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專業開題報告
社會工作以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本文將介紹社會工作專業開題報告。
社會工作專業開題報告:
一、研究課題
族群社會工作:新概念的提出與探析
二、研究緣起與研究目的
2011年9月,在經歷一番機緣曲折之后,終于筆者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云南民族大學繼續學習社會工作的列車。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而云南民族大學是中國民族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研究重鎮。學術研究,特別是社會工作研究,是面向人群的,是在地化(localization)的。如何發揮這一區位及院校資源優勢,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豐富和拓展社會工作研究,成為筆者思考的重要議題。
由于民族院校的緣故,從學校氛圍,到師資結構,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均與民族議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筆者開始系統地學習民族學、人類學的相關知識。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筆者系統地了解到中國的民族發展史,民族建制史,開始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國各民族的特色、特點與差異。這樣的學習,讓筆者對社會工作中所講的“個別化”原則的深意和重要性的理解更加深刻。特別是在完成課業之余,有幸參與了一項關于佤族的專項課題研究,從而使筆者從個案的角度對“民族”概念的理解更進一步。正是在這一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筆者開始以社會工作的視角思考,社會工作從業者①以現有的“民族”知識體系是否能夠順利地進入案主的生活世界;面對不同民族的案主,社會工作從業者應當如何提供專業的服務;面對同一民族不同分支的案主,社會工作從業者應當如何提供專業的服務。
帶著上述問題,筆者開始了對民族社會工作相關研究成果的研讀和學習。對于中國學術界而言,社會工作本身是一個新的知識領域,而對于社會工作界而言,民族議題更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所以,筆者能夠查閱到的相關研究成果十分有限,在基礎概念體系和理論架構等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尚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面對這樣的研究現實,筆者萌生了一種系統梳理和研究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形成系統的民族社會工作知識體系的盲目的初生牛犢不怕虎般的學術“野心”和天真的學術使命感和責任感。
筆者的不自量力很快得到了“懲罰”。從研讀和學習中國的相關文獻開始,筆者就注意到學者們在民族社會工作的基礎概念使用上各有千秋。如何梳理,如何取舍?筆者陷入了困境。于是,又回過頭來仔細研讀民族學、人類學和社會工作的基礎理論著作,面對著汗牛充棟般的理論著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知識體系,反觀自己的初衷,筆者開始萌生一種老虎吃天一般的憂傷。
于是,筆者思考和研究的目的變得更加務實而具體——到底怎樣的命名才是符合社會工作專業特點的,到底怎么樣的基礎定位才是切合社會工作實務開展的?于是,在綜合分析了眾多相關概念以后,“民族”和“族群”這對冤家很自然的成為了筆者的困擾。在看完“民族”與“族群”的“恩怨史”之后,筆者依然是一頭霧水,兩者之間如何選擇,依然沒有眉目。無奈之中,筆者又開始反觀社會工作的基本價值定位。社會工作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一門科學和藝術,它關照的是社會情境中,生活世界中的非結構性的具體的人。這是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的基本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檢視和梳理外在建制化與人之間的各種互動形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對人的各種影響,再以專業的方式方法消解人與建制化之間的矛盾,從而達成人“詩意的棲息”。那么,如何理解人呢?馬克思講,“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顯然,民族性是人的“一切社會關系”的一種,是人的基本屬性之一。從1950年開始,中央和地方民族事務機關組織專門工作隊伍,對全國各地提出的400多個族群名稱進行識別,到1983年共確認了56個民族,構成了中國現行的民族體系。
