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柔性管理視域下的高校師資管理模式創新路徑與策略的論文
摘要: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是當下和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也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重大邏輯。積極探索新常態下高校師資管理的出路對高校改革和發展意義重大。柔性管理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是現代管理理念的重要標志。它強調在尊重人、重視人、理解人的基礎上管好人、用好人,為應對動態競爭環境下滿足組織成員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是當下高校優秀師資培養的一種必然選擇。
關鍵詞:柔性管理 高校師資管理模式 創新路徑 策略
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師,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緊迫任務。高校是知識型人才的聚集場所,尊重教師人格尊嚴,尊重教師勞動及其勞動特殊性,尊重教師的自主意識和創造精神,進而充分激發其工作熱情和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這理應成為高校師資管理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與堅持的基本原則。強調剛性管理的傳統師資管理模式不僅背離了上述理念及原則,而且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弊端日趨凸顯。作為回應知識經濟時代需求、以人性化管理為特征的現代管理模式,高校師資管理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是一種適用于高校知識型人才管理的有效模式。
一、柔性管理理論的內涵
柔性管理是知識經濟發展的一種產物,更是現代化管理的一種重要標志;同時,柔性管理也是一種文化理論,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是為了更好地應對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性、立足于發展組織的戰略柔性、適應技術和市場的變化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和創新實踐。柔性化過程是一個整合組織所有功能、部門及資源,并使之更有效率的一個過程,是以提高人的向心力、凝聚力與歸屬感為出發點所實行的以人為中心的分權化的管理。
二、柔性管理理論的特征
1.內在驅動性特征
柔性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強調在發展過程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從而用好人,管好人。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發揮潛能的動力源泉,主張從組織成員的團結合作出發。根據人的不同心理素質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中,采用柔性管理,能夠有效激發教師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夠有效地培養教師的自主創新能力,讓教師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強烈的滿足感和榮譽感,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到下一步教學工作當中。內在驅動性還表現在教師在工作中具有一種強大、持久的動力,這種精神動力是剛性管理所無法比擬的,也無法企及的。
2.影響恒久性特征
柔性管理是管理目標的基本實現形式,能夠更深層地挖掘出成員的潛能。它將教師個人發展目標同高校有機結合,促使每一個組織成員能夠嚴于律己,在內心中真正的接受組織制定的規章制度,并自覺轉化為實際行動。這種轉化過程一般都是內外因素結合的完美產物,但是具有一定的難度。高校作為一個教育場所,校園文化傳播會受到組織內部成員個體因素差異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園文化傳播的難度,但是校園文化的廣泛傳播,也有助于提高高校內部凝聚力,充分發揮隊伍的戰斗力,產生持久性的影響,為學校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協作靈活性特征
柔性管理活動開展中,強調管理理念的扁平化、網格化以及組織機構的精簡化,將權利下放,不斷地增強組織反應靈活度,充分發揮組織成員整體作用。這種柔性管理也是一種壓縮的縱向管理方式,逐漸向橫向拓展,以此來提升高校的管理跨度,增強管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在保持良性循環中,構架起新的組織管理橋梁,讓每一個組織成員都能夠更加積極的應對高校發展的變化,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為高校長遠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4.激勵有效性特征
在柔性管理中,對于高校中每一個教師都需要給予充分的關心和尊重,關注每一個組織成員專業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就需要高校管理模式更加靈活,促使管理形式和激勵方式的靈活多樣化發展,并結合實際情況,有效激發每一個組織成員的內在潛能,全身心投入到組織工作當中,充分發揮自身價值,不斷突破自己,做出更大的工作業績,滿足組織成員的個性化需求。
三、新常態下高校柔性師資管理模式創新路徑與策略
1.強化“以人為本”柔性管理理念
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中,使用柔性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將制度為中心改變成以人為中心,強調在工作中尊重人、關心人、服務人、激勵人以及信任人,通過激勵的形式充分發揮教師的內在潛能,調動工作積極性,由此實現高校的師資管理目標,讓高校的師資管理模式向著創新化發展。推行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需要高校本著精選重用的原則,用感情留住教師,用事業留住教師,用待遇留住教師,讓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現和超越自我價值,尋求更廣闊的發展。另外,高校的師資管理還需要為教師提供更加全面的、綜合性的、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服務,建立健全教師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幫助教師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
