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創業怎么了
全國最早獲得風險投資的學生創業 公司 之一———武漢天行健 公司 ,因與合作方在產品開發、融資渠道等方面發生分歧,不久前陷入困境。對幾個月前還被看好的大學生創業,現在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大學生創業到底行不行?如何評價這一遭遇“寒流”的新生事物?記者最近在上海采訪了幾位“吃螃蟹的人”。 【您現在閱讀的文章來自“中國人才指南網”,請記住我們的永久域名:www.shddsc.com 】被人收購算不算成功? ———學生需要轉換角色
在上海捷鵬計算機技術有限 公司 找到羅水權時,沒想到他的第一句話竟是反問記者:“你認為學生創業 公司 怎樣才算成功?”
羅水權是上海交大通信工程應屆碩士畢業生。讀書期間,他跟隨導師參與了一些科研項目的開發,擁有一些技術和客戶。畢業時,他放棄了出國留學和到大 公司 工作 的 機會 ,和同班同學王虎共同注冊成立了這家公司。現在,公司有十幾名員工,其中包括另外3名交大畢業生。大半年的創業 經歷 ,令羅水權感覺壓力很大:創業就得遵守 市場 規則,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學生而對你有所照顧。
由于業務 發展 需要,羅水權正與另一家公司商談合作改組事宜,以期獲得第二期的資金投入。如果談判成功,捷鵬公司可能會失去控股權,甚至成為對方的一個研發部門。他們因此聽到一些不同的議論。有人說,被人收購就意味著創業失敗。羅水權問:“是不是只有孤軍奮戰才是勝利?”
楊剛是學電子工程的應屆碩士畢業生,他的惠邦信息技術公司已成功地拿到第一期50萬元風險投資,開發的電子閱讀器即將投放 市場 。他說:“不成為商人就無法進入 市場 競爭。這種改變是痛苦的,卻是必須的。”
記者由此聯想到另一位“創業英雄”———莊媽媽。這位上海的下崗女工創辦的凈菜社,曾經為100多名下崗工人提供 就業 崗位,最終由于規模擴大過快和經營不善,在欠下巨債后關門。如果當初那些熱心的扶持者能夠按照 企業 發展 規律貸款投資,而不是拔苗助長;如果莊媽媽本人能自覺地完成從“再 就業 典型”向 企業 經營者的角色轉換,凈菜社的命運會如此大起大落嗎?
學生創業是否也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甚至允許必要的失敗?
開公司非得要待業證? ———打通 就業 新渠道還需努力
上海交通大學今年共有20名畢業生選擇了創業。雖然與1053名畢業生總數相比只是個零頭,但 就業 指導辦的老師仍喜上眉梢:過去,是教學生去尋找 工作 崗位。現在,學生可以通過創業創造 就業 機會 。
如今,大學生在校園創業,在各國已成為校園文化和科技產業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交大近兩年采取了許多措施,努力營造一個創業的環境,如組織學生創業計劃大賽,設立創業中心供學生“孵化”,開設網上創業BBS,幫助學生登記注冊公司等。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創業仍屬“摸著石頭過河”。缺乏相應的政策體系,學生的創業之路不知如何邁出第一步。比如,工商部門要學生出示待業證才能予以登記,手續繁瑣;學生有技術強項,但對 企業 結構與管理并不精通。今年,該校有5位學生打算合伙創業,創意很好,可在談到資金與股權時,一位學生家長堅持全額投資,在其他學生的堅持下,最后同意別人參股,卻又規定不得超過5%。如此周折,耗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學生與外界打交道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常常為了贏得客戶信任而把關鍵 問題 和盤托出,卻忘了保護知識產權。
一位叫朱健的老師說,交大正在著手編寫有關創業的教材,雖然許多課題對于教師來說還是個空白,但是,創業將成為就業指導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課程。學校將動用社會各種力量,積極鼓勵和幫助那些有條件的學生創業。
有曲折有反復很正常 ———風險投資商應有信心
上海交大學子創投公司是去年11月學校為學生創業設立的“種子基金”。由于最初的幾個項目效益平平,公司最近進行了股權變更,并入了學校的創投公司。總經理陳思根說,雖然學生創業遇到曲折,新公司仍將其視為業務 發展 的重要一塊。美國硅谷和印度高校學生創業園區的成功,都有一個反復的過程。高科技公司的成功率本來就低,學生公司有點挫折很正常。 http://www.shddsc.com/
【大學生創業怎么了】相關文章:
長得丑怎么了的說說12-22
大學生創業口號07-07
大學生創業論文04-13
大學生創業的利與弊09-26
大學生創業故事04-03
大學生返鄉創業賣燒雞的創業故事09-26
大學生創業實踐報告09-26
大學生創業講座心得11-26
大學生創業培訓心得12-19
大學生創業規劃書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