雨,牽風箏的人也決不會放手,一定會保護好風箏,這不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嗎?
蜻蜓眼讀后感 17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既有趣而又讓我感動的小說——《蜻蜓眼》。剛看到書名時,我以為和蜻蜓的眼睛有關,等到讀完之后我才明白讀書不能只憑書名就下結論。小說的題目源于兩條像蜻蜓眼睛似的項鏈,所以取名《蜻蜓眼》。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國際安徒生獎的獲得者曹文軒。之前我還讀過他的《草房子》、《青銅葵花》,我非常喜歡讀曹伯伯的書,總覺得他的書里帶著一種我說不出來的情感,感覺非常舒服,讀后感《蜻蜓眼讀后感》。后來媽媽告訴我,那就是愛。
這本小說以一個小姑娘阿梅的`成長為主要故事線索,通過阿梅的視角勾勒出他們一家人在特殊歲月里相互扶持,努力度過難關的動人情景。整本小說都洋溢著一股暖暖的愛意。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中國絲綢商之子杜梅溪在法國馬賽偶遇了法國女子奧莎妮,兩人一見鐘情,相愛,結合,并生下四個兒女。二戰期間,杜梅溪攜法國妻子回上海定居。此后,歲月流逝,奧莎妮從少女到老婦,漸漸融入了中國的生活。她給這個中國家庭帶來了優雅與溫潤,然而她的異國血統亦在這個特殊年月中成為這個家庭災難的來源。
《毛衣》一章中,奶奶為了給10個孩子每人織一件新毛衣,想盡了辦法,最后拆掉了自己和爺爺的幾件毛衣,小姑姑不忍母親為毛線的數量發愁,也拆掉了自己最喜歡的一件毛衣。毛線的數量終于湊夠了。那是多么艱難的歲月啊!這一件件美麗的毛衣中都包含了奶奶對孫子孫女濃濃的愛。讀到這,我看到了自己穿的毛衣,這也是媽媽親手織的啊!媽媽那滿腔的愛意都通過那一針一線蘊藏在毛衣中。
在讀《油紙傘》一章時,我仿佛也隨著作者的描述回到了那個下雨天,奶奶和阿梅一人獨撐一把紅色的油紙傘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大一小,一老一少,傘下有屬于她們祖孫的小秘密,甜蜜而又帶點苦澀。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既為一家人的相濡以沫而感動,又為那個動蕩不安的社會所造成的悲劇而感到惋惜。我多么希望阿梅和奶奶能生活在今天啊!和諧,平安,美好的今天!
蜻蜓眼讀后感 18
“那一夜,艾娜坐在床前,望著奶奶頭上的藍色絲巾,那件宋媽做的旗袍,一面面贊美奶奶的美貌。”這是我讀的一本《蜻蜓眼》,主角艾娜在大家庭相扶相幫,相濡以沫的故事。
富庶的家寒酸起來,小艾娜懂得了很多。在特殊年月,親人遭受攻擊,艾娜微笑迎面,做了家里的頂梁柱,即使崩潰,也不輕易落淚。因為,她知道,只剩她了……
她還是個孩子哪!一個孩子,應該享受家人無盡的愛,合理的教育,應該是紅潤的臉上洋溢天真的微笑,吐露真言真語。曾有的一時莽撞她從未有過,只有對親情無盡的留戀。
可堅韌的防攻線不曾攻破,帶著無淚洗面的微笑,走出燦漫的未來。
堅強便是力量!
生活中,我極為缺乏這種能力。每日蹙著眉,閃爍晶瑩的眼,懸掛淚的臉。憂傷,并不是美,它違反了堅強,違反了正氣,違反了未來!
像花兒一樣的守護,被紙片刮了就要上藥,冷風吹了便要添衣。沉溺過度的憐憫,花謝了想哭,雪化了憂愁。它們帶來了什么?沒有了堅強,沒有了自力更生的幸福與自豪。當失去了堅強,便是輸!
那一夜夜的`淚水,許是拼一拼也會開拓吧?大口喘氣,奮力奔跑。
最簡單的,最成功的。
如艾娜一般,苦到盡甘自來。撐到極致,我可以崩潰,可以發泄,但淚水一定要珍藏,執著與堅信便是美好!
