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的人》的讀后感范文通用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的人》的讀后感范文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的人》的讀后感范文通用1
一直以來,在我理解中美的人有如張曼玉—魅力之美,姚明—運動之美,電視上我們看到做公益的人,那是心靈之美。
入職幾個月以來,有幸拜讀邱總寫的書《美的人》,使我對美的含義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并對美有了新的認知,而不是膚淺的停留在事物表面。
美的呈現方式:
《美的人》一書如提綱中提到—“本來美”,以十二月花形式闡述了美的原始狀態,成長方式,美的.呈現和實踐,引古博今,娓娓道來。
書中有一個例子印象深刻。佛經中講這樣一個故事:那時維摩詰的住處有一個天女,每次看見有人說法時就現出其身,將天花撒向諸位菩薩和大弟子身上。花落到菩薩身上就墜落不沾身,花落到大弟子身上卻沾著不去。弟子們即便使出神力,也難以去掉身上的花朵。那些沾著大弟子身上不去的花,是因為弟子的心還存在分別心。
這是六月蓮花章節里的一段話,闡述的核心點是分別心,主要去掉分別心的時候,我們才能抵達零度和凈度美的精神。在現在顏值判別分明、越來越浮躁的社會里,是沒有很多時間來評定一個人的內在的,除非你能在稍縱即逝的機會中很好的展現你自己的內涵。
本來美:
接觸一個人,不管是第一感覺還是什么,首先會看!然后記在腦海里,才能有進一步的接觸。這個看,非常重要,所以顏值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但是,我覺得更很重要的是能力,或者說內在。顏值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身的能力和提高自身的內養。這種內養的過程,也是去掉分別心的過程,即:美是一種命運,終究由淺薄而深厚,單調而豐富,單調而多面,只要走完這些步驟,自然就會豐滿到無缺。
同時這也呼應了邱總整書提出的一個觀點:本來美。美是一個持續不斷變化的過程,不會固態于一個形態或形狀。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我們往往執迷于外境,被復雜的社會狀況迷惑,卻不識真心本性,無法領悟心境對人的決定作用。有些人苦苦地為外界事物而苦惱,那就永遠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結語:
對于初入社會的人,不為外物所左右,從煩躁修煉成淡定是一條艱苦的道路。因為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必須在無數次挫敗后,經過不斷總結和重新認識,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提升自己,才能養成最美的自己。
《美的人》的讀后感范文通用2
有幸拜讀了邱總《美的人》著作,本書從美的初始談起,到美的成長與內心作用,最后上升至美和人生的高度,層層遞進,對美的根源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讓我收獲良多。
人生下來就是美的,這種純粹的美是上天賦予的。之前覺得,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但這些都比較淺顯的,在深入研究本書后發現,對美認知并非如此淺顯。
通常我對于美、美感、美的規律、美的范疇這些問題感到深奧,也研究甚少。關于這些問題,《美的人》書中都一一回復了,對于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是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后,我對于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
書中從十二朵具有代表性的花,由淺入深的述說美,從梅花的純凈,沒有葉子襯托看到赤裸裸的的本來美。書中闡述,人生下來就是美的`,這種純粹的美是上天賦予的。只有認識到本來美,才能去發現美,美的駐守,美的成長及美的結果,而美的精神及時堅守凈度于零度的自我。
認清本質,依本質而修繕的體驗,已然大美。
書中指出美是客觀存在,但是主觀的力量也是存在的,主觀造就的美也是一種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某一事物,一個人覺得美,另一個人卻不予贊同。在一般人看來,美是物所固有的,何為美,就是在兩個有主觀意識的人,對于美有共同的標準。正如有些生物生來就美,有的則生來就丑。比如我們用明耀的星星來稱贊一個人的美麗,也慣用癩蛤蟆來說一個人的丑。《道德經》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書中寫到美的修行有分別,不論到哪個地步都是相對的,只有去掉美與丑的分別心才能了解美,達到美。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事物總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每個人對于美的修煉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能修煉美;有些人留長發好看,有人穿長裙好看,但這些應用在你的身上就不一定好看,這就是所謂的因地制宜,所以文中說道:認清本質,依本質而修繕的體驗,已然大美。
【《美的人》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美句美段摘抄08-04
大美校園·人文之美征文02-08
談美讀后感02-24
《談美》讀后感09-04
《論美》讀后感04-29
談美讀后感03-07
美甲的說說05-19
經典美文美句12-15
《談美書簡》讀后感04-04
朱光潛談美讀后感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