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戲曲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戲曲觀后感1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戲曲劇種以平均一年一個的速度在消失,觀眾老化分流,“戲迷”“戲粉”銳減,戲曲衰落,前景堪憂。中國戲曲孤獨的守護者們一直堅忍不拔,孜孜以求,堅守定力,苦練內功,遏制流失,用心傳承。
在西方文化劇烈沖擊的背景下,我們在思考戲曲的存在與發展問題時,也有一種現象,即習慣于在繼承與創新這對關系的討論中本能地維護傳承的價值。強調對戲曲本體的堅守,這是不錯的,多年來正是這樣的價值傾向保證了戲曲的存續。但是,對于一直在尋求更好發展的戲曲來說,另一對關系也同樣重要,那就是戲曲傳承與傳播的關系。
傳承保證戲曲本體在發展過程中不走樣,保持其內在的規定性,保證這個文化種子的基因不變異,保持其特殊的審美質量和精神。
傳播則是傳承得以存在的陽光雨露。在戲曲行業走向復興的初始階段,我們特別需要關注傳播的價值,捕捉傳播的機遇,選準傳播的.途徑,瞄準傳播的優先群體。
戲曲觀后感2
上午,我們秋浦小學迎來了戲曲進校園活動。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到戲曲的魅力。
第一個節目叫《天女散花》,一位衣著華麗的大姐姐在臺上揮舞著長長的、五彩斑斕的水袖,猶如清波蕩漾,美極了!接著,一位英俊的大哥哥在臺上耍起了寶劍,好不威武!主持人讓一個同學上臺試著模仿大哥哥的樣子,可總是顯得很笨拙,惹得我們哈哈大笑。然后,我們聽到了一些黃梅戲中比較經典的片段,比如:《打豬草》、《女駙馬》等等。最后一個節目雖然也是以歌唱為主要表現形式,但與前幾段委婉動聽的唱腔相比,略顯粗曠。
每個節目結束后,主持人都會同我們探討戲曲文化,以及唱戲的人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才能。
這次觀看,不僅讓我懂得了怎樣欣賞戲曲,還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只有多接觸和學習,才能更好的延續和傳承這份輝煌。
戲曲觀后感3
作為擁有京劇、漢劇、楚劇、黃梅戲、花鼓戲等32個劇種的戲曲大省,湖北精準施策,出臺《湖北省大中專學校戲曲工作“八個一”》和《湖北省中小學戲曲工作“八個一”》落實方案,除觀看一場戲曲演出、舉辦一次戲曲講座、舉辦一場戲曲展演活動、創建一批戲曲工作示范學校等共性任務外。
,大中專學校要求建設一批戲曲社團組織,創排一批戲曲劇目,落實一項校園戲曲活動經費,而中小學校則必須用好一套戲曲課件,推介一批戲曲經典唱段,組織一次戲曲夏令營,建設一批戲曲興趣小組。量身定制的“八個一”,得到學校、家長、學生、院團的普遍歡迎和積極響應。
戲曲觀后感4
10月15日晚,府西社區小廣場人頭攢動,時而傳來陣陣鑼鼓聲、時而又是韻味淳厚的戲曲聲,原來這里正在上演的府西社區“愛老敬老共建和諧”迎重陽戲曲晚會。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府西社區關心老年人生活,了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聯合社區的戲曲協會特意為社區的老年人舉辦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戲曲晚會。15日天剛一黑,戲曲晚會在一出越劇《打金枝》的鑼鼓聲中拉開了序幕,來自社區戲曲協會的票友為觀眾先后奉獻了越劇《打金枝》、《回十八》經典曲目。參與演出的都是戲曲業余愛好者,雖然沒經過專業訓練,但各方面他們都嚴格要求,從戲服、扮相到配樂、臺步都有板有眼,唱腔字正腔圓,配樂行云流水,絲毫不遜于專業人員。在三個小時的演出中,觀眾在臺下聽得如癡如醉,享受了一道豐富的戲曲饕餮大餐。
戲曲觀后感5
今天上午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學校下午要舉行傳統文化戲曲進校園活動”。
下午我早早的來到學校,遠遠的看見了舞臺,我趕快上樓吧書包放下。接著,同學們搬著凳子下樓,去西廣場有次序的坐下,坐好以后,主持人開始倒數時間了。宣布活動開始了,還介紹了很多戲曲內容,重點介紹了x豫劇。第一個節目是《花木蘭從軍》第一個出場的是穿藍色衣服,帶有一把寶劍上了臺,在臺上唱,這時,第二個人也出來了,穿著紅色衣服手里也拿了一把寶劍上了臺,盒穿藍色衣服的人對打了起來。
接著我最喜歡的《紅燈記》講的是李奶奶和她的孫女,不怕危險為革命做出貢獻的事。還有《轅門外三聲炮》等······同學們看的津津有味。等表演結束后,我們還興奮不已。
今天的戲曲進校園活動真好,讓我們對傳統文化戲曲有了新的認識,讓我更喜歡戲曲了。
戲曲觀后感6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比如:我們河南的是豫劇,北京的是京劇,四川的是川劇,河北的梆子,安徽的黃梅戲……
俗話說:“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11月3號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迫不及待地去后操場觀看豫劇。主持人不僅為全校師生講解了豫劇的基本知識,還帶領大家欣賞了四大板式的節奏和傳統曲目,如:《花木蘭》、《抬花轎》、《三哭殿》、《鍘刀下的紅梅》……中間主持人請同學們上臺跟著老師學動作,一個多小時的演出,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師生們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戲曲進校園活動,不但讓我感覺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而且需要我們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
戲曲觀后感7
今天,在我校開展了第一屆“戲曲進校園”活動,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去觀看了戲曲表演。
小時候,看見自己的爺爺和奶奶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很老土,趕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賞了戲曲后,我才被戲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川劇變臉。看了很長時間,經過仔細觀察,我終于知道了變臉的“廬山真面目”。其實變臉人的衣服后面有一個機關,每次要變臉時,我都注意到變臉人的手會往背后伸。
還有使我高興的一出戲,一個白胡子老爺爺,頭上戴個有“翅膀”的帽子,這個節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爺爺戲沒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厲害。他頭上的兩個“小翅膀”很神,爺爺頭晃晃它就一直在轉。老爺爺走路,走著走著摔倒了,倒下時還一直在吹胡子,從中看出老爺爺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說爺爺練了二十多年了,我都驚呆了,不愧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吶。
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珍貴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續這份輝煌。
【戲曲觀后感】相關文章:
戲曲的觀后感01-06
中國戲曲觀后感01-20
《戲曲進校園》觀后感09-01
戲曲進校園觀后感11-20
中國戲曲觀后感三篇01-20
中國戲曲進校園觀后感01-20
中國戲曲的觀后感范文3篇01-26
觀看戲曲進校園觀后感11-19
關于戲曲對聯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