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海財經大學1998年西方經濟學試題
一.判斷題:請在標準答題紙選擇(每小題1分,共15分)
1.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商品需求變動對收入變動的反映程度;
2. 邊際效用增加時總效用必增加;
3. 當總收益等于總成本時,廠商的正常利潤為0;
4. 在完全競爭市場 ,單個廠商的供求對商品的價格影響較大;
5. 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取決于該要素提供的邊際產品價值;
6. 當需求曲線為一水平線時(價格為縱軸,需求量為橫軸)需求的價格彈性為零;
7. 在購買兩種商品時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MUx*MUy=Px*Py;
8. 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之一是存在產品差異;
9. 當邊際消費傾向為0.8時,投資乘數為16;
10. 當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小于1時,降低售價會使總收益增加;
11. 從支出看,三部門的國民收入恒等式為Y=C+I+T;
12. 當經濟處于非充分就業狀況時,可采用緊縮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刺激就業;
13. IS曲線是用來表示貨幣市場供求均衡的條件;
14. 實際貨幣供給增加可以通過提高物價水平實現;
15. 其他條件不變時,貨幣供給的減少將使LM曲線向左移。
二.選擇題:請在標準答題紙上作單項選擇(每小題1.5分,共45分)
1. 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是因為
A. 邊際成本遞增 B. 機會成本遞增 C. 邊際替代率遞減 D.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
2.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
A. 獲得的總效用 B. 消費不了的商品
C. 獲得的總效用與支付額之差 D. 貨幣支出低于商品價格部分
3. 某商品價格從10元下降到9元,需求量從70增至75,該商品需求
A. 缺乏彈性 B. 富有彈性 C. 單位彈性D. 彈性不能確定
4. 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價格為P=100-4Q,供給價格為P=40+2Q,均衡價格與均衡常量為
A. P=60 Q=10 B. P=10 Q=6 C. P=40 Q=6 D. P=20 Q=20
5. 當產量為10單位時,總成本為500;產量為11單位時,平均成本為51,邊際成本為:
A. 51 B.50 C.52 D.61
6. 在均衡條件下,完全競爭廠商的產品價格
A. P=AC=MC B. P=MR=AC C. P=AR=MC D. P=AR=MR
7. 用w和r分別表示勞動力和資本價格,在以縱軸度量資本數量、橫軸度量勞動數量的坐標系中,等成本線的斜率為:
A. w/r B. w/r-1 C. r/w D. r/w+1
8. 在壟斷市場中,廠商在下述哪種情況下擴大其產量:
A. 價格低于邊際成本 B. 價格等于邊際成本
C. 邊際收益低于邊際成本 D. 邊際收益高于邊際成本
9.在以縱軸度量產量,橫軸度量勞動投入的坐標系中,平均產量等于:
A. 總產量曲線的斜率 B. 從原點向總產量曲線所引射線的斜率
C. 邊際產量曲線切線的斜率 D. 從原點向平均產量曲線所引射線的斜率
10.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條件為:
A. MR=MC B. AR=MC C. SMC=SAR D. LMC=LAR
11.等成本線向外平行移動表明:
A. 總產量減少 B. 總成本增加 C. 生產要素價格提高 D. 產量增加
12.如果規模收益和投入資本量不變,對于生產函數Q=f(L,K),單位時間里增加10%的勞動收入,產出將
A. 增加10% B. 減少10% C. 增加小于10% D. 增加大于10%
13.假定兩人一天可生產60單位產品,三人一天可以生產100單位產品,那么
A. 平均可變成本是下降的 B. 平均可變成本是上升的
C. 勞動的邊際產量大于平均產量 D. 勞動的邊際產量小于平均產量
14.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A. 固定不變 B. 先降后升 C. 不斷下降 D.不斷上升
15.設某商品價格從7元降至5元,需要量從8單位增至10單位后,該商品賣者的總收益
A. 增加 B. 減少 C. 不變 D. 無法確定
16.下述哪一項不屬于總需求
A. 政府支出 B. 稅收 C. 凈出口 D. 投資
17.實際國民收入為17500,GNP平均指數為160,名義國民收入為
A. 17340 B. 15700 C. 2800000 D. 109
18.當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這兩種上片的需求量同時增加或減少,這兩種商品的交叉需求彈性系數為
A. 正數 B. 負數C. 0 D. 1
19.在用縱軸度量支出,橫軸低量收入的坐標系中,從原點出發的45度線具有如下性質:
A. 消費等于儲蓄 B.收入等于儲蓄 C.支出等于收入D.上述都不對
20.消費者收入下降但對某商品的需求量卻增加,該商品為:
A. 低檔商品 B. 替代商品 C. 高檔商品 D. 互補商品
21.如果某廠商的平均收益曲線從水平線變為向右下傾斜的曲線,這說明:
A. 1成本下降 B.平均收益下降 C. 完全競爭被不完全競爭替代 D. 有廠商退出該行業
22.IS和LM曲線的交點表示:
A. 充分就業均衡 B.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
