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精選11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1
看過了電影《馮志遠》我才深深的了解了什么叫做辛勤的園丁,才懂得了什么叫做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一名教師的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著。
1958年,馮志遠響應國家號召,自愿去到我國西部偏遠貧困山區支教,新婚一年,選取離別,難道就沒有眷戀?不!在他的心中,有對上海的牽掛,有對幸福的依戀,更有對妻子的不舍,但更多的則是愛祖國,甚至愛祖國勝于愛自己呀!要知道響應祖國的號召就是馮志遠的畢生理想啊!
一個來自大城市的年輕人,從此以后就把他的滿腔熱情和畢生精力都奉獻在這荒涼的沙漠中……艱苦的工作條件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但是馮志遠卻在那里整整工作了42個年頭!把他人生最完美的年華都奉獻給了寧夏的教育事業!
尤其令人感嘆的是馮志遠由于長期在惡劣的條件下工作,眼睛嚴重受損,最后雙目失明。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馮老師仍然讓學生攙扶著,堅持給學生上課!他愛生如子,那暖暖的師生情,燙慰我們每個人的心。
在他的心目中,寧夏的學生就是最重要的!
年界70的馮志遠由于身體原因不得不離開講臺,離開他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寧夏時。大街上滿是送行的人群,主題曲《遺愛》在耳邊一向清晰,歌聲中,我是越發渺小。
深受感動的我淚水一次一次的奪眶而出,我控制不住自己!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2
12月11日上午,學校組織我們去藝都電影院觀看電影——《馮志遠》。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1958年,年僅28歲的馮志遠來到了寧夏騰格里的中寧縣鳴沙中學教書。后來,他又被分配到了較遠的關帝中學。有一天,他在上語文課時突然間失明了,但他的心,仍舊被學生牽著。馮志遠以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精神堅持教書育人,直到70歲
那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不得不離開已經教了40多年的講臺,住進了醫院。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馮志遠的敬業精神的奉獻精神感動了。馮志遠把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寧夏的教育事業,獻給了西部的孩子們。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他愛教育事業,他更愛自己的學生,他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默默地為學生耕耘著……
想想我們身邊的老師,不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嗎?例如我們的班主任——林老師。她為了學生苦口婆心,磨破嘴皮;她為了學生想方設法,操碎了心;她為了學生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后進生開小灶……一節語文課上,林老師聲道發炎講不出聲來,可她用粉筆寫,用手勢教,用可親的微笑示意,她上得那么自如,那么投入,我們的眼睛濕潤了,我們的教室出奇的安靜,因為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感動,充滿了對老師的愛。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贊頌嗎?
老師,謝謝您,您把青春奉獻給了孩子們,孩子們將努力學習,成為祖國的驕傲。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3
上周三,我和學生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動。我想,同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二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著……馮志遠,一位支教寧夏42載,傾心教化萬人而淡泊一生的師者,用對祖國、對事業、對學生的大愛,凝鑄成高尚的師魂,如一方堅而不脆、拙然如璞的賀蘭石,在歲月風沙的磨礪中,執著地守護著心中那片希望的綠洲。
在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師的光榮,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學生,而自己真正又為學生做了什么? 同馮老師相比,我們缺失的是真正的愛,是對所有孩子的愛。我們如果像馮老師那樣,多份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像馮老師那樣多一份對學生的真愛,也許我們的學困生就會減少,我們的課堂就會妙趣橫生,我們的學生就會變得更加可愛。與馮老師相比,我們做的太少太少了,使我找到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方向。雖不能像馮老師那樣,將畢生經歷投入到教學中,但會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4
今天,我帶著學生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動。我想,同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著……
當看到他雙目失明后,為了能和心愛的學生在一起。為了能給他們傳授更多的知識時,央求校長能讓自己繼續工作。我不由的悄然淚下,我為在課堂上瀟灑自如,到背如流的講授<<岳陽樓記>>而感動,此時我的內心當中充滿了對他的崇敬,“可敬的老師” “偉大的老師” 。你真了不起。
當學生悄悄頭看我的表情時,我沒有掩飾自己。任自己的感情流露,讓淚掛滿面頰,讓學生看到真實的自己。在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師的光榮,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方向。雖不能像馮老師那樣,將畢生經歷投入到教學中,但會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5
