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誰動了高溫津貼?

時間:2017-08-23 10:02:45 職場維權 我要投稿

誰動了高溫津貼?

  高溫補貼發放本來就是應該應得的事,怎么就那么難以實現呢?誰動了員工們的高溫津貼?眾多員工稱員工稱連口綠豆湯都沒的喝!那高溫津貼都補去哪里了呢?據悉,調查稱多地7~8成受訪者未拿到高溫津貼,快遞員、建筑工人居多,怎么回事?下面我們來看看。

  “哪有高溫津貼?連口綠豆湯都沒的喝。”北京市朝陽北路某小區內,一名中年保安沖記者連連擺手。正值中午,烈日炎炎,他身上的保安服已浸透半截。“在這兒就是你‘愛干就干,不愛干就走’。”這名保安補充道。他身后,是一個4平方米左右的值班亭,一臺風扇正不斷搖頭,送來股股熱風。

  這名保安也許并不知道,2012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原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等4部門曾聯合印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其中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攝氏度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納入工資總額。

  此外,今年7月初,前述4部門也曾再次重申發放高溫津貼的規定。另據記者查詢發現,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全國已有27個省市制定了高溫津貼的地方標準。若按北京市的地方標準計算,這名保安應該在6、7、8三個月拿到每月180元的高溫津貼。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高溫來了,很多人的津貼卻不見了。

  “縮水”“不見”的高溫津貼

  就在前幾日,“高溫津貼”的話題還在山東某高校的校友微信群里炸開了鍋。有的人高調“炫富”:“一次性發了一年的,有700~800元呢!”但也有人抱怨:“工作7年,從來沒有發過。”

  記者調查發現,即便在同一家公司,不同部門之間也會有差異。一名在某制藥公司工作了13年的工作人員就向記者吐槽:“合成研發部門每月發200元,連發3個月,但像我們這種分析部門、后勤部門,就啥都沒有。”

  類似拿不到補貼的現象,并非個例。中國青年報記者查詢發現,大谷打工網曾對符合領取高溫津貼標準的人群進行過一次調查,并發布了《夏季基層打工領域高溫費調查報告》。調查顯示,2012年,廣州地區74%的受訪者稱未拿到高溫津貼,而在東莞地區的調查中,這一比例就更高,達到82%。此外,2013年,南京地區的被調查者中,未能領到高溫津貼的有69%。值得注意的是,領取不到高溫津貼的人群中,又以快遞員、建筑工人居多——這正是露天工作的兩個重要人群。

  而另一些人,即便拿到了高溫津貼,卻可能還是“縮水版”。比如微博網民“Ceci兮兮”就質疑:“我的老板把一部分的工資空出來當高溫津貼,還分開兩次發放!”

  此外,記者還發現,不同性質的企業,差別也很大。一名私企工作人員就表示:“原來在一家小國企干時還發過,后來跳槽到私營的游戲公司,就再也沒見過這高溫津貼。” 而一名外企職員則告訴記者,公司的工會統計高溫天數后,按每天20至30元的標準發放。而這個日均標準,已經高于各省市的平均水平。

  上述情況,跟廣州大學某課題組于今年6月發布的調研報告《廣州地區高溫補貼的實施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基本一致。調查顯示,在廣州地區,在國企工作的受訪者中,有近92%的'人領到了高溫津貼;而在私企工作的受訪者中,僅有約43%的人領到過。另據新華網報道,在人社部7月2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發言人也表示,高溫津貼的發放情況是“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好于民營企業,大中型企業好于小微企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揭东县| 洛川县| 昂仁县| 长汀县| 高州市| 嘉义市| 庆安县| 井冈山市| 米脂县| 永济市| 大悟县| 布拖县| 洛浦县| 鹿泉市| 新乐市| 哈密市| 镇雄县| 治多县| 石阡县| 岑溪市| 江北区| 玉山县| 桐庐县| 扬中市| 尼勒克县| 奉化市| 商都县| 南京市| 浦东新区| 大渡口区| 遂川县| 山阳县| 黄浦区| 综艺| 白山市| 安庆市| 保山市| 云安县| 吉木乃县|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