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夜色溫柔讀后感范文
導語:《夜色溫柔》是當代美國作家F1S 菲茨杰拉德( F. S. Fitzgerald , 1896 - 1940) 的一部被視為以浪漫主義手法表現嚴肅現實主義主題的自傳體小說。該小說以生動犀利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戴弗爾·迪克這位風度灑脫、氣質典雅、前程遠大的精神病醫生的情感生活及其時運的起落,折射出了作者菲茨杰拉德本人文名的鵲起跌落及個人生活、家庭、事業的頹敗。
看完夜色溫柔我很想哭。卻哭不出來,因為有幾分悲劇情節重合在自己身上而變得象看一部喜劇。很難受。郁結了幾天。
這是個年輕的夢想在星光燦爛下日漸荒蕪的故事。
主人公肆意揮霍著被愛的感情資本,靈魂逐漸成為物質金錢的犧牲品(我本來要用附庸的說,后來察覺不對),最后空剩一副酒鬼的皮囊。
按王爾德的想法,這本書不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因為有太多自己的東西。盡管這是個有趣的悖論。
主人公最后成文菲茨杰拉德一角,真實演繹了作者自我批判的可怕預想。盡管我想分析主人公戴弗的人生經過。但跳開對美國這段蠻荒時代蕭條歷史的愚昧無知恐怕顯得膚淺了。
1.回憶是種自欺的行為,往往讓人生變得更多疑,甚至固步自封。戴弗就是被回憶引誘迷失了自我,錯到回頭無岸。
2.我要慢慢搭建一座精神家園,堅實的,形而上的,寬廣自由的,整潔有序的。物質的家園倒了,至少要讓心靈有歸屬。只有自己。主人公無可厚非的軟弱。他的敵人不是一個階級。引用一段話就是他“反叛的是上流社會貴族優雅外衣掩蓋下的利用人壓迫人的理性及其竭力維護的泯滅人性的傳統。”(雖然不大懂)但他被戰爭搞的失意久久,被人情債鉗制得喘不過氣。最后,他那可愛的純真天性屈服了。——原來靈魂是能切割的,能同化的,能變態的。其實,軟弱是我們進步的`真相。這是心知肚明的秘密。
3.戴弗喜歡精心安排一場場“交際”,阻礙了關系發生的奇巧性,全部在他的控制中。他自然成為眾人言論的核心。這暗示了他個性中“以自我為中心”和“自信”的部分。而這樣的掌控行為會消耗他很多的精力卻花在無意義的活動中。——這成了他奮斗力量一點點喪失的無形傷口。當他不被擁戴和接受時,“自信”的崩潰加劇了他的“墮落”,泛濫了他的空虛。
4.戴弗還是個病理學家(心理學家),過分本能的理性使對其妻子妮可的愛給職業化,失去了自然的力量。——這成了他們婚姻破裂的慢性毒藥,成了他豐富情感的屠夫和竊賊。他讓我留意到自己的愛的形式問題。
5.結尾的悲劇色彩被幾個“平庸”配角的意外成功所深化,仿佛在譏笑著“光芒萬丈”的主人公的大失敗。或許,這正揭示了“美國夢”裹藏的冷漠人心。
6.奢侈不會讓生活變得更簡單。它本身不光被包裝還不斷包裝著別人,最后象變魔術一樣把什么都變得面目全非。奢侈是戴弗生活中不曾留意過的有形殺手。其實,我們是魯莽者的大多數。
7.我似乎還想從角色的不幸中找經驗教訓找啟示。還不夠。總覺得自己本可以看的更遠。很殘忍吶。妮可我還沒仔細分析。這人夠天然的說。她是個精神病。研究不完。F.S都沒有把澤爾達研究透徹。
【小說夜色溫柔讀后感】相關文章:
夜色溫柔讀后感08-03
夜色瑪奇蓮讀后感11-25
動物小說讀后感10-16
朱自清小說背影讀后感05-06
悲劇小說哈姆雷特讀后感06-02
路遙小說《人生》讀后感03-01
小說《呼吸課》讀后感06-26
小別離小說讀后感08-03
《悟空傳》小說讀后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