2.建立健全扁平式網絡型的柔性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是實現組織活動的基本形式,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能夠極大地發揮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下,師資管理強調等級性的特點,是金字塔狀的,盡管這種組織結構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促進作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多層次、傳遞鏈長的缺點。那么在新形勢下,運用扁平式的網絡型柔性管理能夠讓教師的分工合作更加明顯,讓教師之間實現更好地溝通,保障高校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工作適應性的調整,讓信息的流通以及師資的管理更加靈活、便捷、準確、高效。
3.建立健全柔性管理行為方式
(1)多元用人方式。多元用人主要強調高校人盡其才,能夠廣泛地招賢納士,建立起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首先應建立多元化的用人機制,不斷提升整個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其次,要讓多元化的用人和崗位有效結合在一起,每一個崗位中都設置師資管理教師,對當前和未來發展進行有效協調。
(2)分類培訓方式。培訓是高校師資潛能開發的'重要內容,應結合教師個性化發展需要,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以及教學水平,讓教師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勁的戰斗力。逐漸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協調溝通機制,重視每一個教師的差異性,重視教師的個性化需求,由此給出不同的培訓方案和培訓指導,提升培訓成效。在培訓內容方面要提升內容的實用性,不僅僅包括專業培訓的內容,還包括人際之間的交流等:一是重視教師個體需求,提高培訓差異性,根據教師個體差異與培訓需求,設計有針對性的分類培訓方案,避免師資培訓的批量化、復制化和模式化。二是優化培訓內容,提高培訓實用性,培訓內容不僅要包括業務技能和專業培訓,還要增添項目申請、人際交流、校園文化等內容,滿足新教師多方面需求。三是豐富培訓方式,提高培訓的自主性。結合教師需求和學校發展目標科學設計培訓項目,完善多樣化培訓方式,幫助教師制訂自我規劃,注重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和自我調控,實現自我管理,達到自我完善,為教師身心持續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3)個性激勵方式。激勵的本質就是調動成員的內在心理驅動,充分發揮組織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工作成效。在柔性管理中采用的激勵方式是多樣化的,應秉承個性化激勵的原則,讓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伴隨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和創新。
(4)彈性考評方式。彈性化的考評方式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一種重要形式,應該秉承公開公正的原則,讓考評更具有靈活性和動態性,在考評過程中堅持結果和過程的統一結合,讓發展性考評作為師資考評的基本指導元素,杜絕考試形式化的現象出現。
(5)注重柔性大學文化建設。大學的文化建設能夠對教師起到一定熏陶作用,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高校在大學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加入柔性元素,讓大學文化更具有包容性,更具有創新性,追求民主、尊重和自由的校園文化,促使校園整體更具凝聚力。
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在師資管理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問題、新任務,應發展創新文化,倡導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寬容失敗、團結協作的創新精神,從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實際情況出發,借鑒柔性管理理論創新師資管理模式,了解新情況,采取新舉措、解決新難題,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與水平,努力造就高素質師資隊伍,真正發揮教師的積極性,提高高校管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汪峰,陸璇.柔性管理在高校輔導員管理中的重要性[J].現代企業教育,2014(6):106-106
[2]陳冰冰,魏婧,姜福英等.應用型本科高校師資不穩定的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7):224-224,225
[3]賈晨月.分析軟基處理中真空預壓法的應用與效果[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3(12):195-196
【關于柔性管理視域下的高校師資管理模式創新路徑與策略的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策略分析論文11-14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創新的策略研究論文08-24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創新策略研究論文11-22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創新策略論文09-14
企業管理策略創新分析論文11-14
關于高校創新創業項目中項目管理理的論文04-12
企業管理創新的策略研究09-18
茶葉企業管理創新策略論文11-14
現代企業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創新策略論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