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拜年禮儀15篇(通用)
春節拜年禮儀1
【春節拜年基本禮儀】
1、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者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2、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
干干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者、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3、“吉利話”要說得適宜:
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4、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拜年的禮儀常識】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者拜年,祝長者人長壽安康,長者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 “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常見的春節拜年方法】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者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者,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者、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春節拜年禮儀2
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干干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小寶寶拜年的講究】 學會分享莫攀比
親友聚會,孩子們會接觸到不少同齡伙伴;ハ嗯时日l的壓歲錢多,誰的新玩具高級,甚至為此爭爭吵吵。這些鏡頭,可不應該成為新春即景。家長不妨準備一些諸如橡皮泥之類的玩具,供幾個孩子共同完成,學會合作,或是鼓勵孩子們交換玩具,分享快樂。對幼兒來說,身體素質發育尤為重要。因此,您還可以引導孩子們互相約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誰能先學會游泳,學會打球,或是添了別的什么體育技能。這樣的比較,可比爭一樣玩具有意義的多。
別只教孩子討紅包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胡育在從事幼兒教育研究時發現,或許出于好玩的心態,不少年輕的父母總是喜歡教孩子學說這樣的"祝福"。殊不知,這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錯誤的印象,以為過年就是"討壓歲錢"或是吃喝玩樂,而忽略了節日的真正含義。她建議父母,抽時間跟孩子講講"年"的由來,有哪些習俗傳統,告訴孩子過年意味著家庭團圓,也寄托著對來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過年,孩子們才會對傳統節日多一些敬意。
【餐桌禮儀要注意】 新春佳節,聚餐頻繁。家長們可得注意了,別認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寵愛,成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參加筵席的一分子,就同樣要注意餐桌禮儀。您得提醒孩子,別只顧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別忘了給長輩們夾夾菜;敬酒時,也可以舉起飲料杯,送上祝福;想離席去旁邊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許,并和同桌的長輩們打個招呼。別忽視了這些細節小事,它們將幫助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出門前的準備工作】 打招呼
1歲:此時寶寶多半還不太會說話,所以事先教他們看到人要叫人,抱拳作揖等。
2歲以上:可以教孩子說"恭賀新年""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
收紅包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不要馬上拆紅包。
接受糖果巧克力
寶寶雖然聽大人講過不能吃太多糖果巧克力,但還是不能控制。所以,大人要自己控制,并講清楚如果拿太多這些東西,就要剝奪一些他喜歡做的事情或東西。
春節拜年禮儀3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顒幼兊卯惓XS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拜年禮儀常識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钡搅饲宄觊g,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币话阏f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后,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于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并須帶賀禮。進門后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也應擇日回拜。
還有一種就是感謝性的`拜年。凡過去一年中對人家欠情的,如曾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老師、師傅、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恩謝意。
拜年習俗中最隆重的應該說是團拜。團拜,現在已成為國家級禮儀活動了,甚至還帶有國際性,一些與中國友好的國家會致電中國政府賀新年;中國駐外使節也會舉辦春節團拜活動!皥F拜”形式,大約起源于清朝時期,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就曾說過:“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短信、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眱勺,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睉羧思姨卦O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鉆。拜年鉆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后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后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早在宋代,親朋好友之間就已經相互送貼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仆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
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記述道:“京師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剌,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應門,則皆卻人不納,或有閉門不納者。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結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還。三四日后,始暇拜其父母。”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
春節拜年禮儀4
1、拜年先拜家里人
。1)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F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2)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2、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1)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2)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3)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4)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5)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3、拜年穿新衣
(1)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么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
(2)現在的拜年著裝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于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4、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
。1)拜年時避免在著裝和行禮上的中西結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時行鞠躬禮,而不行抱拳拱手禮或作揖,否則反差過大讓人覺得別扭。當然穿中式服裝時,可根據對象、場合選擇各種拜法。一般說來,長輩不主動向晚輩拜年,一般只要回應即可。
。2)拜年登門時間別太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晚間的休息時間人們都在充分利用,盡量把平時難得的娛樂時間補回來,所以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要是去年輕人家,8點前不要去。老人中午要午休,所以中午不要去。家里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3)不要帶訃告拜年,不要著孝服或戴著黑紗去拜年,北京舊禮正月如有親友訃告,進門時需將訃告撕破一角,以表示將晦氣除掉。
春節拜年禮儀5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時,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朋友們也互致新年快樂,以吉祥之語互賀祝新春。卑幼者并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熱情款待。其實,春節拜年學問很多,春節文化元素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春節拜年有哪些禮儀呢?下面就一起來快看吧。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币话阏f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后,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就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于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就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并須帶賀禮。進門后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短信、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全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鉆。拜年鉆就是如今的賀年片,全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后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后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拜年注意事項:
