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通用1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對我們的成長成才是至關重要的。最近,我讀了《灰塵的旅行》一書,受益匪淺。
這是一群環繞整個地球的旅行家,“他們細又細、微又微,沒有翼、卻會飛,人們見到他們,擺擺手、關門窗。”這是什么呢?對了,它們就是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灰塵。《灰塵的旅行》這本書的主角就是灰塵,作者給它們起了一個十分親切可愛的外號——“菌兒”。這個名字真的`并不符合我們對于灰塵一貫的印象,大家可能覺得應該給灰塵們起一個令人厭惡、可怕的名字。但是,讀了《灰塵的旅行》一書,我跟著作者換了個角度來思考,站在灰塵的視角看世界。當人類用顯微鏡逼到“菌兒”面前時,我看到了“菌兒”就像一群四處奔逃的難民,慌不擇路、束手無策。之后,人們又把“菌兒”認作是帶來災難、傳播疾病的“兇手”,被人類施以各種“酷刑”,“菌兒”有的被火炙烤化為灰燼,有的被水包圍墮入大海,還有的被人類永遠囚禁在各種容器中再也無法自在遨游。
作者楊九俊的想象天馬行空、超出凡人,我佩服不已。他的筆觸是從灰塵的角度來看人類的世界,書本的主人公就是一粒頑強的“菌兒”,他成功地躲過了人類的各種“毒手”,用第一人稱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了“我”作為一粒灰塵的真實生活,惟妙惟肖地講述了“我”的喜怒哀樂。作為讀者的我,始終沉浸于灰塵的世界中,與灰塵伙伴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旅行玩耍……
《灰塵的旅行》把我帶進了一片既陌生又奇妙的未知天地,激起了我探究灰塵世界的極大興趣。科學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我要以“苦作舟、勤為徑”的精神努力學習,從書本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2
《灰塵的旅行》是一篇科普文章,它講述了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隨著空氣到處漂流,它無處不在,處處都有它的行蹤。
灰塵分為天然灰塵和有機灰塵。天然灰塵來自巖石的碎屑、火山灰、宇宙塵等。工業灰塵主要來源于工業排放、燃燒煙塵、土壤揚塵等。
有許多種灰塵,對于人類的生活是有危害性的。它會把我們的空氣弄臟,還會把我們的`住所、家具、衣服弄臟。最嚴重的是灰塵是呼吸管道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傷,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病。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灰塵是個壞東西,要是沒有灰塵就好了。其實不然,灰塵也有有益的一面。灰塵在空中游蕩,這對于氣象的變化發生了不少的影響。灰塵是制造云霧和雨點的小工程師。它們會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云霧和雨點。沒有它們,就沒有白云,也沒有大雨和小雨了。沒有它們,在夏天強烈的日光將直照射大地上,氣溫是不能降低的。所以,我們要保持灰塵在自然界的巧用。
讀完《灰塵的旅行》,我想到事物通常都有兩面性,既有有用有益的一面,也會有有害甚至有毒的一面。比如水是生命的源泉,但也會帶來水災。我們呼吸需要氧氣,但濃度太高會使人氧氣中毒。網絡上有許多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學習,但沉迷網絡也會影響學習。我們應該正確看待事物的兩面性,充分地發揮有益的一面,控制有害的一面。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3
想必大家都知道灰塵吧,我最近讀了一本關于灰塵的書,我覺得很有趣。現在,就由我來給大家說說吧!
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家,它隨著空氣的動蕩而飄流。灰塵想盡一切辦法,進入我們的體進。它從鼻洞到鼻咽,再到口咽,從口咽到咽喉,再到氣管,后到支氣管,最后到肺。灰塵到了這里它開心的說,“這里有吃不盡的血糧,這里有最廣闊的地場,肺尖有脆肺瓣有弱,我可以長期地繁殖著。”灰塵的危險無處不在啊!
