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后感[匯編13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讀后感 篇1
輕輕的抖落書面上的塵,翻開“西游”,撲鼻而來的是一種歷史的清香。
“西游”就像是一壇美酒,久而彌香。
即使是第二次品茗,也是像當初一樣喜愛。
也領略到更多的道理。
記得小時候愛讀“西游”的原因是因為喜歡“孫悟空”。
我喜歡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
他會七十二變、會翻一個三千六百米遠的跟斗,還有一個神奇的金箍棒……現在,我依舊喜歡孫悟空,但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才喜歡它,
我喜歡他身上的那種不畏強權、敢于斗爭的精神,還有就是他的聰明勇敢。
他勇敢、他不畏強權。
在花果山時,孫悟空縱身一躍,跳如瀑布之中,率先發現了瀑布之后別有洞天。
給自己和那些猴子們一個安身的'好去處,因為自己的勇敢,是群猴推舉他為大王。
在天宮中,他偷吃了蟠桃、惹惱了王母娘娘,還三番四次的擾亂了天庭的秩序,但他毫不畏懼,依然我行我素。
玉皇大帝、諸位神仙都怕他、煩他;即使到了如來的面前,他也是敢賭、敢玩,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是突顯在文中。
也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
他聰明,在“三打白骨精”中,當白骨精第二次變成一位年有八旬的老婆婆來到師徒四人的面前是,除悟空外,其他三人都認為是來尋女兒的,擔心又害怕。
但悟空認定這位老婆婆是妖精,靠的不是火眼金睛,而是他的聰明。
他對大家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怎么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便上前,取棒照頭便打。
在過火焰山時,更發生了有趣的事情——“孫悟空三調芭蕉扇”。
一調,鐵扇公主不借,無空又敵不過芭蕉扇,他便智區取,借來定風丹,真是“悟空用了定風丹,任憑那鐵扇扇”,
的確借到了扇子,不料卻借來了把假扇子,把火焰山的火月扇越大,就只好再借;二調,悟空化作牛魔王,鐵扇身邊騙走扇;三調,大圣喚來眾神仙,牛魔嚇得便交扇……
合上書,悟空的聰明、悟空的勇敢,悟空那種敢于斗爭的精神早已經鐫刻在我的心里,其實他不就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嗎?
我們因該像悟空那樣棉隊困難時,不害怕,不退縮,即使對方很強大,也不能畏懼,都要堅持,都要戰勝到底,永不放棄!
《西游記》讀后感 篇2
《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首,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自從老師發下這本書時,我就對它愛不釋手,每天都要讀幾章,今天我讀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四人走在取真經的路途中。一天,他們走到一座高山上,唐僧忽然感覺餓了,要孫悟空去化齋。孫悟空去了,唐僧那邊卻被白骨精盯上了。白骨精十分想吃唐僧肉,于是她先變成個小姑娘來給唐僧送齋飯,卻被及時趕回來的悟空用火眼金睛識破了。當悟空要打死白骨精時,白骨精卻早有準備,逃走了,留下了尸骨。但白骨精很不甘心,她又變成個老太婆來找女兒,又被悟空發現,這一次,她又逃走了,還留下了尸骨。最后一次,白骨精變成個老頭兒來找女兒和老婆,結果又被孫悟空發現,還被打死了,留下一堆白骨。看著地上的白骨,唐僧這才將信將疑,但由于豬八戒的挑唆,使本來心地善良的唐僧被迷惑住,把悟空逐出門下,悟空不得不依依不舍地走了。
在本章節中白骨精的形象無疑是詭計多端,因為她變成柔弱的女子和孱弱的老人來博取唐僧的同情心。而唐僧這個人的`心地過于善良,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所以有些是非不分,但他畢竟是個凡人,這事不能怪他。孫悟空雖然有一些玩劣,但他對唐僧算得上是忠心耿耿,處處保護著唐僧。但豬八戒因對孫悟空有些不滿,就挑唆唐僧,這是最不對的地方。
讀這篇文章時,我明白了很多時候,我們不能被事物的表象迷惑。我不禁想起一次我去朋友小高家玩,那時她家還有一個叫小李的女孩,我們一起玩時,小李出去了,然后我們忽然聽到嘩啦一聲,我出去一看,原來是一個玻璃杯倒了,還掉到地上碎了。小高見到后氣壞了,大聲地說:“這玻璃杯是我爸爸出差時給我買的,你怎么可以打碎呢?”小李急了,臉漲得通紅,連連說不是她弄的,后來越說越生氣,便提出絕交,怒氣沖沖地走了。后來小高發現她家窗戶沒關,那時又在刮風,可能是風吹倒了杯子,小高立刻跑去小李家道歉了。所以這個故事說明了不能看表面,細節最重要啊!