正如那次,望著領獎臺,正紅印章圓滿蓋著,捧著莊嚴高雅的獎狀,那滋味一定很好吧?我站在臺下,酸澀彌漫,眼淚就要涌出,卻強顏歡笑,心里的聲音在不停地訴說:“干嘛這么較真?誰沒失手過?回去多練習,睡一覺就好了。”我不停地勸慰自己,和艾娜相比,這點小挫折算什么!莫大的勇氣便是力量!我抬起頭,望著臺上領獎的同學,笑了笑。
朝著那金色的、鋪滿陽光與鮮花的未來奔跑!做一個像艾娜那樣的人,堅韌自強!相信我,終會收獲最純真的歡笑!
艾娜,吾誠應如你,在自己的陽光大道上暢快淋漓!
蜻蜓眼讀后感 19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好書,這是媽媽送給我的禮物。我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那跌宕起伏的情節,無辜少女阿梅艱難的成長歷程,人性的淪陷,使得美好的一個家族顛沛流離,阿梅一家人在特殊歲月里相扶相持,努力度過難關的動人情景而深受感觸。這就是曹文軒作家其中的一部純美小說《蜻蜓眼》,讓我帶著大家一起暢游書中的故事吧!
中國絲綢之子杜梅溪在法國馬賽的一家咖啡館內偶遇了法國女子奧莎妮,兩人一見對方就深深地愛上了,并生下四個兒女。二戰其間,杜梅溪攜法國妻子回到上海定居。此后,歲月流逝,奧莎妮從少女到老婦,漸漸融入了中國的生活,帶來了優雅與溫潤。
可惜好景不長,上海遭遇了大饑荒,爺爺捐出了杜家祖宗傳下的多年家產——絲綢工廠全部捐獻給了國家。在那特殊的年代里,異國血統的奶奶成了家庭災難的來源。藍屋外頭謠言四起,越炒越熱,演變成那個法國女人是隱藏了已經很久的間諜,而爺爺杜梅溪則是資本家,特別會剝削大眾。因為這一句謠言,藍屋幾次被劫,孫女阿梅在學校精心準備的鋼琴節目被迫取消,傷心的'她將所有的傷楚吞咽下去,強硬地頂著。裝出一幅開心、興奮勁的樣子來,可奶奶看到阿梅那張未化妝的臉,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她的孫女受了傷害。即使這樣,奶奶仍然微笑著面對生活。
《蜻蜓眼》一文太讓我感動了!我要學習文中奶奶那種堅強,在一群瘋狂的人面前,能夠做到真正的臨危不亂,即使在無力的情況下,也要保留最美好的生活。那顆蜻蜓眼,還有那只小皮箱都有著她對整個法國,五光十色的歲月,最美好的回憶!所以即使在藍屋幾乎被毀了情況下,這兩件東西依舊保管得完好無損。同時我們還要學習他們一家人的團結、友愛和樂觀。在大饑荒之后的上海,猶如一片浩蕩的大海。無人可以拯救你,你只能靠自己。但這一家人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相扶相持、相儒以沫地最終“活”了下來,而這一切也源于他們有一個樂觀開朗的法國奶奶。
這本書讓我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受!也從中得到道理:謠言是致命的,也是鋒利的,就好似我們生活中有了挫折和困難,不能因為一些阻力而擊垮自己,要保持陽光開朗活潑,讓開心永駐心中!
生活是美好的,它給人與啟迪、與省悟,讓我們憧憬明天,保持向上的心態。加油!我們一起努力!