灰塵也有好的,它可以變成菌兒,菌兒里有酵兒和霉兒。它們可都是造酒天才呢,它們造出來的酒,酒里帶點酸,帶點甜,帶點苦,帶點辣,或帶點臭。這都是大自然界的'微生物的功勞。
灰塵真是無處不在啊!我們要愛護環境,愛護大自然。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名叫灰塵的旅行。這本書的作者是高士其。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和它的書名一樣的是灰塵的旅行,和一些在人體里的.菌類或是其它菌類。
我最喜歡的內容是灰塵的旅行這一部分。作者在這本書內很詳細地為我們說了灰塵對人體和交通工具的危害。首先是一些自然灰塵,其次是一些人類在工廠里制造東西時冒出來的人工灰塵,它們隨著空氣夾在一起,然后被一些交通工具或人們吸入體內,然后灰塵帶著大量的病毒和細菌破壞人體的器官和交通工具的零件,這樣人體就會生病,而交通工具也會因此壞掉。
當然,這本書里除了關于灰塵的,也還有關于菌類的。比如菌類也有好壞,有些菌可以使我們的腸胃更舒暢,還有些菌會使我們生病等等。
如果你對這本書感興趣的話,你也可以一起來看一下哦。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5
《灰塵的旅行》作者現代著名的微生物學家,科普作者高士其爺爺,他是在全身癱瘓的情況下,依然頑強的活著,把它華生的研究成果寫下來,造福中華,造福人類。
永不疲倦的旅行者灰塵,你知道他有多么厲害嗎?灰塵是懸浮在空中的微小顆粒,他很小很小,它隨著空氣的動蕩而漂流,隨著風在世界到處流走,在我們的生活中,灰塵無處不在。它主要來源于工業排放物,燃燒煙塵,土壤揚塵……
灰塵是人類健康的大敵,工業灰塵可以導致許多工人的職業病;過多的灰塵造成環境污染,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嚴重的還會誘發呼吸道感染。我有時也是灰塵過敏者,因為,空氣中的灰塵無處不在,防不勝防,我分分鐘會中招。這時就會打噴嚏和流鼻涕難受極了,灰塵對電腦的'危害也很大,過多的灰塵也可以導致電腦崩潰,死機。
灰塵雖然有害,但也有很多好處,它使大自然中有晚霞,朝暉,閑云迷霧,彩虹中暈等氣象萬彩自然景象,如果沒有灰塵,宇宙中的許多有害射線會直接照射在地球表面。并對地球上的人類和動物產生致命的危害,而且灰塵還可以調節地表的氣溫,使得更適。核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讓我們行動起來,大家減少工業排放物燃燒物品等,一起和灰塵做朋友,為此我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6
《灰塵的旅行》是一篇自然讀物,徹底揭去了科學的神秘面紗。高士其爺爺菌兒為第一人稱,用了擬人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復雜,神秘的科學,講的形象生動,語言有趣,明白曉暢。高士其爺爺以詩人的情懷和非常有人性化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奇妙的科學世界,讓我們與科學零距離接觸的同時,又可以享受文學的清輝。
接下來是主要片段,菌兒的自述:我是菌族中最小最輕的菌兒,誰也沒有留意到我,我比蒼蠅的`眼睛小10000倍,比一只螞蟻的要小1000倍,我的生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可是后來就有一位異想天開的高人抓住了我,我的秘密就這樣被泄露了,然后就被囚禁了起來。打開《灰塵的旅行》,你會看見那個時而頑皮,時而驕傲,時而憂傷,時而快樂,時而可惡的菌兒,就用詩一樣清新的語言對我們說出了他的全部秘密。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7
當我拿起《灰塵旅行》這本書,我很好奇。灰塵?灰塵?灰塵也可以去旅行嗎?