《西游記》這本書,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西游記》讀后感 篇3
從小我就喜歡《西游記》,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動畫片和電視劇。三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真正的《西游記》,我把它放在了一邊,心想:書上的內容應該跟電視劇或者動畫片的內容差不多呀,真不懂媽媽買回來干嘛。轉眼一個星期過去了,有一天晚上吃飯,媽媽突然問我:“《西游記》里面都有些啥內容啊?”我愣了一下,沒答出來,慚愧地低下頭。
于是,我開始閱讀這本不起眼的《西游記》。沒想到的是,我竟然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住了,書里面的情節在我腦海中不斷涌現出來,仿佛我也跟師徒四人一同經歷著九九八十一難,一個個故事情節在文字的描述下栩栩如生。
眾所周知,《西游記》主要是記述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伏妖降魔、化險為夷,再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后,取得真經的故事。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在我心中,他是一個勇敢,武功高強,追求自由、打抱不平以及嫉惡如仇的人。在取經路上,千難萬險,遇見再多的妖魔鬼怪,孫悟空從不畏縮,總是積極樂觀,勇往直前。同時,孫悟空愛憎分明,對殘害人民的妖怪,他毫不手軟,除惡務盡。
書中有一個故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在師徒四人無法越過通天河的時候,老烏龜駝著他們四人連同白龍馬一起越過通天河,善良的老烏龜也存在一點私心,他希望他們幫問一下如來有關他年壽之事,當時,唐僧們欣然答應,結果呢,見了如來之后,竟然忘記了這件事。在取經歸來途中再渡通天河時,老烏龜知道他們忘記這件事后,很生氣,一氣之下把他們取的真經扔進河里。這大概就是知恩不圖報、忘恩負義的結果吧。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受感觸,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應該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面對艱難險阻時要積極樂觀的面對,勇往直前;同時,我們要學會知恩圖報,做一個心懷感恩之心的人。
《西游記》讀后感 篇4
《西游記》我想必大家都讀過吧!故事的主人公武藝高強是誰呢?當然就是齊天大圣孫悟空,好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西游記》里的人物之一,孫悟空吧!
孫悟空本是石猴,然后拜師學藝,學會了七十二變,練成了筋斗云等功夫,由于在大師兄弟面前炫耀,一氣之下被師父趕走,回到花果山,立志要去天上做大官,玉帝對孫悟空沒有一點兒辦法,只好讓他上天給玉帝看馬,這個官職是天上最小的,過了一個月后,悟空才知道,一氣之下,他就殺出了天門,大鬧了天宮,又回到了花果山,自封“齊天大圣”,每一次我讀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我真的不得不說一句“干得漂亮”!
