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教育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幼兒園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本文將介紹幼兒園教育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幼兒園教育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1)
課題名稱: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示范對幼兒創造力影響的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作為一名專門從事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師,我一直在摸索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孩子們大膽地進行美術創作并突顯幼兒園孩子的年齡特質,真正引領他們跨進藝術的門檻。由于幼兒園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都還不完善,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往往是憑借直覺和想象的,有的想法甚至脫離現實的“原生態”。對孩子來說,繪畫不是一種技巧,而是思維活動。他們的畫應該是天真可愛且隨心所欲、幼稚純樸且無所顧忌的,正是這種不為形累,不為物牽的思維方式無意中契入藝術的本體之中。
然而,現在很多幼兒園的美術教學內容都只是在機械地臨摹他人的作品,留美博士黃全愈在《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指出:“繪畫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可以被創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種扼殺創造,重復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師傳授的,但創造性是老師無法教出來的。許多中國孩子具有相當好的繪畫“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創造力。”模仿和臨摹書上的畫,就是強迫兒童依從別人的感受,改變自己的感覺,長期以往自己的感覺就會遲鈍,喪失了實踐的經歷和體驗,增加了孩子的挫折感,這時丟掉的不僅僅是能畫象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創造力。
因此,我認為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是否合理?對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創造力影響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就是我本次選題的緣由。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幼兒園 美術教學 示范
研究范圍: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區北郊教工幼兒園各年齡班中進行。
課題含義:通過對幼兒繪畫活動“示范法”的探討、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1、本課題是在我園美術特色教育的基礎上生成的,并進一步加深研究,將過去的“示范、模仿”為主的傳統美術教法與現今提倡的教師“不示范”的教法進行選擇和再組合,因此具有可行性和發展延續性。
2、教師在幼兒繪畫活動中采用的“示范法”,具體從是否需要教師示范、進行教師示范的時機及教師示范的方法三方面展開。
3、該課題負責教師在實踐中已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有一定的實踐基礎。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區北郊教工幼兒園各年齡班中進行。
第一階段:調研(4月—6月)
1、幼兒園美術教學情況摸底;
2、研究任務:聽幼兒園常規美術課,了解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示范畫運用情況。
第二階段:資料收集(6月—8月)
1、收集幼兒園常規美術教學中生成的幼兒美術作品和教師示范情況;
2、研究任務:
(1)分析不同教師、不同示范情況下,幼兒生成作品的分析;
(2) 關于《幼兒園美術教學基本情況》的調查問卷。
第三階段:教學實驗階段(9月—11月)
1、 運用教學實驗,驗證不同示范情況下,幼兒美術活動中的表現;
2、 研究任務:在少示范或不示范的情況下,運用其他方式進行引導,觀察幼兒的接受情況和繪畫中的造型表現,體會教學效果。
最后階段:成果總結(11月—12月)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示范對幼兒創造力影響的研究》(暫定)在結題期內完成。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第一階段:調研
寫出階段調研隨筆
第二階段:資料收集
1、幼兒園常規美術教學中生成的幼兒美術作品和教師示范情況的簡要分析。
2、《幼兒園美術教學基本情況》的調查問卷回收情況簡單分析。
第三階段:教學實驗階段
生成的教學設計及課件
幼兒園教育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音樂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國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獨創性的節奏教學而廣泛流傳,并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在有些教學方法上還不能為我們教師所運用。同時,奧爾夫認為,我們的教學應當結合本國的國情,適合當地的幼兒教育的發展狀況,這是當今世界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向。
音樂能陶冶性情,激發幼兒的美感,挖掘幼兒的藝術潛能。音樂節奏活動一直是我園教師的一個薄弱環節,許多教師對它是“又愛又怕”。近兩年,我在對外開放和外出學習觀摩時,重點關注音樂教學活動,感受到現在節奏活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改革方向及整體音樂教學法帶給我們的啟示。本課題旨在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研究幼兒音樂節奏活動的教育途徑。嘗試利用生活中的實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實施良好的音樂節奏感的培養,使幼兒對節奏活動產生興趣和敏感性,產生 “創造”的沖動,使幼兒在音樂基本素質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時解決好音樂節奏活動教學中教師技能傳播與幼兒主動性、創造性能力發揮之間一個“度”的正確把握問題,真正讓幼兒發現、認識并表現出節奏的美、音樂的美,使幼兒的音樂節奏感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現狀
20世紀80年代,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運動,美國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將音樂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從1838年美國將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波士頓馬塞州的一個公共學校設立至今,美國的音樂教育走過了170多年的發展歷程。