我迫不及待地翻起這本書來讀完后才知道,原來灰塵是這么奇妙的。它們雖然很小很小,但是它們是無處不在的,隨著空氣的動蕩而漂流,隨著風的方向向世界各地游走,真不愧是旅行家的佼佼者。它們就像奧特曼那樣,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它們比孫悟空還要厲害,能飛天遁地的,無孔不入。
小灰塵是看不見的,只有在太陽的光線照進房間的時候,才能看到無數的灰塵在空中歡快地跳著舞。還有更小的灰塵,它們比細菌還小,就算你用顯微鏡也不一定能看得到。
很多灰塵是對我們人類生活有著很大的危害性的。它們不但破壞了我們新鮮的空氣,還會弄臟我們的衣服、房子、家具和皮膚,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它會趁我們在呼吸的同時悄悄地混進我們的鼻孔內,穿進我們的肺部,所以我們會經常感到鼻孔不通,肺部發炎,咳嗽等等的傳染病。
面對這些危害,我們應該怎么辦呢?為了抵抗灰塵的進攻,我覺得我們必須帶上口罩,經常洗手,勤洗澡,常常打掃衛生,保持室內干凈,空氣流暢。說到這里有沒有感覺像是戰疫病毒相似呢?對的,我們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做好這一些。
好啦,今天就說到這里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的灰塵,那么我建議你也看一看《灰塵旅行》吧。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8
灰塵是一個十分渺小的種族,他們帶著各種細菌四處旅行。這本書站在細菌的角度,讓我們明白了細菌的危害以及他們對環境的重要性。
原來做一個細菌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兒。他們要整天跟免疫細胞戰斗、尋覓食物、防火,還得隨著環境的變化進行生物大遷徙。他們每天還要冒著被人捉住的危險進入人體尋找食物,經常被迫背黑鍋,承擔本來不屬于他們的罪行。
這本書的主人公菌兒整天為生計忙碌不停。盡管有些時候他能到水國或人類身體中旅游,但這些都是要付出餓肚子的代價的。這位“菌”子曾經不省“菌”事。有一次,別人居然把家建在他家的墳上,他卻無可奈何。有一次,他找到的食物被人類據為己有,還有一次甚至鋃鐺入獄。他每天還遭受人類的無數次捉住和被詛咒……讀到他遇到困難時,我真想沖上去幫他一把啊!因為我覺得細菌是一個偉大的生物種族,是一個忙碌的生物種族,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種族,如果世界上沒有了細菌,那我們的生活不知會少掉多少的便利和樂趣啊!
菌兒的各種遭遇從側面寫出了我們人類的狂妄自大和自私自利的`一面。人類認為自己比地球還高出幾個等級的想法最終會害了我們自己。如果我們想辦法去改善這種不良觀念,也許能讓這位道德真“菌”對人類的看法有很大的改觀吧!
這本關于細菌自傳的書太有意思了,不僅是詞有趣,句子也很有趣。如“走私”“偷運”“淘氣”“無情的火害得我過得好苦也!”“匯集‘菌’兵‘菌’將”……不得不承認作者真是幽默風趣又有才啊!大家也來讀一讀這本有趣的書吧!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9
寒假里看了老師推薦的《灰塵的旅行》一書,它是高士其所著。該書是以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學趣談三個方面講述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菌兒”的細菌。它是細菌里面最小最小、最輕最輕的`一種。它比蒼蠅的眼睛還小1000倍,比一粒頂小的灰塵還輕100倍。
通過這本書的講解,讓我對微生物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微生物細菌,算得上是“地球通”了,因為它神通廣大,無處不在,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它的足跡。它有時是個壞家伙,在人的呼吸道搞破壞,在鼻腔、咽喉作惡。一些“細菌小惡霸”還會引起一些疾病,讓人擔心,但是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就不會出現疾病。細菌也有可人之處,比如:它們可以用來釀酒、做面包、造皮革……為人類工業作出巨大的貢獻,它們還可以將尸體里可利用的東西進行分解,創造沃土。我以前認為細菌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真是偏頗的觀念。
這本書像甘泉,滋潤我;似燈塔,指引我;如階梯,幫助我。微生物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這次的微生物之游,我收獲滿滿。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10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灰塵的旅行有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叫作《灰塵的旅行》。《灰塵的旅行》帶我們進微觀世界旅行,也讓我們領悟到了關于微觀世界的各種知識。
灰塵這個東西,有的來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來自海面的由浪花蒸發后生成的食鹽粉末,有的就是火山灰,有的是來自山地的巖石的碎屑……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灰塵。
有天然形成的灰塵,那一定就有人工制造的'灰塵。人工的灰塵,主要來自煙囪的煙塵,還有各類工廠,比如水泥廠,化學工廠,陶瓷廠等。
除了這些無機的灰塵以外,還有有機的灰塵。有的來自植物,有的來自動物,總之,他們的來源很廣。
大部分灰塵對于我們人類是有很大危害的。比如會把我們的空氣弄臟,使機器光環部分磨壞,這些還是小的,灰塵里面含病毒和病菌,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一定要控制灰塵。
