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后感【范例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城南舊事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城南舊事讀后感1
第一次翻開《城南舊事》這本書,充滿了新奇和想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卻成為了我成長中的導師,給我無數的啟迪和教育。
這本書是臺灣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在書中,我隨著童年英子的腳步,一起去看20世紀20年代的老北京,感受成人世界的喜怒哀樂,一起去看充滿悲歡離合的惠安館,瘋子秀貞和妞兒演繹的母女情;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一起去看冬日下的駱駝隊,聽到緩慢悅耳的駝鈴聲……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金黃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上來的呢?還是從藍色的天空中升上來的呢?”在英子幼小而純潔的內心,沒有太多的'對錯之分。當人們只知道小偷的可恨,全然不管一個青年為何要走上偷竊犯罪的道路,只有善良的英子,愿意去傾聽一個小偷的故事,愿意去幫助一個小偷,訂下一起去看海的約定。
成長往往伴隨著數不盡的煩惱,我們會在經歷了某些事情之后,忽然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童年時的那一份天真,多了一點對未來的憧憬,多了一份要承擔的責任,對于英子來說,是在父親去世過后,可對于我來說是記不清在哪個傍晚或者黃昏,經歷了怎樣的悲歡離合,才褪去稚氣。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首送別回響于耳畔,掩卷深思,駱駝隊仿佛沐浴著冬日,向遠方走去,帶走了我們的童年。北平城南那斑駁的城墻,沉淀著歷史的滄桑,沉浸在英子的故事之中,卻又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窗外流星飛逝,亦如時光無法停留。
城南舊事讀后感2
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回憶一幕幕,兒時的記憶~爸爸媽媽和其他人都說她是一個瘋子,但是“我”并不覺得,因為她對“我”笑了,在“我”看來不知道瘋子是什么,“我”的朋友不和她玩,因為她是瘋子,可是對于瘋子是什么,“我”不知道。
“我”猜你會在這里~偶然間發現了一個包裹,里面有好多的寶物,很驚訝,以后的每天都會來這,和這個陌生的朋友相遇,某一天你問我什么是好人和壞人,“我”剛好學了一篇文章~我們看海去,海和天是什么樣子的,一樣的吧?因為沒有看見過,就正如好人和壞人是什么樣的,一樣的`,我并不知道。
這兩篇中,英子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看待種種,覺得都是有理有據的,看到了其中的天真與善良,覺得這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真好。
也經歷過生死離別,一生當中最難忘的一件事,里面有著好多好多的回憶,英子很堅強,在之后的日子里能好好的活下去。
看了這篇文章,想到了我的童年,一個貪玩的小姑娘,一個在家人保護下成長的人兒,長大后才知道現實如此殘酷,不如兒時的天真,純潔。
城南舊事讀后感3
暑里,我讀了一本名叫《城南舊事》的書。
它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原籍臺灣省苗栗縣。林海音從小生活在北京,因此作品具有濃厚的老北京味兒。她將北京的生活點滴寫成小說《城南舊事》,深受讀者喜愛,后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
文中,林海音奶奶的父親是個戴著眼鏡的文人,和藹可親。她的母親雖然很嚴厲,但從嚴厲中流露出對她的喜愛!
林海音奶奶家里有一位姓宋的奶媽,也是保姆,她是個鄉下人,她是個可憐的女人。這幾年里,宋媽一直在找她的女兒,她也忘不了她的兒子小栓子,可她還不知道小栓子已經死了!
這部小說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館”,它講述了一位年輕的母親秀貞,為了尋找自己丟失的孩子——小桂子,整天胡言亂語,瘋瘋癲癲的。在大人的'眼里,她是一個瘋子,而作者林海音卻成為她最要好的朋友,而且還幫助她。恰巧,作者林海音童年的玩伴小妞,就是秀貞丟失的那個孩子——小桂子。在林海音的幫助下,母親終于和孩子團聚了,于是一起出發去找孩子的父親。善良的林海音偷偷地把媽媽的金鐲子送給了她們做路費。這故事無論誰看了都會感動,感動作者林海音善良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讀了《城南舊事》,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道盡人間冷暖。
《城南舊事》這本書,讓我們走進了林海音奶奶和她身邊人的生活!