要注意衣著整潔。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拜年的時間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
1、最好穿新衣,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
2、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3、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
4、家里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就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信口開河,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舉止、姿態要文明。
常見的春節拜年方法:
一就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就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就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就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就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就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春節拜年基本禮儀:
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干干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小寶寶拜年也是有講究的:
新春將至,小寶寶們也要跟著爸爸媽媽走親訪友去啦!不過,在把孩子打扮一新之余,您是否已經告訴年幼的孩子,怎樣才能做一個受人歡迎的“拜年小使者”呢?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長胡育提醒家長,出門前,您別忘了給孩子先上一堂禮儀課。
別只教孩子討紅包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胡育在從事幼兒教育研究時發現,或許出于好玩的心態,不少年輕的父母總是喜歡教孩子學說這樣的“祝!。殊不知,這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錯誤的印象,以為過年就是“討壓歲錢”或是吃喝玩樂,而忽略了節日的真正含義。她建議父母,抽時間跟孩子講講“年”的由來,有哪些習俗傳統,告訴孩子過年意味著家庭團圓,也寄托著對來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過年,孩子們才會對傳統節日多一些敬意。
學會分享莫攀比
親友聚會,孩子們會接觸到不少同齡伙伴;ハ嗯时日l的壓歲錢多,誰的新玩具高級,甚至為此爭爭吵吵。這些鏡頭,可不應該成為新春即景。家長不妨準備一些諸如橡皮泥之類的玩具,供幾個孩子共同完成,學會合作,或是鼓勵孩子們交換玩具,分享快樂。對幼兒來說,身體素質發育尤為重要。因此,您還可以引導孩子們互相約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誰能先學會游泳,學會打球,或是添了別的什么體育技能。這樣的比較,可比爭一樣玩具有意義的多。
餐桌禮儀要注意
新春佳節,聚餐頻繁。家長們可得注意了,別認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寵愛,成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參加筵席的一分子,就同樣要注意餐桌禮儀。您得提醒孩子,別只顧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別忘了給長輩們夾夾菜;敬酒時,也可以舉起飲料杯,送上祝福;想離席去旁邊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許,并和同桌的長輩們打個招呼。別忽視了這些細節小事,它們將幫助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出門前的準備工作
打招呼
1歲:此時寶寶多半還不太會說話,所以事先教他們看到人要叫人,抱拳作揖等。
2歲以上:可以教孩子說“恭賀新年”“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
收紅包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不要馬上拆紅包。
接受糖果巧克力
寶寶雖然聽大人講過不能吃太多糖果巧克力,但還是不能控制。所以,大人要自己控制,并講清楚如果拿太多這些東西,就要剝奪一些他喜歡做的事情或東西。
春節拜年禮儀6
【春節拜年基本禮儀】
1、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2、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
干干凈凈過節日,穿衣與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3、“吉利話”要說得適宜:
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的時候,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4、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之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拜年的禮儀常識】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之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 “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钡搅饲宄觊g,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币话阏f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后,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于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并須帶賀禮。進門后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短信、寄賀卡、禮儀電話與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眱勺郑礊槌蟹棚w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與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鉆。拜年鉆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后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后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中國人春節拜年是很講究的。講究的核心就是時間觀念。
拜年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于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也會給人以“缺少誠意” 的.感覺。
送賀禮也十分講究,這也是禮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賀禮一定要送的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近年已成為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賀禮物還應講究衛生、安全。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游”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于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贈送花炮之類,則萬萬不能去購買偽劣產品。
此外送賀禮還應注意節儉。
自己如果動手制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拜年時還一定要注意禮節與言談舉止。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于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就更是常識。
【常見的春節拜年方法】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春節拜年禮儀7
第1、行動的規矩
非常簡單:不要做傷害自己的事,不要做嚴重影響他人的事。
春節期間的特殊問題是,經常會進入陌生環境,接收到較多刺激,小孩子容易興奮,家長要用一些方法來增進他的控制力——但絕不是呵斥,呵斥也是一種強烈情緒,反而會加劇小孩子的情緒波動?梢杂靡恍┘s定好的小動作、小游戲,比如數顏色游戲、拍手游戲,讓小孩子安靜下來。
第2、見人稱呼不可少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于一些稱呼小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
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小孩子稱呼,小孩子或許覺得別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小孩子“排練”著稱呼一下,小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第3、祝福話語要多說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說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第4、紅包禮儀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并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寶寶們要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后帶著寶寶一起說“謝謝”。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里。
第5、餐桌禮儀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小孩子:小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小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小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小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小孩子沒人喜歡的!
