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市編辦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時間:2021-03-07 14:43:20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市編辦2017年工作總結及2018年工作計劃

  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管理同級所有納入國家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和政法編制的單位的編制安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市編辦2017年工作總結及2018年工作計劃,歡迎閱讀。

市編辦2017年工作總結及2018年工作計劃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市編委的正確領導和省、蘇州市編辦的指導下,機構編制工作緊緊圍繞xx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改革創新,強化服務保障,規范日常管理,為我市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堅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2017年工作總結

  (一)持續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簡政放權,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2017年是“XX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扭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以更有力舉措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1、梳理完成部門責任清單。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構建與權力清單制度相配套的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制保障的部門職責體系,20XX年11月啟動部門責任清單編制工作,全面梳理政府各部門現有職責和權限。在厘清部門權力的基礎上,對部門“三定”規定進行深化細化,嚴格落實部門責任,限制行政裁量,規范權力運行,對職責交叉、關系不順的明確主要部門、配合部門及相互間的責任分工,厘清責任邊界,強化權力運行監督,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經與部門反復溝通、協調磋商、征求意見、修改完善、確認上報、專家審核等環節,共梳理32個部門的責任清單合計7994項,其中:部門職責清單2221項、與相關部門的職責邊界清單243項、公共服務事項清單246項、履行部門職責所對應的權力事項清單4960項、權力運行過程中涉及的中介、蓋章、收費清單112項、事中事后監管措施清單212項。清單的全部內容已在市政府門戶網站“中國信息網”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整個部門責任清單編制工作受到了省、蘇州市編辦的高度重視和好評,并推薦上報中央編辦。

  2、建立健全“雙隨機”抽查機制。“雙隨機”抽查機制是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解決執法擾民、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等問題的重要舉措,根據國辦、省政府辦建立“雙隨機”抽查機制的有關精神,出臺了《關于建立雙隨機抽查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在全市推行“雙隨機”抽查機制,通過制定統一的執法檢查表格、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簡政放權事中事后監管責任清單,建立隨機抽查對象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和統一的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大力推廣隨機抽查,規范監管行為,創新管理方式,強化市場主體自律和社會監督,著力解決群眾、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提高監管效能,激發市場活力。

  3、引入第三方評估評價改革成效。探索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委托xx理工學院,對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革的成效進行獨立評價,加強對部門“放、管、服”改革、創新服務基層的績效考核,及時掌握改革的社會效果,根據考評結果對相關改革措施及時作適當調整,提升審改工作的整體協同效應。

  (二)積極轉變職能,深化鄉鎮行政體制的改革

  緊緊圍繞提升鄉鎮政權建設水平,建設簡約、便民、陽光、高效的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著力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完善政府功能,理清權責關系,優化機構編制,創新體制機制,提高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破除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構建“集中高效審批、強化監管服務、綜合行政執法”的基層政府治理新架構。

  1、深入研究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總體方案。按照深化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全面加強鄉鎮建設,進一步激發鄉鎮發展活力的要求,結合鎮域綜合執法試點工作和健全鄉鎮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深入調查研究,擬訂《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為目標,科學界定鄉鎮職責,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層級間的關系,建立以“3張清單、1個平臺、7項相關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基本架構,加快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基層政府機構職能體系。

  2、加快完善政務服務體系,打造陽光便捷的服務平臺。各地、各部門積極轉變觀念,以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為核心,緊緊圍繞“建設一個寬敞明亮設施完備的辦事大廳、進駐一批覆蓋合理權限到位的服務事項、建立一套責任明確制度健全的管理機制、打造一支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工作隊伍”四個方面,整合完善鄉鎮政府內部運行機制,按照“權力與責任相結合”的原則,明確主體責任,健全聯動機制,加快推進鎮(街道)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基層群眾需求。同時,針對鎮(街道)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過程中存在的主體責任、監管職責不夠明確、委托手續不夠規范、聯動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制定出臺《關于健全鎮(街道)政務服務體系中進一步明確職責關系健全聯動工作機制的意見》,從“明確主體責任、落實監管職責、規范委托手續、健全聯動機制、事項調整管理”五個方面對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中的相關內容予以明確,解決了鄉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問題,確保鎮(街道)政務服務體系建設順利推進。目前,全市各鎮(街道)共啟用144個便民服務窗口對外服務,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群眾辦事效率,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群眾創業、創新的熱情。

