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學生成過去式!T-型人才更受青睞
又到了全國各地的中學和大學的畢業季了,每年這個時候,畢業生們就會因為其在學業或是體育方面的成就而被授予榮譽。
在過去,教師和輔導員一直鼓勵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但問題是,三好學生無法在一件事情上面保持一段長時間的專注力。他們看上去參加了很多活動,但似乎僅僅是為了完成一項清單列表,而并沒有顯示雇主們想看到的那種深入持久的參與度,投入的激情以及所做的貢獻。他們的簡歷常常被一些招聘人員視為“注冊俱樂部”。
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通常會成為工作中的多面手。雖然在過去,多面手或者萬金油是非常搶手的。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學生更需要成為T-型人才。
T-型人才的概念第一次出現是在1990年代早期,當時被看作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人”。“T”字那一“丨”代表了一個人對某個學科問題的深入理解,例如具體到某一行業。“T”字的水平橫線表示一個人能夠在一系列復雜主題和領域的工作面前表現的很從容自信。
負責IBM公司的大學伙伴關系的Jim Spohrer表示現在他們更愿意和T-型人才一起共事。拿一項任務來說,比如監測信用卡詐騙。這項任務需要數學、法律、金融、技術、心理學和政治科學等方面的技能。“我們需要的人才是能夠完全將自己沉浸在這項任務中,并成為團隊的一部分,” Spohrer說道。
然后Spohrer表示,他并沒有找到博學多才并術業專攻的T字型大學畢業人才。 “說真的,比起大學畢業生,我們更愿意雇傭來自初創企業的人才,甚至是來自一個失敗了的.初創企業里的人才,”他說道。
一個有過在初創企業工作經驗的人才,他知道如何在相對小的團隊里工作,找到客戶,解決團隊問題。他們更有主動性和毅力去應對逆境,而且他們能迅速從失敗中走出來并且很快的找到失敗的原因。
Spohrer表示:“在學校里面,一切都是個人表現。從第一次開始你就得做到最好,因為公司就開始考驗你了。如果你在一個團隊里工作但是某些地方出問題了,你歸咎于團隊的其他成員,我對你能否取得比較大的成功會失去興趣。人們常常不會學習成功的經驗,但是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想成為一名T-型人才,不僅僅要兼具廣度和深度。你們還需要從你們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中學會彈性選擇,并在這些知識和技能間保持平衡。
其實,問題在于大學不會為培養T-型人才提供專門設置的課程,專業和活動,因此大學生需要自行指導。他們要表現的獨立而且足智多謀,把他們課內外的經驗結合起來去做好對即將要面對的工作環境的準備。他們必須意識到在高中,他們主要從老師,父母和導師身上學習,但是在大學階段,他們必須要轉變過來,要學會主動去學習和探索。
他們需要斯坦福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Carol Dweck所說的“成長心態”。Dweck發現表揚一個兒童的智力而不是他們的努力,會激勵他們去發現探索未知的事物。更好的是能夠表揚一個孩子的毅力,人們能夠在那些他們專心致志的事情上做得更好。
Dweck說道:“完成工作的總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取得成功的學生并不一定非要得到很完美的分數,而是要深愛他們所做的事情并投入十分的精力在里面。”
相比于鼓勵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我們應該要求他們兼具廣度和深度,并有一個靈活的心態在好奇心的引導下去學習。在如今的經濟世界,所有行業經歷著迅猛的變化,只有這種人才才能夠更加適應這種環境。
【三好學生成過去式!T-型人才更受青睞】相關文章:
濟南IT企業青睞“T”型人才03-01
影樓員工怎樣做受老板青睞的人才03-02
人才派遣受單位青睞 市場需有法可依01-09
滬IT專場招聘受青睞06-18
復合型人才成IT業選才新目標01-04
職場充電:日語法語受青睞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