通過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你看,我們知道了關于微觀世界的各類知識,也讓我們認識到微觀世界一些物質的危害性。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11
Dust的旅程著重于傳達灰塵無處不在且永不停留的信息。它有好的一面,可以造雨造云。沒有灰塵,以后就沒有雨和云,更談不上大雨小雨,以后氣溫也不會降低。當然,它也有不好的一面,會弄臟房子、墻壁、家具、衣服和人體皮膚。灰塵也是呼吸道的破壞者。它們會堵塞鼻孔,使氣管發炎,傷及脈搏,從而傳染疾病。
因此,灰塵必須有人監督,不能四處飛揚。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手段,發揮它的優點,加以利用,盡量避免它的缺點,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加美麗和諧!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可以應用到我們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科普書,希望大家都能讀一讀。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12
《灰塵的旅行》是高士其爺爺的一部科普精選集,先講述了細菌的身世、習性及其與人類的關系等,然后講述了科學家對細菌的分類,細菌在人體內的活動等趣味知識,最后講述了造紙、煉鐵等科學類故事,其文風輕松平易,語言生動詼諧,我喜歡這本書。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細菌非常小,放大一千倍才有可能看見它,它還很多,可以分為六大類,有放線菌、絲菌、枝菌、球菌、桿菌和弧菌。它會污染空氣、水源、泥土,讓人類、動物生病,讓食物發酵、變酸,我還知道了高溫可以殺死它們。
我最喜歡其中的《菌兒自傳》,我知道了細菌是如何生長、存活、繁殖的;它們最喜歡潮濕、陰暗、臟污的環境,那是它們的天堂,相反,在干凈的環境下,它們很難存活。因此,我明白了保持衛生的重要性,不光要做好個人衛生,還要保護環境。
生活當中細菌也是無處不在,有一次媽媽把冰箱里的.飯直接拿來吃,我趕忙對媽媽說:“媽媽,隔夜的飯里面有細菌,不能直接吃,必須加熱透了才能吃,不然會肚子痛的。”媽媽夸我:“你學的真多呀!”
這本書語言風趣幽默,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讀完了,你還可以收獲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你喜歡嗎?喜歡,就快去買吧!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13
讀美文,你會沉醉,手不釋卷;聽音樂,你會陶醉,沉浸其中;看科技,你會驚奇,贊嘆不已。然而,讀《灰塵的旅行》這本書,既能讓你沉浸其中又會讓你贊嘆不已。
微生物——細菌,說到細菌,大家的第一感覺往往是骯臟、惡心,因為我們人類很多的病痛都和細菌脫不了干系,小到感冒、拉肚子,大到皰疹、敗血癥等等。可實際上,細菌并沒有我們以為的那么可怕。
細菌作為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之一,的確對我們有著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同時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有著無處不在的特點,可謂是“地球通”,只要有縫隙他們就能鉆進去。可是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也分為有害和無害,讓我們生病難受的不用說,就是那些有害細菌了,雖然平常有些細菌在我們的身體里相安無事,但是當我們受涼、過度疲勞等導致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時,這些細菌就會開始“興風作浪”,讓我們生病。而無害的細菌則會為我們帶來無窮益處,像乳酸桿菌(酸奶)、酵母菌(葡萄酒)、霉菌(豆腐乳),都被我們人類拿來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就像蘇軾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事物。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14
暑假這段時間,我重讀了《灰塵的旅行》這本書,這是一本科學書籍,作者是高士其,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
這本書主要是寫了一個細菌的自述。主人公是“菌兒”,也是一只細菌,它主要吃變質腐爛發臭的食物,有些細菌也吃血和蛋白質,因為他們身體里需要蛋白質來繁衍他們的下一代。書中主要說了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灰塵的旅行”,主要是高士其的“科學趣談”類文章;另一方面是“細菌和人”,主要是高士其的“科學小品”類的文章。科學趣談介紹了灰塵的旅行等有趣的科學現象、原理。科學小品包含細菌的衣食住行、形態等,以及與人類、土壤的關系。
灰塵的旅行,重點傳遞了灰塵無處不在,永不停留,它有好的一面,能制造雨和云霧,沒有灰塵,將來就沒有雨和云霧,更沒有大雨和小雨,將來氣溫無法降低。當然,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會弄臟房子、墻壁、家具、衣服,以及人的皮膚等。灰塵也是呼吸道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脈沖受傷,從而傳染疾病。
因此,灰塵必須受人類的監督,不能到處亂飛。我們要利用科學手段,發揮它的優點,加以利用,盡可能防避它的缺點,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加美好和諧!