  3、下移第二批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為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鄉鎮政務服務環境,全面提升鄉鎮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在前期下移87項市級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的基礎上,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會同各鎮(街道)、市相關部門開展第二批下移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的調研工作。按照“能放則放、應放盡放、有需必放”原則,堅持以方便基層單位和群眾辦事為導向,除了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外,將其他類行政權力事項一并納入擬下移范圍,由40個部門、10個鎮(街道)分別申報、我辦審核磋商、部門修改確認等步驟,形成了第二批39項市級下移事項目錄清單,并報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正式下移鄉鎮。

  4、深入推進鎮域綜合執法。自2015年4月在全市鎮域開展綜合執法試點工作,下放328項行政處罰權到鄉鎮后,經過一年的運行,目前我市鎮域綜合執法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執法主體,一支執法隊伍,一個執法平臺,一套執法規范”的運作模式。今年,是我市鎮域綜合執法提檔升級的關鍵之年,市編辦、法制辦全面實施鎮域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年活動,組織開展綜合執法業務培訓,提升各鎮綜合執法局辦案能力,開展專項執法監督,促督各鎮嚴格履行監管職責,做好省政府法制辦組織的第三方機構對我市鎮域綜合執法工作評估的準備工作。配合市法制辦做好第二批共275項市級行政處罰權下放工作。

  5、繼續深化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跟蹤指導改革,對于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研究解決。在梅李鎮開展權責清單編制工作,嚴格落實部門責任,限制行政裁量,規范權力運行,對職責交叉、關系不順的明確主要部門、配合部門及相互間的責任分工,厘清責任邊界,強化權力運行監督,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按照簡政放權的`要求,加大對梅李鎮經濟社會管理和處罰權限的下放力度,在原下放的618項行政處罰權基礎上,再次下放328項行政處罰權以及與之對應的行政強制權和日常檢查、監督管理權,進一步完善了梅李鎮的行政管理體系。省編辦組織專家對梅李鎮進行第三方評估后,根據專家評估意見書提出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深化改革。一是開創便民服務新模式,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便民服務中心作為政務服務“前臺”,加強內部管理,合理整合資源,再造審批流程,推行并聯審批、模擬審批,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向鄉鎮版“行政審批局”模式邁進。二是打造綜合執法新格局,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整合執法職能和資源,由綜合執法局代表鎮政府統一行使行政監管、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權限,建強指揮中心,實現大平臺數據共享,完善執法體系,建立“雙隨機”抽查系統,配強執法裝備,提升綜合執法效率。三是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對職能部門進行整合,科學配置管理職能,完善工作績效評估考核制度,創新靈活用人制度,實行行政、事業人員統一使用,通過選調、競聘上崗、公開招考等形式引進各類人才和業務骨干,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三)加強和創新機構編制管理,嚴守機構編制“三條紅線”。2017年,根據上級編辦關于跨層級調整xx市鄉鎮精簡行政編制的最新精神,我市行政編制總數減少40名,并將原鄉鎮機構改革時精簡掉的行政編制中的30名編制跨層級調整到市級機關。按照“保障重點領域、統籌兼顧上下、加強基層一線”的原則將跨層級調整的行政編制全部分配下達。事業編制按照2012年底年報數為基數實行總量控制,通過深化改革、內部挖潛、跨部門調劑等途徑,優化編制資源配置。今年以來,共調劑行政編制17名,事業編制106名用于保障深化改革、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重點領域的人員力量。

