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后感[實用]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著》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人說讀了活著也許會對我們的生活有不一樣的看法,不過真正讓我感興趣讀《活著》這本書,是因為余華說過他是靠《活著》活著這句話。我非常好奇,究竟是怎樣一本書讓如此多的人愿意為他消費?就這樣,利用這個假期時光,我翻開了這本書。
活著是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敘述的。主人公福貴,從小家境優越,但是他不但沒有好好經營家族的產業,反而染上了許多惡習,可以說,吃喝嫖賭樣樣不少,不僅對下人十分不尊重,也不顧及家庭。于是很快,在別人的算計下,就將家產敗光了。在經歷妻離子散之后的福貴終于幡然醒悟決心挑起家庭的重擔。但是命運又給福貴開了一個玩笑,在去給母親找醫生的過程中,富貴被抓去做了炮兵,在戰場上好不容易九死一生回來,噩耗卻又一次次向他襲來。
其中讓我最揪心的一段,就是有慶被抽血救縣長夫人。有慶本是一個懂事肯吃苦的孩子,他本可以好好的活下去,但是卻因為一個醫生的不負責任,失去了年輕的生命。他本可以做一個奔跑在田間操場上意氣風發的少年,卻因為這樣一個不配為醫生的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僅僅因為他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的孩子,所以就命如草芥,每每讀到這,我的心頭都悶悶的。還有文革那一段,一些人不分青紅皂白到處轉人,其中也包括春生,春生也是九死一生才好,當上了縣長,但命運也從未放過他,他被那些反動分子抓去迫害,最后上吊自殺了。春生本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但是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怎么可能給人希望呢?
不過最令我佩服的還得是主人公富貴,因為他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與親人的生死離別后,都沒有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在講述自己這些苦難時沒有對命運不公的抱怨,只有平靜,仿佛只是這些故事中的一個旁觀者。看到這,我忽然想起羅曼羅蘭曾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熱愛生活。我認為福貴就是這樣一種人,雖他一生命運坎坷,但他依舊有活下去的勇氣,這是我所不能做到的,但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有無論任何困難都不能消磨我對生活的勇氣與希望。
活著不是為了什么,活著就是為了活著,為了自己的希望活著,為了自己的未來活著。只要我們活在這世界上,就應該努力綻放自己的光芒,堅持不懈的奮斗,不負來這世界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