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放棄當白領,甘做“養蛙郎”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材料,肯定對各類事跡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一般事跡材料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放棄當白領,甘做“養蛙郎”,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放棄當白領,甘做“養蛙郎” 1
一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畢業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余元的白領工作,然而,當發現創業機遇時,他毅然選擇了回鄉創業。僅僅是經過2年多時間的創業,他就取得了成功,成為年收入近百萬的養殖專業戶。
這位選擇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就是王理,一位來自湖南沅江市茶盤洲鎮的農家弟子。
2004年7月,王理考上了長春稅務學院(現改為吉林財經大學)。雖說是出生農村,但是他的家庭卻并不貧窮,甚至還算得上是個小康之家,因為王理的父親在湖南益陽市開了一家餐館,生意頗為紅火,給家里帶了殷實的積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王理在讀大學一年級時,根本不愁學費和生活費。然而,到了第二年時,王理父親餐館生意出現了問題,家里的經濟狀況一落千丈。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王理的父親覺得自己的餐館太小了一點,準備把餐館的規模擴大一些,把生意做得更大。當時家里的人都反對這樣做,王理的父親覺得兒子讀大學了,見過世面,應該具有開拓的思想,于是就問王理,該不該把餐館規模擴大經營。王理說,想要發展就得擴大餐館規模,死守原來的規模,就是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可是,等王理父親把家里的積蓄全都投在餐館擴大規模和重新裝修后,餐館生意不僅沒有紅火,反而越來越清淡。最后支撐不下去后就只好關門了。
由于父親投資失敗,家里經濟條件每況逾下,已無力供王理學費和生活費了。王理沒有怨家里,他深知,父親投資失敗自己也是有責任的。為了能繼續完成自己的學業,王理只好邊讀書邊打工。等他大學畢業時,不僅沒要家里的錢,而且竟然自己還存下了2萬元。
2008年7月,王理從長春稅務學院畢業后,來到了廣州。經過一番周折,王理終于在一家公司謀到了一份工作,月薪為6000元。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收入也還不錯,王理感覺很輕松。閑暇之余,他喜歡到市場去逛一逛。一次,他在市場發現青蛙居然賣價高達30多塊一斤,而且銷路還很好,一會兒便被搶購一空?吹竭@種情景,王理不由心動了一下:這種青蛙在自己老家非常容易養殖,如果自己專門來養殖這種青蛙的話,那豈不是一條非常好的創業路徑嗎?!回到宿舍,王理從網上查閱了有關青蛙養殖的相關信息,得知政策上是允許的,而且發展前景極為看好。王理打定主意走養蛙這條創業路子后,便開始作一些回鄉養蛙的準備工作。
2009年元旦過后,王理毅然向公司提出了辭職,帶著5萬塊錢的積蓄回到了老家湖南沅江市茶盤洲鎮。當家里人得知王理要回鄉養殖青蛙后,幾乎是一致反對,尤其是他的母親是反對得最厲害的一個。在她看來,一個堂堂的大學生,好不容易畢業出去了,現在卻又要回鄉來搞什么青蛙養殖,這書豈不是白讀了。說實話,這讓作父母的臉上沒有面子。王理的母親召集家里的所有叔叔、嬸嬸等親戚來做他的工作,讓他再回廣州去上班。王理不為親友們的反對勸阻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創業想法。
然而,最令王理心痛的是,與他談了近3年的女朋友,聽說他要回鄉養殖青蛙,居然提出了和他分手;蛟S在他女朋友看來,都落到要回鄉養青蛙了,前途差不多也就到頭了。情感的創傷不僅未能阻止王理養蛙的決心,反而更增添了他要證明自己能夠成功的勇氣。
2009年春節后,王理在茶盤洲承包了26畝地,做青蛙養殖基地,還在基地附近租了一間村民的房子,作為自己平時居住的地方。他把父親從益陽市接了過來,讓他和自己一起來打理青蛙養殖場。茶盤洲屬于洞庭湖保護濕地,氣候非常好,昆蟲較多,非常適合青蛙的生長。父子倆就在這個養殖基地互相鼓勵,互相支撐著。老天不負父子倆的辛勤勞作,青蛙卵變成了蝌蚪,用不了多久,蝌蚪甩掉尾巴又長成了小青蛙。