  1、進一步健全和理順體制機制。為解決我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上存在的“空間分離、領域分割、管理分治”等問題,建立了xx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研究全市古城保護的政策、原則、措施等,并牽頭實施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利用、改造等工作,構建了統一的古城、古鎮、古村等歷史文化保護工作體系,使得古城保護和開發利用職責更為明晰;愛國衛生運動與健康促進工作管理體制更為健全順暢,按照“上下銜接”和“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牽頭負責”的原則,設立了“一委一辦一中心”的管理模式,將原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更名為“xx市愛國衛生運動與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衛計委,明確了愛健委、愛健辦與環境衛生指導中心的職責分工,并調整人員編制5名;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職責進一步理順,管理服務更趨高效便民,在組成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基礎上調劑增加人員編制44名,并根據職責相近原則將地籍測繪站一并整合;市級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和行政執法資源實現優化整合,組建了市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同時,明確計劃生育行政執法職責由市衛監所承擔;全市水務一體化改革深入推進,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社會創建工作職能進一步理順,水資源管理得到加強。

  2、進一步保障和加強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領域的監管執法工作力量不斷加強,跨層級調劑增加市安監局和環保局行政編制各3名,兩個部門近五年來連續兩次跨層級調劑增加編制累計達6名,增幅分別為32%和24%;市委改革辦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強,職能定位、機構設置更加規范,并跨層級調劑增加行政編制2名內部調劑1名,人員力量得到加強;加強市房屋安全管理所經費保障,進一步強化房屋安全管理職責,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及財產安全;公安系統刑偵、交通、巡防等執法體系建設更趨科學,增設交警中隊、刑警責任區中隊,特警中隊,提升了社會安全防控和保障能力;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管理機構職能不斷完善,分別在黨政辦增掛了“宣傳辦公室”牌子、在財政局增掛了“國資辦”牌子,明確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以及國資管理相關職責;此外,為滿足高新區區域內社會事業發展和管理需求,完善“四位一體”管理體制,在高新區管委會內部設立了社會事業局。

  3、進一步支持和服務社會事業發展。配合市教育局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分配制度改革,整合市教師進修學校、電教館的相關職能和資源,建立“市教師發展中心”,義務教育階段新招錄教師探索實行預分配制度,由教師發展中心實行統一培訓、管理,著力加強教師城鄉和校際交流力度,改善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和教育系統編制資源使用效益;配合人社部門加快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在支持社保中心編制配強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經辦機構建設,在市社保中心增設“機關事業社會保險科”,實現專崗專人專室,并核增人社局公益性崗位人員4名,用于加強機關信訪及熱線接聽工作;進一步提升我市便民服務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的服務效率,打造我市便民服務城市品牌,增核市便民服務中心事業編制3名,話務員崗位控制數16名;多黨合作事業發展進一步保障,建立了“市民主黨派服務中心”,我市三個無專職人員的民主黨派的日常服務聯絡工作得到加強。

  (四)跟蹤落實機構改革,嚴格日常管理

  1、機構改革跟蹤落實到位。開展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回頭看”,深入機構改革新組建的三個部門,了解掌握政府機構改革的執行情況,檢驗改革成效,重點檢查新組建的三個部門推進職能轉變、簡政放權和機構改革組織實施是否落實到位,查找分析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足,研究提出意見建議,推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和創新,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礎。進一步規范機構改革期間新組建和調整機構的設置,按照最新的三定規范標準,制定了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檢驗檢測中心、食品藥品監測中心和等3家單位的“三定”規定,并初步建立了事業單位職能事項目錄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了機構編制管理。

  2、日常管理嚴格規范到位。嚴格貫徹落實機構編制“一支筆”審批制度,截至10月底共受理行政編制使用計劃申請33名,批準32名,受理事業編制使用計劃申請125名,批準122名,其中,按照《xx市機關、事業單位從異地調入工作人員管理暫行辦法》精神嚴格把關異地調動計劃,批準異地調動計劃12名。嚴格貫徹落實機構編制核查月報制度,完成實名制信息系統升級工作,使機構編制核查與日常管理相結合,推進機構編制精細化管理和使用。建立機構編制績效管理制度,制定含有4級指標的機構編制工作考評細則,進一步提升機構編制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3、機構編制責任審核到位。今年以來,會同市委組織部、市審計局對服裝城管委會、辛莊鎮、糧食局的主要領導分別實施了“三責聯審”,重點加強了對部門履職情況的審核,進一步增強了黨政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科學用編、依法管理的意識。

