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讀后有感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我認為愚公雖然很蠢,但他那高大的身影在我們腦海里留下了很深印象,像一座山。
《愚公移山》讀后有感 篇一
重讀《愚公移山》,對愚公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不甘現狀。他要走出愚昧,打破封閉,開辟光明,所謂“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第二,知道正確的方向和最終出路在哪里!這是核心所在,所謂“平險”之后“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我認為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沒有道路,而是方向的迷失!沒有道路,只要方向還在,我們就可以披荊斬棘,勇往直前。世上本沒有路,你走通以后也就成了別人的路。而沒有了方向,人往往就成了行尸走肉,甚至只剩下了死亡一途!因此,《愚公移山》給我們最本質的啟迪,就是告訴我們,對一個人,一個團隊而言,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世界而言,方向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是愚公善于凝聚和調動團隊力量,通過“聚室而謀”,實現了“雜然相許”。這很不容易,因而也就最為偉大。
一個擁有深厚哲學修養的人,往往能從細微之處見精神。毛澤東就是這樣的偉人。《愚公移山》一文,是毛澤東在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發表的閉幕詞。我們注意到,毛澤東在論述這些問題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想,這就是:宣傳黨的正確路線,樹立戰勝困難的必勝信心,必須達到兩個“覺悟”。這就是,第一,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即要使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干部覺悟;第二,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心甘情愿地和我們一起去奮斗,去爭取勝利。也就是說,在《愚公移山》中,他不僅強調黨員、干部要有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還要做“感動”天地即感動人民群眾的工作,使全黨和全國人民都能建立起必勝的信心。
《愚公移山》故事情節簡單,揭示的寓意卻是深刻的,從寓意中獲得人生的啟迪,是優秀寓言的魅力所在。雖然有愚公到底是移山還是搬家的爭論,個人欣賞還是《愚公移山》的魅力,就像太行山脈的紅旗渠的修建,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由紅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還有郭亮洞絕壁長廊,1972年為讓鄉親們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帶領下,賣掉山羊、山藥,集資購買鋼錘、鋼銼。在無電力、無機械的狀況下全憑手力,歷時五年,硬是在絕壁中一錘一錘鑿出2萬6 千立方米的一條高5米、寬4米,全長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投工3萬個,清理石渣2.4萬立方,消耗鋼釬12噸,鐵錘2000個。于1977年5月1日通車。為此,王懷堂等村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條絕壁長廊,被日本裕田影視公司驚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而郭亮村也成為旅游勝地。
現實生活中《愚公移山》的故事不斷在我們周圍上演,就像我們醫院經過了幾年的快速發展,在外部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今天,也面臨著愚公曾經的困境,院部領導適時提出牢固確立新時期危機意識,堅持以文化建設為導向,圍繞“仁愛、博學、創新、奮進”的醫院精神,“安全、高效、熱情、周到”服務理念,著力規范職業行為操守,著力解決醫療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著力推進醫院各項工作全面提升,來擴大醫院影響力,推動各項工作繼續前進。發展的前提,首先是繼承,既然認定了目標, 我們應當向著目標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 相信我們的夢想終究會實現。
《愚公移山》讀后有感 篇二
我想,大概都在上學的時候學過吧,無非是要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怕困難,堅持下去就會成功。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愚公年近九十,出門就是大山,出行不方便,就和家里商量鑿山開路,鄰居八九歲的兒子也過來幫忙。
河曲智叟譏笑道:“你一大把年紀了,走路都困難,還修什么路啊,不是沒事瞎折騰嗎?”
愚公說:“你這個老頑固,連鄰居的兒子都過來幫我了,你連一個孩子也比不上。我死了不是還有兒子嘛,兒子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山卻不會再增高,怎么會挖不完呢."
我想,為什么要挖山呢?擋道了不會搬家嗎。還讓兒子陪著你一起挖山,這還不算,還要搭上孫子的這一輩子。孫子不算完,還要子子孫孫!!!
今天再次讀《愚公移山》,我只看到了一個愚蠢的老人,家長制的老人,碰到問題蠻干,這樣的人不值得提倡,也不應該讓孩子們去學習,為什么反而上了初中課本呢?對于沒有明辨是非的孩子來說,貽害不淺啊。
孩子有孩子的未來,為什么要連孩子的一生都虛度在挖山這件事上呢?他們應該有更好地選擇。長大成人走出小山村,見識外面的天地,打拼屬于自己的未來。
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愚公就是如此。
當然,愚公的精神感動了神仙,神仙把這兩座大山移走了。可是生活不是童話,沒有神仙也沒有救世主,一切都在自己,我們活在現實中,而不是神話里。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學校里學的道理不一定都是對的。