在《西游記》第十五回三打白骨精的時候,孫悟空也是顯得格外威風,第一次那妖精變成了一個相貌美麗、清秀的小姑娘為師父唐僧送齋飯,哪知孫悟空也剛剛回來,悟空一眼就發現了她是白骨妖精變的,就把它打“死”了,唐僧很生氣說:“若有下次,我就把緊箍咒連念上二十幾遍”。白骨精又耍起了花招,變成了一個老奶奶哭著找女兒,悟空一看,果真又是那的白骨精,舉起金箍棒就打,妖精趕忙逃走了,扔下一個假尸體,唐僧見悟空不聽話,又打死老“奶奶”二話不說,念起了緊箍咒語。第三次,那可惡又討厭的`的白骨精又來了,它變成了一個老爺爺,這次悟空怕師父念咒語,沒有動手打死白骨精。終于,機會來了,師父他們走在前面,白骨精和孫悟空在后面,悟空舉起金箍棒打死了白骨精,正好唐僧一回頭,看見悟空又打死了“好人”,寫下了貶書,趕走了悟空。讀到這里,我真想飛到故事里,給唐僧說清楚真相呀!
好了,這就是我讀《西游記》后感想,《西游記》有人物有唐僧、豬八戒、沙僧和孫悟空,孫悟空勇敢機智,神通廣大,重感情,有正義感,不畏強權的保護下唐僧師徒四人順利完成到取經任務。孫悟空故事深深打動了我,要做一個有擔當、有理想的好孩子。
《西游記》讀后感 篇5
還記得那首歌嗎?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相信大家都看過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記》。我敢說,凡是看過的人都被里面的情節所吸引。我最喜歡里面的孫悟空,他機靈活潑,不乏幾分幽默感,在取經路上他多次幫唐僧化險為夷,最后終于取到了真經。豬八戒肥頭大耳,貪吃貪睡還愛耍小聰明可他善良誠實是人們所認可的。沙僧老實憨厚。唐僧雖然沒什么本事卻堅持自己的理想,這些都是人們值得稱贊的。
在全程中他們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在旅途中他們努力拼搏:一次唐僧命徒弟路救一位自稱被強盜掠入山中的`女子,不料女子卻是妖精所變,在山寺中吃了兩個貪色的和尚,并使妖風把唐僧攝入險空山無底洞。悟空先后四探妖洞:先察知妖精欲與師父成親;再入洞變成紅杏誆妖吞下,逼她放了師父。不想妖精再次攝走唐僧。悟空三番入洞,探明妖精來歷,遂上天宮告狀,迫使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隨悟空入洞,終于擒住金鼻白毛老鼠精。還有一次荊棘嶺上,八戒揮耙開路,師徒們艱難行進。入夜,唐僧被樹精攝入木仙庵內吟詩品茶,杏仙對唐僧一往情深,獻舞呈歌,唐僧不為所動。天明始得徒弟們相救,來到“小雷音寺”。
唐僧虔誠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卻是妖精幻化,將悟空扣入金缽,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協助下,悟空方得脫身,與妖精交戰,卻被妖精收入寶袋,后經悟空請來彌勒佛,在西瓜田里設下巧計,終于擒住黃眉童妖。唐僧師徒得以繼續西行。西行中就是到了最后也困難重重唐僧師徒過凌云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們到珍樓用齋,入寶閣選經。不料二尊者卻向他們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賄,結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白經。他們重返靈山告狀,佛祖卻不責怪二尊者。師徒們只好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并一一受封佛號。
在讀了西游記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堅持自己的信念才能成功。
《西游記》讀后感 篇6
千萬里,大唐終,千萬魔,妖斬盡。
——題記
猴王出世,大鬧天宮,封下五行,前往取經,八十一難,修得正果,思念前程,千里坎坷,無怨無悔。
西游記,四大名著之一,內容豐富,仿佛置身林臨境,主角是師徒四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沙僧,他們忠心耿耿,斬妖除魔,孫悟空有功勞,沙僧有苦勞,他倆一路艱辛卻從無怨言,奮戰到底,而那一臉丑樣的人,我最討厭,他就是豬八戒,好吃懶做又好色,一路上沒幾個功勞,唐僧被捉,就說:“猴哥兒,咱散伙吧!”沒有一點恒心,孫悟空的事,我最喜歡的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為了捉住唐僧,曾多次變化,一次,變化為一個姑娘來送飯,被悟空發現,二次,變成老太婆來找女兒,同樣結果;第三次,變為老爺爺,最終被悟空定住元神打死。好壞不分的唐僧哪知道是妖怪的詭計,一氣之下,趕走了悟空,妖怪見此客機,就捉走了唐僧,最后還是八戒用激將法請回了悟空,才成功的救出了唐僧。
幾萬里,八十一難,這個數字,相信沒多少個人想去取經,可師徒四人,歷經多年,終于抵達西天,取經成功,脫胎換骨,成了仙,時間就相當于幾次長征,答應做到的事,就一定做到,生活中,你有了目標,就努力朝夢想走去,盡管路漫長,再艱苦,只要努力堅持不懈,就算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要你相信它會實現,再苦再累,都一定會成功!相信奇跡的人,本身就和奇跡一樣了不起!