  4、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到位。做好了2015年度事業單位年度報告公示工作,在政務公開網站對522個事業單位進行了年度報告公示。根據機構設置及事業單位法人變更要求,全年共完成事業單位的新設立登記33個,對涉及151個單位的160多項有關法人登記事項進行了變更,6個事業單位的法人證書注銷。根據上級部門職能的調整,增加機關、編辦直接管理機構編制的群眾團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工作,本年度累計完成賦碼61個單位。

  (五)做好機關績效管理,發揮好導向、激勵和監督作用

  成立市級機關部門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構建市級機關績效管理工作網絡。通過學習周邊經驗、走訪有關部門、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梳理了市級機關部門績效管理相關情況,對18個部門提出的29條意見建議進行研究分析,本著“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在保證考評指標體系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對2015年度的指標體系進行梳理整合、優化提升。經市委第102次常委會審議通過,出臺了《2017年xx市市級機關部門績效管理工作實施意見》和《2017年市級機關部門績效管理考核評價細則》。同時,通過建立健全“進出機制”、“過程監控機制”、“反饋機制”、“滿意度測評延伸機制”、“機關部門內部績效考核機制”等五項機制,積極推進市級機關部門績效管理制度建設,促進機關效能持續提升。目前,已進入年終考核評價階段,各項考評工作正按照計劃部署穩步推進。

  (六)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機構編制工作能力和水平

  主動適應機構編制工作新常態,為更好地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變職能,推動“517”改革和機構編制工作“421”重點任務,重新制定編辦“三定”規定,合理調整內部分工,適當增配人員力量,提升深化改革和服務中心的能力水平。鞏固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精心組織好“學黨章、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強化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提高看齊意識,推動學習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全體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通過學習教育,加強理論武裝,真正把黨章黨規刻在心頭、印在腦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落實“一崗雙責”,為推動機構編制工作再上新水平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紀律保障。

  2018年工作打算

  (一)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1、積極穩妥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圍繞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以便利創新創業為導向,根據“依法規范、審管分離、協同配合、穩步推進”的原則,探索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按照權責對等的要求,合理劃分行政審批部門與行政管理業務部門的職責,建立權責清單目錄,做到審批部門對審批的內容、過程和結果負責,業務部門對審批后的監管負責,形成上下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聯動、協同的配合機制和監管服務體系,不斷創新審批方式,規范審批行為,提高審批效率,優化審批環境,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推動我市各級政府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和當好“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先行軍排頭兵提供堅實的體制機制保障。

  2、完善清單管理推進權力運行透明化。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清單管理,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要求,全面探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以清單推動政府更好依法規范履職。進一步優化政府部門責任清單,梳理完善政府各部門現有職責和權限,在厘清部門權責的基礎上,對部門“三定”規定進行深化細化,嚴格落實部門責任,限制行政裁量,規范權力運行。進一步推進行政權力清單標準化建設,在原行政權力庫的基礎上,對列入清單的行政權力事項按照全省統一標準予以規范,厘清權力邊界,強化權力運行監督,實現省、市、縣“三級四同”。

  3、以信用監管為基礎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深入推進監管方式創新,完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通過制定統一的執法檢查表格、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簡政放權事中事后監管責任清單,建立隨機抽查對象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和統一的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大力推廣“雙隨機”抽查機制,探索實行“互聯網+監管”新模式,著力推動監管工作的規范化和常態化。同時,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實現“一個平臺管信用”。

  (二)持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牢牢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大力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多措并舉,加快形成現代化政府管理體系。

