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淺談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是每個計算機教師所要面臨的問題。本文從教學方法,提高就業競爭力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就業競爭力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迅猛發展和信息手段的千變萬化,計算機已日益普及每個家庭。21世紀又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時代,普及計算機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計算機文化是實現信息化的保證。《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相關的基礎操作,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的教學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成了計算機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下面淺談一下我的教學經驗和反思。
1.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相繼在非計算機專業的授課計劃中加入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經過20多年的模索,各校都有一套相對穩定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windows XP操作系統和Microsoft offtce系列辦公軟件應用,還包含一些計算機基礎理論和網絡基礎的內容。教學大多是根據教師的理論講述,結合學生上機完成實訓。
2. 存在的的問題
2.1 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差異大。我校的學生大部分是來自農村,少部分來自城鎮。他們有的從未接觸過計算機這門課程;有的已經學會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等基本操作;而個別學生甚至還不會開機關機,更不用說使用鼠標及軟件運用了。如此大的水平差異給教學帶來了相當的'難度。
2.2 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理論與實踐應相輔相成。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能聽懂老師講授的內容,也能按老師的步驟來操作,但是當題目變換或自己獨立完成時就無所適從,不會操作,造成課堂授課理解和自已真正動手實踐不能統一起來的矛盾。
3. 教學反思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為學生打造一個應用平臺,讓學生能夠輕松掌握理論知識,并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呢?
3.1 分層教學,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在教學中我主要是采取分層次教學,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首先根據學生的基礎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都有較好的、一般的及較弱的,基礎好的學生當小組長,負責小組的學習。其次在教學中分難、中、易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學習,若完成較易的任務,鼓勵學生向較高級別的任務學習。評比也是按照學生的層次進行打分。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互幫互學,相互促進,既調動基礎好的同學積極性,也使基礎較差的同學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成功,激發學習興趣。
3.2 注重啟發,培養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從學習中感受快樂,正所謂“學并快樂著”。教師在授課時應講究方法,對學生不要“授之以魚”,而要“授之以漁”。如在講解例子時,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進行講解,注重告訴學生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其他相同類型的題目則讓學生自行練習和操作。而在實踐操作時,發現學生錯誤,不要急著指出,通過提示引導,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并糾正錯誤,這樣學生學得才深刻,記憶才更牢固。比如,在講授計算機基本操作時,有些學生在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會在上機時做出些花樣來顯示自己的能力,此時我們要鼓勵學生,表揚其創新意識,并請這些學生上臺給其他學生介紹他們的“經驗”。這樣,不僅能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傳授學到更多的內容,而且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3.3 依據專業不同,有所側重。《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基礎課程,其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了解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的使用知識和技能,掌握使用計算機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真正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去。由于專業的不同,在教學中應該有所側重。比如文秘專業的學生,可以側重Word文檔的應用,講解更多的辦公實例;會計專業的學生則側重于Excel的學習,在Excel中如何實現賬務處理;商務專業的學生可以側重于PowerPoint的學習,布置商務會議,產品廣告等。
3.4 調整教學順序,提高教學質量。按照《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教材順序,一般是先講解計算機的發展及硬件知識、數制轉換等,再講Windows操作系統及Office辦公軟件。由于計算機課程的硬件部分理論性較強、專業術語較多,且晦澀難懂,往往在兩三個星期的理論課后,學生還不知道計算機到底能做什么,更談不上有什么學習興趣。為此,在教學計劃上,可以適當調整,靈活安排,先導入實例進行教學,再講解理論,而不必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如在講授Excel的“公式與函數的運用”時,可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工資表”入手,通過講解“工資表”的功能及運算方法,并上機操作運行,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內容是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從而喚起他們的學習欲望,調動起學習興趣,為下一瞇講解理論知識打好基礎。
3.5 教學標準與社會接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應用技能,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如何判斷學生是否掌握計算機基礎與應用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我們知道,對學生計算機學習結果的判定,可以通過能否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能否得到社會的認可為標準的。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取得等級合格證書是得到社會認可的一個普遍途徑。許多企業用工標準中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做了相關規定:計算機操作水平必須達到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一級標準,能較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需求。目標明確以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自覺性都有所加強,通過老師的有效輔導,加強練習,學生大多都能通過一級考試,我校的通過率就達到90%以上。
自從大專院校擴招以來,中職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面臨著發展和創新的機遇。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繼續加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研究,更好地培養學生,為我國中職教育發展貢獻自已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鴻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9(10):168-169.
[2] 華康清、程寶山著.職業中學辦學思想與實踐[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4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淺談】相關文章:
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05-07
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05-06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09-18
談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05-06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pdf11-24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題09-15
淺析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12-15
淺談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09
中職類計算機應用基礎大綱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