相信大家都不理解:為什么豬八戒在路上沒幫忙,卻成了仙,這沒道理。現在我來告訴你們。不僅要有恒心,選擇好的'團隊,也是非常重要的。豬八戒正是如此。他跟對了團隊,像生活中,工作中,雖然你沒有多大能力,但一個好的隊伍領導著你,你總能受益,所以,選擇一個好的團隊,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體會到“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西游記》所告訴我們的,正有這個道理。
成長的道路很漫長,讓我們今現在起,做個不怕困難、有恒心、有毅力的追夢人。
《西游記》讀后感 篇7
星期三的下午,我在家里又一次捧起了我最愛看的《西游記》,越看越起勁,那精彩曲折的情節又一次把我帶進了故事之中,仿佛我成了其中的一員,忽喜忽悲,忽怕忽驚,不知不覺一個下午就過去了。
提起《西游記》,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篇巨著。它曾被拍成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等,甚至還是紹劇的著名曲目,許多來自國外的友人還專門前來學習這出戲呢!
《西游記》是以唐代陳玄鐵取經故事為線索,從孫悟空出世大鬧天宮,寫到與師弟豬八戒、沙悟凈保護師傅去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取得真經,班師回朝。
大徒弟孫悟空自稱“齊天大圣”,他機靈、勇敢、善良、聰明,一路除惡揚善,和那些妖魔鬼怪作頑強斗爭。二徒弟豬八戒被稱為“天篷元帥”,雖然他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但他和猴哥一起打妖怪時還是非常勇往直前,決不貪生怕死。三徒弟“卷簾大將”沙僧憨厚、老實、忠心耿耿、吃苦耐勞,一路上吃盡千辛萬苦,保護師傅去西天取經。
《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他身懷絕技:七十二變化、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火眼金睛識妖魔,還擁有一樣至寶——東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做武器,你說厲害不厲害!連玉皇大帝見了他,也要讓他三分,不知道有多少和我一樣的男孩子想變成孫悟空呢!孫悟空還有一點讓我佩服的是:他不怕困難,做事盡心盡力。這不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嗎?
我想,學習就像西天取經一樣,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要想取得好的成績是不容易的,要像唐僧師徒那樣不畏艱辛,特別是像我心目中的英雄孫悟空那樣聰明機智、勇往直前,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我以后在學習上會更加努力、努力、再努力!
《西游記》將永遠是一部值得我們閱讀、學習的好書!