城南舊事讀后感4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城南舊事》,作者是臺灣作家林海音。
這本書主要講了林海音7歲打到18歲的快樂光陰,她活了整整83年,都是一場疾病奪走了她那完美的生命,她小的時候特別勤勞、乖巧、孝順,值得我學習。我最喜歡《冬陽童年駱駝隊》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具體地體現了一群駱駝的'可愛姿態,還有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所以,我喜歡它。
像我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一天爸爸媽媽出門在外,就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一會兒看是、一會兒練琴,一會兒觀察一下動植物,玩一下魔方,我真乖巧。
有一次,我們家“大掃除”,爸爸媽媽都干的滿頭大汗,我想去幫忙,就對媽媽說:“媽媽,我來幫忙吧!”不等媽媽答應,我就拿起了抹布開始擦桌子,我感覺自己真勤勞。大掃除后,我又給爸爸媽媽倒茶、捶背,讓爸爸媽媽好好放松一下。看,這就是乖巧、勤勞、孝順的我,通過勞動,感覺收獲真不少。像林海音一樣我們都是好奇懵懂的孩子,有許多的疑問需要我們去解決,有許多困難需要我們去克服,我們就是勇敢能干的新生力量。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主動學習,勤奮刻苦,加油。
城南舊事讀后感5
最是書香能致遠,假期里我閱讀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被稱為臺灣文學的祖母級人物,全書通過小英子童稚的雙眼,觀察著大人們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帶給我們深深地思考。
英子是一個好奇、活潑、善良,喜歡交朋友的小女孩,但是英子的童年也可以說是一個充滿淡淡哀愁的童年,因為她所認識的人,袖珍母女好不容易相認,卻雙雙喪命于車輪之下;厚嘴唇的青年為了弟弟讀書不得已而偷盜,最后被警察帶走;蘭姨娘出身于風塵委身于施老爺子,最后與德先叔走在一起;宋媽的丈夫是賭徒,兒子已死,女兒被送人,她卻不知道;一直愛著英子的父親因病不能打理他的最愛的花了,也不能去參加她的小學畢業典禮,他也死了……童年的記憶是快樂的.,同時成長也伴隨著陣痛。小英子不得不成長,不得不思考。
讀了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回想我的童年,應該說是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長輩們視我為掌上明珠,想要的東西盡可能的滿足我,即便犯了錯也不會責怪我,這本書中有一句話,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這句話讓我明白。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有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收獲,我們一定要學習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童年是短暫又寶貴的,我們的童年也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要堅強樂觀,好好學習,學好文化課知識,長大為祖國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城南舊事讀后感6
這幾天,我閱讀了著名作家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
這本書寫的是林海音小時候在北京城南的一些趣事。里面寫了《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惠安館》。
《惠安館》主要講宋媽說一個叫秀貞的阿姨是個瘋子,不讓我靠近她。她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然后大學生被警察抓去,秀貞生下的女兒又被家人拋棄,下落不明,人就變的瘋了。
當我看見秀貞和英子一起玩的時候,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情,但是看到英子幫妞兒和秀貞母女重逢的時候,還將鉆石手表和金手鐲送給她們當盤纏去找妞兒的爸爸。此時此刻,我為英子感到驕傲,也感到奇怪:為什么別人都怕秀貞,而英子不怕呢?看到后來我才知道,是因為英子有一顆善良寬容的心。
小英子的童年雖然有時和我們一樣,不懂得人世的悲歡離合,但她卻過得很真實、很樸素、很溫馨。最后,讓我們向英子學習,擁有一顆善良寬容的心吧!
城南舊事讀后感7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音,這本書的寫作背景是因為林海音是伴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成長的,她看到了變革時代新與舊的雙面景象。而在林海音家里,則經常進出各色各樣的人。有躲風聲投入革命洪流的學生,有逃到家里來的一位世伯的姨太太,有為掙錢而獨自來到家里當奶媽的宋媽......這給她提供了觀察那些在她生活中出現形形色色人物的機會。于是,《城南舊事》通過兒童的視覺來注視大人的.世界,而在緬懷同年的背后,則是對女性命運的深切關注與同情。
讀完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知道了為什么這本書一直吸引著我,是獨特的兒童視角,能讓我這個年齡的人理解當時的社會。作者以英子童年時單純和懵懂的視角,滲透了不惑之年的作者對家鄉的懷念之情。真摯細膩的情感,讓我感到英子的可愛和童年童趣那份感情真實美好。人道主義的悲憫,在小孩子的眼里,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城南的風景是作者童年里刻骨銘心的情愫。作者對北京城南的思鄉之情伴隨著英子的童年一起浮出記憶。將一幅惟妙惟肖的風俗畫卷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作品里英子的悲慘命運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我為英子的悲慘生活感到難過,也為我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而慶幸,我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和同學們學習科學知識,有老師細心教導。在家中有父母無微不至的愛護。我應該好好努力學習,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城南舊事讀后感8
童年的那一段時光,是每個人都難以忘懷的。它是純潔的、快樂的。童年時總有一些令人記憶猶新的人、事。就像城南舊事帶給林海音的記憶,惠安館、躲在草堆里的人,宋媽、蘭姨娘……這些曾經經歷過的.人,一直映在她的腦海里,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們教會她善良,教會她如何做人。而我們也一樣,總有一些人,在童年是與你相遇,給你的人生帶來了改變,或多或少,但總得感謝他們。在我們的童年里,陪伴我們走過一段路,然而,隨著童年的逝去,這些人也隨著消失。
本書的最后一篇寫了親愛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爸爸走了,“我”長大了。父親是每個孩子心中永遠的大山,可以遮風擋雨。當爸爸走了,大山轟然倒塌,該是何等恐懼。但也正是這種恐懼,使她在成長的道路上提前長大了。長大使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事,總有一天我們要離開父母,離開他們溫暖的懷抱,出去闖蕩。也許長大很快樂,也許很痛苦,每個人都不一樣。童年易逝,當認識到這個詞語,才知道童年有多么的可貴。此書中,小英子的父親雖已死去,但也正因如此,使得小英子早早的幫助媽媽撐起這個家。長大雖不如人意,但不管怎么樣,長大了的我們才能更勇于承擔,才能更加明白,童年的可貴!