《愚公移山》讀后有感 篇三
《愚公移山》是徐老師乙未年文課二十三,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御寇。列子是道家學派著名的代表人物,它的著作中“天體運動說”,“地動說”,“宇宙無限說”都遠遠早與西方的同類學說,唐玄宗天寶年間,列子被詔封為“沖虛真人”,真至聖賢,那應該是最高的等級了,還高孔子兩個等級,那一定就是能和自然相互呼應的很厲害的人吧。現在《列子》僅存八篇,分別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裡面都是一些小故事,包括我們十分熟悉的《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等。
我之前以為《列子》很高深,然後篇幅很長嘛,但是剛好今天要說《愚公移山》,於是之前就看了下列子,居然每篇都很短,而且都是很有趣的小故事,老少咸宜,雖然看懂的沒多少,但是如果只是粗淺的把它當小故事讀一讀,一下子也是可以看完的。所以大家有空真的可以去讀一讀,看看譯文的話可能一個多小時八篇就能看完了。現在網絡這麼發達,百度一下列子,下面就直接有這八篇文章和它的譯文。為什麼說是老少咸宜呢,就像《西遊記》一樣,他的內容小朋友能看,看些光怪陸離的神話傳說,年紀大點呢,忽然對其中的句子明白了,哎呀,覺得這句話真有道理,到了老的時候呢,再去看,就老淚縱橫啊,原來原來自己不懂的,走過的那些彎路,死都想不明白的事,其實古人早就告訴你了啊。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多看看這些好的古籍,當然偶像劇也很好看啦,可是看完一兩遍,包括我之前大學和室友每天閒著沒事看于正的片子嘛,有的開始看的廢寢忘食啊,後來就沒興趣了。可是這些好的書,你發現每個年齡段看的感覺都不一樣,長大一點點再去看,忽然發現哎呀原來他說的是這麼回事,真的很有意思。
《愚公移山》的內容是這樣的:傳說有太行,王屋二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近九十。他苦於山區北部被山阻塞,出入都要繞道,於是攛掇家人說,我們一起去挖山吧。然後居然得到了大家的贊同,真是不可思議。一切準備就緒,他們就開始挖了,結果被河灣上的智叟看到了,就嘲笑他說,你怎麼這麼蠢,人都要老死了,能挖幾棵草呢?然後愚公就說,你才笨,我子子孫孫無窮盡,山又不會增高,難道還怕挖不平麼?結果呢,愚公的誠心感動了天帝,於是就派兩個天神把山搬走了。
所以呢,《愚公移山》其實是有很多爭議的。首先,“愚”字是什麼意思呢,徐老師說“向隅而泣”,右邊就是我們這個“愚”,就是躲在小角落裡哭泣,所以“愚“呢並不是蠢的意思,而是說的是走到了死胡同,腦筋轉不過來的那種人。所以很多人對愚公是持反對態度的,首先怎麼就子子孫孫無窮盡了,也可能斷子絕孫啊,還有山怎麼就不再高了,就像你存錢買房子,存一輩子難道房價不會一直漲麼。
然後呢還有很多人有其他看法,其中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就是說呢,這么一個道家代表,我實在很難想象會寫這么一個充滿正能量弘揚中國夢的勵志故事,就像你沒法想象魯迅會寫一篇《我之所以幸福是因為嫁給了愛情》一樣。其實列子說的“愚公”,是大禹治水的“禹公”,他們要解決什么問題呢,一個是治水,一個是搬山。兩座山擋災愚公面前就是一個字-堵,而他采取的做法是-疏。所以呢,不論是愚公還是大禹,都是列子在提醒周厲王,不要再用堵的.方式來解決民怨了,而是要真正改變自己的暴政,以此疏通大家的憤怒。
所以,不論大家對這篇文章有多少想法,歪批了多少,言之成理即可。其實我當時看著也覺得很奇怪,覺得列子為什么講了這么一個雞湯的還沒頭腦的小故事。可是看了下列子其他的文章,那些所謂的神話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可能真的是存在的。所以,列子可能真的就很單純的表達了一個“心誠則靈”的道理。所以,大家現在如果對道家有了一丟丟理解,對天地變化,陰陽五行有一點概念,希望可以重新去看看原來被我們忽略了的這些文章。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心誠則靈”。什麼叫“心誠則靈”呢,首先什麼叫“誠“,《說文》曰:“誠,信也。從言從成。”就是說“誠”字左邊是言字旁,右邊是成,完成的成。我們姑且這麼認為,“誠”呢,就是一個人說了句話,然後完成了它。所以前兩個字“心誠”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的心有一個願望,然後去完成它,這樣就會達到一個什麼狀態呢,就是“靈”。“靈”這個字徐老師特別說過,我們看它繁體字,上面一個下雨的“雨”,中間三個”口“,底下一個巫師的“巫”。那什麼是“巫”呢,我們又來看“巫”,上下兩橫,上面一橫為天,下面一橫為地,中間兩人,左邊代表活人,右邊代表死人,所以巫師在古代是溝通天地人鬼的靈媒。所以“靈”呢說的就是巫師通過唸咒語就是祝由這個過程,就是三個中間三個口嘛,來達到使天降雨的過程。所以說道這個祝由,是古代一種通靈作法的方式,可是後來失傳了,所以後來有一天我剛好看到一本佛經叫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裡面有個小咒語,說念念可以驅除疾病,我當時就覺得很好笑啊,覺得封建迷信嘛。後來忽然一想,哎呀,這不就是古代的祝由嘛,只不過是我們現在不會罷了!所以”心誠則靈“呢,應該說的就是我們的君主之官,心,它有了個想法,然後我們聽從它去執行去完成,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的心就能和天地溝通,獲得自然中神靈的幫助。是不是聽上去很簡單,乍一聽覺得那這樣誰都可以做到啊,怎麼可能啊。可是現實生活中真沒幾個人能做到的。首先,我們知道自己的心想要什麼麼?當然不知道吧,否則那麼多人學習靜坐,去內觀,觀察自己的心,看看自己到底在想什麼。其次,大多數人能堅持永遠只有一個想法麼?看看你衣櫥裡的衣服就知道了,有多少沒穿過的,又有多少當時不知道多喜歡,買回來後就沒感覺了的。
所以,可能愚公移山要表達的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粗暴的道理,如果想和天地溝通,獲得神靈的幫助,問問你的心,它想要什麼,然後你去做,就好了。
【《愚公移山》讀后有感】相關文章:
讀《愚公移山》有感02-19
讀愚公移山有感01-26
讀愚公移山有感06-05
【熱】讀《愚公移山》有感10-16
讀《愚公移山》有感【熱】10-17
【熱門】讀《愚公移山》有感09-01
【精】讀《愚公移山》有感09-01
讀《愚公移山》有感500字04-06
讀《愚公移山》有感10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