這本書中,有很多科學知識,可以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這是一本特別值得閱讀的科學書籍,希望大家都來閱讀。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15
一只毛茸茸、可愛的小生物,正夾在風伯伯的懷抱里,隨著風伯伯一起旅行,有好多好多這種小生物,正在空氣中來往,哎,奇怪,大家怎么都沒有看見它們呀?它是什么東西?怎么可以隱身呢?嘻嘻,這就是這次我們的主人公“菌兒”!
“菌兒”也被我們稱為“細菌”,是一個肉眼看不到的小東西,別看它小丁丁的,影響大家的威力可不小!為了觀察它們,發現它們的一切秘密,我們的科學家可費了不少心思。這菌兒可壞的很,只有在顯微鏡的照射下才會現身。雖然細菌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名字,但是你有真正的見過它嗎?你有真正的了解它嗎?《灰塵的旅行》這本書便帶著我們一起走進菌兒們的`世界,一起了解它們的身世,快來和我一起看一看吧!
瞧!這“挑食”的小家伙,只會吃一些腐爛的食物,胃口真奇怪!這小家伙還喜歡到處游蕩,你們看,到處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不是每次運氣都那么好,過了不久,它們就被科學家們抓住了。
再看科學家們,把它們放在了一個玻璃瓶子里,但是沒有用塞子堵住瓶口,而是用一團棉花堵住了,雖然棉花有很多的孔,可以讓空氣來去自如,可是對于細菌們來說,這棉花就像《封神榜》你的天羅地網,又像《三國演義》你的八陣圖,任憑它們怎么往出口沖都會迷了路跑不出去,所以看守者們都非常放心,細菌們被看守人們照顧的好好的,每天都有屬于它們的美食。
但是,不久之后看守的人說翻臉就翻臉,用細菌們最怕的火來烤它們,可憐的細菌,被折磨得生不如死,我看著都心疼。有時候一些疾病科學家們都會怪罪到細菌頭上,但是有時候事情并不是這樣的,可憐的細菌們只好一次又一次地被火烤著,不過幸好,有一些人站出來為它們辯護,所以它們才能跟我們和諧的生活在一起。
《灰塵的旅行》帶著我們了解了很多關于細菌的知識,看了這些,菌兒這這小家伙是不是很可愛呀?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16
灰塵的旅行是一篇科學的文章,它講述了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隨著空氣到處漂流,它無處不在,處處都有它的.行蹤。
灰塵有大有小,大的肉眼可以看見,小的用顯微鏡也觀察不到。
灰塵對氣象變化產生了不少影響。它是制造云霧和雨點的小工程師,沒有它們就沒有白云和雨。夏天,它可以擋住日光,降低氣溫。
灰塵有天然灰塵和人為灰塵兩種。其中有許多灰塵對人類的生活是有危害性的。它不但弄臟我們的空氣、房屋、衣服、手臉等。它落到車床內部,會使機器的光滑部分磨壞,它停留在汽缸里面,會使內燃機的活塞發生阻礙,它還會毀壞我們的工業品,把它變成廢品。它危害我們的健康生活,使我們生病。
因此,我們要愛護環境,不能隨地吐痰;我們要監督灰塵,不能讓它亂飛亂竄;我們要努力控制灰塵的旅行,使它不再成為禍害,而為人類造福。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 17
讀完《灰塵的旅行》這本書,我深有感悟。
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菌兒”的細菌,它為我們娓娓講述了其菌類家族不同的族群的形態特征,衣食住行,生活習性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不僅讓我們認識了細菌,更讓我們知道了講究衛生的重要性。
里面還有一位科學家,大家都稱他為“胡子先生”。每次一發生什么病疫,胡子先生就斷定是菌兒所干。
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了河流中有一種可以殺死病菌的兩種好細菌,受得人們的愛戴。
因此,病菌們就很想換回名聲,做一個好細菌。可胡子先生否認了它們的決心。
于是菌兒們就四海為家,能到哪兒算哪兒。可由于名聲關系,只能受人類的折磨。
讀完這本書后我知道了:細菌再壞,但他們其中的一些,還是想成為好細菌。所以,在一些病疫事故中,我們誤會了它們。
【探究“菌兒”的世界-《灰塵的旅行》讀后感】相關文章:
灰塵的旅行讀書筆記06-24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12-21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05-30
【經典】灰塵的旅行讀后感04-30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02-21
《灰塵的旅行》讀后感【熱門】01-09
讀《灰塵的旅行》有感09-27
灰塵的旅行讀書筆記(錦集5篇)06-24
《菌兒自傳》讀后感范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