《西游記》讀后感 篇8
在這個充實的寒假里,我看完了由吳承恩嘔心瀝血撰寫的經典名著《西游記》。
這本書描繪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話世界,也充分展示了嘆為觀止的藝術視野,真讓我愛不釋手。
書中主要講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用盡全力保護師傅唐僧去西天取經,他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了真經,最后他們都修得了正果,當之無愧地奔赴在自己的崗位上的感人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智勇雙全的孫悟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幫助唐僧降妖除魔,就算師傅錯怪了他,也從不放棄,堅持著把唐僧送到了西天,這種品德和武功真讓人欽佩。
有時,我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去拉豬八戒的耳朵、和孫悟空比個高低、和沙和尚一起挑行李……
媽媽總說我愛幻想,其實我沒準真會和唐僧師徒一起西天取經,當然那只能在夢里了!
真希望有那一天!
說到《西游記》真的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在看這本書前,我就看了好幾遍這個電視劇了,電視的`,動畫片的都看過。今天姐姐帶我去書店,看到了這本書,我很想看,所以就買了。這本書講的是豬八戒,唐僧還有沙僧以及非常厲害的孫悟空的故事。
書中先講了孫悟空大鬧天空,推翻了太上老君的丹爐,毀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最后被如來佛祖壓到了五指山的故事,后面是唐僧救了孫悟空,然后和他繼續取經,后來又收服了豬八戒和沙僧,最后一起去取經,取經的路上有很多很多的困難,還有特別特別多的妖怪,都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下顯出了原形,孫悟空真的特別厲害,也對他的師父特別特別好,特別尊敬他師父,和我對我爸爸是一樣的。里面有很多故事我都特別喜歡,特別是三大白骨精,孫悟空表現的特別勇敢厲害,我真的很佩服他。
看了《西游記》我希望我也能變得像孫悟空一樣勇敢聰明。
《西游記》讀后感 篇9
談到《西游記》,大多數人都會先想到有著通天本領、敢大鬧天空的孫悟空,繼而是身體強壯、長相可愛的八戒,最后是只會做好人、深知佛理的唐僧。幾乎是沒有人會感覺到他的存在——沙和尚悟凈。
其實,我曾經也是不太在意他的,誰讓導演總是將在前線殺敵的機會都給了悟空和八戒,而悟凈卻永遠只有喊“救命”的份呢!熒幕上的他就是個懦弱的人。
可今年暑假,我突然心血來潮地翻出名著《西游記》,準備看看原汁原味的西行究竟是怎樣的,沙僧是否真的如此沒有存在感。
終于,悟凈的形象開始在我腦海中清晰起來……
他勤勞。西行奔波的路上,他永遠是尾隨其后。因肩上重重的行李走得有些慢,卻從未停止過。他從不會像大師兄那樣亂用法術,以減輕自己的負擔,也絕不會像二師兄那樣動不動就喊苦,耍小聰明。他的抱怨聲從未存在過,真實存在的只有他一次又一次踩過青草,踏過沙礫,碾過冰雪的腳步聲。
悟空好比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駒,世人無不惜無不愛,八戒就像體型碩大的黃牛,也能幫你干許多重活粗活。而沙僧則是沙漠里的一頭駱駝,他沒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可以穿越千里馬望而生畏的沙漠;他沒有黃牛的力氣,但黃牛總是吃了睡,睡足了再干。而駱駝卻即使幾天滴水未進,仍可以踏著穩健的步伐,馱著貨物,頂著驕陽穿過沙漠。
他是重情重義的,面對大師兄的慪氣離開,他雖明白西行的.路上亦會更危險,更艱難,可他從未說過放棄,也從未放下過肩上的擔子,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他只是忠誠的守候在一旁,不離不棄。即使是面對師傅被妖怪抓了去,大師兄在一旁無計可施,二師兄說著喪氣話收拾行李打算回高老莊的場景,他也絕不會氣餒,而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營救師傅,哪怕粉身碎骨。
沙僧的人生的確無趣,擔子似乎是他唯一的伴侶。可假使沒有他,誰能將這擔子挑出十萬八千里,而且毫無怨言?沒有他,誰能保證悟空能心無旁騖地使出那些通天的本領,八戒能踏踏實實地過上多彩的生活?沒有他,誰能保證西行的路能順順當當地一走到底?