眼看只要幾個月后,小青蛙就能長成大青蛙了,到時就可以到市場上出售了,可是王理還有一個養殖許可證沒有辦,這下他有點急了。他急急忙忙跑到當地辦理養殖許可證的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出辦證申請。該局一口回絕了他,因為管理部門擔心王理是打著辦許可證的幌子,做大肆捕捉青蛙的想法,所以,沒有輕易答應辦證。何況,王理養的是黑斑蛙、虎紋蛙,都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果拿不到養殖許可證,那么王理的青蛙就不能拿市場上去銷售,到時投入的幾萬塊錢就會打了水漂。
王理得知管理局不愿辦證是擔心自己不是真正靠養殖得來的青蛙,是專門去捕捉田里的青蛙。王理想自己只要把養殖的過程、養殖的規模都用數碼像機拍下來,然后送到管理局去,那么他們就應該會相信自己了。于是,王理除了日常管理和飼養青蛙后,還要經常用像機,把青蛙一點點長大的樣子拍下來,作為憑據報給管理局。每拍完一次,他就往管理局送一次。前后一共跑了8趟管理局。當管理局看到王理報來的材料上都確實有青蛙繁育、喂養、養殖場地等圖片資料后,便向主管部門益陽市林業局和湖南省林業廳提出報告,對王理的養殖場進行考察。經林業部門的專家和領導進行考察之后,確認了王理具備養殖青蛙的條件。半個月后,王理終于拿到了湖南省林業廳頒發的青蛙養殖許可證。這是湖南省林業廳唯一發出的一張青蛙養殖許可證。
就在王理為拿到養殖許可證而興奮的時候,一場突來的危機,差點斷送了王理的養殖場。那天清早起來,王理發現水里出現幾只肚皮朝天的死青蛙,他感到奇怪,這些青蛙為何會突然死掉呢?沒多久,他發現死掉的青蛙越來越多。他急了,連忙把死青蛙送去解剖化驗。專業人員經化驗后告訴他,青蛙死亡的原因是吃的蠅蛆有毒。王理回去后查明,是自己買回的豬肉有問題。找到原因后,王理馬上把剩下的飼料扔掉了,重新采制蠅蛆來喂養青蛙。雖然消除了這次危機,但是,王理仍然損失了近10萬元青蛙。
經過5個多月的磨難,到2009年10月時,王理的第一批青蛙終于上市銷售了。他通過網上銷售,第一年就實現了銷售128萬元,獲得純利80多萬元。茶盤洲的村民們對王理是另眼相看了。以前人們都認為王理養青蛙可能就如同小孩子玩過家家一樣,搞不了多久就會乏味走人的,沒想到,他居然真兒八經地干出了一番事業來。
茶盤洲鎮有一個醫學專業畢業的女孩子,悄悄地走入了王理的情感世界。她非常欣賞王理回鄉創業的舉措,也愿意跟隨王理一同創業。王理沒想到當時他因堅持養殖青蛙而丟失了自己的愛情,這回隨著青蛙養殖的成功,他又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實現創業成功的王理,并沒有只顧自己一人致富,他為了回報家鄉的鄉親,在當地多次舉辦了青蛙養殖技術培訓班,把自己的積累的養殖技術全都教給愿意跟他學的村民們。他免費為養殖戶提供種苗和技術,而且還按市場價回收村民養殖的青蛙,F在村里已有260多戶在和他一起養殖青蛙,2011年實現年產值2200多萬元。
有當地的記者采訪王理時,讓他談談自己的打算。王理說,準備注冊自己的養殖公司,力爭3、5年內帶動1000戶養殖專業戶,并推出稻田養蛙、蚯蚓養殖等項目;合理利用資源,走持續發展的路子。讓自己的公司成為聞名全國的“青蛙王國”。
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放棄當白領,甘做“養蛙郎” 2
王理是吉林財經大學2008屆畢業生。畢業兩年多,他就通過農村創業闖出了大名堂,雖然創業路一波三折,但憑借堅定的信念,投資5萬元養殖青蛙,一年就凈賺80萬元,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青蛙王子”。
愈挫愈勇 自己掙學費
2004年,王理剛上大一,父親在湖南省經營著一家餐館,生意非常紅火。2005年,父親決定拿出所有的積蓄將餐館的規模擴大,這一決定遭到了王理母親的反對。但是當父親征求王理的意見時,年輕氣盛的王理說了這樣一番話:“做了的話,有可能會失敗,但是不做的話,這一輩子都會后悔,所以我支持父親。”王理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在父親眼里,他是大學生,有文化,觀念新,他的話讓父親下定了繼續投資的決心。但事與愿違,家中的積蓄因此全部賠光。
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王理不得不靠打工來掙學費。他先后做過書本和飾品生意,不僅解決了自己上大學的各項費用,最后畢業時竟然還有兩萬多元的.存款。