這也成為中國開展民族工作、民族研究的一個重要的不可討論的前提。然而,對于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來講,視角定位越靠近案主的社會情境和生活世界就越容易達成對案主的理解,也只有在這種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開展有助于案主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講,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56個民族體系略顯籠統,并不能直接抵達案主所處的社會情境、生活世界。另外,荀子說,“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每一人都處在大大小小不同的“群”之中,人在這些“群”中獲得必要的社會化,從而形成人對“群”自我認同與社會定義。大體來看,56個民族的族稱體系,更多只是基于各種需要的權宜之舉。在民族識別前每一個民族都有著多種自稱或他稱,每一種稱謂都有著一定的社會淵源,它可能是一段歷史,可能是一種關系,可能是一種崇拜,總是每一個稱謂都深深地嵌入在相關人的生命之中,影響著他/她們的社會化與自我認同。一定程度上說,每一種稱謂背后都是一個“群”,不同的稱謂意味著不同的“群”,雖然民族識別基于科學和理論對他/她們進行了合并,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她們之間基于歷史、文化和習俗等方面的差異不存在。
三、論文結構安排
本文在行文上主要按照引言——概念提出背景——相關概念辨析——民族社會工作的局限——族群社會工作提出的理論依據——族群社會工作概念的提出與闡釋——結論的邏輯展開論述,共分為六個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思路歷程和主要內容,對國內外相關概念的使用情況進行了綜述,闡述了文章主要結構與研究方法,并對研究的難點和創新點進行了說明。
第一章主要從中國族群發展現狀和趨勢的角度闡述了專業社會工作介入族群議題的必然,并從社會工作專業化,服務領域細分和民族工作機制創新兩個方面詮釋了專業社會工作介入族群議題理論研究與實務實踐興起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對專業社會工作介入族群議題相關的核心概念“族群”、“民族”和“社會工作”進行界定和分析,并對國內外相關概念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辨析。
第三章主要對民族社會工作的提出和應用情況進行概述和分析,并從未能把握和體現民族議題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矛盾等四方面闡述民族社會工作概念的局限性。
第四章主要概述族群社會工作概念提出的理論依據,包括族群理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多元文化理論;生活世界與公民社會理論;社會工作建制化與二律悖反命題;社會工作個別化原則。
第五章提出族群社會工作概念,從體現和把握了民族議題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矛盾等四個方面論證了族群社會概念的正當性,界定族群社會工作的概念,并從服務對象、關注的議題、主要分類和基本原則幾個方面對族群社會工作進行了闡釋。
結論與討論部分對本文的主要結論進行了梳理,并對本文存在的缺陷和繼續研究的空間進行討論。
四、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古訓充分揭示了方法的重要性。從一定程度上說,方法決定了結果的可靠性。所以,如何選擇研究方法則是研究的關鍵。
選擇什么樣的`研究方法,首先要看選題的本體的性質和特點,其次則受研究者的學術背景影響明顯。
五、研究難點與創新點
難點:從全球社會工作發展的角度來看,社會工作正處在一個尷尬的時期,一面是蔓延至今的疑問——“社會工作是不是一個專業,一面是“社會工作的終結的聳人命題。中國社會工作的重建正是在這個時候。這致使我們在重建過程中,沒有成熟理論體系可以學習和借鑒,只能長時間的處于迷茫與彷徨之中,摸著石頭過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本土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作為整體的學科發展的不成熟性,無疑會影響學科分支的發展。不計建國前的發展的話,中國專業社會工作介入族群議題的發展只是近七八年的事情。在迷亂的大形勢下,專業社會工作介入族群議題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處于彷徨之中。在這樣的語境下,開展基礎理論研究既必要又無助。
創新點:第一,梳理了專業社會工作介入族群議題相關的眾多概念,為使用不同概念的學者進行對話和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第二,從公民社會、治理理論的角度分析社會工作的本質,提出專業社會工作是立足與“社會”的觀點,并以此探討族群議題,理順了專業社會工作介入族群/民族議題與傳統民族工作之間的關系;第三,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族群社會工作,豐富了社會工作知識體系;第四,引介國外及中國臺灣地區專業社會工作介入族群議題理論研究與實務實踐的經驗,對族群社會工作概念進行了初步的闡述,無疑對進一步開展族群社會工作理論研究和實務實踐奠定了基礎。
六、論文提綱
引 言
一、研究緣起與研究目的
二、文獻綜述
(一)國內相關概念使用
(二)國外相關概念使用
三、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研究的理論意義
(二)研究的實踐價值
四、論文結構安排
五、研究方法
(一)多學科理論相結合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
六、研究難點與創新點
(一)研究難點
(二)研究創新點
……
【社會工作專業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7-19
護理專業開題報告01-19
動漫專業開題報告01-19
酒店專業開題報告01-19
雕塑專業的開題報告01-19
廣告專業開題報告09-16
專業開題報告樣本02-22
專業開題報告的模板02-22
機械專業的開題報告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