有的小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小孩子說:“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那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臟了衣服,人家會說你是不講衛生的小孩子的。吃完飯后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
第6、待客禮儀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小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后,大一點的小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
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小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小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第7、做客禮儀
領著小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后,家長要引導小孩子在問好之后主動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小孩子受到招待時記著讓小孩子說聲“謝謝”。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小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時記住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之后,記著讓小孩子把東西放好。
第8、交際禮儀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著小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小孩子說:“和說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小孩子說的,從小孩子嘴里說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后,小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現在的小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家里沒人跟他們爭奪什么?墒堑接行『⒆拥娜思壹依镒隹,或者有小孩子來自己的家里做客,情況就不同了。若不加以教育,小孩子之間常會鬧個不愉快。
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小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趁春節帶小孩子做客其間,教育小孩子交際禮儀,讓小孩子年齡多一歲,懂事多一點。
春節拜年禮儀8
拜年是春節最常見的一個習俗,拜年一般是親朋友好友之間的走訪、看望,如不是因特殊情況一般拜年多選擇在十五之前。
拜年根據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梢远毫舫燥垺⑼嫠。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現在雖然都流行短信拜年、電話拜年了,但傳統的拜年還是依然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春節拜年禮儀9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時,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朋友們也互致新年快樂,以吉祥之語互賀祝新春。卑幼者并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熱情款待。其實,春節拜年學問很多,春節文化元素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 “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钡搅饲宄觊g,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長輩。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后,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于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 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并須帶賀禮。進門后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短信、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睉羧思姨卦O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鉆。拜年鉆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后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后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拜年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于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也會給人以“缺少誠意” 的感覺。
送賀禮也十分講究,這也是禮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賀禮一定要送的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近年已成為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賀禮物還應講究衛生、安全。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游”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于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贈送花炮之類,則萬萬不能去購買偽劣產品。
此外送賀禮還應注意節儉。
自己如果動手制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拜年時還一定要注意禮節和言談舉止。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于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就更是常識。
春節拜年禮儀注意事項
1、拜年的禮品準備 :要根據拜年主要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煙酒類要根據對象來確定,比如給奶奶拜年,送的卻是奶奶不受用的煙酒,這個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2、拜年的服飾 :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增加節日氣氛。一家人的服裝色彩盡量做到協調,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3、做客的禮儀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到親朋家做客,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到親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樣隨意。與主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多以問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為主。
4、拜年時間的控制 :如果是沒有飯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為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在飯局前1個小時左右到,飯局結束后1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限制,可根據與拜年對象的關系來選擇,以不增加拜年對象的接待負擔為宜。
5、餐桌禮儀 :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長者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酒店里的主座一般是離門最遠的,或是背對主持臺的為主座。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為主,也可因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以左為大。中國的餐桌文化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不要悶頭吃不說話,但也不要高談闊論。讓菜不夾菜、祝酒不勸酒,春節的飯菜講究年年有余,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肴。
6、拜年時的聊天要領 :新年里要多說贊美的話,贊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贊美事業、健康、家庭關系,對孩子要多贊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以談對方為主,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
春節拜年禮儀10
春節拜年有哪些禮儀
提到春節拜年,有人握手,有人擁抱。其實,應該雙手抱拳“作揖”。這個動作平時不常做,但是在春節期間,就有特別喜慶的寓意。向人們作揖春節拜年并不奇怪,也不做作,反而能過顯示你對對方的重視!說明你這個人不隨意!