城南舊事讀后感9
利用暑假閑暇時間,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這本書是由民國作家林英子所作。整本書分為主線劇情和支線故事兩部分,并以時間為發展線將幾個故事串聯起來。其中主線劇情有《惠安館》《我們一起去看海》《驢打滾》和《爸爸的花落了,我的童年結束了》等。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惠安館》里的秀貞,她在大家眼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起初,我和故事中的其他人一樣,對秀貞抱有一定的歧視心理。直到深入了解她以后,我才發現她是因為思子心切才精神失常的。尤其是在讀到她說的那句“英子,如果你看見了小桂子,請帶她回來,并且跟她說,媽媽不會打她”時,不僅讓我瞬間改變了看法,而且也有感生淚。另外,同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驢打滾》中的保姆宋媽,她頻繁地托主人給自己的兩個孩子寫家書。家書中表露出宋媽無時無刻不牽掛她的`兩個孩子。家書的字里行間,讓我感受到母親的愛和辛酸。
這兩個故事,讓我知道,無論是精神失常的秀貞,還是背井離鄉的宋媽,她們對子女的愛強烈而綿長。我很慶幸,我的媽媽每天都能陪在我身邊,我在她的嘮叨中同樣能感受到她那永無停止的愛,今后我將更加珍惜與媽媽相處的點點滴滴。
城南舊事讀后感10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今天我又讀了一遍《城南舊事》。不知為什么,看了林海音的眾多作品,我卻只對《城南舊事》情有獨鐘。
我癡迷于林海音那種細膩的文字,也癡迷于文章蘊含的豐富的情感。秀珍和妞兒的慘死,讓我淚如雨下,小偷悲慘的命運,讓我心如刀割,宋媽媽毅然決然地離去,讓我萬分不舍。
“我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里,再出來,老高已經替我雇好了到醫院的車子。走過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在是小孩子。”
讀到這段話,我仿佛看到了英子眉宇間淡淡的憂傷,仿佛看到了她思緒萬千的站在原地。時過境遷,那種感慨的心情還是深深印在文字之中。我也變得多愁善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一去不復返,別等到醒悟的時候再迷途知返,那樣會留下終生的遺憾!
陽光一般的文字,配合著真實的故事,讓我們深深了解到時間的'重要。郭沫若說過:“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所以請不要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吧!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請把握住現在的花樣年華,為歲月增添一抹絢麗的色彩。
城南舊事讀后感11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做《城南舊事》,主要講: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一去不返,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別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他們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份很想小貴子,又發現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來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他爸爸,結果母子死在火車下。
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我覺的英子是一個善良、可愛得人,善良是因為他幫秀貞找到了她的女兒。
這本書,的確讓人沉醉,它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為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演出。合上此書,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
城南舊事讀后感12
《城南舊事》這本書講述的是作家林海音從七歲到十三歲時的童年生活。那個世界充滿悲歡離合,卻還帶著小英的童年與天真。