蜻蜓眼讀后感 20
這本書主要以小女孩阿梅的成長為線索,并以這個孩子的視角勾勒出了那個特殊年代
愛是繼承,愛是互助,愛是相互防御。我認為書中的奧薩尼和生活中的老夫婦都知道愛情的真正含義。這時,夜晚的月光又悄悄地湊過來,輕輕地撫上我的臉,靜靜地凝視著這一頁。蜻蜓眼讀后感3
這本書主要以小女孩阿梅的成長為線索,并以這個孩子的視角勾勒出了那個特殊年代中,一家人相扶相幫,相濡以沫的.動人情景。
這本小說最讓我著迷的不是阿梅,而是阿梅的奶奶奧莎妮。她跟中國絲綢商之子杜梅溪結婚,并生下了四個兒女。二戰期間,她跟著丈夫回到上海定居。此后,歲月流逝,奧莎妮從少女到老婦,漸漸地融入了中國的生活。她給這個中國家庭帶來了優雅和溫潤,然而她的異國血統被許多中國人誤認為國際間諜,并想出種種辦法傷害她。可奧莎妮本是柔弱的老婦,但在愛的正義下,她顯得十分堅強。就算那伙人奪走了她最心愛的蜻蜓眼,她也想盡各種辦法,甚至不惜用苦肉計奪回了項鏈。
從奧莎妮奶奶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我也明白了愛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就像奧莎妮奶奶一樣,因為她對丈夫、對孩子們的愛,使她心甘情愿離開自己的故鄉,來到遙遠的中國,并且一待就是一輩子。奧莎妮奶奶一生經歷坎坷,但是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這本書真的使我受益匪淺。
蜻蜓眼讀后感 21
蜻蜓眼,是戰國時期兩顆層層疊疊的如蜻蜓的眼睛一般琉璃制成的寶石。它被所有人稱為無價之寶,因為它是無價的。而阿梅的奶奶卻不這么認為。它是阿梅的太爺爺在爺爺帶著奶奶來到他們面前時,送給奶奶的定親信物。因此這對奶奶來說意義重大,是她與爺爺的愛情見證。如今,她又將蜻蜓眼送給了阿梅,讓阿梅的父母在阿梅結婚時帶上。
蜻蜓眼它傳承了阿梅一家祖孫情。如果沒有其他意外,也許,它還會繼續傳承下去。
故事發生在混戰時期的上海。原本的阿梅家,過著平淡無奇的中西式結合的生活。但自從那一天,一隊人喊著口號沖進阿梅家里,說阿梅的奶奶是國際間諜,而且是法國派來偵查情況的。那群人翻箱倒柜地搜,把奶奶的蜻蜓眼,從她的一只小皮箱內拿出來扔在地上,因為這些人并不知道蜻蜓眼的價值。在阿梅家服侍了幾十年的胡媽和阿梅慶幸蜻蜓眼沒被拿走。不過那些人誣陷奶奶的事還是被傳了出去,這使得阿梅在學校中的生活愈發的艱難。她的伙伴們不再理她,同學們直接無視她,雖然有些老師對她十分同情,但是老師們還是不再因為她學習好而表揚她。甚至連學校有重大比賽演出都不讓她上場了……然而她并沒有放棄,堅持做好自己。她那堅定從容如雪松一般,堅定不移,就如但丁說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一樣。她的這一高貴的品質有令人欽佩,也使我明白了無論外界怎么樣,只要是對的`,就要堅持真理。
但是阿梅最令人敬佩之處的,在于阿梅對奶奶的孝順之情。因為任何人在這樣的時候可能都會想要拋棄奶奶。連阿梅的奶奶都是這么想。可是阿梅沒有。她不但沒有嫌棄奶奶,還加倍的孝順她、敬佩她。在奶奶想讓她彈琴時她就去彈琴,想要她干嘛,她就干嘛。她的這般孝順也讓奶奶放下了心。她雖然對學校里的事很傷心,但對奶奶總是露出高興的一面。相比較而言,讓我覺得慚愧的是,在平時的日子里我一遇到煩心事就發小脾氣。有時候往往把事情搞得很糟,一點兒也不像阿梅。所以我們要向阿梅學習尊老愛幼的高貴品質,學習她在大義面前忍辱負重的精神,學習她處事不驚的心理素質。
蜻蜓眼,悲傷感人,雖然爺爺和奶奶都因那群“革命青年”的折磨,去世了,但是阿梅祖孫的深厚感情,以及阿梅身上流露出的無論面對什么樣的風雨,依然堅守本心,依然做好自己的高貴形象留在了我的心中。
蜻蜓眼讀后感 22
合上《蜻蜓眼》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就連老媽叫我吃飯都沒聽到。
這本書是大作家曹文軒寫的,主要講述了在特殊的年月中,阿梅一家人經歷種種磨難,相扶相幫的故事。
書里描述的很多畫面讓我難以理解:那些腦子里鉆進毒蟲的人,把大學女教授剃成陰陽頭。在爺爺生日那天,把奶奶的'蜻蜓眼扯斷,打折了爺爺的腿。他們曾經還讓爺爺去養豬,讓奶奶去搬磚。毀了阿梅家的杏樹、鋼琴、地板…我真想沖進書里和他們評評理。可是阿梅一家人面對這么多苦難,他們始終面帶微笑。
和他們一比,我真的差遠了,我沒遇到苦難,但遇到過困難,只要遇到困難,我就會退縮,比如,一遇到數學難題,我就會呼喚老媽來教我,默寫總出錯,就會氣餒。