但是,怎樣的動作才標準呢?
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要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如左右手弄反的話,那可是哀拳,報喪、求饒才用噢!
民間互訪春節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五類:
一是拜家里長輩。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春節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后,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春節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春節拜年僅次于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二是走親戚。
初一必須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梢远毫舫燥、玩耍。
三是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同事、朋友春節拜年,一進屋門,可向佛像三叩首,如果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四是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春節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五是串門式的拜訪。
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代記錄春節拜年習俗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春節拜年習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致美觀的飾盒里送給親友,以示莊重。
今日中國民間,“春節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春節拜年,互致問候。
古時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春節拜年鉆。春節拜年鉆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后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后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春節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春節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么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春節拜年著裝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于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春節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春節拜年禮儀11
一、打招呼
一歲:一歲以下的寶寶多半還不太會說話,所以事先教孩子用非語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應該可以說“恭喜發財”、“恭賀新年”、“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父母要體諒。
學會稱呼: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這些常見的親人很容易稱呼,可是對不常見的爸爸媽媽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們的稱呼是要比爸爸媽媽低一輩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稱為“舅太公”……
二、如何收紅包
二歲以下:二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當別人給他時,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讓他知道步驟就成,之前可多練習這些步驟。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開始知道紅包內是錢,是屬于自己的,可以買東西。二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忍耐力,事前跟他們說好不要拆紅包,做到便有獎勵,否則便會懲罰,并給他們預備一個袋子去拜年,用來放置紅包。
三、不做餐桌小霸王
餐桌禮儀其實最考驗父母平時教育孩子的情況,因此,春節前,父母就得對孩子稍做“規矩”,免得到時尷尬。
當有人來拜訪或者去別人家做客時,父母可以提醒自己的孩子:
1。應該等待所有的人到齊,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會開始后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來吃,不能跑來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邊玩邊吃。
3。在餐桌上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
4。落座后,取菜時,不要翻來覆去地挑揀,更要小心夾菜,以免濺臟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
需要強調的是,當孩子說他吃飽了,爸媽就不要再勸他吃,也要幫助他拒絕其他親友的勸吃,這是對孩子自己感覺的尊重。
四、如何接受糖果
三歲以下:親戚朋友總愛請小孩子吃糖果,不給他們會于心不忍?墒侨龤q以下的孩子并不一定明白吃太多糖果的害處,所以只要大人自己控制好就行了。
三歲以上:事前定下規矩,每次外出做客時,可以拿多少粒糖果,做到就有獎勵,否則就要承擔后果,要剝奪他一些喜歡做的事或東西,不過事前也要說清楚為什么,孩子才會服氣。
五、如何不害怕出門做客
雖然這年紀的孩子渴望家庭以外的世界,但畢竟有些膽怯,出門在外需要一點熟悉的東西來支持。所以出門時,別忘了帶上一些孩子習慣吃的食品。另外,孩子出門前如果想帶上一二件心愛的玩具,父母應該尊重他的意愿。
【幼兒禮儀教育有什么方式】
一、幼兒道德禮儀養成教育現狀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在靈活思考問題、快速接受新鮮事物等方面的優勢顯著增長,但是作為家中“小皇帝、小公主”的孩子們,也多了許多不良的習氣,道德禮儀現狀堪憂!瓘挠變旱男睦戆l展來看,幼兒期恰好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所以不少孩子在社會交往中,往往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讓和合作的思想,缺乏良好的道德禮儀習慣。
二、幼兒道德禮儀養成教育的制約因素
1、社會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政治思想建設而忽略傳統道德建設,孩子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成了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