看完這本書,那些人物總在我的腦海里飄過。給我印象最深的,當然是小英子,她聰明、善良、熱心、天真。別人都認為秀貞是個瘋子,都不愿和秀貞說話,只有英子愿意和她說話、游戲,后來,與秀貞成了朋友,還幫助她找到了妞兒。最后,為了幫助秀貞,她偷偷拿出媽媽的金鐲子。另外,當大家都認為“陌生男子”是賊時,英子卻說自己分不清好人和壞人了。“陌生男子”只不過是為了供弟弟讀書、贍養自己的母親才去偷盜的。在英子看來,這樣的`人不是壞人。
除了英子,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妞兒,一個苦命的孩子。生下來就被拋棄了,被人撿去當作賣唱掙錢的工具,時不時,還要被養父毒打一頓。但是她很堅強,雖然日子很痛苦,還是頑強地喝命運做著抗爭。為了脫離苦海,她決定去找自己的親生父親,可惜,她的生母因思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而精神失常,最終,母女倆葬身與車底。
英子的童年里還有許多人,她們都將成為英子童年里最美好的回憶,也教會了英子許多道理……
城南舊事讀后感13
聽老人們說,有智慧的人都會在腦子里裝許多故事,有看到的,有聽到的,有高興的,也有悲傷的,這些故事共同組成了一段又一段的人生。聰明人喜歡做聰明的事,比如趁著回憶還很清晰的時候,就把它們記錄下來,《城南舊事》就以自傳的形式,記錄了英子從7-13歲的人生。
站在“我”的角度,童年的記憶仿佛總是充滿了快樂,周圍是美好的景色,連大人們愁苦的表情都是一種樂趣。小小的惠安館里藏著許多故事,童年里遇見了許多悲傷,但年幼的“我”卻是半點感受不到。大人們說秀貞是瘋子,“我”卻覺得她手巧又會玩,想象力豐富;大人們認為惠安館是個裝滿了窮苦故事的地方,“我”卻把它稱之為傳奇。
讀了《城南舊事》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快樂和悲傷都是相對的,當我們心中懷著對世界的熱愛,那我們眼中看到的'就是美好。哪怕是身在一個很悲傷的環境里,如果有一顆樂觀善良的心,就能感受到溫暖和光芒。大人口中的世界是悲傷的,但英子眼中的世界那么美好,正因為她用了一雙充滿樂觀的眼睛,所以她的童年才可以收獲快樂。
城南舊事讀后感14
城南舊事是臺灣作家林海音描述的,她從六歲到十三歲的童年往事。整篇文章道出了人生的復雜多變,道出了英子應對人世凄苦的所有困惑和思索,讓我的心不免有些凄涼。
文章講述了作者英子跟隨爸爸媽媽從日本漂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那里的一切讓英子感到新奇,惠安館前的“瘋”女人秀貞,長被打罵的小伙伴妞兒,隱居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敢于突破舊家庭,追求新生活的蘭姨娘,去下自我的孩子來做奶媽的宋媽,她們都曾和英子朝夕相伴,但最后--離去。直到最后,嚴厲又慈愛的父親長眠,“我”被放在長女的家庭職責,童年遠去。
文章的五個故事都是以悲劇結尾,讓人不覺有些感傷。在英子與“瘋”女人聊天說事的時候,我不免有些擔心;幫忙“瘋”女人和妞兒母女相認,又偷媽媽的鐲子幫忙母女倆逃跑,讓我感到她有一顆純真、善良、快樂的心。
在讀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即使在那樣的年代,作者仍然把屬于童年的快樂,單純明媚陽光都帶在我們面前。是我不禁勾起童年--無憂無慮。珍惜童年的每一分時光,把握完美的回憶。
城南舊事讀后感15
很多年前看過“城南舊事”的電影,情節已完全記不清了,不過模模糊糊還能在眼前勾勒出大眼睛的”英子”,脖子后指頭大胎記的妞兒,還有那首每聽、每唱必落淚的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難道不也是我的童年嗎?
我的大部分童年是在北京西城區嘎哩胡同(現已無存)里度過的,雖說跟林海音不在同一個城區,在時間上更是跨越了半個多世紀,但她那樸實無華、平淡親和的描寫,立刻把我拉進了她的.情感世界;喚醒了我對幼年的回憶和渴望;我的和她的童年甚至還能在一定維度上重疊、重合………………林海音的筆觸有些像老舍,從來沒有大起大落,氣勢磅礴;相反的,她是真實安靜,自然隨和的,讓你通過一個12歲小女孩的視角去了解和感悟這世間的善與惡。單純的訴說與敘述,沒有什么強加于讀者的剖析和評價,卻不得不讓你隨著她的文字或哭或笑或任由它遨游在西廂房的小油雞、炕桌邊墻上騎著金魚的大胖娃娃畫以及蘭姨兒的朱砂手中。“一切都算過去了嗎?我將來會忘記嗎?這些人都隨著我的長大沒了影子,是隨著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
【城南舊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城南舊事心得12-14
《城南舊事》心得12-12
《城南舊事》句子09-10
城南舊事的閱讀心得07-30
讀城南舊事的心得03-01
《城南舊事》的閱讀心得03-02
《城南舊事》閱讀心得07-31
城南舊事閱讀心得05-27
讀城南舊事心得12-28
閱讀城南舊事心得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