C. 貨幣市場,均衡產品市場不均衡D. 產品市場均衡,貨幣市場不均衡
23.在非充分就業條件下,擴大總需求會使:
A. 國民收入增加 B. 總供給曲線向左移動 C. 利率下降 D. 物價水平下降
24.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取決于:
A. 利率高低 B. 未來的收入收入水平C. 預防動機 D. 物價水平
25.如果投資對利率變得很敏感:
A.IS曲線會變得很快 B. IS曲線會變得很平坦 C.LM曲線會變得很 D. LM曲線會變得很
26.貨幣供應量在下述那種情況下會增加:
A. 政府發行債券時 B. 私人購買股票時
C. 中央銀行從公眾手中購買證券時 D. 私人投資增加時化
27.工資上漲引起的通貨膨脹可稱為:
A. 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B. 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C. 結構型通貨膨脹 D. 隱性通貨膨脹
28.政府支出增加時,可能會使私人支出減少,這一效應稱為:
A. 替代效應 B. 擠出效應 C. 投資效應 D. 凱恩斯效應
29.存款準備金率越高:
A. 銀行貸款意愿越大 B. 貨幣供給越大 C.貨幣乘數越小D.物價水平越高
30.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A. 決策人的意愿 B. IS和LM曲線的交點 C. IS和LM曲線的斜率D. 貨幣供應量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
1. 商品的均衡價格
2. 機會成本
3. 邊際消費傾向
4. 勞動對資本的邊際技術替代率
5. 貨幣數量方程式及其含義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 簡述一般商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2. 用西方經濟學原理說明為什么“水的效用很大,但價格很低,鉆石的效用很小,但價格很高”。
3. 簡述菲利普斯曲線。
4. 作圖并扼要說明完全壟斷市場利潤為最大的廠商短期利潤。
5. 如何利用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搭配來解決“滯漲”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1999年西方經濟學試題
一.判斷題:請在標準答題紙選擇(每小題1分,共15分)
1. 供給曲線左移,對于同樣價格生產者提供的產品數量增加。
2. 均衡價格隨著需求的增加和供給的減少而上升。
3. 邊際產品增加使總產量增加,邊際產量減少使總產量減少。
4. 生產要素的價格一旦確定,等成本曲線的斜率隨之確定。
5. 如果生產資源的效率很高,社會將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以外的點上生產。
6. 當總收益等于總成本時,廠商的經濟利潤為零。
7. 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的邊際收益等于市場價格。
8. 規模的內在經濟性和不經濟的存在,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通常呈先降后升的U型。
9. 壟斷廠商的平均收益曲線與編輯收益曲線是同一條曲線。
10. 如果僅考慮勞動的替代效應,勞動的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
11. 邊際儲蓄率越高,政府購買對GNP的貢獻越大。
12. 已生產出來但未售出的產品也應計入投資。
13. 總供給曲線越平坦,貨幣供給增加對GNP的影響越大。
14. LM曲線不變,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會增加收入和降低利率。
15. 央行在公開市場買入債券將使利率下降,投資增加。
二.選擇題:請在標準答題紙上作單項選擇(每小題1.5分,共45分)
1. 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種外都會使需求曲線移動
A. 消費者收入變化 B. 商品價格下降
C. 其他相關商品價格下降 D. 消費者偏好變化
2.若X和Y二產品的交叉彈性系數為-2.3,則
A. X和Y是替代品 B. X和Y是正常商品
C. X和Y是劣質品 D. X和Y是互補品
3. 直線型需求曲線的斜率不變,因此其價格彈性也不變,這種說法
A. 一定正確 B. 一定不正確
C. 可能不正確 D. 無法判斷是正確不正確
4. 對同一個消費者來說,同樣數量的商品總是提供同量效用,這種說法
A. 正確 B. 錯誤
C. 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 D. 無法回答
5. 商品X和Y的價格按相同比率上升,收入不變,則預算線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動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動
C. 不變動 D.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動
6. 消費者剩余是
A. 消費過剩的商品
B. 消費者得到的總效用
C. 消費者得到的總效用減去支出效用的貨幣度量
D. 支出的貨幣效用的剩余
7. 連續增加某種生產要素,當總產量達到最大時,邊際產量曲線
A. 與縱軸相交 B. 經過原點
C. 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 D. 與橫軸相交
8. 一橫軸表示勞動,縱軸表示資本,等成本線的斜率是
A. PL / PX B. -PL / PX
C. PX / PL D. -PX / PL