電影《馮志遠》記錄的是一個平凡教師一生的從業生涯,看完電影的我受益匪淺。
在影片中,馮志遠并沒有多少在講臺教學的職業鏡頭,更多的是與學生之間的互助與理解,甚至在失明后幫助困難的學生賣紅棗。老師固然可以教會我們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更多課本上沒有的,受益終身的道理。
馮志遠是一個以身作則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了所有的學生,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還懂得更多,更多……教師,就是應該具有這樣的職業操守。無論在講臺上、講臺下,教師更應該學會潛移默化地教導學生,而這些受到影響的`品德、思想不是任何知識可以彌補的。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而奉獻出了畢生的精力,青春,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老師,一個多么神圣而又偉大的字眼?一個多少人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對象?一個影響著多少學子畢生前途的職業?馮志遠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篇最為平凡,但卻極為感人的執教生涯,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千千萬萬學生,老師的一個典范,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典范。這部電影讓我深深地了解了什么叫做辛勤的園丁,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蠟炬成灰淚始干 ,他的事跡將鼓舞所有人民教師以之為榜樣。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6
“我要上學呢”,每當我想起影片中那個八歲小男孩張建華的這句話,電影《馮志遠》中的畫面便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難忘沙海中年輕英俊滿腔熱誠的馮志遠邂逅小男孩的情景,難忘馮志遠曉之以理走訪學生家長的情景,更難忘馮老師離開鳴沙中學時學生手捧蠟燭與他依依惜別的情景。
我在上中學時也曾聽老師分析講解并熟背過《岳陽樓記》這篇散文,但給我震撼最大令我終身難忘的卻是影片中雙目失明的馮老師飽含激情的那場朗誦,那是怎樣的意境又是怎樣的情懷,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最好的詮釋,我會以別樣的情懷再讀《岳陽樓記》,感受“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懷---
當張建華在病床前雙手緊握馮老師的手說出“老師,學生不孝”時,我的眼睛潮濕了,這句話飽含著學生對老師怎樣的熱愛和不忍啊!如果沒有馮老師,也許張建華的命運將會改寫,許多人的命運將會改寫。馮老師雖然離開了三尺講臺,但他熱愛學生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將永遠鼓舞激勵我們所有的從教者!
電影觀后所感,以期與諸位同仁共勉之!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7
這幾天的品德課里,我看了一部電影《馮志遠》。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才知道什么是“蠟炬成灰淚始干”;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才知道什么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粉筆無言寫春秋”。
馮志遠在年輕的時候離開家園,獨自來到寧夏自治區教書。他不嫌棄那里條件貧困,不管有多苦多累,一心一意堅守著自己的崗位!馮志遠的眼睛本來就不好,后來因為積勞成疾,使眼睛逐漸失明。可他為了能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一分一秒也沒有休息。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馮老師那樣無私奉獻的好老師。他們那獨樹一幟、熠熠生輝的教育藝術讓我們深深感動。我們班的黃老師就是其中一位。黃老師上課時精神百倍,人人以為她生活得很輕松,其實她比其他老師都苦都累。她不僅是教我們學習的老師,還是校中的一位教導主任。學校的公務事忙得不亦悅乎,到了晚上還要拖著一身的疲憊為我們批改作業。以前,我們都不知道黃老師有病,經常肚子痛。黃老師也從不對我們說起過。直到有一次黃老師支撐不住,病倒了,我們才知道這幾年黃老師是天天帶病上課。我身為語文課代表十分羞愧。不但不能為黃老師省心,讓她休息一會兒,還要讓她為我操心,實在太不應該了!我們的黃老師就像馮志遠一樣是一根無私奉獻的蠟燭,照亮我們走入知識殿堂的道路,卻默默燃燒了自己。
在當今社會上也有不少如古人所說:“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老師。他們那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愛生如子、孜孜以求、無私奉獻的崇高師德時時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8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馮志遠》。觀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受益匪淺。
這部影片講的是1958年,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的馮志遠,辭別了新婚的妻子,丟下了一歲多的孩子,離開了上海優越的工作環境,來到寧夏鳴沙中學任教,四十年來,培養出一萬多名優秀學生,而自己卻雙目失明的感人事跡。透過銀幕上馮志遠點點滴滴的育人事跡,一個愛崗區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展現在了我的眼前,令我激動,催我沉思……
他的行為十分讓我感動。馮志遠老師為了教貧困山區的學生,離開了上海優越的工作環境,離開了他的親人,一去就是四十年。這四十年內,他不計個人得失,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孩子們,關心著孩子們,讓他們在缺乏物質條件的山區下健康地成長,盡可能地接受教育。為此,他的眼睛因時常勞累不能休息而雙目失明。他為山區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可見他是一位如此負責任的教師啊!