2、家庭因素。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和祖輩對孩子百般袒護,長者不愿約束孩子。孩子在家庭這個最早加入的社會結構中,未能養成尊重長輩、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而是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系顛倒,走向外部社會也不懂得尊重別人。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思想道德教育,禮儀更是談不上了。部分農村家長的禮儀素質不高也嚴重影響了孩子禮儀修養的提高。
3、學校因素。素質教育雖然已提了多年,但是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育觀念仍難以徹底改變,對孩子的德育教育還重視不夠,重智輕德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師對于孩子的禮儀教育更是缺乏考慮,孩子的禮儀修養與現代社會的要求已嚴重脫節。
三、幼兒道德禮儀養成教育的應對策略
1、優化教育環境,創設有利于幼兒講道德有禮儀的良好氛圍。
首先,豐富互動的物質環境。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是幼兒道德禮儀學習的基本條件,我們努力讓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都發揮潛在的教育作用。在幼兒園的教學樓外墻懸掛文明禮儀宣傳標語,在樓道里設置溫馨的提示話語、文明禮儀格言,在家長園地和宣傳櫥窗里展示幼兒園的道德禮儀主題活動和禮儀小標兵,等等。
這種隨處可見的道德禮儀文化宣傳,可以使孩子、教師與家長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很多禮儀常識,并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加以運用。其次,寬松和諧的精神環境。幼兒園精神環境的創設是幼兒道德禮儀學習的必要條件,它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去實踐道德禮儀行為?鬃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因此,道德禮儀教育必須重視榜樣的示范作用。教師作為經常與孩子接觸的主要人群,在幼兒道德禮儀學習中具有重要的榜樣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為此,我們充分認識教師的這一作用,并利用這種作用對幼兒進行道德禮儀教育。這樣以教師自身良好的道德禮儀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禮儀意識,并促使幼兒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踐行道德禮儀規范。
2、注重教育滲透,將道德禮儀教育滲透于幼兒日常生活之中。
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內容豐富,它是幼兒獲得有益學習經驗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充分利用這一途徑開展道德禮儀教育,隨人、隨事、隨時、隨地、隨境地進行隨機教育。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示之以范和導之以行的方法,讓幼兒明白應該怎么做
3、組織教育活動,將道德禮儀教育貫穿于幼兒教育課程之中。
首先,我們注重將道德禮儀教育與各領域活動有機結合,讓道德禮儀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其次,我們利用游戲的形式開展道德禮儀教育。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戲中進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兒特點,更便于幼兒接受。
4、重視教育整合,加強幼兒道德禮儀實踐活動。
首先,我們圍繞節日主題,設計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道德禮儀活動,有效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我們利用重大活動對幼兒進行道德禮儀教育。
5、延伸教育范圍,開展家庭道德禮儀教育指導。
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在道德禮儀教育方面我們也是攜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兒園通過家長會、班級搏客、家長學校、“家教園地”等途徑向家長宣傳道德禮儀知識以及科學的教育方法,讓家長了解、掌握幼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與要求。
這些活動讓幼兒園道德禮儀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讓孩子在幼兒園養成的良好道德禮儀習慣在家里得到鞏固和發展。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家長的道德禮儀素質也在不斷提升。
春節拜年禮儀12
訪客禮儀 注意細節
如果去別人家作客,家長要教育孩子,去作客不要兩手空空,應該帶上一些小禮物以示禮貌。到達主人家后要先輕輕敲門,見到主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好、拜年。進入屋內后,不能弄亂主人家的擺設,更不能床上床下亂竄。如果寶寶發現了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物品,千萬不要亂動,只有在征求主人同意后,才能拿出來玩耍。玩完后一定要放回原處。
另外,父母和主人交談時,孩子不能隨意打斷,有事需要說時,可以先通過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許后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訴孩子,小主人對他家里的玩具具有支配權,不能跟人爭搶。果皮、食品包裝袋等要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隨處亂扔。臨走時要學會對主人的照顧、款待表示謝意,并邀請主人有機會到自己家里做客。
客人到訪 禮貌至上
當聽到敲門聲后,發現是親友來訪,要教孩子主動開門問候,表示歡迎。把客人領進門后,應該禮貌地請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后,孩子可以與爸爸媽媽一起準備茶飲、水果、零食、點心,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注意的是,在大人交談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隨便插話,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腿穗x開時,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而且要送到門口跟客人道別,并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
