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舌尖上的中國的視聽特色與人文精神探究論文
摘 要:當美食題材的影像作品不再僅僅是美味的佳肴和嘗鮮的主持人的時候,美食影像會是怎樣的形態?《舌尖上的中國》給了我們答案。鏡頭不再止步于美食,而是開始探究食材與人與天地的關系,進而表現天人合一,和諧生生不息的主題。
關鍵詞:美食;影像;視聽享受
《舌尖上的中國》得以被廣泛傳播的前提便是優秀的畫面造型語言。在表現做菜的過程時,景別上采用了經過精心設計的景別組,用全景介紹介紹人物與食材的空間關系,用近景描繪制作美食人的神態,用特寫突出食材細節與刀工,單位時間內景別變化節奏要明顯快于同題材的紀錄片。拍攝角度上也突破了以往的拍攝規程,大膽使用了大仰角等特殊角度的鏡頭,帶來視覺上的奇觀與獨特的觀影體驗,給原本有一定枯燥性的美食制作增加了可看性與趣味性。與大多數紀錄片不同,《舌尖上的中國》在攝影與光線控制上要細致得多。攝影師非常注意運用景深來表達內容,如展現廚師時常常將花草或食材作為前景,廚師作為后景,出色的大光圈高碼率攝影機營造了前景虛后景實的效果,也將人與自然與食材和諧統一的關系融匯到一幀幀的畫面之中了。例如泡菜部分的最后對主人公金順姬獨白的影像化處理最見畫面造型功底,符合視覺黃金分割的構圖與側逆光的運用,加之出色的場面調度與后期校色,使得這一段落看起來像是MV而不太像電視紀錄片了。
不同于賈樟柯式的原生態紀錄影像因為擔心形式會沖淡內容和表達而對于畫面造型語言的摒棄,本片的畫面造型語言不但沒有沖淡內容與表達,反而用生動的視聽觀感時時表達著美食與人與自然之間的良性關系,技術手段很好地為藝術的表達與延伸做出了努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技術已經成為藝術的一部分,形式已經成為內容的一部分。在碎片化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在閱讀速度與影像更新速度都迅猛提速的當下,沒有好的形式又如何得以吸引受眾能夠停下來關注內容與表達呢。就像近兩年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一樣,在晚會節目創作與串聯上并無十分特別與新意的情況下,全息舞美、升降舞臺與攝像機虛擬3D技術的使用吸引了億萬觀眾的眼球,打破了原有的觀演關系,呈現了一場視聽的盛宴。反觀我國的有些電視紀錄片作品,畫面造型粗糙,缺乏視聽設計,其結果便是被海量的節目資源而埋沒。筆者強調技術手段的重要性并不是要鼓吹形式可以大于內容,“內容為王”是創作任何作品的先決條件,但不意味著可以為內容而犧牲形式,而是內容與形式兼顧,視聽過關的同時所有表達的影像才是合格的電視化的作品。 優美的音樂無疑成為本片的一大亮點,盡管有模仿《美麗中國》中的音樂風格的嫌疑,但音樂作為高度形象化的情感符號,音樂語言能夠到達電視畫面與語言都無法表達的感情的深度與廣度。本片音樂與畫面基本上采用了音畫同步的關系,優美而悠揚的音樂配合遼闊壯麗的畫面使得聲畫能夠演繹同一種情緒和情調,塑造了在同一運動節奏中的音畫關系,且通過視覺手段加強和深化了視覺形象,使受眾看到的美食與美食背后的風土人情都更加豐滿而感人。
《話說運河》那抒情散文式的解說猶在耳邊,《舌尖上的中國》已悄悄地改變了解說的語態。僅靠影像來表現美食與美食背后的風土人情略顯蒼白無力,于是解說成為本片一大特色。作為將文字變為有聲語言創作,貫穿全片的解說詞很好地彌補了畫面的不足,完善了信息傳遞通道,擴大了信息量,對時代背景、總體社會環境和人物都有了交待。本片的解說詞的解說風格仿佛拉家常講故事一般隨性而平和,拋棄了虛偽與做作,同時解說詞作為一種以書面語言為基礎的表達方式,充分發揮了語言特有的抽象概括能力,使觀眾得以加深對畫面的理解,使畫面不僅停留在物體表象的還原上,還可以由表及里,實現豐富的內涵表現。此外,盡管美的畫面能夠帶給觀眾以愉悅的視聽體驗,但影像本身的對于情感與主題的表達也只是間接的表達,需要觀眾通過一種體驗來感受,而解說詞完成了這種情感的表達。“時間是事物的摯友,時間也是事物的死敵。”“這些被時間二次制造出來的食物,依然影響著中國人的日常飲食,并且蘊藏著中華民族對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這些生動而雋含哲理的解說詞給全片平添了幾分詩意與與哲理,直接引導觀眾開始思考食物背后的關于時間與人、時間與空間的關系,進而品味出這之中的況味。
尤為可貴的是,《舌尖上的中國》并沒有止步于關于時間與空間以及風土與人情的哲學層面的思考,而是關照到了時間空間后的每一個獨立而鮮活的個體——人。每一種美食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一段故事,不僅契合了中國觀眾喜歡看故事的心理,贏得了收視點,更重要的是人文關懷從這些人與美食的故事中冉冉升起。從《周易》中的“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至今,深深濃于中國人血脈中的人文精神從未遠離。在片中,煲仔飯
【舌尖上的中國的視聽特色與人文精神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舌尖上的中國經典美食語錄07-29
觀舌尖上的中國心得04-17
舌尖上的中國打動我的句子05-06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語錄07-19
舌尖上的中國的心得體會12-13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心得總結08-28
舌尖上的揭陽:揭陽小吃02-10
舌尖上的春節作文08-03
《舌尖上的中國》讀后感04-16
關于大數據時代下的隱私保護探究論文04-14