近幾年來,中國的許多教育人士對幼兒音樂教育也進行了研究,上海一所幼兒園的教師就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進行了研究,她們認為,興趣起著動力和促進作用,培養音樂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伴隨幼兒音樂成長的第一步。在構思幼兒音樂興趣培養圖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樂興趣培養放在首位,在日常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家庭音樂教育等各個領域加強聯絡和交流,把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貫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樂興趣的培養目標有序地落實到各個領域,形成培養的系列;三是注重一體化,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不僅局限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本身,還在于音樂專業教師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樂啟蒙及教育,三位一體,構成幼兒音樂興趣培養基本網絡。
三、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的源泉。音樂節奏感有助于培養兒童協作意識和技能,兒童對音樂節奏感的意識是很強的。節奏應該是嚴格準確的,決不是機械的,因為節奏是表現音樂的重要因素;音樂是傳達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節奏也應該是活的,有時緊,有時松,像人的脈搏,隨著情緒變化而有快慢的變化;但它的松緊是依據音樂的自然流露,不能隨心所欲。音樂的松緊較難把握,因為音樂是千變萬化的,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種感覺的培養和提高。
生活化:“生活”是指人的各種日常活動或指人的生存、活著,它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化”是指轉變為某種性質的活動狀態。本課題將“生活化”界定為教師從周圍生活中選取音樂教學資源,使幼兒在感到親切、溫暖、充滿人情味,自然輕松的環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1.陳鶴琴的教育思想:“喜歡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音樂教育“應利用音樂來改善兒童的意志,陶冶兒童的情感,使兒童表現真實的自己,導向于創造性的發展。……”陳老還認為,教育應當來源于生活,要從生活中尋找事例,對幼兒進行教育。
2.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則不可能脫離節奏而存在,特別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奧爾夫的教學體系中有一些節奏練習的方法,如:語言節奏練習、聲勢練習、多聲部及合聲的節奏練習、輪說節奏練習,變奏節奏練習等。這些練習方式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方法基礎。
3.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幼兒通過游戲和嘗試活動,在不斷選擇、探索中,在與他人及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將所獲得的信息整合成一個組織的建構,這就是知識。”可見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
研究目標
1.編排、整理幼兒園各年齡階段適宜的音樂節奏教學活動內容及系列活動方案,探索生活化的音樂教育實踐方法。
2.在研究過程中,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轉變教育觀念,形成一定的教育機智,敢于接受新理念,挑戰新方法。
研究內容:
1.根據幼兒園各年齡班幼兒的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的系列音樂節奏活動內容。
2.根據幼兒音樂節奏感發展的特點,探索幼兒園節奏活動中的組織方式和教學指導策略。
3.尋找、利用生活中適宜的材料在小、中、大班節奏活動中的運用。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研究幼兒音樂節奏教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結合中外幼兒音樂挖掘、梳理幼兒生活中音樂節奏活動教育的教材。
2.個案分析法:對活動設計及實施完善過程做案例分析,總結活動設計與實施的經驗。
3.行動研究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幼兒音樂節奏教學的方法設計并組織實施音樂教學活動,完成幼兒音樂活動案例集。
4.問卷調查法:為了解現狀,為研究提供客觀可靠的基礎性材料,將采用問卷調查法舉行研究。
5.經驗總結法:總結梳理音樂活動中幼兒音樂節奏活動的方法與策略。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1.準備階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查閱理論資料,學習相關理論,關注研究國內外相關課題的動向,進行文本資料、網絡資料的篩選;對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必備的知識和素質培訓;制定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2011年9月—2012年4月)
(1)理論研究:解讀新《綱要》,學習《多元智能理論》等幼教改革、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
(2)實踐研究:根據研究目標、內容制定實踐研究方案,注意積累、整理資料;實驗前測;建立研究信息卡,舉行階段研究成果匯報會,根據反饋情況及時調整研究計劃;區角活動設計、實施與評價;階段小結和評估工作,整理研究成果資料,做好論證工作;撰寫研究報告。
3.總結階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公開發表的論文、活動設計、研究活動音像資料等,進行資料分類歸檔,分析研究數據,總結研究方案,申報課題評審鑒定。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
2.研究論文專集
3.教師優秀課堂教學展示(影像)
幼兒在生活中應用音樂節奏的展示(影像)
八、完成課題研究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研究在課題負責人的領導下,選拔配備科研素質高、研究能力強的人員組成課題組,確保課題研究的組織落實。
2.本課題組將加強課題組成員的培訓,組織成員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促進其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更新;強化科研理論的培訓,現代的先進的教育理論,是進行課題研究的先導。培訓做到四落實:時間、資料、方式(請進來、走出去)、效果。
3.本課題將聘請市、縣教科研部門的專家、科研人員、學科教研員作為專家指導組,指導本課題研究過程,引領課題組成員開展課題研究。
4.本課題組將加強管理,一是嚴格課題實驗研究過程的管理。每一階段將有周密的計劃、明確的任務,嚴格的落實,確保課題研究按計劃進行,保質保量落實實施方案;切實落實課題研究的總結、驗收、評價的管理。二是嚴格課題組成員的管理。課題研究人員一經確立,不得隨意更改,確保研究人員穩定性。
5.我園十分重視科研工作,保證了研究過程中經費的使用,所需設施、物品的提供,教師研究成果的獎勵等,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有序高效地開展。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本課題的研究得到了市、縣教科研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
【幼兒園教育小課題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小課題開題報告11-28
幼兒園小課題開題報告12-31
幼兒園小課題開題報告06-09
英語小課題開題報告01-13
歷史小課題開題報告11-25
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6-03
地理小課題開題報告07-22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07-28
小課題開題報告15篇12-03
小學音樂小課題開題報告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