  1、著力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鄉鎮機構改革。根據當前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鄉鎮政權的職能定位、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圍繞建設簡約、便民、陽光、高效的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的目標,加快構建“前臺+后臺”公共服務平臺和政府運行模式,努力形成“集中高效審批、強化監管服務、綜合行政執法”的基層政府治理新架構。繼續深化梅李鎮經濟發達鎮改革,進一步擴大發達鎮社會管理權限,探索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虞山鎮根據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積極探索城關鎮管理新模式。

  2、繼續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鎮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圍繞“建設一個布局合理設施完備的辦事大廳、進駐一批覆蓋合理權限到位的服務事項、建立一套責任明確制度健全的管理機制、打造一支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工作隊伍”,突出問題導向,扎實推進,使各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能夠滿足基層群眾需求。依法適時再下放一批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鄉鎮(街道)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今后將根據鄉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逐步下放,做到凡有利于基層發展、服務、管理的堅決下放,不斷充實完善鄉鎮政府管理職責,加快構建“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鄉鎮新型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繼續開展鎮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整合各條線巡查力量,建立鎮域綜合執法大巡查機制。采取跟班學習、專題培訓等方式,加大執法人員培訓力度,增強鄉鎮政府承接能力。規范行政執法程序,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嚴格執行執法協作相關規定,不斷提升綜合執法水平。

  3、堅持協同創新,大力推進各類專項改革。深入推進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進一步整合專利、商標、版權等職能,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新模式。統籌黨政機構設置,穩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克服行政體制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權責脫節、職責不清,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的職權范圍,明確部門責任,切實把職能轉變的要求落到實處。開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全市古城、古鎮、古村歷史文化的保護工作,充分彰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和優勢。同時,以機構編制績效管理為抓手,著力解決職責和人員整合過程中的問題,致力于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切實增強城市競爭軟實力。

  (三)以精簡高效為落腳點,進一步提高政府運轉效率。

  1、機構編制突出“精簡”,嚴格貫徹控編減編要求。全市行政編制不突破中央核定的總量,事業編制總額以2012年底統計數為基數實行總量控制,并在總量內有所減少。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強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責,鼓勵社會參與,提高供給效率和質量,從源頭上把好機構編制增長關。在總量平衡的基礎上,合理調整有關單位機構、編制,優化資源配置,解決關鍵領域和重點部門的機構編制需求,嚴格遵守“機構隨職能走,人員編制隨機構走”的原則,著力破解“機構編制增易減難”困局。

  2、體制機制突出“高效”,進一步加大職責整合力度。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繼續清理部門間職責交叉和分散事項,整合部門間相同相近職責,進一步優化行政層級和體制結構。以建設“精致xx”為目標,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理順我市風景和綠化管理、市政道路管理等城市建設職責與機構設置。積極貫徹落實從嚴治黨的要求,按照上級相關部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市委黨風廉政建設巡查機構建設,暢通基層群眾直接反映問題的通道,延伸監督觸角,完善監督網絡。

  (四)以改革創新為突破點,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運轉活力。

  1、穩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準確把握事業單位改革趨勢,優化完善事業單位管理機制,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服務屬性,加快去行政化步伐,理順與主管部門的關系,推動“政企分離、事企分離”,著力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根據全市關于深化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做好鄉鎮事業單位的配套改革工作;跟蹤督查不動產統一登記職責落實情況,積極關注并解決職責履行過程中的相關機構編制等問題。

  2、積極創新事業單位管理方式。創新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的人員編制管理,按照“標準核定、備案管理、崗位設置、分類聘用”的原則,結合全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公立醫院人員備案制管理方式,為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保障;積極綢繆應對二胎放開后的生育高峰,配合教育部門實施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教師人才儲備,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3、不斷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配置衛生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統籌推進鎮級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整合,構建優質高效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12345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按照“一個號碼對外、一條熱線全管”的要求,進一步整合相關部門熱線資源,并加強便民服務中心機構建設,建立“集中受理、統一派發、快速反應、處辦高效、服務優質、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便民服務綜合平臺。

