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問題
1.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1根據中職生的心理特點選取教學素材
中職生活潑好動,充滿朝氣,喜歡接觸新的事物。老師在選取教學素材時,要考慮到中職生的心理特點,選取他們喜歡與熟悉的內容,巧妙地引入到課堂教學與實踐中去,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以教學內容“Excel電子表格公式和函數”為例具體說明如何選取教學素材。該教學內容涉及的函數種類有:Sum(求和函數)、Average(求平均值函數)、Max(最大值函數)、Min(最小值函數)、Countif(統計函數)、if(條件函數)。根據以上教學內容,上課前先向學生展示班級期中成績總表,成績總表里包含:班級成員各科成績、班級成員平均成績、各科的平均分、班級總分和平均分、總分最高/最低的個人、平均分90以上的人數、不及格的人數等。通過學生熟習的成績總表導入新課,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嘗試在課堂上開展小型的計算機知識競賽,采用小組比賽,分必答題與搶答題兩種類型,邀請學生一起參與主持與記分,學生興趣深厚,氣氛活躍,效果良好。另外,也可以在課余組織學生參加打字比賽、計算機基礎知識競賽、WORD 小報排版、班級成績匯總表制作、課件制作等活動,并充分重視學生的賽前組織與準備工作,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與風氣,在活動的開展中收獲知識與技能。
1.3結合計算機應用實際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操作實例和任務
計算機的發展迅速,應用日新月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本身為一門工具性的課程,應根據當前計算機應用的主流(而不是根據教材)來選擇計算機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有所用,能應用于實際工作與生活中。學生在操作任務的設計上,也應該考慮實用性原則,讓學生通過完成相應的操作任務,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操作中收獲自信,提高協作能力。比如用word 制作科普小報。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先用圖文并茂的課件吸引學生,然后再向學生講解Word用法,最后布置一個任務,由學生自由命題,做一個科普小報。這樣,整個課堂都會是學生熱鬧的討論聲,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嘗到了樂趣。
1.4組織相關的計算機興趣小組
在中職學校中,可以根據開設的`計算機課程,開設相關的計算機興趣小組,就《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而言,可以開設如文檔處理、多媒體課件制作、硬件維護等興趣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加入,通過小組活動來進一步培養興趣與提升能力。
2.加強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創新
2.1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
近兩年我校一直在積極推進“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個完整、復雜的“生態系統”,包含了思維導圖法、大腦風暴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法。我們應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比如在提問“你崇拜黑客嗎? ”的問題時,可以使用大腦風暴法讓大家暢所欲言; 在講解計算機系統組成時,使用思維導圖法,使知識脈絡更加清晰; 在創作Word電子板報、 賀卡、簡歷、Excel表格、暢游Internet網搜集信息時,使用任務驅動法……教學中還可以設置學生操作表演、小競賽等環節,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參與、合作、交流與展示,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2.2理論實踐一體化,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理論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是計算機學科所具有的特點,以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開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是一種改革和創新。 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思想就是把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踐完美地結合,對于學生的能力提高將會發揮巨大作用,將操作技能和理論素質在相結合的培養框架下得到構建。 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使得學生在熟練操作計算機的同時,也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能夠實現舉一反三,為他們拓展了知識的應用領域,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例如在進行Excel 的教學時,知識點繁復雜亂,這種情況下用死板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勉強學會方法,記憶力不深刻,也不會對Excel這門技術感興趣。此時可以講述一個空調銷售的故事,再通過教師示范操作,利用Excel 處理了一組空調銷售數據,同時顯示出增長率與對比結果。這樣的實例解析讓學生印象極為深刻,也就被其中的Excel 功能吸引,從而就有了學習的興趣。
2.3改革考核制度
多元評價。美國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學校在發展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時,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只會在某一兩方面的智能特別突出;而當學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進度時, 不要讓學生因此而受到責罰。 根據這個理論, 對學生學習評價也應該是多元的,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評價內容要多元化。
2.4充分利用多媒體和Internet技術
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內容里用文字和語言難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學課件可以直觀生動地呈現出來,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機房局域網為教學提供交互式的教學環境,能為學生創造能聽、能看、能動手操作以及進行討論、交流的環境;Internet技術更是將課堂無限放大,通過遨游因特網, 學生會找到最新的知識,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 最有價值的計算機資料。這在教師的實際課堂上是很難獲得的, 因此,互聯網能把世界的知識全部匯集起來供學生學習和使用, 學生可以自主探究問題答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課堂內容,增加教學深度,并教會學生享受健康網絡生活。
2.5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課程是中職教育培養人才的必要渠道,抓好課程建設是提高教學水平的保證。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中職學校更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精品課程的建設需要自身不斷完善和繼續發展。 對課程建設研討要制度化,要廣泛深入地交流。 我們要努力打造校級《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最終為未來計算機教學的發展創造出高效優質、科學合理的教學系統新模式。
3.結論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學生最后主要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將知識轉化成能力,來鞏固所學的知識,掌握操作技能,F階段的中職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新內容的涌現,教育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提高認識,提高教學能力,了解技術發展方向,收集補充實用性的實例與課后操作練習,幫助學生扎實地掌握操作技能。針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中的軟件、硬件以及網絡教學,要進行調整與創新,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求。 [科]
【探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問題】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應用探究12-14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設計05-09
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05-07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施項目教學法探討12-14
探討計算機基礎分課型教學模式05-07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參考教學05-08
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05-06
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反思05-06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思考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