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后感1
兩千多年前,一位學者正在教他的弟子們。他告訴弟子們生活的真相和方式。一節課結束后,弟子們寫下了老師剛才說的與學生和老師的對話。老師是孔子,弟子和老師的語錄,是照亮整個中國歷史的《論語》。
《論語》是孔子生活真理的精髓。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名聲就傳遍了世界各地,吸引了無數的`學習者。后來,《論語》被列入《四書五經》之一,成為文人必讀的書籍。宋代著名政治家趙普說,一半的論語治天下,這表明《論語》在歷史上是多么高貴。
在孔子和弟子的對話中,深刻的道理巧妙地體現在對話中。有很多熟悉的名言,比如大家熟悉的學而不思則無用,思而不學則危險、學而時學則危險、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人性的光輝和道德無處不在。
20xx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孔子已經過去了,但還沒有過去。正是這經歷了幾千年歷史的論語,依然閃閃發光,給人們講述了一個輝煌的道德故事。
論語讀后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受益匪淺。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編撰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2歲。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開創者和最重要代表人物。
《論語》這本書,作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結晶,早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刻的影響。
我在暑假期間讀了《論語》,學習到了許多待人禮儀,尊師重道,孝敬父母等一些知識,還有社會規律這些知識,讓我對以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傳統禮儀有了深刻的見解。
《論語》是讓人懂得孝敬、道德、政治、利益、規律的一系列東西,我要把這個古老而又正確的理念,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中華民族精神蓬勃發展!
論語讀后感3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每天都快樂地讀經典的漢學《論語》。
你想知道它寫了什么嗎?是誰寫的?我想你們都想知道!事實上,這是一個語錄。2500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很有耐心,對人很謙虛,所以他很受尊敬。這個語錄主要是因為他的學生記錄了孔子在課堂上說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情。
《論語》記錄了孔子說的很多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公冶長第五》子說: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恨是希望。這句話是孔子稱贊伯夷叔齊兄弟不記仇,所以別人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人們應有的態度。
通常在課堂上,我和同學相處不可避免地會有爭吵,發表意見,然后我應該學會不要讀舊的'邪惡,抱怨是希望,這樣我們就可以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事實上,悄悄地告訴你,這個語錄有很多嬰兒,雖然我只能讀,還沒有完全理解所有的句子,但古人說,讀一千遍,它的意義就顯現出來了!所以,我已經同意我的母親每天繼續讀《論語》,學習更多關于生活的真相。你呢,你們不在一起!
論語讀后感4
《論語》真是讓人百讀不厭,它優美洗練的句子,精辟的思想,既給人美感又給人啟發,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讀《論語》有感作文。如學而第一的第十章: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聞、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一章的`意思是:子禽問子貢道:"先生每到一個國家,必然聽得到那個國家的政事,這是他有心求人告訴他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回答說:"先生憑溫和、善良、恭敬、節制和謙遜的態度來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動把政事告訴他。先生這種取得別人信任而獲知政事的方法,與別人獲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吧!"
通過讀這一章,我知道了,如果要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首先,必須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要如何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呢?這就要做到子貢說的:聞、良、恭、儉、讓。
論語讀后感5
今天讀到《論語》一條。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感悟頗深。
想我們當教師的,平時有沒有以言舉人呢?想來想去,好像是沒有。那么以人廢言呢?肯定有。因為很多次,我們并不能將孩子們所有的行為看在眼里,所以在同學們有了糾紛,往往是孩子們報告的時候,才做調查。而很多時候口說無憑,有些心里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就會信口雌黃,而對方同學因為沒有如簧的巧舌,往往陷于對方的語境中出不來,這樣就會遮掩事情的真相。有時候,去報告的學生只有受欺負的一方,他往往只強調自己受的傷害,而對自己的不好行為拈輕怕重,輕描淡寫。如果老師不做調查,很容易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冤枉另一方,而另一方則根本沒有解釋的機會或者沖動之下就不聽他說話。這樣就容易造成人為的'以人廢言局面,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讓自己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做了!
所以,教師要做君子,要不以言舉人,更不能以人廢言。遇到問題要調查取證。事實上,孩子的事無小事。孩子的教育就更無小事了!