  (五)以長效規范為著力點,進一步提高機構編制管理水平。

  1、開展機構編制管理長效機制研究。通過向科學管理、創新手段要效益,努力破解機構編制“需求增多”與“只減不增”的矛盾。強化全市“一盤棋”思想,打破部門界限,將有限的編制資源向民生、安全、環保、執法等重點領域傾斜。建立機關事業單位職能管理制度,梳理機關事業單位職權事項,逐步建立機關事業單位職能事項庫。進一步增強領導職數管理的原則性和紀律性,積極建立健全加強領導職數管理的長效機制。

  2、進一步完善實名制管理。結合機構編制核查月報制度,進一步提高人員信息庫數據的及時性和完整性,達到人員信息維護和資源充分共享雙提高,從而充分發揮實名制管理實效。以實名制庫為平臺,進一步提高統計工作水平和數據質量,促進統計工作更好地服務行政體制的改革、機構改革和機構編制管理工作。

  3、加強機構編制責任監管。加強與組織、人社、財政等部門的聯動,努力構建機構編制齊抓共管的格局。鞏固機構編制核查成果,探索建立機構編制核查檔案數據信息動態更新機制。充分發揮 “12310”舉報電話、寒山聞鐘和12345便民熱線等平臺的監督作用,加強群眾舉報、來信來訪受理工作;強化機構編制責任追究,加大對機構編制違紀違法行為的預防查處力度,嚴厲查處違紀違規案件。

  4、加強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根據登記管理要求,對事業單位的法人登記加強管理,一是對新設立單位,對單位辦公地址進行實地考查;二是對已登記單位的登記信息變更的及時性進行核查;三是對經市編委核準撤銷的事業單位,加強注銷登記的管理。

  (六)積極推進市級機關績效管理。

  1、優化考評體系,強化過程監控。全面落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要求,橫向建立起覆蓋各個條線的“績效管理聯絡員”制度,縱向建立起各個部門績效管理的聯動機制。適時調整考核規則與體系。圍繞市級機關各部門的職能定位,優化考核指標,增強考核的針對性、科學性。找準績效管理助力改革工作的切入點,進一步突出簡政放權、服務基層、創新創優和市委、市政府重點領域改革等事項的考核權重。進一步創新過程管理和監督體制機制,督促市級機關各部門充分履職。加快形成全過程的監督管理體系,提升監督管理的力度和效果。探索不同監督主體多角度全方位對有關部門履職盡責、抓改革措施落地、服務社會等進行評議和監督。

  2、完善考用結合、探索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與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機構編制工作、合理配置財政資源、公務員年度考核相結合的具體政策措施,切實發揮績效管理“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探索建立“互聯網+績效管理”模式,創新“互聯網+”思維促進績效管理工作落實,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績效管理科學化水平,破解績效管理“務虛”和制度執行難的問題。

  (七)著力加強機構編制隊伍建設

  加強思想和政治建設,不斷增強全體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斷強化理論學習,提高全員隊伍的政治素養和政策水平。加強業務培訓和能力建設,就改革、管理和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調研,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及實踐成果。健全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加強監督力度,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規范公務行為,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各項規定,樹立機構編制工作隊伍的良好形象。

【市編辦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關于市黨政辦的工作計劃02-26

市退管辦工作總結范文04-26

競聘編辦綜合處副處長演講范文04-09

市發改委工作計劃04-07

市衛生工作計劃02-13

經濟發展辦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02-02

組織辦的工作計劃05-09

農業辦工作計劃07-26

民政辦的工作總結01-20

心理協會網編部工作計劃1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来安县| 新建县| 六枝特区| 宜兰市| 台东县| 夏河县| 白玉县| 琼结县| 噶尔县| 班戈县| 修文县| 建平县| 伊通| 平江县| 汝南县| 且末县| 高青县| 扶风县| 潼关县| 新巴尔虎左旗| 柳江县| 弋阳县| 灵川县| 固镇县| 鄄城县| 仙居县| 谢通门县| 凤城市| 阳原县| 托里县| 南靖县| 瓦房店市| 呼和浩特市| 阳朔县| 英山县| 鄂州市| 新津县| 江永县| 大庆市|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