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4節氣谷雨的由來與習俗
二十四節氣,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廿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4節氣谷雨的由來與習俗相關內容。
【1】谷雨的由來 | 【4】谷雨的起居養生 |
【2】谷雨的習俗 | 【5】谷雨節氣的介紹 |
【3】谷雨的傳說故事 | 【6】谷雨的氣候特點 |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時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故此得名。
雨水適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古代所謂“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現代農業氣候意義。但雨水過量或嚴重干旱,則往往造成危害,影響后期產量。谷雨在黃河中下游,不僅指明了它的農業意義,也說明了“春雨貴如油”。
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于桑。”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關于谷雨節的來歷,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于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并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谷米,后人因此把這天定名谷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1、禁殺五毒
谷雨以后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
2、漁家流行谷雨祭海
谷雨節也叫做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在中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谷雨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海祭時刻一到,漁民便抬著供品到海神廟、娘娘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這一習俗在今天膠東榮成一帶仍然流行。谷雨時節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谷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谷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
3、走谷雨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4、喝谷雨茶
谷雨有喝茶的習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谷雨茶就是谷雨這天采的鮮茶葉制成的茶葉,而且要上午采的。谷雨茶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香氣宜人。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這天不管是什么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習俗。
5、谷雨食香椿
北方則有谷雨食香椿的習俗。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人們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為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鮮椿芽中含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和大量的維生素C,其葉、芽、根、皮和果實均可入藥,具有健胃理氣,止瀉潤膚等多種功效。
6、谷雨祭祀文祖倉頡
清明祭黃帝,谷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據《淮南子》記載,黃帝于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當天下了一場谷子雨。倉頡死后,人們把他安葬在他的家鄉——白水縣史官鎮北,墓門刻了一副對聯:“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每年的谷雨,“倉頡廟會”都會在陜西白水縣如期舉行。
7、洗澡消災避禍
在西北地區,舊時,人們將谷雨的河水稱為“桃花水”,傳說以它洗浴,可消災避禍。
8、賞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稱為谷雨花、富貴花,谷雨時節賞牡丹已綿延千年。清顧祿《清嘉錄》曰:“神祠別館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無國色,錦棚只護玉樓春。”至今,山東菏澤、河南洛陽都會在谷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觀賞游玩。
9、谷雨貼
谷雨貼,禁殺五毒,谷雨以后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陜西一帶十分流行。清乾隆六年《夏津縣志》記:“谷雨,朱砂書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應了人們驅除害蟲及渴望豐收平安的心情。
谷雨貼,屬于年畫的一種,上面刻繪神雞捉蝎、天師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還附有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劍,單斬蝎子精”等文字說明,寄托人們查殺害蟲、盼望豐收、安寧的心理。
10、賞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
故事1
在民間,陜西省關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在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急需一位掌管史料的官員史官。一天,黃帝發現了德才出眾的倉頡,任命倉頡做了史官。他以結繩記事,國家大事記得清清楚楚,很受黃帝賞識。后來結繩記事日顯落后。一次,倉頡隨一個獵人外出狩獵,獵人指著地上留下的各種野獸的蹤跡講述野獸的去向。倉頡深受啟發:“一個足印代表一種事物呢!”回家后,倉頡便打點行裝外出考訪。他爬山涉水,不恥下問,把看到的各種事物都按其特征表示出來。依類象形,始創文字。因他制字有功,感動了天帝,當時天下正遭災荒,便命天兵天將打開天宮的糧倉,下了一場谷子雨,天下萬民得救了。
倉頡死后,人們把他安葬在他的家鄉——白水縣史官鎮北,墓門刻了一副對聯:“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人們把祭祀倉頡的日子定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現在的“谷雨節”。如今,每逢谷雨節這天,白水縣史官鎮一帶都舉行拜倉頡的廟會。
故事2
相傳唐高宗年間,黃河下游爆發了一次洪水,年輕人谷雨將村民轉移到城墻上,還順帶救起了一朵牡丹花,并將其種在百花園中悉心照料。
為了報恩的牡丹花仙丹鳳化為人形,救治谷雨重病的母親,不料丹鳳卻被禿鷹抓走,被迫用血釀酒。
得知此事的谷雨趕到禿鷹的山洞救出了丹鳳,自己卻不幸犧牲。
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命名為“谷雨”,這就是谷雨節氣的由來。
谷雨到來,暮春到了,萬物生長漸旺,天氣也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因此早晚時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后吹風,以防感冒;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預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的發作。
此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另外,由于谷雨時節雨水較多,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不欲飲食等病癥。
在情志、運動方面也如清明節養生一樣,保持心情舒暢、心胸寬廣,聽音樂、釣魚、春游、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肝火。
此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于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不能像冬天一樣進補,應當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以順應陰陽的變化,為安然度過盛夏打下基礎。
1、多吃祛濕利水食物
由于谷雨節氣后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因此需防“濕邪”侵襲傷身。注意開窗通風、加強保暖,不要著涼,多曬太陽,適當運動。如果已有“濕邪”侵入,在日常飲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祛濕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赤小豆等。
《黃帝內經》有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寄治十八日。”這是說四季季末的十八日均由脾所主,谷雨節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養生除了養肝護肝外,還需要注意健運脾胃,因為過了谷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夏天即將來臨,夏天以炎熱潮濕天氣為主,此時應根據個人體質,可適當多吃健脾胃、祛濕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藥、鯽魚等,為入夏打基礎。
2、野外春游可養陽養肝
在起居養生方面,谷雨節氣過后,氣溫會逐漸升高,雨量開始增多,但是也要注意保暖,早晚最好加件衣。話說“谷雨寒死老鼠”,“很多人像夏天一樣穿衣服,其實季節還沒有到,濕氣、寒氣很容易從裸露的部位進入體內,導致感冒。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日總給人們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景象,此時野外空氣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人們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這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擴大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祛濕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使身體與外界達到平衡。
谷雨節氣中,在精神情志養生方面,還要重視精神調養,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要做到心胸開闊,保持恬靜的心態,聽音樂、釣魚、春游、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以防肝火亢動。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之第6個節氣,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辰;太陽黃經為30°;于每年公歷4月19日—21日交節。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谷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谷雨時節,在中國南方地區,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秦嶺—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區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在北方地區,谷雨是“終霜”的象征。
春雨綿綿是谷雨最主要的特點。“谷雨”這一節氣名稱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反映出了節氣的農業氣候意義。民間在谷雨節氣有摘谷雨茶、走谷雨、祭海、吃春、賞花等習俗。
谷雨的天氣最主要的特點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長。
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于桑。”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養生中應遵遁自然節氣的變化,針對其氣候特點進行調養。同時由于天氣轉溫,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谷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華南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
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華南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24節氣谷雨的由來與習俗】相關文章:
關于谷雨節氣的習俗04-24
驚蟄節氣習俗及由來02-03
秋分節氣的由來及習俗04-10
臘月24掃塵的習俗由來傳說03-12
谷雨節氣的句子12-27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03-29
立冬由來及習俗02-13
芒種的由來及習俗05-30
谷雨節氣的文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