不管是苦難還是困難,我們都應該學習阿梅一家人,微笑著面對。
蜻蜓眼讀后感 23
這是一部純真的小說,包含了世上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感情;這也是一部凄美的小說,泣訴了人間的滄桑。這就是曹文軒的《蜻蜓眼》。
《蜻蜓眼》以一個孩子的成長為故事主線,并以她的視角勾勒了上世紀30年代一家人相扶相幫,在戰火中艱難卻溫馨生活的動人場景。當我合上書本,仿佛看到了那擁有雪白皮膚、金色頭發的小阿梅向我招手;看到了慈祥溫和、高貴美麗的法國奶奶奧妮莎向我微笑;看到了高大威嚴、眼神明朗的爺爺望著我;還看到了胡媽和宋媽坐在一起朝我笑……我不僅看到了他們向世界展示的樂觀一面,而且也看到了他們不能說的苦楚。在曹文軒的.筆下,他們就像活了過來,為了生存和尊嚴,努力奮斗著。
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一章叫《鋼琴》,講的是奶奶生病了,做手術需要很多錢。但家里只剩下一架鋼琴——阿梅最寶貴的鋼琴——可賣些錢。迫不得已,爸爸媽媽瞞著阿梅把琴給當了,治好了奶奶的病。阿梅知道后很傷心,但她表現出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還說自己不喜歡彈琴了。最后奶奶用她最寶貴的東西——一枚價值連城的戒指(當年結婚時的嫁妝)把琴換了回來。這似乎只是一架鋼琴的旅行,卻處處閃現著這家人最寶貴的財富——愛。因為有愛,懂事的阿梅愿意失去自己的鋼琴;因為有愛,奶奶愿意用自己最寶貴的戒指換回鋼琴。有了困難,一家人一起面對,有了快樂,一家人一起分享,有愛才有幸福。
圣人說,人一生下來,本性是善良的。但不論在現實還是書中,人也都有自私的一面。其實人本無善惡之分,但會面臨做出選擇,選善則善,選惡則惡。這也構成了人的千姿百態。正如曹文軒老師在序言中說道:“故事是中國的,主題是人類的。要從故事中,從中國人的喜怒哀樂中,看到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態和千古不變的基本人性。”《蜻蜓眼》展現的正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蜻蜓眼讀后感 24
書是知識的海洋,它能使我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它能使我們在海底世界盡情暢享,它能使我們在宇宙飛船里看銀河系,它能使我們在未來世界展開想象!我讀過很多書,有文學系,有數學系,有動物系。在這當中,我最喜歡曹文軒先生的《蜻蜓眼》了!
這本書講述了中國絲綢商之子杜梅溪在馬賽偶遇法國少女奧莎妮,兩人在咖啡館里一見鐘情,就此相識,相愛。他們在馬賽住下,并生下四個兒女。一九三七年,杜梅溪的.父親病逝,全家人搬到了上海。他在臨走前,指著奧莎妮脖子上的蜻蜓眼,奧莎妮頓時明白了,她說:“謝謝您把它給了我。”父親用力從嗓子里擠出一句話:“奧妮莎,永遠也不要讓它離開你。”文章以小孫女阿梅為線索,講述了在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困難。一家人因為奶奶奧莎妮的外國血統,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全家老少并未退縮,反而迎著風雪一次又一次地擊敗它!就在這時,奧妮莎和杜梅溪再一次被當成間諜,一伙人將蜻蜓眼摔碎。爺爺奶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蜻蜓眼奪回。通過小孫女阿梅的成長寫出特殊時期一家人的攜手共進,頑強勇敢的精神品格。
因為主人公濃濃的親情和堅定的信念,已被困難打磨得異常鋒利,最終回到了上海藍屋,與家人團聚。我們要學習書里人物的精神品格,更要學以致用,運用于生活與學習上。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讓人心神愉悅,我將這本《蜻蜓眼》推薦給你們,希望你們喜歡!
【蜻蜓眼讀后感】相關文章:
《蜻蜓眼》讀后感04-09
讀《蜻蜓眼》有感02-20
讀《蜻蜓眼》有感【精品】03-18
蜻蜓眼讀后感精華【14篇】11-27
《蜻蜓和螞蟻》教學設計04-26
《血眼熊》讀后感11-27
《媽媽,我是你的眼》 讀后感01-01
《媽媽,我是你的眼》讀后感03-31
藍眼忠犬讀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