論語讀后感6
當然,朋友還可以滿足我們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說法很不好聽,但卻是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將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剝離開來。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鄉黨)孔子的行動好象就是有子的話的注釋。安葬無可歸的朋友,看似普通卻體現了孔子對朋友樸實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關照,一點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貴。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子貢問何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衛靈公)這兩段話是結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價值性目的交織并存的最好體現。朋友有時也是良師,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當我們要實現某種崇高的價值或理想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幫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們就要有意去結交。就其交友的目的來說是工具性的,就其內容而言是高尚的。
論語讀后感7
我們從一年級就讀過《三字經》、《弟子規》,現在我們四年級了,開始讀《論語》這本書,其中”溫故而知新“這篇讓我很有體會。
《溫故而知新》這篇文章講的是孔子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一個叫顏回的人,有一次顏回問孔子:”獲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什么?“孔子說:”獲得新知識有許多途徑: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習,在交往、生活中自學等等“。顏回又問孔子:”還有別的途徑嗎?“孔子回答:”溫故而知新也可以獲得新知識,溫習已經學習過的東西,可以由此獲得新的認識和體會“。顏回聽后高興地說:”弟子明白了,我一定按照老師的說法去做“。
讀完這篇,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溫習的重要性。以前媽媽讓我背”年少氣盛“這個時,我不知是什么意思,當我再次背誦時我查了一下詞典知道它的意思是:年紀青氣勢旺盛。看來古人的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
論語讀后感8
《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和列位子所著。
初讀《論語》,我感到無比乏味,因為我領會不到其中的奧妙所在。但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的積累,我漸漸領悟到了——
《論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是一本教我們做“真人”的。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若想治天下,就一定要學會做“真人”,這樣你才能做一個讓百姓擁戴的明君。俗話說的好:“禮讓孝為先”《論語》十分注重孝道有些關于“孝”家喻戶曉的說法: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愿``````由此可見,孔子也是一位孝子。
《論語》崇尚做“真人”,做孝子,做君子。我對君子的理解是處處行俠義,不易生氣,不易與別人爭論,斗嘴``````孔子對君子的理解是君子擁有高尚的道德,遠大的胸懷和開闊的視野。
《論語》教會我許多東西,教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教我做一個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紅領巾,教我做一個道德高尚、胸懷寬廣、視野開闊的小學生,它更教會我做一個遵紀守法、愛護祖國、發揚祖國民族文化的中國人!
論語讀后感9
論語通俗版讀完了,也聽了鄧曉芒教授的道家思想改造。
思想家都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基石和側重都不一樣。儒家側重于道德,社會倫理與秩序。道家側重于自然,一直在說天地法則,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孔子的核心是仁,老子的核心是道,他們對自己的核心進行各個角度的闡釋。鄧曉芒教授研究康德哲學,他受過專業的哲學訓練,看問題時加入了西方的理念與角度。
幸好理念都是有傳承的,可以理清,看到來龍去脈。這么多的思想工具,自己慢慢走心應用。生活中的問題由一些基本的問題組成,排列組合成不同的現象形式。自己的.思維工具有多少?自己的思想武器有多少?現在就是把這些工具得心應手的應用熟練,能用一個是一個。博采眾長,積累越多越好。至于刪繁就簡,自己還沒到達那個水平,那都是很久之后的事了。
想起百度百科描述歷史人物時,常用“熟讀諸子”來形容。有了繁,才能刪繁就簡。自己先把這個繁建立起來。
論語讀后感10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書,叫《論語》,里面講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里有20篇,有的.是講學習的,有的是講孝敬父母的,還有的是講誠信的,這本書教會了我怎么做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說的: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我們應該也像千里馬一樣,要有堅持不懈的品質,做什么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就不能做成大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有一次我做一道題目總是做不出來,后來我都想放棄了,突然就想起了孔子說的:驥不稱其力,其稱德也。我又開始做這道題,不過我換了個思路,一下就做出來了。
原來堅持到底就可以取得勝利。
論語讀后感11
讀后感網權威發布《論語十則》讀后感,更多《論語十則》讀后感相關信息請訪問讀后感網。
【導語】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論語》是我國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幾代弟了編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倫理思想、道德觀及教育思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讓鄰三尺”,這篇文章講的是兩個鄰居從剛開始不肯退讓自家的院子到后來各退三尺地,從而兩家的房子都合適了并且成為了很好的鄰居和朋友。通過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們要理解、多謙讓對方、多替別人著想,別人快樂的同時也帶給了自己的開心快樂!
