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時代的管理學盲點
不是行為科學、心理學及人事管理學沒有隨著環境的轉變而提升,它們或多或少也涉及到了一些如何管理智力工作者的問題。但上述學說都存在一個根本缺陷,即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理念來銜接智力成果與實體限制 ( 如時間和成本的限制 ) 。如果不把實體限制加插在內,管理智力工作者的方法 ( 如智力工作者的自行時間管理以增加效率;智力工作者的情緒管理以增加 EQ) 是有的。但在很多智力工作環境中,實體限制確實經常出現,比如在一個分工明確的 IT 團隊中,每個隊員都需要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遞交某項智力成果,否則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項目進度,進而影響最終成果。我曾與上百個智力工作管理人員討論過管理藍領與管理智力工作者的區別,發現他們差不多全都明白兩者的區別,也有不少人已經采用了一些特別為智力工作者而設的人事管理方法。但當他們要控制時間和成本的時候,他們卻只懂得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工業時代的控制模式。究其原因,現時全球管理學的著作,在不受實體限制的范圍內,不乏以人為本的理論 ( 如行為理論、人際關系理論、團隊動態,工業心理學等等 ) ,但若要滿足實體限制的范疇,則僅有工業時代的基于“物”假設的控制模式。史蒂芬·柯維( Stephen R. Covey )是國際知名的領導學權威,他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第八個習慣》中指出,一個時代的發展取決于它的思維模式,當前人類社會已由工業時代逐步過渡到知識時代,然而工業時代所形成的以“物”為中心的思維套路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在工業社會,工人遵循嚴謹的工序去工作,他們可以輕易地被替換,甚至被機器代替。在這種環境下,因為被利用的主要是人的體力或手腳的分工,擁有智慧的人也被降低到如機器般“物”的層級。由于工業時代主要的資產以及經濟繁榮的主要推動力是機器和資本,使得我們迄今的會計制度仍是“人是支出,機器是資產”。但是對智力產業如軟件產業來說,人才是最大的資產?戮S指出,最大的問題是今天的'智力工作管理人員至今仍不能擺脫工業時代的管理思維模式,還是以工業時代的“物”化管理方式來對待智力工作者。
作家約翰·加德納( John Gardner )曾經說過 :“ 大多數有問題的組織是因為滋生了一種功能性的盲目,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它們的癥結并不在于無法解決問題,而是根本看不見問題! 在我職業生涯的早期,由于受到工業時代管理思想的束縛,我一直以實體時間、實體傳遞以及實體成果來管理軟件活動,卻不明白這些與腦力時間、智力傳遞以及智力成果之間的關系。我很僥幸在后來能夠分辨出管理學上的這個盲點。但現今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智力工作者,仍然看不到這個盲點,還是走入如史蒂芬·柯維說的“由上到下的共同依賴的螺旋”。
http://www.shddsc.com/【知識時代的管理學盲點】相關文章:
求職必備知識指南 避免求職盲點01-15
求職必備知識指南避免求職盲點02-01
如何讓企業營銷避開盲點12-31
職場上7個致命的盲點02-11
盲點對軟件管理發展的影響07-14
銀行筆試題目「管理學知識」02-14
知識經濟時代創業模式01-02
職業規劃的兩大盲點02-22
HR在招聘中經常犯的招聘盲點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