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投資理財常見誤區
隨著城市居民財富的增加,人們越來越關心個人財富的管理。理財產品也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由于不同的理財產品有不同特性,因此,正確認識理財產品的特性,有助于投資人順利實現財富增值與保值。以下是理財產品常見的三種誤區。
誤區一:預期收益等于真實收益
據業內專家透露,目前市場上多數理財產品都標有預期收益率。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基于經驗與歷史所做出的一種相對合理的預測,決不是理財機構對客戶的收益承諾。相反,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并不會因為到期未能達到預期收益率而給予客戶補償。我國金融監管部門也禁止理財機構做出任何形式的收益保證。
以貨幣市場基金為例,去年以來,股票市場持續低迷,貨幣市場基金受到了許多投資者的青睞。投資收益率一般在2.5%-3.5%之間,有“準儲蓄”之稱,但要注意,“準儲蓄”并不是真正的儲蓄。據相關人士介紹,在今年前兩個季度里,由于股市持續低迷,貨幣基金相對于股票型基金可謂一枝獨秀,最好的貨幣基金收益達到了3.5%。但隨著年初以來,管理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貨幣市場基金降溫,第二季度以來,貨幣市場的基金收益率不斷下降。截至7月19日,28只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均降到3%以下,平均值為1.92%,最低的甚至降到1%以下,這比某些貨幣市場基金管理公司發行前允諾的收益率低了許多。
因此,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決不能把預期收益率當作是購買該類產品的絕對理由,只能當作參考依據之一。
誤區二:輕信產品擔保機構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的一些理財產品,特別是信托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上夸大其詞,空口承諾,動輒稱其關聯公司實力強大,一旦產品到期無法實現收益時,關聯公司會代其兌付。投資者往往就會輕信有實力機構擔?梢苑判馁徺I,殊不知這里也隱藏著陷阱。
據介紹,盡管房地產信托普遍具有較高的收益,普遍的收益率在4.5%-6%之間,但是投資者必須清醒認識,自己要購買的是發行機構的產品,而非其關聯公司的產品,同時關聯公司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保險箱,同樣也存在著破產而無法擔保的可能性。況且,雖然產品發行書稱關聯公司會承擔關聯責任,但投資者無法從法律角度得到保證,極易成為空口承諾。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但作為一個金融投資產品,房地產信托同樣存在風險,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副會長李曉東認為,房地產行業風險、項目自身及市場風險和信托公司道德風險需要投資者特別注意。
誤區三:理財產品沒風險
大多數投資者都誤以為,國有商業銀行發行的個人理財產品的安全性是絕對保障的。這是一種錯誤認識。盡管國有商業銀行信譽極高,但也不是說他們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百分之百就安全。因為所有金融機構都存在經營風險,商業銀行也不例外。這種風險包括自身的經營風險。
特別是今年3月17日央行降低了準備金率后,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有所降低,就反映了這一產品的系統性風險。
當人民幣理財產品爭相推出,市場競爭激烈后,銀監會就規定今后人民幣不能夠承諾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諾固定收益,收益的風險由投資者自負。
所以說,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能說絕對安全無憂。盡管國有商業銀行代表國家信譽,但并不能承諾固定保底收益。從理論上說,由于任何投資都有一定的風險性,故資金的絕對安全是不存在的。它只能在資金的盈利性和流動性一定的前提下,設法提高按期收回資產本息的可靠程度。
【解析投資理財常見誤區】相關文章:
常見的理財誤區12-02
投資理財有哪些誤區12-07
保險理財的常見誤區12-02
投資理財的誤區都有哪些11-26
女性投資理財的誤區有哪些10-22
投資理財時讓你虧錢的兩個常見心理誤區12-07
個人投資理財的幾種常見風險11-25
七大致命投資理財誤區11-27
個人投資理財要避開的3個誤區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