《論語》這本書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好文章,雖然我不能理解其中更多的含義,但我想只要多讀幾遍,我會悟出更多更深的道理。
論語讀后感12
《論語》是集合了孔子生平講學和門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語錄,其中所體現的先賢圣人的思想,貼近普通人的`現實生活,點明了人生的真諦。千年時光并沒有改變人生的本質,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生命的絢爛最終將歸于平淡,充實而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說學了能按時溫習,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得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我,我卻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說你十五歲有志于學習,三十歲自立,四十歲遇事不疑惑,五十歲懂得天命,六十歲聽到什么都能理解,七十歲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應有的規矩。人的一生不要虛度,要立志做大事。
從《論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這是一種美德;學習要老老實實,不要不懂裝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論語》這本書是一本好書,它可以幫你悟到人生中的許多大道理。
論語讀后感13
我們從小都在讀論語,孔子的仁。“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認為:所謂“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可視為“仁”的根本。可我卻覺得,“仁”的根本不應該就只有這些,那對待老師呢?對待朋友呢?所以,“仁”指的'當然不僅僅是這些。
我們也在學習孔子的那句話:“知之是知之,不只是不知,是知也。”可是又有誰留意過孔子的那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也就是:對待老百姓,可以使他們順著當政者所指點的路線去走,但不可以使他們都知道為什么這樣走。這不是又和他的上一個思想相互矛盾嗎?呵呵,看樣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孔圣人也會啊!怪不得大部分統治者要信奉儒家學說了。
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論語是孔子語言的精髓,甚至是中文的精髓,這博大精深的文化,還是得細細品啊!
論語讀后感14
春節之中,從當當網上購買到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籍,非常高興。老祖宗的思想,通過南懷瑾給了我以通俗、啟蒙的教育。
南懷瑾,睿智的國學大師,從《易經雜談》到《老子他說》又到《論語別裁》,值得靜心閱讀的書籍。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國學可以治抑郁癥,不信,但,通讀此書,感覺國學確實給人以力量,特別像南師這樣深入淺出解說的書。每次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書,都能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自豪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他把《論語》和生活聯系,更加突出現實針對性,我們也比較不會覺得枯燥。南懷瑾是國學大師,我認為他的論語評論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學思想尤其是朱熹的.注解,是難能可貴的,至少能讓今人領略到與宋朝以來不同的孔子思想。我們可以在儒家傳統四書五經的基礎上,學些南懷瑾老師關于佛學的教化。
感恩南懷瑾老師,寫了這樣的好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掃四書五經理解的晦澀。而且南懷瑾老師對論語解譯透徹,比上學時課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圣人看到如今有大師理順了論語,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運動對儒家的誤會,讓儒學以現代的視角得以更好的發揮,造福后人,定當感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讀后感15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論語流傳至今,這位清廉的圣人教給了我們知識和各種禮節、學習方法、交友之道、處世之道等,他從7個方面將這些寫得淋漓盡致、由淺而深,而且適用現代社會,會給我們以啟發。
例如學而篇(學習之道)是給我最大啟發和教育的。
學習并不是死記硬背,要經常去溫習功課,每次都要用心去學。每天提醒自己為他人辦事是否盡心,同人相守是否誠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用于實踐,學習不僅僅是讀書寫字而是如何在學習中領悟文章深處的.真諦,所以孔子提倡實踐,將所學到的東西反復揣摩真正掌握才能體會到喜悅。
真正好學的人,應該多與他人切磋,與遠道而來的朋友一起討論、交流,我認為這樣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這一位智慧老人在中國悠久文明的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通過歷史的鏡子照亮了我們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經典句子03-03
論語的句子11-08
論語的語錄11-25
經典論語的語錄11-16
論語的讀后感03-09
論語讀后感09-30
《論語》的讀后感01-19
《論語》讀后感06-28
讀論語心得01-29
論語心得范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