9.如果增加一單位勞動可減少三單位資本且能使產量不變,則MRSLK為:
A. 1/3 B. 3
C. 1 D. 6
10.經濟學中短期與長期劃分實質上取決于
A. 時間長短 B. 可否調整產量
C. 可否調整生產規模 D. 可否調整產品價格
11.與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成U型有關的原因為
A. 規模報酬 B. 外部經濟與不經濟
C. 要素邊際生產率 D. 固定成本占總成本比重
12.在從原點出發的射線與TC曲線的切點上,AC
A. 最小 B. 最大
C. 大于MC D. 小于MC
13.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A. 先降后升 B. 先升后降
C. 保持不變 D. 一直趨于下降
14.在一成本與產量為縱、橫軸的坐標系中,如果等成本曲線與等產量曲線沒有切點和交點,要生產等產量曲線所表示的產量,應該
A. 增加投入 B. 減少投入
C. 使投入保持不變 D. 上述三者都有可能
15.某廠商的平均收益曲線從水平線變為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這說明
A. 有廠商進入該行業 B. 完全競爭被不完全競爭所取代
C. 廠商間的競爭趨于激烈 D. 原廠商退出了該行業
16.在一般情況下,廠商得到的價格低于下述哪種成本將停業營業
A. 平均成本 B. 平均可變成本
C. 邊際成本 D. 平均固定成本
17.假定完全競爭行業內某廠商在目前產量水平上的邊際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則該廠商
A. 只得到正常利潤 B. 肯定未得最大利潤
C. 是否得最大利潤不能確定 D. 已得超額利潤
18.完全競爭市場與不完全競爭市場的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相比
A. 前者與后者重合 B. 前者比后者陡峭
C. 前者比后者平坦 D. 無法確定
19.某工人在工資率每小時2美元時掙80美元,每小時3美元時掙105美元,由此可以判定
A. 收入效應起主要作用
B. 替代效應起主要作用
C. 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均未發生作用
D. 上述三者都不對
20.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發生于下列何項之時
A. 實際儲蓄等于實際投資 B. 實際消費加實際投資等于產值
C. 總支出等于企業部門收入 D. 計劃儲蓄等于計劃投資
21.在兩部門經濟中,如果邊際消費傾向為0.8,那么自發支出乘數為
A. 1.6 B. 2.5
C. 5 D. 4
22.在四部門經濟中,若投資、儲蓄、政府購買、稅收、出口和進口都增加,則均衡收入
A. 必然增加 B. 不變
C. 必然減少 D. 不能確定
23.人們用一部分收入來購買債券,這種行為屬于
A. 儲蓄 B. 投資
C. 既非儲蓄也非投資 D. 既是儲蓄也是投資
24.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的關系為
A. 二者之和等于1 B. 二者之和等于0
C. 二者之比為平均消費傾向 D. 二者之和為平均儲蓄傾向
25.下列哪一項不影響貨幣需求
A. 一般物價水平 B. 銀行利率水平
C. 共眾支付習慣 D. 物品與勞務的相對價格
26.當利率降得很低時,購買債券的風險將
A. 很小 B. 很大
C. 可能大也可能小 D. 不發生變化
27.中央銀行最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為
A.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B. 公開市場業務
C. 再貼現率 D. 道義勸告
28.在IS曲線上,存在儲蓄和投資均衡的收入與利率的組合點有
A. 一個 B. 無數個
C. 小于100個 D. 上述三者都不對
29.貨幣供給增加使LM曲線右移,若要均衡收入、變動接近于LM曲線的移動量,則必須
A. LM曲線陡峭,IS曲線也陡峭
B. LM與IS曲線都平緩
C. LM曲線陡峭,IS曲線平緩
D. LM曲線平緩,IS曲線陡峭
30.假如經濟處于充分就業,總供給曲線斜率為正,減稅會使
A. 價格上升,產量增加 B. 價格上升,產量不變
C. 產量增加,價格不變 D. 價格下降,產量減少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
1. 無差異曲線
2. 邊際效用
3. 壟斷競爭
4. 財政擠出效應
5. 邊際產品價值(VMP)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 兩種消費品的邊際替代率(MRSXY)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它是遞減的?
2. 在雇傭第三個單位的勞動以前總產量是遞增的,從第三個單位勞動開始總產量遞減,畫出該總產量曲線圖極其對應的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曲線,并說明三條曲線之間的關系。
3. 作圖:消費曲線(c),消費加投資曲線(c + i)和45°線,并用它們說明均衡國民收入。
4. 設汽油的需求價格彈性為-0.15,其價格現為每加侖1.2美元,試問汽油價格上漲多少才能使其消費量減少10%?
5. 試說明凱恩斯的三種貨幣需求動機,并畫出相應的貨幣需求曲線以及總的貨幣需求曲線
【上海財經大學1998年西方經濟學試題】相關文章:
上海財經大學2000西方經濟學真題10-29
上海財經大學2005年西方經濟學部分真題10-29
西南財經大學03年西方經濟學專業西方經濟思想史試題02-16
東北財經大學03年西方經濟學專業復試試題02-16
1999年重慶大學考研西方經濟學試題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