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周期》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周期》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周期》讀后感1
早上心肺復蘇活動前,隨手在書架翻了一本《周期》,讀了一會序言,收獲良多,分享給大家。
霍華德馬克斯在中文版序言中特別強調了與中國的緣分,我想雖然他有取悅中國讀者的目的,但每年一次的中國之行的經歷,我想并不是大多數人能夠做到的,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他的`研究,對中國市場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也是我要認真看這本書的動力。
在譯者序中,提到了周期的三大規律,可以先總結出來,細節再回到書中慢慢研究。
1、不走直線,必走曲線: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貌似很熟悉的一段文字吧?
2、不會相同,只會相似:
歷史不會重演過去的細節,歷史卻會重復相似的過程。
3、少走中間,多走極端:
市場就是一個鐘擺,在中間的速度快,停留短,在兩頭速度慢,停留時間長。
如何有識、有膽、有備的穿越周期,相信這本書將會給出答案。
《周期》讀后感2
在門捷列夫的年代,化學家們已經發現了63種元素,但是卻沒有找到其中的規律。有人認為元素類似身份證似的東西應該是顏色、密度、導電性、導熱性、磁性等,門捷列夫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原子量才是元素的身份證,因為不管你怎么樣加熱、電擊、切塊、化合、甚至腐蝕了一部分,元素的原子量都不會改變。門捷列夫使用原子量將元素排成了隊列,發現了它們存在周期、族的規律!這個隊列中還存在空白,門捷列夫根據它所在的周期和族描繪了空白里應有的元素的性質,在其他化學家的眼里,這簡直荒唐!但是,這些預測中的元素被陸續的發現了,起名為:鎵、鈧、鍺等。漸漸地,元素周期表就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我喜歡這本書,通過這本書我懂得了:一、知識越豐富的`人,越會覺得自己未知的東西很多;二、利用已知的知識推測未知的部分,是一種不錯的研究方法;三、只有專注、堅持做一件事,才能取得成就。
【《周期》讀后感】相關文章:
周期工作計劃12-09
周期工作總結01-03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讀后感的讀后感11-23
長襪子皮皮讀后感_讀后感06-13
狼圖騰讀后感《狼圖騰》讀后感11-17
伊索寓言的讀后感伊索寓言讀后感11-23
散文《背影》讀后感背影文章讀后感11-29
但丁的女人讀后感但丁新生讀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