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把握住固定收益理財產品
“半年給我8%的回報,靠譜嗎?你買了沒有?這個公司怎么樣?”“這家企業發債,年化11%,我買了幾萬,你覺得怎樣?”日前,經常有朋友就市場上發售的各類債券理財產品同記者交流,有的也是多方咨詢,問者往往很愿意從答者口中聽到非常肯定的回答,但往往咨詢了一大圈子后,最終決斷還要自己來做,而這種答案也是問之前自己已經大體確定的。
在經典的理財測試題中,往往會有這樣一道題:一個投資品種有上漲100%的潛力,同時也存在本金下跌50%的風險,你會怎么辦?從出題者意愿而言,主要考量被測試者的風險偏好程度,能不能承擔較大的風險去獲取可能的較大收益或者說更大收益。應當來講這是一個很靜態的問題,相信十年前、五年前和現在對于大多數投資理財者而言,由于過往理財業績和周邊市場環境給予機會的影響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比如在整體理財市場有著很多高收益的案例時,投資者自身投資期望值自然也就會放大,而風險承受能力就會提高,或者干脆自身選擇性地忽略潛在風險。
由于近些年股市持續下跌,老鼠倉事件頻出,使得大眾投資于股票市場和公募基金市場的熱情逐步下降,市場存量資金越來越少,越來越被投資理財者邊緣化,固定收益產品漸成潮流,債市產品越來越豐富。從年化利率4%-5%,到年化10%,到年化24%,因市場主體自身信譽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利率標準。
國債,早有金邊債券之稱,屬于傳統類產品,還有大型央企、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一般性非結構化理財產品收益率大體從年化利率4%-5%,到年化7%-8%,基本屬于無兌付風險或風險極小型產品。各類投資者都對此比較熟悉,不必再過多嘮叨。
“1萬起售,年化11%至13%”,可以面向大眾發售的企業債券已然露出尖尖角,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風行一時,后因兌付危機多發,而打入“冷宮”,此番卷土重來,大有蓬勃發展的態勢。
由于互聯網金融和民間借貸的興起,不少私募股權基金產品日漸走入人們的視野。針對具體項目進行投資,投資者可以自行判斷和選擇投資額度的大小,而這其中又分為了有擔保和無擔保的兩類產品。根據投資方式有直接與借貸公司發生借貸關系的,也有通過合伙制的.投資企業與項目公司發生關系,私募股權基金在運作模式上采取了以股權投入,但仍以主要獲取債權收益為主的方式。這類產品不得公開發售,相對投資起點也比較高。
針對具體企業具體項目的企業債券市場,可以說是真正意義的市場核心所在,這類產品也是最讓投資者產生糾結的。一方面可能獲取年化10%至24%的可能收益,而且身邊確有不少這樣的實際參與案例,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兌付風險,甚至是本金風險。
至于再往上,超出國家貸款利率4倍以上已屬高利貸范疇,從法律上講,權益已無從保證了。
由此,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目前在固定收益方面,也就是債權投資市場整體框架已然初步形成,根據承受風險的大小而利率呈現高低不同。股權投資市場,股市上虧得底兒掉,也沒有人再去找政府,債權投資市場“白紙黑字”收益寫得很清楚,但并不等于債券市場就沒有風險,再監管嚴密的市場也會出現債權違約。
從債權投資市場的發展來講,各方坦然面對市場風險,在監管層、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誠信盡責的前提下,個別違約現象有利于提示風險,有利于整體債券市場的大發展。也唯其如此,企業債券市場才能有大發展,對整體實體經濟發展功莫大焉。
從投資理財的角度講,不斷發展的市場給提供了豐富的可供投資的債券投資品種,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將自身財產進行分散化的配置。一味地專注于銀行存款未免失于過分保守,同樣全部資產押注于高收益高風險的債券又未免提心吊膽睡不好覺。
http://www.shddsc.com/【教你如何把握住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相關文章:
資深理財達人 教你如何購買理財產品05-09
穩健的高收益的投資理財產品01-02
常見的高收益投資理財產品有哪些?02-25
互聯網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排名03-25
理財產品的春天:收益率將破“5”02-25
保險投資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05-05
2014年銀行理財產品迎國慶收益微漲01-13
互聯網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多少?01-09
個人如何理財收益最大?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