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宣傳資料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草受害國,在控制吸煙問題與先進國家存在明顯差距,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公眾對于吸煙危害健康這一重要的科學事實缺乏深刻的認識,有效控煙仍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宣傳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1、煙草的健康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壓倒一切的科學證據表明,煙草的使用與日益蔓延全球的死亡和疾病流行高度相關。煙草是導致人們失能和早死的主要原因。90 年代初,每年全世界就有300萬人死于吸煙。在歐洲近50萬人;在美國近43萬人死于吸煙有關的疾病(占死亡總數的1/6)。
在常吸煙者中,有1/4以上的人會發生早死。WHO總干事Brundtland博士最近指出,全世界的統計資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死于煙草的人數將由1998年的400萬人上升到2030年的1千萬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因瘧疾、母嬰疾病和結核病造成死亡的總和,而其中70%的死亡是發生在發展中國家。1990年,煙草歸因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1/6,到2020年,這個比例將上升到1/3。
中國近年的調查結果證明,全國每年近80萬人死于與吸煙有關的疾病。例如與吸煙有關的肺癌死亡率,平均每年以 4.5%的速度急速上升。在中國25萬人吸煙與死亡率前瞻性研究中發現,在1992~1995年間這個隊列中已有8 688人死于與吸煙有關的疾病,死亡率為9.9‰。在40歲以上的中國人群中,吸煙導致的死亡已經達到總死亡人數的12%。因此,即使中國目前還未到達吸煙相關疾病死亡率上升的高峰期,煙草已經成為了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有關研究還證明,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吸煙帶來的危險性越大。在城市人口中,吸煙者的死亡率相對危險性已經達到2.0。吸煙造成死亡的疾病主要有肺癌,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疾病。按照中國人群目前的吸煙水平預測,到2000年,死于吸煙的人數將為100萬,到2025年為200萬,到2050年為300萬。如果中國人的吸煙行為不發生改變,到下一世紀,目前0~29歲的男性中將有300萬人成為吸煙者,其中至少有100萬人將死于吸煙,而有一半是在35~69歲這個年齡段死去的。
2、中國人群的吸煙行為
1996年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在衛生部、中國吸煙與健康協會及全國愛衛委領導下組織的中國人群吸煙率及相關行為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
①中國人群吸煙行為自1984年以來已經發生了改變,1996年男性吸煙率為66.9%,女性吸煙率為4.2%,總人群吸煙率為37.6%(在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吸煙率更高,達到40%)。據此估計,目前中國15歲以上人群中有3.2億煙民,男性3億,女性2 000萬。與1984年相比,1996年中國人群的吸煙率上升了5%,在40歲以前的年青人中上升趨勢尤其明顯,開始吸煙年齡的平均年齡也從22歲提前到 19歲,煙民中每人每日平均吸煙量從13支增加到15支。有90%以上的人群都在公共場所吸煙。
②煙民中愿意戒煙的比例很低,打算戒煙,正在戒煙,或曾經戒煙又失敗的三種人加起來才僅有吸煙者的1/3。而且戒煙率與復吸率幾乎相等,戒煙的成功比例很低。大多戒煙者還都是在已經患病后才被迫戒煙的。
③被動吸煙的比例在不吸煙人群中很高,達一半以上(53.5%),可以估計在中國15歲以上的人群中,已經有近3億人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其中有71.25%的人是在家中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尤其是婦女和兒童。
④目前中國人對煙草對健康的危害認識很低,有70%的人都認為吸煙僅有輕度危害、甚至說沒有危害或根本不知道有危害;只有40%的人了解吸煙者較非吸煙者更易患肺癌;只有4%的人知道吸煙者較非吸煙者更易患冠心病。在農村或低教育水平的人群中,認識更差。更難以理解的是在中國醫生和教師中,竟然有近一半(40%~50%)的人都認為吸煙僅有輕度危害或沒有危害。更有80%的醫生和90%的教師都不知道吸煙者易患冠心病〔5〕。
3、控煙策略
由于煙草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控煙已經成為全世界密切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WHO新任總干事Brundtland博士在1998 年提出,今后WHO的兩大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控制與吸煙有關的慢性病,并要把控煙重點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她在1998年5月發表的就職演說中堅決表示:“我是一個醫生,我相信科學和證據。我現在要說:煙草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不應該為煙草商作廣告,不應該支持煙草工業,不應該美化煙草。”但是迄今為止,雖然控煙在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收到了顯著成效,在發展中國家,控煙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我國前衛生部長陳敏章在1997年第十屆世界煙草或健康大會上指出:中國控煙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煙草危害仍然十分嚴重。因此如何根據我國國情制定正確的控煙策略并有效地組織實施仍然是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
