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訓練及答案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練習。
冰雪里的靈魂
夏立君
、倮盍晷r候,祖父李廣一定與他一塊朗讀過《詩經?中那篇有名的《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收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對詩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著祖父微微翕動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沖天,好似看到了無邊雪原,好似看見了自己留在蒼茫大地上的無數腳印。李陵從祖父的聲調里聽出了這首詩的美。李廣對李陵說:從前有一個人,離開家非常久非常欠,當他回來的時候,他發現他家沒有了,他的家已經被人做田地來耕種了,黍和稷都長得很高了。小李陵似乎明白了:人不能離家太久,更不能一輩子不回家。
、诠99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擊匈奴,出河西,臨大漠。冬天很快降臨了,寒潮一陣一陣從漠北撲來。這是一個與他過不去的冬天。至;揭粠,在兩座峰巒之間,李陵部眾與單于率領的三萬匈奴騎兵遭遇。一場慘烈的廝殺之后,單于很快發現他這三萬騎兵竟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單于讓部隊后撤,很快調來八萬余騎,擺成合圍之勢,緊緊咬住李陵。突圍,突圍!李陵此時惟一的念頭就是突圍。英勇的將士擊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蓡斡诘陌鼑υ嚼赵骄o。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他的箭率領著千百箭飛向敵陣?墒,忽然之間,了的箭袋空了。他高呼:箭,箭,快給我箭!可是,幾首在同時,將士們的箭袋全都空了。五千將士的五十萬支箭全飛向了匈奴人。從此,李陵一生都沒有擺脫赤手空張空弓的感黨。他下令解散部隊,各自突圍。匈奴將將士簇擁著單于很快來到李陵跟前。李陵和單于互相看清了對方的面孔。李陵控住馬,望一眼天空和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嘆息一聲,下馬,投降。
、劾顝V如此忠義,他的孫子李陵卻投降了。武帝對此耿耿于懷。那些從前贊揚李陵的人現在都說李陵的壞話,他們知道皇帝愿意意聽什么。武帝問頗有些書生氣的司馬遷對此事有什么看法。司馬遷說:“李陵事親極孝,與人效往恪守誠信,為國家奮顧身。這次出征,雖身陷絕境,但殺敵數量巨大。他不死,可能是圖謀將來有機會報答陛下……”武帝不喜歡這幾句話,司馬遷受了宮刑。不久,李陵遭受滅族之禍,老母嬌妻幼子弱弟都被殺掉了。……兩千年來,面對李陵這個名字,人們一直是一詠三嘆。人們在心靈里為李陵辟出了隱秘的一角。體制總是塑造適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體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④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約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為他哭泣。他的軀體上一這覆蓋著厚厚的冰雪。一個蒙羞的靈魂,一個堆積著厚厚冰雪的靈魂,一個插著無數把刀的靈魂,在兩千多年前安息了。他埋骨在哪里誰也不知道。重視葬地是農耕民族的傳統,他已融入了游牧民。而他前半年所在的那個民族卻不能忘記他。隔著兩千多年的歲月,李陵這個名字為什么總給人異樣的感受?人們感受到了李陵靈魂里的冰雪。李陵似乎永遠在歷史深處沉思默想。我感到歷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與打扮任何歷史人物不同,人們念說著李陵時,總是顫動著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經。面對李陵這個投降者,人心竟知道了羞愧。人們企圖以個人的方式,以一已的情感,融化李陵靈魂里的冰雪。而李陵在冰雪中遠去,遠去。人們一直遙望著的,是那一個背影。(節選自《散文》2002年11月號)
1.文題“冰雪里的靈魂”中“冰雪”有哪幾層含義?試談談你的看法。
E.本文作者一面將筆觸深入進過去,生動再現了李陵投降的史實,一面則用現代人的目光重新審視“成仁取義”的實質,字里行間含蓄地表達了對李陵的理解與同情。
1.①“冰雪”暗示了李陵遠離故土,最后客死在北方;②李陵一直生活在叛國的陰影中,這是“一個蒙羞的靈魂”,“冰雪”象征著他所承受的冷眼和指責。
2.李陵是一個勇的戰將,值得人們稱道。但他又是一個降者,人們為此而羞愧。
3.李陵畢竟是力戰而降,從現代人性觀的角度看,生命的`價值理應得到重視。所以,人們對李陵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4.AD。(A項中“本文的開頭引用了《詩經·黍離》中的詩句”的作用是伏筆,暗示了李陵悲劇性的命運。D項中的對比,重在表現李陵,李廣只起襯托作用。)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練習。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為,中國歷中外最激勵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不管孟姜女如何痛哭流涕,站遠了看,這個苦難的民族意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長城到了八達嶺一帶已經沒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肅、山西、內蒙一帶,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的頹壁殘垣間呼嘯,淡淡的夕照、荒涼的曠野溶成一氣,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對風月、對民族的巨大驚悸,感覺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但注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長城占據了遼闊的空間,它卻實實在在地占據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并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封鎖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后輩。
它,就是都江堰。
1.用一句話概括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作用是□□□□□□□□□□(不超過10個字)。
2.第2段首先概述長城的偉大,原因是(請用原文回答)□□□□□□□□□□□□(不超過12個字)。
3.第3段中從哪三個方面對都江堰和長城作了比較?
4.第5段中作者指出都江堰的文明和長城的文明大不相同,這可以概括為
答:長城□□□□□□□□□□□□□□□,而都江堰□□□□□□□□□□□□□(各不超過15個字)。
1.揭示主旨,總領全文
2.留下人類意志力的驕傲。
3.修建時間;社會功用;文明特點
4.長城:突兀在外,講究排場,缺乏活力;都江堰:浸潤延伸,樸實真誠,充滿活力。
【現代文閱讀訓練及答案】相關文章:
《水仙》閱讀訓練及答案03-04
《臉紅什么》閱讀訓練及答案03-13
《海光》閱讀訓練及答案03-12
《讀書佐酒》閱讀訓練及答案02-14
《紅花草》現代文閱讀及答案02-23
《漢書·七十七》閱讀訓練及答案03-09
《列子●天瑞》閱讀訓練及答案03-04
《傷仲永》閱讀訓練及答案03-04
看京劇閱讀題訓練及答案02-08
《簡單的希望》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