放棄高薪 回鄉創業
由于投資失敗,原本開朗熱情的父親完全變了一個模樣。父親的狀態讓王理覺得十分愧疚,他決定給父親找點事做。
2008年6月,王理從吉林財經大學畢業,在廣州找到了一份月工資6000元的工作。下班之后,王理就會去市場轉悠,他發現市場上出售的青蛙不但賣得快,而且價格還不低。經過調查他發現自己的老家很適合青蛙的養殖。隨后他又在網上查閱了大量政策、技術和市場方面的信息。得到的答案是:養殖青蛙,政策允許,并大有可為。
2009年1月,王理辭去工作,帶著5萬元積蓄回到老家湖南省沅江市茶盤洲鎮,承包26畝地,和父親一起搞青蛙的規模養殖。在創業初期,他和父親通過反復試驗、摸索,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遇到技術方面的難題,他就利用遠程教育上網查詢信息,通過網絡向全國養殖專家咨詢,幾個月時間就寫出超過30萬字的養殖筆記。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摸索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沅江當地水土氣候的青蛙養殖技術。
創業之路 一波三折
青蛙養殖技術問題解決了,下面就是辦養殖許可證的問題了。由于王理養的黑斑蛙、虎紋蛙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需要到省級林業廳或省級林業廳授權的部門辦理養殖許可證。在王理之前,湖南省沒有規模養殖的先例。王理非常著急,再過五六個月青蛙就會長大,到時如果許可證還沒辦下來,青蛙就不能出售。
王理開始在蛙池邊蹲守,只要青蛙有一點點變化,就趕緊用相機拍下來,每隔半個月,王理就主動把這些搜集來的“證據”送到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照片上包括了青蛙養殖的每一個環節,每張照片還有詳細的說明。一個年輕人的用心和執著,加上可行性報告嚴密的邏輯,終于打動了相關單位。2009年7月下旬,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上級單位益陽市林業局和湖南省林業廳聯合對王理的青蛙養殖基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半個月之后,王理拿到了湖南省迄今為止唯一一張備案的青蛙養殖許可證。
2009年10月,養殖基地里的青蛙終于上市了。通過網上銷售的方式,王理創下了第一年128萬元的銷售額,純利潤達到80萬元。現在,王理根本不用出去跑銷售,就有客戶自己找上門來。
“青蛙王子”要建“王國”
王理成功了,但他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他多次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為農戶免費提供技術和種苗,按市場價回收農戶養殖出的產品,帶動茶盤洲鎮周邊的農戶進行養殖。在他的帶領下,村里實施綜合種養的農戶262戶,實現年產值2215萬元,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村里人親切地稱他為“青蛙王子”。
王理目前正準備為他的青蛙設計一個標識,以便和那些違法捕捉的青蛙區別開來。談到未來,王理計劃大力推廣稻田蛙、蚯蚓養殖等項目,在未來三年內直接帶動農戶1000戶以上,同時合理配置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立體種養的路子,讓公司成為全國聞名的 “青蛙王國”。
【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放棄當白領,甘做“養蛙郎”】相關文章:
重慶銅梁劉勇創業養竹鼠的農村創業故事03-29
楊庭志癡迷養鵪鶉的農村創業故事02-22
大學生創業故事04-03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02-17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11-04
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03-01
2022大學生農村創業項目10-13
養羊創業計劃書10-25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