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新版紅樓夢及答案
新版《紅樓夢》電視劇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質疑和批評。不少人把它和版相比,指斥它風格怪異,糟蹋經典,不忠實原著。而導演李少紅則堅持認為其實她才是“忠實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說的旁白為證。我覺得這種爭論模糊了焦點。
電視劇是視覺藝術、影像藝術,和小說原著文字形式有別。亦步亦趨而不顧藝術表現方式的不同,不見得就叫“忠實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裝是不是問題?我覺得不是;“銅錢頭”是不是問題?我覺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版不像,當然不會成為問題。時隔二十多年,攝像技術等進步如此之大,如果充當舊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試圖貼近“90后”年輕人,則更不是問題。觀眾的審美情趣隨時代變遷而有差異,但真正“美”的東西始終能得到認可。
問題在于,號稱“忠實原著”,實則暴露了導演和編劇用影像再現文字能力的貧乏、想象力的貧乏、運用鏡頭能力的貧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貧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問題在于號稱吸取了昆劇的元素,昆劇的愛好者統統不買賬,“銅錢頭”從美感變成了惡謚;演員的扮相,“環肥燕瘦”的釵黛顛倒作“環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噴茶倒似彈射暗器……這就難以拿“忠實原著”來遮羞了。據我接觸的“90后”們,只要看過原著的,就沒有人喜歡這部劇的——他們還因自己莫名其妙成為擋箭牌,覺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劇一樣,《紅樓夢》在中國儼然成為產業。從《紅樓圓夢》《紅樓復夢》種種續書始,對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過。嚴格來講,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實原著”。大浪淘沙,現在除了專門的研究者,那些續書因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遺忘和淘汰。越劇《紅樓夢》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線索,突出的是寶黛的愛情悲劇,照舊被奉為經典,多少觀眾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淚。至于1987版電視劇產生于“探佚派”全盛時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統統砍去,換成了當時紅學家們的研究成果,不少情節大可商榷,即使對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膽裁剪揚棄,其實又何嘗完全“忠實原著”?但是它的受眾之廣,影響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國產劇中再無其匹。甚至因為新版的翻拍,讓更多人愈發深入地了解和熱愛這部嘔心瀝血的'大制作。當年那批演員,活靈活現地存在于幾代人記憶中,與原著難以拆分。
所以我絕不排斥《紅樓夢》再一次翻拍,參照RSC《哈姆雷特》的經驗,即使演員裸體上場我都能夠接受——只要他們演的確實是《紅樓夢》,而不是被謔稱為“天雷夢”的東西。
(節選自2010年7月26日《文匯報》)
6、下列有關 “忠實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作者不大贊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風格怪異,糟蹋經典”觀點,因為那些人對“忠實原著”有誤解。
B、作者也不贊同導演李少紅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說的旁白”來作為“忠實原著”的解釋。
C、作者認為,“忠實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節或者原著的精神來具體演繹。
D、在作者看來,真正意義上的“忠實原著”有時候也并不排除大膽裁剪揚棄的一些做法。
7、下列說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新版劇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實于原著,只能表明編導能力有問題。
B、運用現代化的攝影技術不應成為新版電視劇《紅樓夢》批判的依據。
C、由于審美情趣的不同,試圖貼近“90后”年輕人的做法本身無可非議。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運用鏡頭能力等的貧乏是演員拍戲的最大的障礙。
8、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那種不顧電視劇特有的視聽藝術而跟隨原著亦步亦趨的做法并不見得就是忠實原著。
B、昆劇愛好者以及一些“90后”對于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創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實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終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社會所淘汰。
D、越劇《紅樓夢》以及1987版的電視劇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線索。
參考答案:
6.C(根據第五段第4、7行可知)
7.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運用鏡頭能力等的貧乏”應該是“編導”的問題)
8.D(“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線索”是越劇《紅樓夢》)
【閱讀理解新版紅樓夢及答案】相關文章:
《門檻》閱讀理解及答案03-26
《海龜》閱讀理解及答案03-25
《天鵝》閱讀理解及答案01-25
天窗的閱讀理解及答案03-30
《水刀》閱讀理解及答案03-26
駝背的閱讀理解及答案12-23
理解閱讀答案03-23
《壓力與高度》閱讀理解及答案04-14
《文明無價》的閱讀理解及答案03-27
藥引子閱讀理解及答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