我們與馮志遠相比,真是天壤之別。他對待工作是多么認真、仔細。而我們對待學習,卻是馬馬虎虎,連馮志遠老師的百分之一都不夠。我們要向馮志遠學習,學習他深入鉆研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片中馮志遠老師精心設計的《海燕》一課,讓那些沙漠里的孩子們第一次體會到了大海,那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深深地震撼著孩子們的心,使他們的精神受到了洗禮,這個場面不就是教書育人的寫照嗎?
馮志遠未放棄追逐他的夢,雖然他已經退休,課室里的每一塊粉筆,每張桌子都留下歲月的痕跡。我終于體會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9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我看了《馮志遠》這部電影后最大的感慨!是啊,電影中的馮志遠正是這種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真實寫照,向我們道出了生命的真諦——奉獻!
這部電影主要寫馮老師放棄了繁華的上海,到東北一個落后的山村教書,在自己患病后還依然留在那兒,把知識傳播給學生。最后,年屆72的他身體越來越差,使他不得不離開講臺。臨走時,他說:“做為丈夫,我愧對妻子;做為父親,我愧對兒子;做為老師,我愧對學生。”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這么說呢?馮老師是多么盡職啊!為了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好學生,他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惡劣的環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什么會愧對學生呢?我想:是因為馮老師覺得他還沒能把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吧!
在這,想起身邊的一些事情,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我們的老師。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老師是園丁,辛勤耕耘,培育花朵。是的,老師為我們付出多少血汗,教我們知識。可是,現在有些學生全不顧老師的辛勞,不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有時候在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甚至敲桌子,這是多么不好的行為呀!我想:老師這么辛勞地教育我們,無私地給了我們知識。我們一定要尊重我們敬愛的老師啊!
做為學生的我們,也應該以實際行動為回報啊!同學們,當你上課走神時,請你收回心思專心讀書吧;同學們,當你看見地上有一片廢紙時,請你把它撿起來吧;當你看見一位盲童無助地站在十字路口時,請你把他扶過馬路吧……
讓我們永遠記住:奉獻就是生命的真諦!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10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為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
前幾天,我看了電影《馮志遠》。1958年,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僅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來到寧夏支援教育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為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著記憶為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后的近十年時間里,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舍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這是他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馮志遠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但他卻做著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跡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
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馮志遠的事跡,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作為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雖然,我不是老師,但駕校也算是一片教育沃土,所以,我也會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像馮志遠老師那樣愛崗敬業、不斷前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將自己真誠的感情奉獻給我的學員,力爭為自己招來的每一位學員做好全方位的跟蹤服務工作,拉近與學員的距離,實現與學員情感上的交流,真誠地做好學員的良師益友。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 篇11
公共事業局組織我們全區教師去濱海一中觀看電影《馮志遠》,心想就是一部普通電影。可是看完之后卻被這部電影深深的打動了。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詩句頓時涌上心頭 ,心中的思緒隨之飄動。
1958年的冬天,28歲的馮志遠聽從祖國的召喚,他毅然放棄了大上海安逸舒適的生活,來到西北邊陲寧夏支教。2001年夏天,71歲的馮志遠離開了寧夏。誰也沒有想到,在西部的土地上扎得如此之深,42年啊!充滿了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對學生的摯愛。
上《海燕》一課,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到具體的情景中去,課堂上激情飛揚,把自己融化到教學的情境中。馮老師總是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
馮志遠早年就被確診為視網膜色素變性,俗稱“夜盲癥”,據說這種病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千萬不能用眼過度。可馮志遠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備課、批改作業,以至他雙眼的視力每況愈下,最終導致雙目徹底失明了。這沒有影響到他進入學校,拄著一根細細的竹竿艱難的走上講臺。雙目失明的馮老師飽含激情的朗誦,真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最好體現 。見此情景,我的眼前一片模糊,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在漆黑的日子里,馮志遠的內心是明亮的。
病榻之上的馮志遠依舊不忘教育事業不忘學生,說:“如果現在還讓我當老師,我依然愿意。雖然我看不見學生,下不了床,但我還能說話,我可以為學生們講講歷史,講講做人的道理。”馮志遠的精神感動著每一個人,激勵著每一個老師。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500字】相關文章:
馮志遠電影的觀后感01-10
馮志遠電影觀后感04-01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范文12-24
馮志遠電影觀后感800字01-08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1000字03-01
電影《馮志遠》觀后感600字03-01
《馮志遠》觀后感05-04
馮志遠觀后感04-01
關于《馮志遠》觀后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