生活中像悟凈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不嘩眾取寵,只是本本分分地做著那個最真實、也是最應當做的自己。
生命,需要徹悟一份清靜。
《西游記》讀后感 篇10
《狼王夢》《木偶奇遇記》《斑羚飛度》《水滸傳》……都是我喜歡的書,但讓我百讀不厭的書要數《西游記》了。
《西游記》里面描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心想修得正果的唐僧,降妖除魔、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貪生怕死又好吃貪睡的豬八戒;老實忠誠、默默無聞的沙和尚。他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得了真經。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么?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么是妖怪,什么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游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借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兇,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為行兇殺人。
讀了《西游記》之后,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話,我要讓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沒有垃圾,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壞人都抓起來,讓這個世界沒有小偷和強盜,沒有戰爭,讓所有的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西游記》讀后感 篇11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西游記》這本神話小說。它主要講了唐僧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收了三個徒弟:武功高強的大徒弟孫悟空,貪吃偷懶的二徒弟豬八戒和老實努力的三徒弟沙和尚。他們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成功到達西天并取到真經。
我最喜歡的是第二十三回《借芭蕉扇》。唐三藏去西天經過火焰山,發現了一個問題:無法過火焰山!孫悟空急忙向村民打聽,村民們都說只有用羅剎女的'芭蕉扇才能扇去那八百里的火焰。于是,孫悟空就去想辦法借扇子。
第一次去借扇子時,羅剎女不但不同意,還和孫悟空打了起來,被打敗后,只好答應獻出寶扇,后來孫悟空卻發現寶扇是假的,只好再去借扇子。第二次借扇子時,孫悟空聰明地變成了牛魔王的樣子,把扇子騙走了。可是,牛魔王一聽說寶扇被孫悟空騙走的消息后,就立馬變成豬八戒的樣子又把寶扇騙了回來。于是,孫悟空和牛魔王他們就斗起法來,無論牛魔王變成什么動物,孫悟空都能變成比他更厲害的動物,最終孫悟空把牛魔王徹底打敗了,牛魔王只好獻出真的寶扇,幫助唐僧師徒通過了火焰山。
看完這個故事,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古人總說“生活里,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其實這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樣,遇到困難,我們要像孫悟空一樣開動腦筋,多多想辦法,就能成功。這也像我學習溜冰一樣。
在我學溜冰的過程中,有一件事也曾經讓我非常郁悶,那就是我不會剎車,總停不下來。于是,我嘗試靠抓住身邊的東西來幫助我剎車。可是,有時候我身邊沒有東西能幫助我剎車停下來,我就只能直直地撞上去,摔倒了,剎車失敗了,身上很疼很疼的。我心里想:看來自學是沒有用了,我得再想想辦法!正當我苦惱時,突然想起了我的好朋友董師竹,她會溜冰剎車。于是,我就認真向她請教,她也熱心地告訴了我剎車的技巧:要前腳掌向上,利用鞋后跟的機關就可以了。于是,我按照她的方法練習了幾次,終于也成功學會了剎車,再也不會撞疼自己了!