3.1 總策略 控煙的總策略可以按渥太華公章提出的健康促進五大策略(或稱為五大行動領域)來進行設計,即包括制定公共衛生政策,建立支持環境,加強社區行動,發展個人技能及調整衛生服務方向這幾方面。當然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具體策略可能有所不同側重。下表是有關專家提出的控煙策略,這些策略分為立法,教育及信息傳播和組織全國范圍的控煙項目三大類,雖然還屬于一般策略,但它仍然比較具體、詳細地比較了各類策略的效果、成本大小及實施時可能碰到來自煙草公司的阻力,因此可供優先采取策略時參考。
3.2 針對不同目標人群的干預策略 在具體實施控煙策略時需要強調的是要明確干預措施的目標人群,才能確定干預重點,制定針對性強的干預措施。當前中國控煙策略的目標人群主要是三類人群,即青少年,被動吸煙者(尤其是婦女兒童)和吸煙者。
針對這三類不同的目標人群,又可以在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重點干預措施。例如,1998年世界戒煙日的主題“在無煙環境中成長”,就是針對預防青少年吸煙提出的。5月31日戒煙這天,我國衛生部長張文康也在健康報上發表文章:“培養健康的年青一代”,他號召把在青少年中摒棄煙草的危害作為培養健康的年青一代的必要措施。約有80%的常吸煙者都是在18歲前的青少年時期開始吸第一口煙的。在14、15歲的少年兒童中也常有吸煙行為發生〔2〕,有證據表明,開始吸煙年齡越早,就越難戒掉,越容易成為重度吸煙者。由于青少年處于十分發達的煙草工業的包圍之中,他們對廣告宣傳、有煙草商贊助的各種文體活動等市場營銷活動的易感性,再加上家長、教師等成年人和同伴的榜樣作用影響,他們對煙草具有高度的可獲得性和可接受性。有研究證明,在四個常吸煙的青少年中,至少有三個都曾經采取過戒煙行動,但都未能成功。因此,預防青少年吸煙一直是全球控煙策略的重點和難點,因此這方面的策略及措施也比較多。按照渥太華*章提出的五大策略,可以把這些策略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3.2.1 制定公共政策 如制定禁止向學生及兒童等未成年人出售香煙的政策。此類政策在很多國家都已經嚴格地實施了。為減少香煙對青少年的惡劣影響,禁止或限制煙草廣告,特別是限制那些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的借贊助體育和文化活動為名而精心策劃的煙草廣告也是一種值得積極倡導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政策,當然這種政策也會遭到煙草商的強烈抵制。
3.2.2 創造支持環境 這包括在學校、家庭和社區環境中開展的預防煙草對青少年影響的各種活動。例如結合建立健康促進學校的活動和健康促進家庭,保證兒童和青少年在一個無煙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和游戲。
3.2.3 加強社區行為 青少年的行為不僅僅受學校老師同學的影響,健康行為的養成還必須得到家庭和社區成員多方面的積極支持配合。因此預防青少年吸煙項目必須有學校、家庭和社區的聯合行動。
3.2.4 發展個人技能 主要是通過健康教育活動,讓青少年掌握自覺抵制吸第一口煙的誘惑,并能避免被動吸煙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3.2.5 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例如結合衛生服務體制改革,利用創建健康促進學校的機遇制定和貫徹預防青少年吸煙的綜合措施等。
1999年世界控煙日的主題是提倡戒煙。這項策略是針對吸煙者的。幫助吸煙者戒煙的策略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戒煙者不僅能減少患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和各種癌癥的危險,避免早死,延長壽命;對他的家庭成員,特別是母親和兒童減少被動吸煙的危險,也帶來很大益處。戒煙還有很明顯的經濟效益。關于戒煙的策略在發達國家已經研究得比較多,不少國家已經組織各方面專家,針對這類人群制定了比較好的戒煙指南,這類指南中一般都提出了十分詳細、可操作性很強的實用策略。例如在美國健康及人類服務部和疾病控制中心開發的戒煙指南中關于戒煙的一般策略中就包括以下內容:如何正確使用尼古丁替代物;如何設計動員吸煙者盡快采取戒煙行動的方案;如何預防戒煙者的復吸;如何幫助戒煙者克服戒煙過程中體重增加的問題等等。
我國的國情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異,當然不能不顧實際情況地生搬硬套這類指南中提出的各種具體措施。根據我國1996年中國人群吸煙行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我國的吸煙者中還完全沒有戒煙的打算的比例還相當大(占吸煙者的2/3),所以現階段的當務之急還是通過各種途徑展開全民健康教育及宣傳動員活動,讓吸煙者和他們的親友、同事等社會關系充分認識煙草的危害,勸告吸煙者盡早加入戒煙的行列。當然對那些已經打算或已經開始戒煙的人們,也應當由戒煙專家,社區初級保健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者等給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正確指導,幫助他們戒煙成功,防止復吸發生。
【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宣傳資料】相關文章:
世界無煙日宣傳口號01-25
世界無煙日宣傳標語9篇01-28
關于開展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的通知02-21
無煙日手抄報資料05-21
學校無煙日宣傳標語01-28
世界無煙日的演講稿03-12
世界愛耳日資料06-07
2017“世界無煙日”知識競賽培訓試題05-16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11-30
幼兒園愛耳日宣傳資料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