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讀后感 推薦度:
-
菜根譚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菜根譚》讀后感2篇(熱)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菜根譚》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菜根譚》讀后感1
《菜根譚》 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閑暇之余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時間閱讀品鑒。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啦這本書,并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里面的內容。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理解每一段語錄背后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于是借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啦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于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借此書表現啦甘于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仿佛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心,改變著我的心態,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著非常強的教育意義。過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質的欲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自己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現在,我知道啦,物質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應該是快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快樂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著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對于剛從銷售轉到綜合辦的我來說,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挑戰,只有加倍努力,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努力,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啦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希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閑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譚》讀后感2
夜深人寂,孤燈凝聽雨打芭蕉滴梧桐,古典優雅古箏流水行云入耳聲聲,吾獨無眠,孑然于點點思緒,一杯清茶解憂愁,書香陣陣沁心扉。靜靜讀著《菜根譚》,以一顆心靈來品味"性定菜根香"
《菜根譚》是融儒、道、釋意蘊于一體之智慧結晶,人生奧秘和終極情懷躍然于書中,條語言字數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最深的感悟。讀著細細回味,竟如潤水溪流于口,那種滋味實是清涼之極。
全書由原文、譯文、評點三項組成的條目一共360個,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的比如“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經綸。”“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
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擊得粉碎。“自老視少,可以消奔馳角逐之心,自瘁視榮,可以絕紛華靡麗之念。”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至于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這種富有變通的處世哲學在書中無處不在。
那么,對待世態炎涼呢?作者這樣告訴我們,“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讓立體“我”與世俗給予我們的外物絕然分開去對待榮辱,這不失為一種絕大的智慧。如果為官的都能這般認為,就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從而做出親小人而遠君子的蠢事來。而作者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任寄于世情,以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這也是一種智慧。
對于天上掉的`餡餅,《菜根譚》則說,“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假如為官者都能深悟此道,就不會一時糊涂,結果作繭自縛,相反,倒可以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從而安然度日。
面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
“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游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無處不有的謀略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讀者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
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
【《菜根譚》讀后感】相關文章:
菜根譚經典語錄11-16
菜根譚的讀后感04-02
菜根譚讀后感08-23
《菜根譚》讀后感05-26
[精選]《菜根譚》讀后感08-14
菜根譚讀后感 [精選]07-09
《菜根譚》讀后感06-28
菜根譚讀書筆記02-12
《菜根譚》優秀讀后感09-13
《菜根譚》讀后感(11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