朋友們,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方法總是會有的。我們一定要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解決。記住,生活里,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西游記》讀后感 篇12
在《西游記》中的唐僧,是一位善良的長老。可我始終認為,唐僧實際上就是一個廢物。
在取經途中,他的三個徒弟時時刻刻都在保護他,只要一遇到妖精,第一個動作就是用手擋住,然后往后倒退幾步,他的徒弟便用武器與妖精打斗,他卻若無其事的樣子,自己站在一旁。要么就是當他被妖精抓住,就開始喊:“悟空,救命啊,救命!”他仿佛張口閉口都是兩個字“救命”,無論是要喝水,還是吃飯,都是他的這三個徒弟忙前忙后,這和沒有手的人有什么區別?自己就不能自食其力嗎?他就如同富貴的人被別人抬得高高在上一樣。
其次,他不懂得分辨善與惡,始終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別人的那些建議都不對,當孫悟空連續把三個妖精都打死的時候,唐僧十分生氣,用菩薩教給他的咒語懲罰悟空,可他也不想一想,孫悟空的使命就是保他西天取經,何曾要去害人呢?孫悟空一再解釋那三個人是妖精,可他以一個凡人身軀,就這樣的`下判斷,根本就是善惡不分,執意自己的觀點。
第三,他還十分不知悔改。當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也感到后悔了,卻不愿意面對這一切,不勇于承認錯誤,而是依然固執的認為自己沒有錯,都說:“知錯就改就是好的。”這句話在唐僧面前絲毫沒有作用,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等孫悟空來向他求饒。這樣一個不知悔改的人,得不到什么好的結局的。
第四,他從不換位思考,腦子仿佛短路似的。他總說孫悟空做的不對,卻從不換拉思考想一想,自己哪做的不對,他始終認為:孫悟空是在故意殺死或是誤殺人。他知道自己是凡人,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卻從來沒有換位思考過:換作他是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看到妖精的時候,肯定上去將他除掉,保護自己的師父,送他去西天取經。到那個時候,師父要是也誤會他,趕他走,自己該怎么辦呢?
從這幾個簡單的理由中,難道看不出唐僧身后的面目嗎?
《西游記》讀后感 篇13
小時候看《西游記》,我非常崇拜唐僧師徒,覺得他們真是厲害,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歷經千難萬險,一路除魔斬妖,終究修成正果。三打白骨精、三調芭蕉扇、斗法降三怪……那些一場場與妖魔鬼怪之間斗智斗力的較量,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
長大了以后,我才發現:原來我的世界,也就是一部現實生活中的《西游記》,每天都在學習的“取經之路”上,正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第一難:語文之漢字小兵。語文學習中,對付預習,我得像孫悟空一樣,先去探一探路,提前將布局擺好,為開戰做準備。對付上課,我要在原本對策上努力與妖魔鬼怪戰斗。對付背書,我要回顧這場戰斗的優點和缺點,優點記心間,可為日后大戰所用,缺點則是立刻改正。對付默寫,我得仔細再仔細,避開陷阱,減少失誤。
第二難:數學之計算之妖。對付口算,我只要用上“豬八戒”的武力,就可消滅小兵小將。對付數學公式,我要如沙僧一般老老實實地背熟。對付錯題,我要像唐僧一樣反復“念經”,以彌補我的“罪過”。最后考試之時,我又使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不管“妖精”們變長還是變小,變短還是變長,也必叫它們現出原形。
第三難:英語之單詞風暴。26個字母小兵,會排列組合,瞬間變成一朵朵單詞烏云,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倘若記錯其中一個字母,可能就會被大風向后吹起十里,就像孫悟空大戰黃風怪時,被吹走十萬八千里。所以,我會請來菩薩——《英漢詞典》,再使出定海神針——一預二讀三背四默,任爾東南西北風。
第四難:科學之實驗火焰山。學科學,做實驗就如過火焰山一樣艱險。火焰山的火大而且不是一般大,做實驗的精確度之高容不得一點點差池,我是小心再小心,手中的“芭蕉扇”握得緊緊的。不僅如此,做實驗還要講究合作,幸好我的對手剛好和我優勢互補,于是,每次實驗我們團隊又快又好。
《西游記》帶給我的不僅是對神話的幻想,還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更有“取經路上”的堅韌執著。
【《西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西游記經典讀后感11-28
《西游記》的讀后感10-21
《西游記》 讀后感12-16
西游記讀后感05-07
《西游記》讀后感05-08
西游記的讀后感06-12
西游記的經典讀后感02-10
西游記的讀后感06-18
(精選)《西游記》讀后感07-10
西游記讀后感(精選)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