春節親友上門拜年,孩子吃飯就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里那么隨便了,要講究禮貌。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然后請長輩嘗嘗,然后再自己吃,即使看見自己喜歡的飯菜也不能搶著吃。取菜時,盡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或盤子里亂撥,夠不著的菜可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橫在桌子上自己夠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自己吃完飯后先放下碗,然后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另外,孩子就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能歪著、斜著或趴著,也不可大聲喧嘩,或者邊玩邊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礙到旁邊的人用餐。咀嚼時盡量控制自己不要發出怪聲。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都不能評論菜的味道不好。
主動跟別人打招呼
無論是客人到訪還是到別人家作客,孩子碰見一些不常見的客人時,大多數情況下會羞于不知道怎么稱呼。要解決這種尷尬場面,父母最好提前教導孩子該怎樣稱呼將要見面的客人,事先“排練”一下,這樣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拿紅包吃零食 禮貌也講究
拿紅包也是有禮儀的。親戚朋友給孩子紅寶時,教孩子用雙手接紅包,一定要說“謝謝”,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
春節期間,吃零食成了孩子的一大樂事。無論在自己家還是別人家里,都要教育孩子吃完的零食后,要將垃圾要放到垃圾簍或垃圾箱里,不能隨地亂扔,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春節拜年禮儀13
中國春節在世界上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春節期間很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走親訪友,也就是所說的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拜年禮儀也由來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拜年儀式禮儀
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春節拜年基本禮儀
拜年的.時間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干干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春節過年聚餐禮儀
春節餐桌禮儀
新春佳節,聚餐頻繁。家長們可得注意了,別認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寵愛,成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參加筵席的一分子,就同樣要注意餐桌禮儀。
您得提醒孩子,別只顧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別忘了給長輩們夾夾菜;敬酒時,也可以舉起飲料杯,送上祝福;想離席去旁邊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許,并和同桌的長輩們打個招呼。別忽視了這些細節小事,它們將幫助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春節拜年禮儀14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一、拜年先拜家里人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F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二、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三、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么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著裝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于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四、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
拜年時最好避免在著裝和行禮上的'中西結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時最好行鞠躬禮,而不行抱拳拱手禮或作揖,否則反差過大讓人覺得別扭。當然穿中式服裝時,可根據對象、場合選擇各種拜法。一般說來,長輩不主動向晚輩拜年,一般只要回應即可。
拜年登門時間別太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晚間的休息時間人們都在充分利用,盡量把平時難得的娛樂時間補回來,所以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要是去年輕人家,8點前不要去。老人中午要午休,所以中午不要去。家里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不要帶訃告拜年,不要著孝服或戴著黑紗去拜年,北京舊禮正月如有親友訃告,進門時需將訃告撕破一角,以表示將晦氣除掉。
春節拜年禮儀15
過春節給親朋好友去個電話,親自拜個年,既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足夠重視,自己也能收獲暖暖的親情。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認為:“相比短信,親自打電話拜年更顯得對對方的重視與尊重。當然,對象不同,打電話的時間和措辭也要注意!
1、上司
平時有較多共同語言的上司,可以在大年三十晚上發條短信,然后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再打一個電話,這樣顯得比較隆重且正式,給上司足夠的尊重。如果是年紀相差較大,平時交流并不太多的上司,為了避免打電話時冷場,穩妥起見還是發信息更合適。
2、同事
如果是要好的同事,春節時打個電話會更加有親近感。但若是異性同事,過年時一家團聚,那么愛人肯定在場,除非是“鐵桿”,否則盡量避免打電話。
3、客戶
春節長假,是放松自己的大好時機,絕大多數人都不愿談工作。一般的客戶平時未曾疏于聯系,此時不必再特意打電話聯系了;若是重要客戶,請不要吝嗇你的長途電話費,誠心拜完年后,可以適時地提及新年希望繼續合作的愿望,多溝通類似的話題;如果手上有正在商談的合作,也可以進一步確認年后拜訪的時間,有利于盡快促成業務。除了那些關系非常密切且彼此熟悉的客戶,對于客戶的電話拜訪最好不要放在春節的前幾天,可以稍晚一些。
專家提醒:
切忌沒完沒了地煲電話粥,送祝福要挑重點,表達出心意即可,把寶貴的時間留給他的家人。
【春節拜年禮儀】相關文章:
春節拜年的禮儀11-01
春節拜年禮儀07-20
小朋友春節拜年禮儀03-06
春節拜年禮儀合集(15篇)07-20
春節拜年作文07-02
春節的拜年日記01-07
春節拜年說說02-09
新春拜年作文_拜年作文05-06
春節拜年賀詞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